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设计毕业论文范文,设计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浅谈新农村住宅设计实践研究

  • 投稿Aaro
  • 更新时间2015-09-16
  • 阅读量838次
  • 评分4
  • 67
  • 0

李春 LI Chun;陈建国 CHEN Jian-guo

(广西艺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南宁 530022)

(Art & Engineering Institute of Guangxi Arts University,Nanning 530022,China)

摘要:建设新农村不仅关系到村民的切身利益,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深入实际调查为前提,从宏观、微观的层面,结合因地制宜、尊重环境、尊重地方习俗、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观对川东丘陵地区新农村住宅设计实践进行更为细致的分析阐述。以期对改善农村住宅环境及生活习惯、提高生活品质,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和指导意义,同时为我国新农村住宅建设的研究探索提供更多基础资料,逐步完善和丰富这一研究体系。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village is related to the vital interests of the villagers, and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in China. Taking the in-depth investigation as the premise, from the macro and micro level, combined with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of adjustment of measures to local conditions, the respect of the environment and local custom, the pace with the time, this paper detailedly analyzes and expounds the new rural residential design practice in the hilly region of east Sichuan. This paper hopes to improve the rural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and living habit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play a positive role and hav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At the same time, it hopes to provide more basis information for the new rural residential construction in China, and improve and enrich the research system step by step.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新农村;住宅设计;实践研究

Key words: new village;residential design;practice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5-0165-03

作者简介:李春(1979-),男,四川广安人,国家公派新南威尔士大学访问学者,广西艺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讲师,硕士,澳大利亚注册景观师;陈建国(1959-),男,广西南宁人,广西艺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园林景观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0 引言

随着我国城乡建设的进一步深入,在城市建设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时代背景下,农村的建设也迎来了新的历史时期。新农村建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关键的一环,同时也是实现伟大中国梦不可或缺的部分。本文通过选取川东地区新农村住宅为设计实践案例,对规划选址、功能布局、材料及装饰细节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

1 规划及选址

本案例选取的新农村住宅设计位于四川省东部的广安市代市镇东方村,该村镇具有典型四川小丘陵地形地貌特征,并具有浓郁的川东民居建筑风格传统特色。在农村地区新建或改建住宅乃头等大事,几乎每家每户在新建或改建房屋时都会找风水先生进行实地勘察方位并择吉日以求吉利和对建房的重视,这一传统得以延续是因为住宅对于村民来说是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积蓄和物化的寄托根基。风水在某种程度上具有较多科学合理的方面,诸如选址、朝向等,不仅包含有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还包括了现代景观学的理论。

本案的选址位于原有老宅基地的基础上,属于典型的小土坡丘陵地形。住宅背靠小山坡,宅前有农田小溪流,住宅的右前方有池塘。有山有水,这样的乡村景观生态美学与风水的要求不谋而合。住宅的朝向最终选取了朝西向,有三个方面的原因。首先,小山坡位于东南朝向,需因地制宜;其次,经相关数据研究表明,该地区属于全国日照时间最少的地区,这一因素与四川人个子不高有一定的联系。因此通过建筑的朝向,可以主动有效增加未成年人每天活动的日照时间,对未成年的成长尤其是骨骼发育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第三,由于丘陵地区的农作物无法像平原地区那样高效集约化栽种和收割,因此具有朝西向的院坝就成为了最为重要的农作物晾晒场所。西向的院坝可以获得最长的日照时间,以保证春耕秋收农忙季节的顺利开展,尤其是以玉米、稻谷等为主要农作物的农村地区。拥有一块空旷向阳且离收仓操作距离最短的院坝,将是一个最为重要且利用率最高的功能场所。

此外,宅基地周围有浓密茂盛的慈竹、洋槐树及部分瓜果如柑橘、葡萄等。为了保持原有的乡村生态环境,这些绿化均得到了保留。植物不仅起到美化环境,而且还能很好的净化空气,在寒冬季节慈竹还可以作为屏障起到阻挡寒风的作用。而乡村的这些植物都是经过若干年自然生态法则生长的,较少的人工种植栽培干预,能更好地对环境起到自我调节及生态循环的作用。

2 住宅功能布局设计

住宅设计均以家庭单位作为设计前提,尤其是农村住宅,家庭的人口数量直接影响住宅的面积以及功能布局。在传统的川东民居中,房屋布局形式多为三开间左右对称式布局,中间开间为“堂屋”,兼具起居与会客的场所,大体与现今的客厅功能相近。这种三开间有堂屋的布局形式受传统的“穿斗式”木结构的影响,密集的柱子布局有利于民宅房间墙体灵活多变的自由组合布局。

本案总用地面积约为3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56平方米,院坝约90平方米,卧室及堂屋面积90平方米,仓储20平方米。共设一间堂屋、三间卧室、一间书房、厨房、餐厅、两卫生间、一间粮仓库房及家畜饲养房。建筑布局上,形成东与南面建筑半围合形式,配合北面的竹林,恰好形成了三面围合的布局形式。功能分区上,东面正房以生活起居等较为温馨干净的活动区域为主,同时外观上能达到充分体现建筑的体量感和形式美感。而南面偏房以家庭生活服务配套及农作劳动为辅,外观上仅作为补充以打破正房的单调感,以此映衬正房的主体形象。整个住宅设计强调干湿分区、动静分区、人畜分区,同时做到功能布局合理、日常活动路线最优的设计处理,以改变以往农村地区住宅布局不合理以及脏乱差的生活现状。

东面为正房主体,为主要的生活起居区域,强调干净、整洁的居住生活空间。为了强调正房的开间尺寸及高度,延续了传统川东民居的三开间布局,保留了堂屋。同时为了丰富正房的空间层次,在堂屋的外围设置了凹形门厅空间,将室外空间与室内空间进行延伸过度。当春天雨季来临的时候可坐于此远眺门前的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色,而夏季则可用于户外遮阳休息,并适当削弱由于住宅朝西导致过多阳光进入室内。该案例住宅以典型的六口之家为设计依据,其中一对老年夫妇,一对年轻夫妇,两名小孩。因此在左右开间依次设置了老人房、主卧、儿童房及书房,每个房间互不影响,堂屋作为中间公共区域可以最短距离到达,方便家庭交流。在卧室布局中,将以往受制于“穿斗式”结构的门窗朝向及房间大小均按照当代人们的起居生活习惯并结合人体工程学进行了改良,可以有效提高生活质量。最为重要的是由于传统建筑的开窗较小,导致这一地区的许多孩子从小视力不佳。通过对窗户位置的调整及适当增大窗户面积等这些积极的改善措施,将有利于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视力的改善。

南面偏房设置日常用水及农作劳动相关的功能用房,如餐厅、厨房、厕所、家畜饲养房及临时杂物房,与正房做到干湿分区、人畜分区等处理。作为正房之外的补充用房,偏房在体量和形式美感上均有弱化。厨房的设计对于新农村的环境起到直观重要的作用,因此优化和改良厨房显得十分重要。

由于本案所属的村镇暂未安装天然气,大部分农户主要以柴火、电为主。鉴于此,厨房的布局就必须要考虑能容纳柴火的备料堆,以及能使用电能如电饭煲之类的操作台面,同时还需预留天然气灶的操作台。电能与天然气的使用大体与城市居民相同,但柴火则是这一地区独具特色且的方式。柴火主要是农作物桔杆以及枯枝木块等可作为生火的能源,此类能源因为季节性强、属废物利用几乎无经济成本、容易获得、柴灰还可做肥料以及可持续等因素而广受这一地区农户欢迎,同时,利用柴火配合铁锅做出来的菜肴口感更佳。所以柴火是该地区一年中使用最多的能源。但柴火尤其是桔杆之类,体积大且灰尘多,极易造成厨房脏乱。

因此,需在厨房的角落设置专门堆放柴火的备料堆,以解决堆放混乱的问题。此外,还应做好厨房排水的室内标高设计。如柴火备料堆角落要明显高于用水区撒落水区域,出水口处与备料堆设置需保持一定距离以便做到干湿分区等。

所以厨房的使用面积要求较大,本设计案例中厨房约有14平方米的空间,方能满足家庭以及不定期举办“坝坝宴席”之用。

餐厅的设计则更多的尊重和延续这一地区传统民居中就餐礼仪对空间的要求。川东农村地区风俗习惯中的餐桌摆放以一米见方的八仙桌配以四条长条凳为布局格局,每方位坐二人,共八人。面对餐厅横梁的北面方位为长辈或客人就座席位,晚辈须坐在其余方位。这一传统餐厅格局要求空间以趋于正方形且独立设置为宜,做到传统习俗中追求的四方体面。

粮仓库房则是农村地区住宅设计考虑的一个重中之重,因为存仓是每户家庭丰收后必不可少的环节,且使用频率高,面积需求较大。为了解决农村地区农具等摆放杂乱的问题,特意设置了20平方米的偏房用于各个季节农作物的存仓及农具摆放,做到井然有序,以期引导和逐步改善杂乱的印象。

南面与东面建筑连接的区域设置了用于晾晒农作物的院坝,作为开敞式公共区域。在农闲时可作为家庭或者邻居及亲朋好友户外活动的场所,也可做停车场使用,农忙时则可作为晾晒农作物的重要场所,此外,这类院坝也是四川农村地区较为流行的“坝坝宴席”的重要举办场地。与西方庭院的草坪相比,或许川东民居这类院坝似乎承载的实用功能毫不逊色。

3 材料及装饰细节

该新农村住宅设计沿袭了当地传统的川东民居风格,但随着时代的变迁,能够延续这种传统做法的工艺已逐渐失传。绝大多数的农村年轻一代选择了外出打工或在大城市完成学业后选择了留下。因此,本案仅在外观形态上“取其形”采用了传统民居风格的装饰手法,但建筑结构则使用了砖混结构。

首先,这种砖混结构施工成本较低,且施工效率快;

其次,传统的穿斗式木结构在尺度、隔音、防盗、兼顾耐用以及后期维护等方面已经无法与砖混结构相比,且无法适应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及功能要求;

第三,由于该地区传统建设工艺的逐渐失传,已经很难找到拥有这类施工技术的工匠;

最后,在经济效益方面,木材价格的不断上扬,在追求批量化、建筑成本的时代背景下使得木结构在农村建房中逐渐被淘汰。

住宅的屋顶依然沿袭传统川东民居的双坡屋顶,采用传统的木质檩条上敷设陶制筒瓦。这样有利于春夏雨季的自然排水,同时也减少了平屋顶屋面必须要做防水的施工成本。同时,从视觉审美的角度,坡屋顶屋面与小丘陵环境及地貌更为协调,而不会感觉突兀。另外,将传统的小青瓦改为陶制筒瓦,其优势在于陶制筒瓦的安装更为牢固,质地更为坚硬,可有效解决小青瓦因受到大风大雨或树叶等的影响;从生态环保的角度来说,小青瓦由于是黏土烧制而成,对农村地区的耕地有破坏作用,所以国家已经文明规定禁止大面积使用青砖青瓦作为建筑材料,仅特殊建筑可不受此限制。

为了增加光照时间获得更好的自然照明,窗户的设计尺寸较传统窗户有了较大提升。其次,考虑到防盗安全,在窗户外设置了传统“回”字式的防盗外窗,能增强川东民居的形式美感。

4 总结

本文关于川东丘陵地区新农村住宅设计实践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在前期设计阶段深入对该地区的各方面的实际调查,避免了“纸上谈兵”缺乏实际调查的设计缺陷。

其次,在规划选址上尊重地方风俗、尊重乡村生态环境、因地制宜,降低经济成本并兼顾美学原则。

第三,功能布局上,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以农村生活及劳作习惯为前提,结合与时俱进的理念,通过干湿分区、人畜分区、生活劳作分区等做到布局更优化、使用更合理、环境更优美的原则,而不是纯粹照抄照搬其他地区的建设模式,尤其注重存仓等功能用房的布局。

第四,在材料及细节上,对原有的材料进行合理替换以达到经济效益并符合新时期的材料规范要求,对原来的传统建筑中如开窗及朝向、尺寸等进行优化改良,以达到在沿袭传统美学的同时又能保证适合新时期的功能使用要求。通过以上这些措施,对这一地区新农村建设包括改善住宅环境及生活习惯、提高生活品质,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和指导意义。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杨敏.新农村住宅建筑的空间功能设计与规划[J].中外建筑,2013(12).

[2]李晶.新农村民居设计的探索[J].江西建材,2008(4).

[3]范冬英.新农村住宅设计策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