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雪梅
(中共绥化市委党校,黑龙江 绥化 152000)
【摘 要】不断地通过改革和发展来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是历史进步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我国生态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主要是由生态治理主体多元化、生态治理客体结构化、生态治理过程系统化、生态治理方式民主化等多种要素组成。把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内容加入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使生态治理适应多变的时代,推动我国生态综合治理的制度化、规范化以及程序化,进一步对我国生态治理体系进行完善,大幅度提升我国的生态治理能力,从而实现生态治理的现代化发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国家;生态治理;体系;现代化
0 前言
我国在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切实融入我国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以及社会建设等诸多方面,共同建设生态中国,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我国正处在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以及法治社会的新时期,相关司法审查制度的完善和更新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国家生态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合理推进。在新的发展形势下需要深入的领悟、贯彻我们国家生态治理现代化的核心要点,致力于国家生态治理现代化关键性节点,明确国家生态治理现代化过程中的战略要素。
1 国家生态治理体系的完善是改革发展的必然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全面深化改革这一总目标,并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全国人民谋福祉。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国家执政兴国的首要要务,只有坚持科学发展的道路才能够实现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真正完成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历史证明,只有实现改革和发展,顺应时代潮流,才能不断地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目标系统的有机组成,这必将使我国改革发展的现代化目标重新布局。现如今在我国生态治理体系的建设过程中,由于每个人自身的生态危机意识各不相同,大多数人都没有形成这种危机意识,利用公共道德舆论对人们进行监督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我们国家需要实施强制力来引导、限制自身危机意识薄弱以及那些不受道德约束的部分人群。
2 我国生态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进展及国家治理的困境
2.1 我国生态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2012年,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绿色建筑、绿色施工、绿色经济、绿色矿业、绿色消费模式以及政府进行绿色采购都持续的被推广,其中绿色发展这个目标被明确的写入了十二五规划的建设中并且独立成篇。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把生态文明建提高到和国家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及社会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上,被列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之中,同时写入党章。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美丽中国”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宏伟目标,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道路的重要驱动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关乎人民幸福和民族未来的长远之策。直面我国严峻的生态形势,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生态治理现代化势在必行。生态文明价值理念是生态治理体系的基础,生态治理体系是生态文明价值理念的体现与展开,我国生态治理体系的建构必须紧紧围绕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价值理念。建设国家生态治理体系的重大任务之一就是要完善群众参与制度,首先要倡导和培养群众自身的生态保护意识,其次还要努力促进广大群众将这种生态保护意识付诸实践,并逐步形成良好的机制。
2.2 我国生态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在国家治理方面遇到的困境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系统性工程,要从根本上打好基础,才能实现生态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建设。我国生态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建设是在党中央的领导下进行的,是国家制度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包括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价值体系、体制机制及法律法规的具体安排。我国的经济体制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但是生态文明建设涉及到的价值观、体制机制和法律法规等诸多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没有得到及时解决。在生态治理体系体制机制建设方面,政府官员问责制以及公众参与制等诸多的相关制度并不健全。虽然公众参与到生态文明体系建设过程中的情况已经大量出现,但形式主义、走过场的情况时有发生,参与效果非常差的情况屡屡发生。公众进行参与的过程中对于城市环境影响的评价、听证制度的实际执行、听证公众参加人自身的代表性、听证参与人所提出的意见采纳效果和答复甚至是听证的效果都经常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质疑。保证我国生态治理能力的最基础的保证和依托是进行生态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人们对生态治理的实际能力则是整个生态治理体系实际的目标和归宿。现在我国的生态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完善,我国的生态治理执行能力也需要进行科学全面的建设。在我国的生态体系现代化建设治理方面,国家需要使用强制力来进行限制,可以利用相关的法律法规,利用国家有关生态建设问题的一系列立法体系加以实现,务必要坚持立法规定的底线,只有受制法律才能实现在底线之上持续发展。既要保证人们自觉地进行生态保护又要自觉地参与生态文明的建设,还要把生态文明建设置于公共道德舆论的观察监督之下,只有这样,我国才能实现底线之上的生态文明。生态建设的全球化发展不单单是一个发展背景,更是提供了一个全世界人类文明发展成果的共享性平台,现在我国的生态治理体系建设要在全球化的平台上吸取经验和教训弥补自身缺陷,使国内生态治理向生态文明迈进。
3 总结
实现国家生态治理体系现代化是一个错综繁杂的系统性工程,同时还是一个非常漫长且艰巨的研究课题,只有不断地深化改革并坚持科学的发展才能促进这一体系的完善与发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许胜利.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9:57.
[2]冯敬尧.公众参与的机制研究———以环境法律调控为视角[M]//王树义,主编.环境法系列专题研究(第一辑).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9.
[3]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3-11-16(1).
[责任编辑:刘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