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概念。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主要以“工作室”的形式作为教育教学的载体,将学校课程、教室以及生产实践充分地融为一体,并转变传统的封闭式的教学模式,从而更好地转向为面向生产实际的一种具有开放式特点的教学模式,运用课程所学习的知识作为创作基础,以专业技术的运用作为创作的核心,以专业教师作为主要的引路人,从而将项目当中的任务与教学融合,构建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
2.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主要起源于1919年的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在学校的课程上重点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作为一个具有开放性特点的教学模式,在课程教学当中充分地将理论知识与外部世界进行相互衔接,促使学生认知结构的不断提高。除此之外,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自身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重视情境营造,在学习和教学的过程当中,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也不仅仅是传统教学中的“授”与“学”的关系,而是注重以学生为主体,重点对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进行培养。而教师则为引导者,是对主体进行服务的引路人。这种关系的构建,使学生能够更为主动地对相关知识进行自主探讨和学习.从而获得最佳学习效果。
二、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发展现状
1.教学课程设置存在一定的缺陷。作为一门具有综合性特点的专业学科体系,艺术设计在教学理论上融合了建筑学、园林学以及艺术学等各方面的学科体系,同时,随着现当今设计理念的不断演进,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所涉及的范围也在不断延伸。这种延伸范围不断放大,使环境艺术专业课程难以与学校的教学体系相匹配,造成高校相关课程很难与时俱进,使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受到一定的阻碍。
2.专业师资力量不够健全。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相比,我国高校针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起步还相对较晚,虽然得到了各方专业人才以及政府教育资金的大力支持,但是,在专业师资力量的组建上依然比较薄弱。教师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重要引导者,担负着对教学进行组织、整合的重要作用,而教师师资力量以及专业素质的高低则直接影响整个教育教学的最终质量。目前,我国许多高校有关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往往在教学上担任许多不同课程的教学活动,很难对一门专业课程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从而使得教育教学效果难以得到更好的提升。
3.在教育教学中缺乏实践性。环境艺术设计作为具有艺术性特点的专业课程,在教育教学的过程当中应当赋予极强的自由度,然后,在我国目前高校中有关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模式当中存在着一定的程序化问题以及理论教学相对较难的情况,从而使得整个教学活动难以与具体的实践相结合。对于艺术设计课程的相关教学来说,其本质主要是以美术教学为其重要的教学基础,从而通过与社会以及市场进行联系,来满足社会实践所需要的教育教学活动,需要设置具有实践性的教学活动辅助教学。由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缺少专业性实践教育活动,导致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很难适应社会的需求,难以与市场相融合。
三、构建专业性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的基本策略
1.建设完善的工作室课程教学体系。对于高校环境艺术教学来说,合理地构建工作室教学体系不仅包括在学校范围内进行学习活动,而且还包括与企业之间搭建合理的学习活动,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更为全面地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市场需求进行考虑,从而搭建更为合理的课程教学体系。首先,在工作室模式进行课程改革,重点应当以对学生能力培养作为教学的主要方向,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其次,为了进一步健全工作室教学模式,应当不断与社会各企业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从而对教学课程进行相应的优化;最后,在进行教育教学中,要将项目实践融入其中,通过案例分析以及实践过程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意设计水平。
2.增强对工作室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由于在进行工作室工作与教学当中,需要一个良好的团队性质进行协调合作,才能够更好地对相关任务进行实施,因此,我们应当不断培养和组建优秀的教师团队.,并对这支团队的教师进行明确分工和任务分配,从而在工作室的教育教学当中作好引导者,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以及遇到困难时给予他们帮助和指引。
3.对教学评价体系进行优化。在进行教育教学过程当中,还应当采用一定的考核制度,对项目从职业素养到专业能力进行全方位的判断和了解。而这就需要构建出更为系统和全面的教学评价体系,从而对教学过程当中学生的学习效果与表现情况、知识运用能力、团队协调能力以及项目完成情况等进行实时的了解和掌握,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