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活中的社交是面对面交流,而网络社交主要依靠文字与符号,缺少肢体语言与面部表情等因素,难以表达真实情感。网络社交今天已成为大学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甚至某些方面已经取代了面对面的交流。基于此,研究目的在于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网络社交软件,明白人际交往的重要性,更好地维护人际关系,并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同时也为高校的相关教育工作者在校园里去做好相应的举措来帮助大学生处理好人际关系,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提供建议。
关键词:网络社交;人际交往;社交能力
中图分类号:F49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01.031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调查对象为安徽财经大学在校大学本科生148人。其中男生53人,女生95人。大一年级学生81人,大二年级学生62人,大三年级学生4人,大四年级学生1人。
1.2方法
问卷调查法。问卷共17题,包括使用的主要社交软件、时长,是否受到财产损失和隐私泄露,长时间使用社交软件对学习和自身的影响,使用社交软件的目的,使用社交软件的弊端,对于传统设计和网络社交的看法等方面。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四个年级共计发放148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48份,有效率100%。
2网络社交的发展历程
人类连接在一个巨大的社會网络上,这种连接关系不仅是与生俱来的不可缺少的,更是一种充满巨大力量至关重要的一种社交。社交作为一种社会的产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人类的社交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而不断地变化。而网络社交则是指以网络为中介,以数字化为载体进行的人际交往方式。
随着互联网的出现与发展,网络已成为人与人交流沟通传递信息的纽带,早期的E-mail解决了远程的邮件传输的问题,至今它也是互联网上最普及的应用,同时它也是网络社交的起点。BBS在E-mail的基础上实现了更进一步的突破,使得“群发”和“转发”变成一种常态,同时把网络社交更加推进了一步,从单纯的点对点交流的成本降低,推进到了点对面交流成本的降低。
至此随着社交媒体的出现与不断地发展,各种社交软件也层出不穷,网络社交逐渐扩大发展,人们的社交也逐渐由传统的面对面的社交转变为网络社交,使得网络社交成为一种大众化普及化的社交。
3网络社交的地位与影响
3.1网络社交在生活中的地位
网络社交成为人们娱乐的主要方式。问卷调查显示94.59%人们利用社交软件进行娱乐活动、通过社交软件进行聊天、了解当下热点时事。
网络社交成为人们社交的重要方式。在调查对象中,有33.11%的人选择网络社交,虽然网络社交兴起较晚,但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欢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3.2网络社交在生活中的影响
扩大了人际交往的范围,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传统社交被局限在特定的地域时间,远距离的交流也只能通过书信、电话进行。而网络社交借助科技的力量,突破了空间时间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交流,扩大了社交范围。
摆脱了个人身份标签的限制,提供个人自由化的发展空间。网络社交作为一种开放式的社交,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可以为个人提供多层身份的设定。在网络社交中,个人可以为自己设定多种身份,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释放自己的性格,通过网络社交个人的发展更加自由化。
增加了接收信息的渠道,方便了人与人的沟通。网络社交利用网络高效便捷的特点及信息共享性的特点,使得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加多样化。人们可以在网络上获取自己所需的各种信息,接触不同的文化与自由思想,为提升自己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与渠道,有利于个人进步与提升。
增加了人们对于网络依赖性,不利于学习工作。网络社交使得人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在网络上,线下的沟通减少,户外运动及读书时间减少,调查显示7027%的人们在离开虚拟网络时感到空虚。82.43%的大学生表明网络社交使得自己注意力无法集中。
网络社交存在虚假信息以及诈骗的等危险。网络社交利用网络的虚拟性在方便人们交流的同时也存在不安全性。许多网络诈骗也在网络社交发展的同时不断出现,方式多样手段也越来越高明,使得人们难以辨别,调查问卷显示23.65%的人曾经历过网络诈骗,网络诈骗的出现也加剧了网络社交中人与人的不信任性。
网络社交造成人与人之间现实生活情感的疏离。网络社交的便捷性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更喜欢通过冰冷的手机进行交流,大大的减少了面对面的现实交流,减少了人们情感的沟通,人们花费更多的时间在社交网络甚至减少了与家人的沟通。
4当代网络社交发展形势
4.1特点
4.1.1虚拟性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通过符号化的间接地形式进行,人的行为具有“虚拟实在”的特征。人与人的交流通过文字与图片来传达,每个人在网络上的存在都是虚拟的、数字化的、以符号形式出现的。
4.1.2多样性
由于社交媒体的多样性使得网络社交也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多元化的社交软件,使得人们的网络社交的形式也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人们可以选择交流的方式较多。
4.1.3创新性
网络的不断发展促进网络社交也在不断的发展,社交软件功能的发展进步,语音、视频、表情包的不断出现,使人们的交流方式也不断的创新进步。
4.1.4功能多
网络社交不再仅仅是为人们提供一种沟通的工具,网络社交在满足人们交流的基础上,功能也是越来越多。例如娱乐交友,物质消费,文化消费等。人们在进行沟通交流的同时还能了解当下时事、购物等,网络社交越来越丰富人们的生活。
4.2自身的优势
4.2.1即时性
网络社交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方便快捷的进行信息即时传递。
4.2.2信息丰富
网络社交的共享性,信息来源广等特征可以使得人们获取大量信息。
4.2.3资源共享
QQ的空间、微信的朋友圈、微博等当下已成中国网络社交的主要平台,不论是个人还是团体都可以通过这些平台来展示个人或企业动态,提供一些资源信息实现资源的共享。
4.3现今发展情况
网络的普及以及智能手机的出现,使得网络社交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更愿意接受网络社交,网络社交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社交软件的不断出现加上其功能越来越健全,使得网络社交的范围也越来越广。人网络社交不再局限于交流与沟通,工作与个人发展越来越成为人们所重视的问题。
网络社交的形式越来越丰富,社交媒体的大量出现以及形式的不断更新,使得网络社交的形式与手段越来越丰富。
5网络社交对大学生的影响
5.1对大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的影响
调查显示,50%以上的大学生每天使用网络社交软件超过4个小时,这其中又有一半的大学生使用社交软件的时间达到了6个小时以上。可以说社交软件的使用占据了我们相当大的一部分时间,然而社交软件的负面影响也随之而来,因为社交软件成为大学校园内的主要通讯渠道,学生们总是需要“盯着”手机以防漏掉重要的消息或通知,如此一來学生便会每时每刻的“滑动”手机屏。而且调查显示,对于大学生来说,负面产生的影响比正面影响要大得多——在问卷调查的参与者中,只有三成的学生认为网络社交没有对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产生不利影响,大多数学生表示网络社交会打乱自己的生活作息、影响学习时的注意力、减少户外运动的时间等。
5.2对大学生个人财产与隐私的影响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网络诈骗也是屡见不鲜。大学生由于刚走出家门摆脱父母的管束,且社会经验不足,自我保护意识较为淡薄,很容易成为诈骗团伙诈骗的对象。在我们的调查中,就有不少受访者表示曾经因为网络诈骗而造成过个人财产损失,即使没有造成过财产损失也曾遇到过类似情况。除了个人财产安全外,大学生的个人隐私泄露就更为常见。不仅是上传到社交平台的照片以及动态会在泄露个人信息,更有不法分子通过社交平台捆绑恶意软件病毒等获取用户的个人隐私。个人信息和隐私的泄露很有可能被他人非法利用,给涉世未深的大学生群体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5.3对大学生身心成长的影响
网络社交带给大学生的影响还包括对其身心健康的影响。在网络上聊得来的朋友发展到现实中未必能成为朋友,网络的虚拟性通常会给人们造成一种人际关系网络繁荣的假象。当大学生回归现实,面对课业等实际生活问题时,现实地冷清与网络上热络的社交会形成强烈的反差,反而会加深孤独感,不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除此之外,网络社交具有一定的“成瘾性”,具体表现为频繁刷新社交平台来查看好友的最新动态、离开手机和网络情绪会出现很大程度的烦躁。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学生进入大学后自我管理松懈,难以明确目标,突如其来的轻松让很多大学生感到迷茫、空虚和无聊,网络社交于是成为打发无聊的最好途径。然而越是如此就越依赖于社交网络,也就越是感到空虚,形成恶性循环,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极大危害。
5.4对大学生现实人际关系的影响
网络社交平台的崛起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体现在对现实人际关系的影响。大学里班级的集体存在感被削弱,同时有着丰富的社团和各种学生组织,交友平台扩大,存在着巨大的人际交往机会。对于网络社交到底是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还是疏远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这一问题目前尚处于争议阶段,从空间和时间距离来讲,网络社交确实提供了便利,让远在异地的亲朋好友可以随时互动,但社会现实却也提醒着我们网络社交上的过分投入会影响到现实的人际交往,反而拉远了与身边人的距离。对于大学生来说,更多的心理专家教育专家认为过度的网络社交正在弱化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此外,在网络社交中投入大量精力,就必然会忽视现实的人际关系的维护,从而导致现实中同学朋友关系的疏远。而且当网络人际关系发展到现实生活中,其关系也会变得脆弱。
6网络社交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
6.1积极影响
6.1.1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独立意识
网络社交具备多样性的特点,不再受现实人际交往的一些约束,个人可以利用社交软件更好的展现个人的性格与特点,打造属于自己的舞台,培养个人的独立思维与意识。
6.1.2更好的展示个人优秀之处,提升自信
网络社交平台作为一个技术性平台,面对“看不见的朋友”,我们能够利用它扬长避短,充分展示个人的优秀之处,提高自己在社交过程中的信心。
6.1.3有利于建立个人的社交体系
网络社交作为一个平台,尽可能的缩小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通过技术手段提供给更好的社交机会,减少了现实生活中人际交往的成本,更便捷的扩大了个人的交友圈,对于个人的生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6.2负面影响
6.2.1缺乏安全感
大学生对社交软件存在依赖,而且难以脱离,当我们将个人的时间与精力不断从现实当中转移到网络当中,对于现实生活中的社交便会不断脱离,甚至产生了一定的抵触、恐惧心理,在没有了网络社交的陪伴,就会导致部分人精神上的空虚、信心的消失,从而对现实生活产生一定的恐惧心理。
6.2.2缺乏信任感
过度的投入网络社交,忽视现实人际关系的维护。一方面社交网络具有开放性等特征导致各种言论都会传播,因网络社交在感情的建立与培养不如现实中人际交往来的有效,所以当流言蜚语传播在我们周围时,会使得我们很容易产生各种怀疑的心思;另一方面,网络社交难以建立一种深厚的认同感,这样一来就造成网络交往中难以建立有效的信任,而当其蔓延到现实的人际关系当中,会造成现实人际关系的信任危机。
6.2.3影响身体健康
一方面长时间的使用手机,会对个人眼睛的使用造成很大的负担,尤其是夜间宿舍熄灯后,在黑暗的环境中使用手机更伤眼睛;另一方面,大学生白天学业较为繁重,夜间空闲时间较为富余,在夜晚这样一个时间段内大量使用手机,会影响睡觉时间,导致个人的睡眠质量出现问题,因而对身体产生一定的伤害和负担。
6.2.4影响心理健康
长时间、频繁的使用社交软件让使用者产生了依赖性,并且一旦脱离会使人们情绪低落、兴趣丧失,从而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忧愁、逃避等情绪。长期受负面的情绪影响,对个人的心理健康存在着消极的作用,而影响时间越长,越容易产生心理疾病,甚至会使人们产生极端的思想与情绪。
6.2.5削弱个人的社交能力
如上所说,在个人的安全感与信任感被破坏后,会极大的伤害个人社交过程中的自信心;另外当个人的身心健康遭到影响后,会对我们的一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不当的使用网络进行社交会对我们个人的社交能力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7对策与建议
7.1对大学生的建议
7.1.1培養个人的兴趣爱好
对于大学生而言,长期的进行网络社交,对于个人的心理健康而言并不是有着有效的积极作用,甚至会有反面效果。那么为了摆脱依赖网络社交而出现的焦虑、烦躁等情绪,可以建议大学生在网络社交之外为自己建立一个兴趣或者爱好(如书法、读书、体育运动等),并且要能够长期保持下去,如此便会为自己建立一个良好的心态。
7.1.2多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
为了避免长时间使用、夜间使用等带来的身体伤害,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有计划的安排户外运动,坚持长期的户外运动,多锻炼身体,不断提高个人的身体素质,增强体魄,从而提高个人的自信。
7.1.3自我学习,认识网络社交的两面性
作为一名大学生,要能够做到先知先觉,就要去主动学习,去了解网路社交它的两面性,正确看待网络社交给自己带来的积极影响和负面作用,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要摆正好自己的心态,合理利用网络社交带来的积极作用,避免其负面影响作用在自己身上。
7.2对高校与相关教育工作者方面的建议
7.2.1高校老师对学生进行监督管理
不论是辅导员还是学生的导师还是学院、学校的其他老师,都要能够对学生进行监督管理,及时发现学生在使用网络社交中产生的各种人际关系、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等方面出现的问题,经常性的对学生进行教育工作。不仅要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谈话,更要能够做好提前预防工作。
7.2.2多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过度的使用和依赖网络社交现实人际关系造成一定的冲击,为了更好的维护现实的人际关系,学校可以有计划的开展课外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让学生在团队中不断交流、合作,面对面的进行交往,在实践中去培养现实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7.2.3积极响应并开展“三走”系列活动
针对“三走”活动,学校要重视它的意义,积极响应并开展一系列的有关活动,促使大学生能够摆脱手机、网络的影响,重视户外运动的作用,真正的走出网络;同时拥有良好的体魄有利于在人际交往中提升个人的自信,而自信对于人际交往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7.2.4开设相关课程及讲座
高校可以针对网络社交开设相关的教育课程及知识讲座,不断加强大学生对于网络社交的理解与认识,培养良好的网络交往心态,树立正确的网络交往观念,并对人际交往的培养进行正确的指导,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7.2.5利用网络社交,有针对性的开展相关活动
网络社交不是猛虎,也有优秀之处,对于高校课堂教育,可以结合、利用相关的社交软件,利用网络社交,有目的的开展教育活动,帮助大学生正确的了解什么是人际交往、怎样去进行人际交往,最终提高个人的人际交往能力。
[1]王洪波,胡璇.大学生网络社交现状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3,(11):75-77.
[2]简奥.网络社交对现实人际交往的影响[J].湘潮,2013,(1):154-155.
[3]张静.网络交流工具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J].高教研究,2014,(1).
[4]田丽,安静.网络社交现状及对现实人际交往的影响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3,(8):13-19.
[5]张亿全,胡井军.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分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6):177-179.
作者:姜新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