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农学毕业论文论文范文,农学毕业论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对氨基苯甲酸与DA-6拌种对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养分吸收的影响

  • 投稿Jack
  • 更新时间2015-09-22
  • 阅读量296次
  • 评分4
  • 40
  • 0

田甜,吴礼树,黄小耘,杨锦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新型肥料湖北省工程实验室,武汉430070 )

摘要:采用拌种的方法,通过室内发芽与营养液培养相结合,根据对氨基苯甲酸或胺鲜酯(DA-6)拌种于玉米对其种子萌发、叶片光合作用以及幼苗养分吸收的影响,筛选出最适宜的拌种物质。结果表明,与单独拌种22 mmol/L对氨基苯甲酸或(15 mg/L)DA-6的处理相比,22 mmol/L的对氨基苯甲酸和15 mg/L的DA-6混配合拌种于玉米只是显著促进了胚根的生长和幼苗叶片的SPAD值,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下降的趋势;与单施对氨基苯甲酸相比,养分吸收则显著下降,可能是由于DA-6会抑制对氨基苯甲酸在玉米叶片可溶性蛋白合成以及养分吸收中的促进作用。而与蒸馏水拌种处理(CK)相比,单独拌种22 mmol/L的对氨基苯甲酸有促进玉米种子胚根、胚芽生长的趋势,增幅分别为6.85%、16.28%;同时,在叶片光合作用上,SPAD值和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也分别提高了1.37%、12.18%;在养分吸收上,比CK显著提高了地上部氮含量14.66%,每株地上部氮(N)、磷(P)累积量、每株根部氮(N)累积量均有增加的趋势。综合分析,单独拌种22 mmol/L的对氨基苯甲酸是较适宜的拌种物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对氨基苯甲酸;DA-6;拌种;玉米;种子萌发;光合作用;养分吸收

中图分类号:S513;S482.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5)03-0569-05

种衣剂是近些年新兴的一种种子包衣物质,但由于中国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不少缺陷。一方面,种衣剂中的多数杀虫剂为中、高毒农药[1];另一方面,种衣剂中的成膜剂成膜性差,而且存在只成膜不提供营养的单一性[2],因此对种衣剂中的成膜剂尤其需要进行深入探讨[3]。近年来,黏度高、成膜性好、不影响种子发芽率、不含有毒残留物的天然高分子成膜剂被诸多研究者所追捧。

对氨基苯甲酸是一种能与植物遗传器官相互作用的生物制剂。种子消毒后,播前用对氨基苯甲酸处理能提高小麦的出苗率,促进其整个生育期的良好生长[4];高冬婷等[5]发现用5 mmol/L的对氨基苯甲酸处理马铃薯块茎,可显著诱导马铃薯的抗病性。国内关于胺鲜酯(DA-6)在提高作物抗逆性上的研究已有很多。研究表明[6-11],DA-6可提高作物的抗旱、抗冷性以及抗倒伏能力,并能促进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同时在延长叶片光合期、促进植物碳水化合物的合成与积累、延缓衰老上也有明显作用。但对氨基苯甲酸与DA-6用于作物拌种的研究较少,而且对氨基苯甲酸与DA-6配合施用的相关报道也少。笔者已通过室内发芽试验确定了对氨基苯甲酸和DA-6在玉米上的适宜拌种浓度分别为22 mmol/L、15 mg/L。因此,本研究以此为切入点,通过将对氨基苯甲酸或DA-6拌种于玉米,根据玉米种子萌发情况、叶片光合作用以及幼苗对养分吸收的情况来筛选出最适宜的拌种物质,旨在为多功能、无农药残留、低剂量的新型种衣剂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供试玉米品种为鄂玉24号;供试外源物质为对氨基苯甲酸和胺鲜酯(DA-6),两种物质均为化学试剂纯品。

1.2试验方法

采用室内发芽试验与营养液培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随机区组设计,分别设置蒸馏水(CK)、22 mmol/L对氨基苯甲酸、15mg/L DA-6、22 mmol/L对氨基苯甲酸+15 mg/L DA-6拌种玉米作为4个处理,重复3次。

室内发芽试验中种子先在蒸馏水中浸种4 h,然后取出并用滤纸吸干其表面水分,以上述4个处理中对应的物质,按照每千克种子以125 mL的量进行拌种,发芽试验以直径为9 cm、铺有两层滤纸的培养皿为发芽床,每皿15粒种子,在室温条件下培养7 d。每天向皿中加蒸馏水以保持滤纸湿润,同时记录每皿发芽粒数,7 d结束时每皿随机取5粒胚,称取5粒总鲜重,并测量每粒胚的胚根、胚芽长[12]。

营养液培养试验中,用上述室内发芽试验中的方法和处理进行育苗,种子培养5 d后进行移苗,每个重复4株,采用Hogland全营养液和Arnon微量元素营养液配方,共培养4周(28 d),第一周用1/4浓度营养液培养,第二周用1/2浓度营养液培养,第三、四周用全浓度营养液培养。4周结束后,测定SPAD值并采收。

1.3测定项目及方法

发芽指数=(Gt为t时间内的发芽数,Dt为相应的发芽天数)[14]

种子活力指数=发芽指数×胚鲜重[14]

SPAD值采用SPAD-502型叶绿素测定仪测定;可溶性糖含量采用蒽酮比色法测定;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采用考马斯亮蓝G-250法测定。

全N、全P、全K的测定:采用H2SO4-H2O2消化,半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其N含量,流动注射分析仪测其P含量,火焰光度计测其K含量。

2结果与分析

2.1对氨基苯甲酸与DA-6拌种对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

对氨基苯甲酸与DA-6拌种对玉米种子萌发情况影响不大,其中只有胚根长达到显著水平,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种子活力指数以及胚芽长均不显著。由图1可知,与蒸馏水(CK)、对氨基苯甲酸、DA-6单独物质拌种的处理相比,两种物质配制的合剂拌种显著促进了玉米种子胚根的生长,进而促进种子更好地萌发,并且比CK提高了35.04%,比单独施用对氨基苯甲酸或DA-6分别提高了26.38%、13.73%;对于胚芽长,各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单独施用对氨基苯甲酸或DA-6的处理比CK均有促进胚芽生长的趋势,但两种物质配制的合剂拌种后,与单施的处理相比反而有抑制的趋势。

2.2对氨基苯甲酸与DA-6拌种对玉米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

SPAD值可以间接反映作物叶片叶绿素的含量[15]。由图2可知,4个处理中,两种物质配制的合剂拌种处理SPAD值最高,且与CK、单独施用对氨基苯甲酸或DA-6的处理相比,达到显著差异,比CK处理提高了13.97%,比单施处理分别提高了12.43%和6.87%。与CK、对氨基苯甲酸拌种处理相比,DA-6拌种处理显著提高了玉米叶片SPAD值,且比CK提高了6.64%。而与CK处理相比,对氨基苯甲酸拌种处理只是有增加叶片SPAD值的趋势。

由图3可知,对氨基苯甲酸或DA-6拌种后,叶片SPAD值均显著提高。其中,施用对氨基苯甲酸比不施对氨基苯甲酸显著提高了4.21%,用DA-6比不施用DA-6显著提高了9.56%。

叶片中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是光合作用中代谢转运和合成的产物,其含量直接代表了作物的代谢水平和生产潜力[16]。在叶片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上,4个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其中对于可溶性蛋白含量,单独拌种对氨基苯甲酸或DA-6同CK相比,均有增加的趋势,增幅分别为12.18%、3.97%;两种物质配制的合剂拌种处理与单施处理相比,有降低的趋势。

2.3对氨基苯甲酸与DA-6拌种对玉米地上部、根部养分吸收的影响

方差分析表明,在幼苗植株对养分的吸收上,地上部N含量、每株地上部N、P、K累积量以及每株根部N累积量的处理效应显著。

2.3.1对氨基苯甲酸与DA-6拌种对玉米地上部N含量的影响由图4可知,与CK相比,单独对氨基苯甲酸或DA-6拌种的处理在玉米地上部N含量上达到显著差异,分别提高了14.66%和17.42%,但与单施处理相比,两种物质的混合剂拌种反而降低了地上部N含量,降幅分别为13.76%和15.79%。

方差分析表明,在不施用DA-6的情况下,施用对氨基苯甲酸比不施用对氨基苯甲酸显著提高了地上部N含量,增幅为14.66%;在施用DA-6的情况下,施用对氨基苯甲酸比不施用对氨基苯甲酸反而显著降低了地上部N含量,降幅为15.79%。同理,在不施用对氨基苯甲酸的情况下,施用DA-6比不施用DA-6显著提高了地上部N含量17.42%;在施用对氨基苯甲酸的情况下,施用DA-6比不施用DA-6反而显著降低了地上部N含量13.76%。这说明对于N由根向地上部转运的过程,单独施用对氨基苯甲酸或DA-6与CK相比,均显著促进了此过程,但在对氨基苯甲酸中加入DA-6或在DA-6中加入对氨基苯甲酸,与单施对氨基苯甲酸或DA-6相比,会显著抑制此过程,进一步表明这两种物质在N由根向地上部转运的作用上对彼此均有抑制效果。

2.3.2对氨基苯甲酸与DA-6拌种对玉米地上部、根部N累积量的影响由图5可知,对于每株地上部N累积量,单施两种物质的拌种处理与CK相比,均无显著差异。其中,单施对氨基苯甲酸有上升的趋势,增幅为4.05%;单施DA-6有降低趋势,降幅为14.50%。两种物质配制的合剂拌种与单物质拌种处理相比,反而显著降低了地上部N累积量,降幅分别为29.32%、13.98%。对于每株根部N累积量,与CK相比,单施对氨基苯甲酸提高了4.37%;而单施DA-6显著降低了23.10%。两种物质配制的合剂拌种处理与单施对氨基苯甲酸相比,也显著降低了根部N累积量。由图6可知,对于每株氮累积量,无论地上部还是根部,DA-6的效应均达到显著水平。DA-6拌种后比不施DA-6在地上部显著降低了22.06%,在根部显著降低了21.40%。

2.3.3对氨基苯甲酸与DA-6拌种对玉米地上部P、K累积量的影响由图7可知,单施对氨基苯甲酸与CK处理相比,每株地上部P、K累积量均无显著差异;而单施DA-6比CK处理显著降低了每株地上部K累积量,对于每株地上部P累积量则无影响。两种物质配制的合剂拌种处理与单施对氨基苯甲酸相比,显著降低了每株地上部P、K累积量,降幅分别为29.02%、23.26%;与单施DA-6相比,每株地上部养分累积量均无差异。

由图8可知,DA-6拌种后,在每株地上部P、K累积量上均达到显著效应,且施用DA-6比不施DA-6显著降低了养分累积量。二者降幅依次为26.92%、25.38%。

3小结与讨论

对于对氨基苯甲酸,上述分析表明,在种子萌发情况上,同CK相比,对氨基苯甲酸拌种有促进胚根、胚芽生长的趋势,增幅分别为6.85%、16.28%,说明对氨基苯甲酸拌种玉米有促进种子萌发的作用,这与Bome等[4]的研究结果一致。在光合作用情况上,对氨基苯甲酸拌种于玉米后,在SPAD值上效应显著,并且施用对氨基苯甲酸比不施用对氨基苯甲酸显著提高了4.21%;对于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单施对氨基苯甲酸比CK提高了12.18%。在养分吸收上,单施对氨基苯甲酸比CK处理在地上部N含量上显著提高了14.66%,在每株地上部N、P、K,每株根部N累积量上均有增加的趋势,说明单施对氨基苯甲酸后,在玉米幼苗根部对N、P、K的吸收上有一定促进作用,并同时促进了N、P、K由根向地上部的转运过程。

对于DA-6,上述分析表明,在种子萌发情况上,同CK相比,DA-6拌种有促进胚根、胚芽生长的趋势,增幅分别为18.74%、12.02%,表明DA-6拌种玉米促进了种子的萌发,这也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8]。在光合作用方面,DA-6拌种于玉米后,在SPAD值上效应显著,并且施用DA-6比不施DA-6显著提高了9.56%;对于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单施DA-6比CK提高了3.97%。在植株养分吸收上,单施DA-6比CK在玉米地上部N含量上显著提高了17.42%;DA-6拌种于玉米后,在地上部N、P、K,根部N累积量上效应均显著,但呈现出负效应,即施用DA-6均显著低于不施DA-6,说明DA-6拌种玉米后,可能会促进植株体内N的代谢及产物的运输和分配,进而降低其地上部、根部N累积量,而DA-6拌种在玉米根部对P、K的吸收上可能存在一定抑制作用,这与沈方科等[17]、彭智平等[18]的研究结果不同。

对于两种物质配制合剂拌种的处理,在种子萌发情况上,同CK、单独拌种对氨基苯甲酸或DA-6相比,均显著提高了胚根长,但胚芽长有降低的趋势,说明两种物质配合后拌种玉米可促进种子胚根生长,但对胚芽生长作用不明显,甚至可能存在一定抑制作用。在光合作用情况上,同CK、单施两种物质相比均显著提高了叶片SPAD值,但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有降低趋势,这种变化有待进一步研究。在养分吸收情况上,同其余3个处理相比,地上部N含量、每株地上部N、P、K,每株根部N累积量均显著降低,并且进一步分析两种物质在地上部N含量上的交互作用也表明,对氨基苯甲酸或DA-6在N由根向地上部转运的作用上对彼此起到抑制效果。对于地上部P、K累积量的降低,可能与上述分析的DA-6在根对P、K的吸收以及这些养分由根向地上部转运的过程存在一定抑制作用有关。

综合考虑种子萌发情况、叶片光合作用以及玉米幼苗对养分的吸收情况,得出对氨基苯甲酸与DA-6不宜配合拌种于玉米,单独用对氨基苯甲酸拌种玉米效果最佳。

单施对氨基苯甲酸或DA-6均可促进玉米种子的萌发,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但两种物质配制的合剂用来拌种后,对胚芽生长作用不明显,甚至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而且玉米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也有降低趋势,同时降低了玉米幼苗每株地上部大量元素N、P、K以及根部N的累积量,另外试验中发现,对氨基苯甲酸或DA-6在N由根向地上部转运的作用上对彼此起到抑制效果,并且这很有可能与两种物质配合后拌种,玉米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地上部、根部N累积量降低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对氨基苯甲酸与DA-6配合拌种后,在N、P、K的吸收和转运上的这些变化规律和机制以及两种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刘青,王恩文.我国种衣剂的研究进展[J].林业调查规划, 2012,37(5):44-46.

[2] 吴凌云,李明,姚东伟.化学农药型种衣剂的应用与发展[J].农药,2007,46(9):577-579.

[3] 高云英,谭成侠,胡冬松,等.种衣剂及其发展概况[J].现代农药, 2012,11(3):7-10.

[4] BОМЕ Н А,李淼.结合种子消毒播前用对氨基苯甲酸处理春小麦种子[J].麦类作物学报,1989(1):42-43.

[5] 高冬婷,蒋继志,刘洋,等.3种化学物质诱导马铃薯块茎抗早疫病的初步研究[J].华北农学报,2007,22(1):148-151.

[6] 于俊红,彭智平,杨少海,等.DA-6对干旱胁迫下花生生理及生长指标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9,27(1):168-172.

[7] 梁颖.DA-6对水稻幼苗抗冷性的影响[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3,22(2):95-98.

[8] 张子龙,梁颖.DA—6对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1,23(3):219-221.

[9] 聂乐兴,姜兴印,吴淑华,等.胺鲜酯对高产夏玉米产量及叶片光合羧化酶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0,21(10):2558-2564.

[10] 施晓明,李淑芹,许景钢,等.干旱胁迫下DA-6浸种对大豆苗期叶片保护酶活性的影响[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9,40(9):48-51.

[11] 聂乐兴,姜兴印,吴淑华,等.胺鲜酯对高产玉米的调控作用研究[J].玉米科学,2010,18(6):33-37.

[12] 张琦,徐宁彤,曲琪环.生物复合型种衣剂对香谷苗期生理指标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6746-16747, 16750.

[13] 王芳,庞自学,王汉宁,等.水杨酸浸种对甜玉米种子萌发及生理特性的影响[J].玉米科学,2012,20(4):74-77.

[14] 徐芬芬,邓接楼.水杨酸对铬胁迫下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J].大豆科学,2012,31(5):852-854.

[15] 周鹂,张运红,吴礼树.喷施竹叶黄酮对小白菜产量、品质及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11,50(4):688-690.

[16] 孙周平,郭志敏,王贺.根际通气性对马铃薯光合生理指标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08,23(3):125128.

[17] 沈方科,尹永强,廖曼玲,等.不同化控措施对烤烟生长和烟叶氮·磷·钾含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363-1366.

[18] 彭智平,于俊红,胡锦荣,等.DA-6对菜心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J].广东农业科学,2012,39(22):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