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教育技术学论文范文,教育技术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让实验教学走进小学数学课堂

  • 投稿LeeJ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198次
  • 评分4
  • 26
  • 0

湖北省谷城县粉阳路小学(441700)曹光耀

1用数学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人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激发学习热情,产生内在动力的关键。数学实验正是建立在学生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能直观地探索抽象的数学问题,化枯燥为有趣,这一个过程会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如在“行程问题”学习时较多学生感觉理解难,如果教师把一些“玩具”带进课堂,采用仿真和模拟的方法,再现实际问题的应用过程,使学生身在其中,就容易理解题意。例如行程问题中,可带上实验室的“平板小车”,用线拉动进行演示,体积问题可带自制的长方体盒子和量筒(或烧杯)等用水灌装。这样边玩边学习,学生会从直观形象中理解数量关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应用的真实性,较容易突破教学难点。

2用数学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算理

以5年级“分数乘分数”的内容为例,理解与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算理)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充裕的探究时间及必备的学具(如长方形纸),并提出了明确具体的操作、探究要求。如:先折出一张的四分之三,并涂上阴影部分;再把阴影部分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3份涂上其它颜色;然后回到第一张纸,即展开整张纸;再把刚才折纸的操作活动用算式表示出来。教师则巧妙地转向“幕后”,把学生推至台前,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其间教师仅作适时、适度、恰当的点拨与引导,如,“请同学们认真观察黑板上各算式,并结合自己折纸的过程,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让学生亲历猜想、验证、观察比较、概括归纳一系列的数学思维活动。这样学生通过动手折一折、涂一涂等丰富的实践活动,借助直观的图形,调动已有的认知经验,探索出分数乘分数可以用分数的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这样有效地把形和数紧密地联系起来,灵动地将“形”转化为数学符号(即算式),数学符号用“形”来表达。使学生在经历抽象——直观——抽象的探索过程中,在理解其意义的同时,真切感悟了计算分数乘分数时为什么是“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的道理。

3用数学实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只有将实验与思维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思维的目的,只有促进思维发展的实验教学才是真正意义的实验教学。首先,将学具操作与语言相结合。语言和思维密切相关,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内核。教学中让学生把实验操作的过程以及实验操作的结果运用数学语言表述出来,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促进思维发展。如教学“9加几”时,先让学生动手摆小棒,通过操作使学生明确9加1可以先凑十,再不失时机地让学生把操作过程完整叙述出来,最后学生看到算式就能说出得数。这样训练学生思路清晰,思考过程有条理,长期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

了,思维能力必然得到发展。其

次,在实验操作中实现由直观到抽象的过渡,提高思维能力。教育学心理学研究发现,儿童动手操作学具符合“感知——表象——概念”的认知规律。特别是在概念教学中,通过学具操作,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在建立表象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实现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飞跃,最终抽象出本质特征,形成概念。学生在操作时,让手、眼、口、脑等多种感官参与,把实验操作作为启智的桥梁,能使外部的操作过渡为智力的内部认识,从形象到表象再到抽象,由外部的物质操作转化为内部的思维活动,促使认识内化,最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收稿日期:2014-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