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研究选取某高校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大学生压力应对量表为主要测量工具,探讨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研究发现大学生普遍采取积极、健康的方式应对压力,但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在不同性别、年级、学习成绩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
1.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而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激烈竞争的加剧,人们心理上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自杀已成为青少年非正常死亡的首要原因,给家庭、学校和社会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1]。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同样面临着许多压力,并由此产生思想上的困惑和心理上的失衡,积极的压力应对方式是缓解压力、提高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因此,研究大学生的压力应对方式,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特别是心理危机事件的预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研究使用由段鑫星等编制的《大学生压力应对量表》[2],对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应对方式进行调查研究,以期通过此研究更有针对性地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降低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率。
2.研究方法
2.1被试
本研究中的被试取自南京某高校学生。为提高样本的代表性,注意了对被试的专业、年级等情况的平衡,并将专业划分为文科、理科、工科、管理。共发放25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36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4.4%。篇幅有限,此处省略有效样本的构成表。
2.2工具
本研究中,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的调查问卷采用的是由段鑫星等编制的《大学生压力应对量表》,对大学一至四年级的学生进行测查。该问卷内部一致性为0.86,问卷的信度、效度良好,符合测量的要求。
《大学生压力应对量表》包含32条目5个因子,5个因子分别为解决问题(如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制定克服困难的计划并按照计划去做等)、合理化(如对引起这一麻烦的人表示不满、认为有失必有得等)、退避(如听天由命、对任何事情都不在乎等)、自责(如常自暴自弃、把不快埋在心底等)、幻想(如不相信这种事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想一些高兴的事自我安慰)。我们把解决问题的应对方式称为理性应对,把合理化称为中性应对,把退避、幻想、自责称为非理性应对。问卷采用五点计分法,每个条目均要求被试从“不符合”到“非常符合”依次作出评价。
2.3程序
为了保证测试结果的可靠性,由被试学生的辅导员或任课教师组织测试,采取不记名方式,要求被试学生统一时间填写大学生压力应对量表,实行群体施测。按照问卷指导语对被试进行必要的解释,让被试根据自己实际情况作答。完成问卷总共所需时间大概为20-30分钟。问卷回收后,对所有数据使用了“spssforwindows11.5”进行录入和统计分析。
3.研究结果
3.1总体特征
由表1可知,大学生在心理压力应对方式上得分由高到低的是:解决问题、幻想、自责、合理化、退避。
对32个条目进行频数分析,得出发生频率排名前十位的心理压力应对方式,具体如表2:
3.2性别差异
由表3可以看出,男女大学生在退避、自责上存在显著差异,主要表现为男大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女大学生。
3.3年级差异
不同年级大学生在解决问题、合理化、退避、幻想上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的事后分析(LSD)表明,在解决问题上,大四学生的得分显著低于大二和大三学生;在合理化、退避和幻想上,大二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大三和大四学生。
3.4学习成绩差异
不同学习成绩大学生在解决问题、合理化、退避上差异显著。进一步的事后分析(LSD)表明,在解决问题上,学习成绩优秀和良好大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合格和较差的大学生;在合理化上,学习成绩较差大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学习成绩优秀的大学生;在退避上,学习成绩优秀大学生的得分显著低于学习成绩合格和较差的大学生。
4.分析讨论
4.1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特点
通过对调查问卷分析研究发现(表1),大学生在心理压力应对方式上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解决问题、幻想、自责、合理化、退避。这说明当面临压力时,大学生的应对方式是积极的,能够理性面对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当寻求解决问题不能成功时,就采取位于第2、3位的幻想和自责等非理性应对方式,这也是一种有效的自我防御机制,尽管长期使用会带来不良后果。排在第四位的应对方式是合理化,属中性应对。在某些情景下,选择中性应对是心理健康的表现,如“酸葡萄”心理就是个体通过自我调节达到心理平衡的技巧,这对处于危机中的个体具有特别重要意义。特别是大学生危机事件处于不可预期、不可控制时,采用合理化方式非常有价值。
通过对32个条目进行频数分析研究发现(表2),发生频率排名前十位的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常用的具体方式依次为会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能理智的应付困境、对自己克服困难的能力充满信心、求助于可以帮助自己的人、制定克服困难的计划并按照计划去做、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转移注意力以忘记不快、认为有失必有得、找人聊天可以减轻烦恼。在这十种具体应对方式中,有七种属于解决问题应对方式,有一种属于合理化应对方式,有两种分别是幻想、自责非理性应对方式。这说明,大学生面对压力情境,会优先选择积极的应对策略和适应性行为,最后才会选择非理性应对。总体而言,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是积极、健康的。
4.2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的群体差异
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在性别、年级、学习成绩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研究发现,男女大学生在在退避、自责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他方面差异不显著,这说明男生在压力应对策略使用上,与女生比较更多试用退避、自责等非理性应对方式,而女生表现的相对成熟、理性。研究发现,不同年级大学生在在解决问题、合理化、退避、幻想上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的事后分析(LSD)表明,在解决问题上,大四学生的得分显著低于大二和大三学生;在合理化、退避和幻想上,大二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大三和大四学生。这说明大四学生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激烈的社会竞争,在找工作过程中经常四处碰壁、束手无策,降低了其解决问题的信心。大二学生已基本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且距离毕业还有2年多时间,相对于大三、大四学生来说,危机感并不强烈,在遇到困难和问题时,往往采取中性或非理性的应对方式。根据大学生压力应对在不同年级间的差异性,在大学生心理危机综合干预过程中,要适当关注大二、大四学生,侧重于培养其压力应对的技巧与方法。研究发现,不同学习成绩大学生在解决问题、合理化、退避上差异显著。进一步的事后分析(LSD)表明,在解决问题上,学习成绩优秀和良好大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合格和较差的大学生;在合理化上,学习成绩较差大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学习成绩优秀的大学生;在退避上,学习成绩优秀大学生的得分显著低于学习成绩合格和较差的大学生。这说明学习成绩优秀和良好的大学生在遇到心理危机时,相比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会选择理性应对方式,在压力情景中会主动选择解决问题策略,表现出比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更高的压力应对能力。而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在遇到心理危机时,相比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会选择合理化、退避等中性或非理性应对方式,表现出较低的压力应对能力。在大学生心理危机综合干预过程中,在危机应对方式上要多关注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
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在专业、生源地、是否独生、家庭类型、家庭收入、社会工作等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这说明专业、生源地、是否独生、家庭类型、家庭收入、社会工作等不是影响大学生压力应对与策略选择的主要原因。
5.结论
总体而言,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是积极、健康的,在心理压力应对方式上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解决问题、幻想、自责、合理化、退避。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在不同性别、年级、学习成績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因此,高校应重视压力应对的科学认知教育,加强培养大学生选择积极、理性的压力应对方式,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群体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进行科学指导,教给学生解决压力的策略与有效方法,特别要多关注大二、大四学生以及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另外,要更好地发挥专业心理辅导的作用[3],学校心理咨询应注意结合实际,了解学生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提高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
[1]苏斌原,张卫,周梦培,林玛,孟彩. 大学生自杀潜在风险的识别和预警:基于应激-易感模型[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3:78-84.
[2] 段鑫星,程靖.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M].科学出版社,2006:60-63.
[3] 樊富珉,李伟.大学生心理压力及应对方式[J].青年研究,2000(6):45.
作者:戴兆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