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农学毕业论文论文范文,农学毕业论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辽西地区膜下滴灌玉米高水效品种筛选与评价

  • 投稿柔柔
  • 更新时间2015-09-22
  • 阅读量214次
  • 评分4
  • 37
  • 0

李开宇,郑家明,孙占祥,杨 宁,冯良山,张 哲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辽宁省旱作节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沈阳 110161)

摘 要:以10个玉米品种为试材,研究辽西地区膜下滴灌对不同玉米子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表明灌溉与不同玉米品种产量互作显著,各灌溉处理总耗水量(ET)差异均不显著,部分灌溉高产品种的水分利用效率差异不显著,不同品种灌水利用效率(IWUE)差异显著,豫丰508与新单001的IWUE较高,分别为2.07 kg/m3与2.02 kg/m3;通过聚类分析将玉米划分为低水效和高水效品种,表明高水效品种产量比低水效品种增产,辽单1211(产量最高为955.43 kg/667m2)是子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兼顾的最优品种,高水效品种增产的主要原因是行粒数、百粒重的显著增加。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玉米膜下滴灌;高水效;聚类分析;子粒产量

中图分类号:S50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5)07-1560-0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5.07.006

辽宁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南部,全省水资源总量342亿m3,人均水资源量不足900 m3,仅为全国平均值的1/3;水资源的特点是时空分布不平衡,水土资源不匹配,全省现有耕地总面积417万hm2,其中辽西北干旱地区耕地面积近200万hm2,占全省的48%[1],但降水资源十分匮乏,且降水变率较大,近年来气候表现出干旱化特征[2]。因干旱缺水导致该地区农业生产极不稳定,干旱年份下的粮食生产波动幅度为20亿~35亿kg[3]。水资源短缺与水的利用效率低的矛盾成为制约辽宁大田作物持续增产的主要瓶颈。大力发展节水效益高、稳产增产增效、技术先进成熟的微灌技术将为辽宁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重要技术支撑。辽宁省在2011年启动实施了“千万亩”滴灌节水工程,东北地区在2012年启动实施了国家“节水增粮行动”工程,有效促进了辽宁省节水农业的快速发展,为粮食稳定增长提供了重要保障。辽西半干旱地区是辽宁省新增灌溉面积的重点地区,由于缺少配套高水效玉米品种,使已建成的节水灌溉工程未能充分发挥作物灌溉增产潜力。

在雨养与灌溉条件下,不同玉米品种生长性状、子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不同。针对辽西地区雨养玉米,侯志研等[4]以抽雄至抽丝的间隔时间、棒三叶均角、水分利用效率等指标研究了不同玉米品种的抗旱性,白伟等[5]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阜新地区12个主栽玉米品种评价表明适宜阜新地区的玉米品种为辽单565、良玉11和郑单958,但该区域针对灌溉条件下玉米高水效品种筛选与评价的相关报道则较少涉及。因此,本研究在膜下滴灌条件下,对不同品种玉米子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进行研究,并对不同玉米品种的产量进行聚类分析,以期明确灌溉条件下影响不同品种产量的主要参数指标,为节水灌溉生产中筛选玉米高水效品种及其评价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方法

试验在辽西朝阳建平灌溉试验站进行,土壤类型为沙壤土,玉米品种为:惠美玉988、新单336、新单001、豫丰508、飞天358、宏硕899、龙238、辽单565、辽单120;种植密度为4000株/667 m2,各品种处理均以不灌溉为对照(CK),共20个处理,3次重复,小区面积50 m2(5 m×10 m);各处理土壤含水率控制下限为:苗期-拔节期60%(占田间持水率的比例,下同)、拔节-抽穗期70%、抽穗-灌浆期 75%、灌浆-成熟期70%。玉米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之间播种,各处理均施用三元复合肥(N 15%-P2O5 15%-K2O 15%)30 kg/667 m2作为种肥,按三个生育期(拔节期、大喇叭口期、灌浆前期)分别追施尿素12 kg/667 m2、12 kg/667 m2、6 kg/667 m2。通过测定不同处理耗水量、产量等性状。

1.2 土壤含水率

采用土钻取样烘干法,分别于播种前(5月3日)、苗期(6月6日)、拔节期(7月3日)、灌浆期(8月19日)和收获期(9月18日)测定0~100 cm土壤含水率,20 cm 一个层次,3次重复。土壤蓄水量计算方法:

W=h×a×b×10/100 (1)

式(1)中,W为土壤蓄水量,单位为mm,h为土层深度,单位为cm,a为土壤容重,单位为g/cm3,b为土壤含水率,单位为%。

1.3 作物耗水量

ET=R1+U-R-F-ΔW (2)

式(2)中,ET为作物耗水量,单位为mm;R1为作物生育期降水量,单位为mm;U为地下水补给量,单位为mm;R为径流量,单位为mm;F为土壤水分渗漏量,单位为mm;ΔW为收获后和播种前土壤根层储水量的变化,单位为mm,其中土壤储水量以1 m 土层含水率计算;因为试验小区土地平坦,故地表径流和土壤水分渗漏量可以忽略不计;地下水埋深较大,多在几十米以下,地下水的补充可以忽略不计;据此,式(2)可简化为:

ET=R1-ΔW(3)

1.4 水分利用效率计算方法

水分利用效率(WUE)可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WUE=Y/ET (4)

式(4)中,Y为经济产量(kg/hm2)(不同作物经济部位不同);ET为实际蒸散量(mm),可根据式(2)求得。

在某些情况下降水利用效率PUE[6,7]和IWUEi[7]可以用WUE作为描述降水和灌溉水的利用效率的估算。而严格意义上,对于PUE的计算来说,可用降水量(mm)替换式(4)中的ET;如果从更严格意义上的定义灌溉水利用效率(Irrigation water use efficiency,IWUE)可表示为:

IWUE=(Yi-Yni)/I (5)

式(5)中,Yi为灌溉后产量,Yni为不灌溉作物产量(或雨养产量Yr),I为灌溉量,IWUE与WUE、PUE的单位一致。

1.5 数据统计与分析方法

采用DPS软件进行方差分析与聚类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玉米品种子粒产量及水分利用率的差异

由表1可知,灌溉处理间(主区)与不同玉米品种(副区)间均差异显著,其中灌溉与不同玉米品种产量互作显著,表明灌溉可以增加玉米产量。如表2所示,不同品种间灌溉与不灌溉(雨养)产量之间差异显著,对偏旱年型来说,不灌溉(雨养)玉米产量差异显著,雨养条件下辽单120与新单336雨养产量较高,分别为764.53和795.27 kg/667 m2,降水利用效率(PUE)分别为2.54和2.64 kg/m3,宏硕899雨养产量最低为711.23 kg/667m2,PUE为2.36 kg/m3;WUE是作物对土壤水利用效率,各灌溉处理总耗水量差异均不显著,灌溉产量是增加WUE的主要因素,辽单1211灌溉产量最高为955.43 kg/667m2,WUE最高为2.44 kg/m3,龙238灌溉产量最低为824.87 kg/667m2,WUE最低为2.13 kg/m3,部分灌溉高产品种的水分利用效率差异不显著;根据不同玉米生育灌溉下限指标,灌溉量为90 mm,与不灌溉(雨养)相比,各玉米品种灌溉增产效果明显,灌水利用效率(IWUE)差异显著,豫丰508与新单001产量增幅较大,分别为185.9 kg/667m2和182.2 kg/667m2,IWUE也较高,分别为2.07 kg/m3与2.02 kg/m3,飞天358增幅最低,IWUE效率最低,仅为0.96 kg/m3,IWUE可以较好地区分玉米不同品种产量增幅对灌水的响应情况。

2.2 不同玉米品种产量聚类分析

根据欧氏距离的大小,运用最长距离法,以10个玉米品种子粒产量与灌水利用效率(IWUE)为指标,通过聚类分析将10个玉米品种分成2组,分别为低水效组和高水效组,低水效作物品种分别为惠美玉988、宏硕899、辽单565、飞天358和龙238;高水效品种分别为新单336、新单001、辽单120、辽单1211和豫丰508(图1)。

2.3 不同水分利用类型品种产量构成要素分析

如表3所示,从水分利用类型上来看,膜下滴灌条件下玉米不同品种产量构成中,除粒长外各要素存在显著差异;高水效品种产量比低水效品种平均增加77.74 kg/667 m2;低水效玉米品种产量要素中,各品种间差异不同,其中辽单565穗长和行粒数表现为数值最小,惠美玉988行数最少,而龙238的百粒重和产量为最低;各品种中辽单565百粒重最高为47.7 g;高水效玉米品种的产量要素中,各品种间差异不同,辽单120的穗长和行粒数均为最优,而百粒重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在产量方面辽单1211的产量为所有品种中最高,为955.43 kg/667 m2。由此表明,高水效品种在膜下滴灌条件下产量构成方面增产的主要原因是行粒数、百粒重的显著增加。因此,豫丰508、辽单1211可初步在辽西地区膜下滴灌种植区进行大面积示范推广,其他品种的适应性还有待于进一步筛选研究。

3 结论

膜下滴灌条件下的灌溉与不同玉米品种产量互作效应显著,各灌溉处理的总耗水量(ET)差异均不显著,部分灌溉高产品种的水分利用效率差异也不显著,而不同玉米品种灌水利用效率(IWUE)差异显著,豫丰508的IWUE为2.07 kg/m3,新单001的IWUE为2.02 kg/m3;试验初步表明高水效品种较低水效品种增产,其中辽单1211的产量最高为955.43 kg/667 m2(百粒重为43.45 g),为子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兼顾的适宜品种。综上所述,今后可进一步应用本研究的方法开展辽西地区高水效玉米品种筛选与评价,增加灌溉玉米品种选择性,为辽西地区玉米节水增产提供技术支撑。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孙占祥,刘武仁,来永才.东北农作制[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2] YANG N, SUN Z X, FENG L S, et al. Effect of drought process on natural production in northwest China’s Liaoning [J]. WIT Transactions on Engineering Sciences, 2014,88:743-750

[3] 王殿武,迟道才.辽宁省发展节水农业的有效途径[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1(9):26-27.

[4] 侯志研,孙占祥,郑家明,等.阜新地区玉米新品种引选及抗旱性评价[J]. 辽宁农业科学,2007(3):49-51.

[5] 白 伟,孙占祥,郑家明,等.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的辽宁阜新地区玉米品种评价[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0,41(6):649-653.

[6] TURNER N C. Agronomic options for improving rainfall-use efficiency of crops in dryland farming systems[J]. J Exp Bot, 2004,55: 2413-2425.

[7] GAN Y, SIDDIQUE K H M, TURNER N C, et al. Ridge-furrow mulching systems——an innovative technique for boosting crop productivity in semiarid rain-fed environments[J]. Adv Agron, 2013,118: 429-476.

[8] SUN H, SHEN Y, YU Q, et al. Effect of precipitation change on water balance and WUE of the winter wheat-summer maize rotation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J]. Agric Water Manage, 2010, 97:1139-1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