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需求不断变化,体育教育专业对于人才培养目标从单一的”中学体育教师”到复合型体育教育人才。培养具备良好实践能力的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不仅是推动毕业生就业的必要途径同时也是体育教育专业教学的最终目标。本文首先阐述了小学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要求,然后分析了当前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最后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5-0057-01
对于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专业实践能力几乎就是学生以后赖以安身立命的根本。加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将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
一、小学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基本特点
小学教育体育专业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掌握体育工作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心理素质和健康体魄。具有较强的体育教学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即基层体育工作者。小学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是指在体育教育专业理论学习基础上开展的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等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同理论教学一样具有培养目标、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教学活动。实践教学的目标就是将学生的知识认知内化为能力,培养学生实际应用于解决工作问题的能力。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强调学习者的实际操作应用和亲身体验,以获取直接经验为主;2)强调在理论教学的指导下,在具备理论的基础上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学习过程;3)是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等提升自身整体综合素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
二、小学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观念上不够重视
实践教学常常是作为理论教学的补充,很难考虑到根据学生实践能力发展的特点进行培养和训练。专业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中存在着重理论、轻技能的倾向,理论课与技能课的比例为6:4,在大一阶段甚至达到2:8,专业技能课的比重较轻,课时较少,导致学生专业技能水平难以提高。而体育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对学生专业技能又有着特殊的要求,因此,课程设置中的这种现象,对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提高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硬件设施不足
教学设施影响着教学研究的实际进度。要想良好地进行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的改革,就需要完善高校体育教育教学设施,为课程中新理论的诞生提供检验的工具。当前实践教学设施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硬件设施难以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如训练场地、器材不足。许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一些最基本的实验尚不能满足学生一人一组独立进行。二是实验设备利用率不高、一些实验教学平台的隶属关系和运行机制存在问题、实验室开放程度不够,使得实践教学的质量大打折扣。三是实习基地太少,实习时间太短;学生所学与中小学实际应用脱轨;实习指导不足等。
3.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落后
当前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与形式仍很陈旧,有些实践项目的选择甚至不够科学合理,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同时教学形式普遍比较简单。例如,在运动生理实验课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表现为演示性、验证性实验较多,对综合性、设计性以及研究性实验的重视与指导不够;在术科教学中,以技能强化为主,对于技能传授、组织等技巧训练不足;在教学方法上,术科教学以技能传授为主,不能有效明确其示范性、应用性,与基础教育课改的内容形式多样化相冲突。
4.考核体系不健全
相比理论课的评价体系和教师激励政策,实践教学的质量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的建立显得明显滞后。独立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目前尚未建立或健全,配套的激励机制尚未出台,从而无法对千差万别的、独特的创新成果和创新水平做出公正而又科学的评价。
三、解决实践教学问题的对策
1.重视实践教学
一是完善教学计划,延长教学实习和校内培训时间,提高培训的系统性、完整性,满足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发展需求。二是优化课程设置,增设综合实践课程,培养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感性认识和理论知识应用能力,采用对比教学、案例教学或反思性教学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教学、学习指导等能力,并积累大量的教学经验。
2.改善实践环境
一是根据小学教育体育专业特点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联合其他单位建设实训基地。在各单位管理人员和教师共同指导下完成实训实习任务。加强与各单位的紧密合作,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共同建设逐步把实训、实习基地建成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社会实践基地、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二是不定期举办各种基本功大赛。通过学生基本功大赛与日常的教学相结合,拓宽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学习培养途径,全面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增强了广大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培养和锻炼了一批赛事组织者和裁判员,很多学生能够设计策划比赛、编排组织比赛,还有的学生考取了国家级裁判员。引导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专业心态,形成突出的专业技术,注重专业理论,拓展综合素质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拼搏精神,促进优良学风建设,在服务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
3.创新与实践能力相关的课程内容
本着"少而精、新而实、薄而通"的原则,增加实践性、应用性、小型化、专题性课程,在课程设置上突出文理渗透,注重设置有利于提高学生人文素质,有利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有利于激发和形成学生自信心为主的教学效能感培养的课程。
4.优化课程的考核体系
一是将书面的考核和实践能力的考核結合起来,明确实践能力考核在学生成绩中的比重,从而调动教师和学生学习提高实践能力的积极性,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提高提供制度保障。二是采用定性性评价和定量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一般性评价是对学生实践教学过程的评价,特定性评价是对学生各个实践环节进行的一次性评价。学生的实践环节成绩应该是这两种评价的总和。评价的方法应多样化,充分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重视一般性评价和特定性评价的结合运用。教学评价应贯穿于实践教学的整个过程,使对学生的学习形成及时性的评价。
总之,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是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之间相互合作,摸索探讨,从细节做起,用几十年乃至几代人的时间才能实现的。
[1]罗飞,《浅谈小学数学的实践教学》[J],《科海故事博览》,2013.04.
[2]卢福玲.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实验课程内容体系改革[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9).
作者:等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