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德育教育具有重要作用,既具有理论意义又具有实践意义。我国经济、政治、科学发展迅速,人们的道德建设也要跟上社会大环境的发展速度,才能建立良好的社会建设环境。高职院校主要为社会培养一线的工作人员,其工作的严谨程度、思想道德高度直接关系着社会最基层的建设。在高职院校中进行德育至关重要,德育课程有走向人们灵魂深处的作用,可以为社会培养教育出优秀的人才。主要介绍了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德育特点与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德育的功能。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德育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7)32-0057-01
德育课程在高职院校大学生对的教育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是培养高职院校中学生品德的课程。德育课程的定义,从狭义方面讲,指道德方面的教育;从广义方面讲,德育课程主要是指针对培养学生品德、政治、思想的教育课程。在高职院教学中,品德教育是教育工作者统一组织适合受教育的学生集体学习、培养品德的良好氛围,在此环境中,课程可促进学生在品德、政治、思想等方面有所提高,有所造诣。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德育特点
(一)选用课本内容陈旧
我国高职院校目前主要运用的德育教材是《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书中主要提及培养优良学风、明确学习目的、大学生人际交往、树立人生理想、法律基础等内容,对思想道德修养的覆盖范围很广,但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此书并不完全贴合学生的学习与生活。
(二)德育教学结构单一
我国目前的高职院校中对学生的德育教学结构单一,不符合学生的具体生活要求,也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德育课堂中一直采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教学,学生从课本中认识德育。在1982年,我国在高职院校中开展了一系列的思想品德修养课程,但教师只是在课堂上教育课本,德育教育始终停留在理论学习的层面上。德育教学结构的单一,导致学生对德育教学产生误解,认为德育只是存在于课本上的概念。且德育课本中的内容多年未作出改变,并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内容陈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会遇到诸多关于德育的问题,但课本上都没有体现。
(三)德育教学内容重复无限接
我国的德育教学中易出现重复或无衔接的现象。高职院校采用的《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中,内容丰富,便于学生记忆学习。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学习的德育课本是由教育部颁发审定的,而大学阶段接触的德育课本是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来进行审定的,所以标准上会有所出入,就导致内容出现了重复,既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也导致许多内容衔接不好,浪费了高职院校的学习资源。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德育功能
(一)德育中的情感表达
情感是道德传播的基础,道德中就包含着怜悯、珍惜、爱护、责任心、自信心、自律等情感。不同的情感交织构成了道德表达的本质,在德育课堂中,只有学生从教学中感受到了这些情感,才能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深化对道德的理解,把关于道德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中。情感不是口头上的表达就能使人感受到的,道德自然也是这样,要进行德育,就要营造良好的道德教育课堂氛围。情感不局限于理论上述说,需要一个良好的情感共鸣氛围,是自然而然的表达,不能是刻意的灌输。只有使德育转化为一种环境,使学生生活在德育的环境中,才能搭建起德育的理论概念与德育的理想信念之间的桥梁。
(二)德育教学的方式
德育不是口头上的表達,不是只依靠敷衍的活动宣传、演讲、视频播放就达到德育的目的。德育存在于精神层次,活动形式和表层行为不能构成精神交流。教育工作者在应该以身作则,用精神文明感染学生,建立精神层面的德育交流。教师需要有一定的传播德育的能力,与学生进行心灵交流是教育工作者的基本素养,教育工作是的力量在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德育中占有重要地位,甚至是首要地位。教师的品行端正,语言表达、行为举止都符合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德,才有力量去影响学生的道德思想建设。教育工作者应该善于利用周遭环境,为学生营造德育教学氛围。在教师有意识营造的德育课堂中,学生用心感受,提升道德品行将极为可能。
三、小结
能够走向灵魂深处的德育,是从学生的立场出发的,关心学生的道德成长。在课堂中不能把教育与教养分开来,这两个概念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教育工作者要做到在教育中传授教养,用自身的教养烘托学生学习知识的氛围。将高职院校中运用的课本加以改进,使之跟上时代的发展,改变高职院校的教学方式,使理论知识转变为实践,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参考文献:
[1]杨小东.高职院校德育教学之思考[D].河北师范大学,2013.
[2]林韧卒.高职院校德育体系整合创新[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4.
[3]崔师睿.高职院校大学生道德情感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作者:王亚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