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机电毕业论文范文,机电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机电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思考论文(共2篇)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0-01-08
  • 阅读量477次
  • 评分0
  • 0
  • 0

  机电作为现在行业当中尤为关注的专业,所以现在也成为了很多人都会选择在一个专业,目前国家缺乏机电专业的人才,所以现在机电专业才这么受欢迎,本文就整理了关于机电相关的论文范文,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高职机电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思考——以咸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陈海龙、张娟荣、赵凯


  在“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就业问题就成了社会、学校和家长关注的热点和难点。本文通过对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类专业毕业生开展跟踪和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析,指出了毕业生就业问题存在的原因,对学生管理、就业等问题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随着现代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广泛应用,企业对高职院校机电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在日益增加,同时对毕业生的素质要求在不断提高,这都促使机电类专业招生规模不断扩大[1]。但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资源的更新又相对滞后,学生培养模式也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化企业的需求,导致毕业生优质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此,提高学生的各项素质,帮助学生成长成材已经成为高职院校进一步发展的当务之急。以下通过对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历届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双向抽样调研,探寻该院机电类专业以及工科专业学生就业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并提出较为可行的改革思路和对策。


  1机电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分析


  1.1就业单位的性质及分布区域


  调查显示,机电类专业毕业生工作单位的性质以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合资企业、外资企业为主(具体占比见表1)。


  毕业生就业地点主要分布在省内以及江苏、浙江、广东等经济发达的、自动化程度高的沿海城市,经济欠发达地区几乎没有(具体情况见表2)。


  1.2就业对口及从事岗位情况


  调研分析表明,机电专业毕业生就业对口率高达72.34%,其中,从事一线生产加工占52%,设备维护占10.8%,其他占9.54%。


  1.3就业满意度及就业信息渠道


  调查统计显示,毕业生对目前就业情况相对比较满意,其中很满意的体现在就业单位情况及工作岗位两方面,较不满意的是单位的位置和工作收。


  2用人单位人才需求情况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对历届毕业生的就业单位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出现“四升一降”的局面,“四升”指一是高水平数控编程及操作人员的需求在增加;二是机加工的人才需求量也在增加,特别是熟练机加工人才需求更为迫切;三是随着工业生产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自动化生产线的维护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上升。四是对懂得机电知识并且能从事机电产品营销的人员的需求量也在增加。“一降”是指企业工厂生产线上的操作工需求量显著下降[2]。


  从调研结果分析,目前企业的在岗机电技术人才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相当一部分专业人才虽然具有较高的学历层次,理论知识也比较扎实,但是动手操作能力和工作实际能力较弱,他们在参加工作后必须通过职业培训,才能适应工作[3]。另一方面是在岗的老技术人员虽然工作经验比较丰富,但是工作生产中缺乏创新,且他们常常在新技术、新设备面前无所适从,影响了企业的的发展。为了招聘到适应企业发展且精通机电的专业人才,企业不得不通过各种途径常年高薪招聘,但仍然满足不了企业发展的需求。


  从调查结果来看,企业在高职院校招聘时主要注重以下几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一是扎实的专业功底,企业认为现在的毕业生普遍比较浮躁,而踏实且具备扎实专业功底的学生发展潜力更大,更容易适应新工作,在以后的工作过程中进步也会更快[4];二是良好的学习能力,有的企业认为具有更强学习能力对学生将来的发展十分重要,现代科技更新的非常快,新技术、新设备层出不穷,只有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才能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才能在企业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三是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包括沟通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精神、责任心等,这些素质和能力能够构建良好的工作氛围,有利于企业员工的相对稳定,对企业的发展非常重要。


  3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目前,尽管该院机电专业毕业生得到就业单位的认可,但在企业调研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3.1高职院校毕业生自我定位不准确


  问卷调查表明,高职院校学生对就业前景过于乐观,大部分毕业生都希望在城市找到一份工资待遇好、工作轻松且环境优雅的职业,普遍都缺乏对自己正确的认识和定位,这表明当前高职院校毕业生在择业时普遍受利益取向的驱使,缺乏对自身发展的考虑,从侧面也体现出当前高职院校学生普遍缺乏一种艰苦奋斗、敢于冒险的创业精神。


  3.2毕业生实践能力及职业能力有待提高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高职院校的师资结构不是很合理,高职院校中70%以上的专职教师来自高校毕业生,这部分专职教师多数都是从学校到学校。虽然各高职院校都对在岗的专职教师提出了参加专业实践锻炼的要求,但真正通过实际锻炼而使专业实践能力得到显著提高的教师数量并不多,而且各学院在专职教师中实践课教师的比例普遍偏低,因此真正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数量不多[5],导致教学过程理论课时偏多,学生虽然能获得毕业证,但并没有完全掌握相应的应用技能和职业能力。在学生毕业时,相当一部分学生往往因为实践技能不过关或职业能力欠缺而难以就业。


  3.3毕业生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从调研结果来看,多数用人单位在招聘时都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学习能力、应变能力、心理承受力、团队协作精神、责任心等。面对这一要求,许多毕业生存在明显不足,综合素质普遍有待提高。用人单位反馈的大量信息表明,许多毕业生不屑于从事基础性工作,又不能胜任专业技术性工作、还有的学生工作中没有责任心,缺乏与同事合作的团队精神,导致这些毕业生难以就业。


  4对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对策建议


  通过调研结果分析,结合目前高职院校的就业工作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以下就业对策建议。


  4.1通过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促进学生优质就业


  就业观念影响着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如果不及时转变就业观念,将严重影响学生的就业,影响学院的发展。高职院校要教育和引导毕业生对自己正确定位,这个层次的毕业生学历层次低、知识结构独特,造成了他们在就业过程中难找到理想的工作,必须引导他们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先就业后发展的就业观念。同时,高职院校要通过互联网技术手段,建立学校、企业实时互通机制,通过强化毕业生的顶岗实习管理,进一步促进对口岗位就业,省去就业培训环节,提升就业层次和水平[6]。


  4.2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职业技能


  深化校企合作,加强产教融合,不断推进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师资力量、教学改革等方面的改进。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优势在于其较强的实践能力,在求职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这种优势以弥补学历上的不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在校期间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同时,学院可以通过学生见习、企业工程师上课,使学生深入了解生产流程,熟悉相应岗位工作环境,提高他们对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为就业做好充分的能力储备。


  4.3通过第二课堂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生在校期间,学院应不断加强第二课堂活动,既能丰富学生的大学生活,又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进行活动之前,必须设计明确的活动方案,方案要充分考虑与第一课堂的教学的无缝衔接,尽可能地把产业,行业,企业,职业等元素融合到第二课堂活动中,尽力弥补人才培养方案在培养学生能力,素养等方面存在的某些不足,更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促进学生优质就业。


  5结语


  综上可见,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不仅关乎毕业生个人发展,同时也是体现学院办学水平及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面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严峻形势,高职院校不仅要积极转变就业观念,创新多元合作模式,深化校企合作,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竞争力,提高就业率。同时,高职院校要进一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真正把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生就业实际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开展行之有效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才能推动毕业生就业工作数量和质量的不断提升。


  第2篇:高职机电专业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改革与实践


  史明亮(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连云港222006)


  摘要:论文以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了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教学改革方法,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毕业设计;教学;改革;实践


  0引言


  毕业设计(论文)是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一项有机组成部分,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最后一项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对培养大学生探索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近几年来针对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和形式,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都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相应加强了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考核和评估,每个学校也出台了一些政策措施,但许多客观存在的因素给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操作难度。


  1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006年,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2016年,教育部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文件中进一步明确:要积极推行认识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多种实习形式,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顶岗实习累计时间原则上以半年为主,可根据实际需要,集中或分阶段安排实习时间。根据这些文件精神,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基本上采用“2.5+0.5”的教学模式,即二年半在校学习,半年顶岗实习,学生在顶岗实习阶段完成相应的毕业设计(论文),较好地体现了高职毕业设计(论文)的职业性和岗位性,但是由于机电行业本身的特殊性,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实施过程中遇到了如下一些问题:


  (1)虽然在顶岗实习阶段,学校强调学生实习要与所学专业相同或相近,但是由于就业的需要,有的学生在实习单位中所从事的工种、岗位与机电专业不相适应。


  (2)有的学生即使是在机电行业实习,但是其工作岗位简单,技术含量不高。


  (3)企业与学校不同,学校执行严格的作息制度,但企业往往根据工作实际需要,工作时间有特殊要求,如经常加班等,这就使得学生难以有充足的时间完成毕业设计(论文)。


  (4)市场经济背景下,学生与企业实行双向选择,学生如果对实习单位或工种不满意,经常会发生单位变动的情况。


  由此可以看出:上述这些问题将使一些学生没有时间完成或难以选择合适、真实的课题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其直接的后果将使一些学生为了应付,从网上下载、拼凑,出现抄袭和弄虚作假现象,直接影响到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质量。为此,探索适合高职机电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毕业设计(论文)创新模式,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是高职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2改革与实践基本做法


  (1)毕业设计(论文)形式的选择。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我们将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分为两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在第四学期暑假及第五学期的双休日时间安排学生进入有关企业进行岗前实践,在第五学期学生根据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岗位确定毕业设计(论文)课题,利用在校时间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第二种形式是在第六学期进行顶岗实习,让学生在顶岗实习中根据工作岗位自主确定论文选题。学生可以采取这两种形式中的任一种,其中第二种也是目前我们高职院校中大多数所采用的形式。


  我校对毕业设计(论文)改革与实践主要针对第一种形式,即要求所有学生必须先按照第一种形式完成毕业设计(论文),这样做有两点好处:一是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切实做到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一人一题,真题真做,完全体现了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教高厅[2004]14号)文件精神;二是利用第五学期在校时间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老师采用双导师制,由于学校与企业距离相对较近,学校和企业指导老师可以真正地共同参与指导。


  表1为我校学生2013年~2016年机电类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安排表,学生在按照这种形式完成毕业设计(论文)进入顶岗实习环节后,可以根据所从事岗位及自身的实际情况向校内指导老师提出更换课题,指导老师在充分了解、研究的基础上确定是否允许学生更换选题,一旦确认,学生必须按照毕业设计(论文)的进度计划、要求完成相应的内容。


  (2)校外指导老师的确定。在采用双导师制时,其中一难点就是校外指导老师的确定。我们主要依托我校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该鉴定所可以开展车工、钳工、数控车工(铣工)、维修电工、汽车修理工、电子设备装接工、电子调试工等48个工种的中级、高级、技师、高级技师的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每年为社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0000余人,高级工以上近4000人,其中利用寒暑假、双休日等时间培养机电类高级工以上高技能人才500余人,占全市培训总人数的40%以上,我校2013年~2016年开展机电类企业培训人数情况如表2所示,这些工程技术人员来自企业一线、分布在一些不同的机电行业、具有丰富的工作实践经验,为此我们将机电专业毕业生按照其个人意愿及这些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实际情况,进行结对安排,企业指导老师全过程负责第四学期暑假、第五学期周六、周日的岗前实践、毕业设计(论文)选题与指导工作。


  (3)教学过程管理。对于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指导,我们采取了双线管理的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一线为“学校—校内指导老师—学生”,另外一线为“企业—校外指导老师—学生”。具体实施前,学校与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通过利用双方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育人、合作发展上的优势,有效地促进校企双赢发展,实现产教深度融合。近几年,我校机电专业先后与中船重工第七一六研究所、连云港鹰游纺机有限责任公司、江苏天明机械有限公司、连云港水表有限公司、连云港黄海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连云港机床厂有限公司、连云港金麦特现代制造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等10余家单位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有效的保证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的顺利开展。在进行毕业设计(论文)时,选题的确定、设计(论文)的指导由校内指导老师与校外指导老师共同完成,由于学校与企业同处于一个市区,两个指导老师的沟通,论文的指导均可方便的进行。


  3取得成效


  经过四年的实践证明,我校实施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改革在人才培养和校企合作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1)推动了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通过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过程和形式的改革,构建了专业课程新体系,深化了专业内涵建设,推动专业建设水平和质量的整体提升。


  (2)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要求和企业需求接轨,学生能直接参与到企业的生产实践中,学有所用,良性互动,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质。


  (3)加强了校企合作。学校与企业通过跟岗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实施,共同参与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过程,同时还可以利用学校优势解决企业生产中的技术、工艺问题,合作层次进一步提升,合作领域进一步拓宽,实现了校企合作的“互惠、互利、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