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学前教育论文范文,学前教育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基于支撑平台的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探索

  • 投稿张师
  • 更新时间2015-09-07
  • 阅读量630次
  • 评分4
  • 27
  • 0

陈凤玉

(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福州 350007)

[摘 要] 为满足社会对高质量幼儿园师资的需求,幼儿师范院校可以通过建设“学前教育研究、示范性基地幼儿园、学前教育师资培训、对外交流与合作、信息化资源应用”五大平台,创建“教学研训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开放人才培养过程,共建教育教学资源,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专业成长。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培养质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高质量学前教育的需求不断上涨,客观上要求各院校培养出更高质量的学前教育人才。而通过共同体与协同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因其与实践结合紧密而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在新时代的发展趋势,并已成为现代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

一、当前学前教育人才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

随着时代发展,当前学前教育专业生源多为90后独生子女,他们在文化基础、家庭背景、求学意愿、人职愿望等方面发生了新变化。此外,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和学前教育总体质量提升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对幼儿园教师提出了更多更高的思想素质和专业能力要求,原来的培养目标已经无法满足。

与此同时,随着学前教育的加快发展,当前幼教实践领域普遍出现了师资力量短缺的问题,于是很多高职高专院校纷纷开办学前教育专业,致使学前教育专业规模急剧扩大,但这些院校自身都无法保证专业师资队伍,新补充的专业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因为教学经验少,幼教实践经历缺乏,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成长规律和特点不够了解,也难以胜任人才培养的改革实践和学生教育实践的指导工作。这也就意味着急需创新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二、基于支撑平台的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策略

(一)建立协同育人机制

校企合作是改革创新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的关键环节,是高等职业院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培养人才的一种实践办学方式,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总趋势和方向。通过校企合作,将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或训练紧密结合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应用性人才。

借鉴这一理念,我们建立了“师资互派、课题共研、课程共建”的协同育人机制,每年选派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赴幼儿园挂职锻炼,参与幼儿园科研课题的申报、课题研究、园本教研、课程开发、师资培训、班级管理等工作,为幼儿园提供智力与研发支持。同时,幼儿园派高职称教师担任学校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进入学生课堂担任兼职教师,参与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课程与教学指导、实训基地建设、教育管理等工作,从而实现人才共育、过程共管、利益共享的协同育人机制。

(二)创建五大支撑平台

教育教学平台是完成教学过程所依赖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手段,是除教与学双方以外的、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的所有媒介的组合。学前教育“校企”合作形式特殊,需要合作各方找准利益共同点,通过具有法律效应的合作协议等契约方式,来明确合作各方应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成果署名、技术与研发成果应用后产生的经济收益的分配比例、知识产权归属、合作中获得的意外奖励的分配等。为此,我们创建了“学前教育研究、示范性基地、学前教育师资培训、对外交流与合作、信息化资源应用”五大平台,既包括有形的教学设施,又包含无形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氛围。平台之间全方位交流、多元化协作,共同促进学前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三)创新“教学研训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在一定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包括培养目标、方案、途径、方式、管理制度、评价体系等。我们以社会对学前教育的多元化需求为导向,创立了“教学研训一体、全程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

其中,“教”与“学”强调的是专业课程课堂教学的专业引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运用专业基础理论。“训”强调实践取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我们增加了实践教学的比重,有机地将部分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教学中穿插进行,通过见习、教育调查、尝试实践、课程实习、毕业实习、顶岗实习等多种实践形式,构建了“小步递进、形式多样、全程不间断的立体的教育实践体系”,既为学生奠定宽厚扎实的理论基础,储备专业发展的后劲,同时又有效提升学生一线教育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就业、创业与发展的竞争力。“研”一方面指本专业教师利用自身科研课题与科研优势,与实训基地幼儿园的一线教师广泛合作开展实践性研究,并及时转化研究成果,反哺于学前教育人才培养;另一方面着力引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开展研讨、研究,如在教育教学见习过程中以及每一次教育实践后进行反思与研讨,在综合实习和顶岗实习过程中进行毕业论文课题研究,在平时参与专业教师、实训基地教师的课题研究等。总体来说,“教”是指引、“学”是支撑、“训”是落脚、“研”是提升。

(四)共建多元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指服务于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的各种物力和人力,不仅包括非生命的实物和信息,还包括具有能动性的有生命的人力资源。我们借助一体化五大平台,多渠道、多层次拓展学前教育资源,如与一线幼儿园共建教学案例、课件、校本教材等资源;与省少儿图书馆等社会组织共建课外拓展资源;与地方政府共建远程共享资源。此外,我们还积极引进海外高校的优质教材、网络课程,形成多元共享的教学资源体系。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不仅可以满足在校生的自主学习,拓展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有利于实施行动导向的教学,促进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的需要,而且能够为幼儿园与早教机构专业人员、社会学习者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交流学习体会,分享幼儿教育实践经验,推动终身学习理念下学习型社会的建设。

(五)开放人才培养过程

开放是大学的本质属性,高等院校应把融教育于社会视为其内在的教育理想,其主要的教育活动应源于社会、服务于社会,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引领社会或业界发展进程。借助学前教育研究、基地幼儿园、对外交流合作和信息化资源应用等平台,我们开放了人才培养过程,包括通过系统联合,外联内引,构建多主体合作、开放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构建自主学习、实景互动、在线授课与实训观摩、幼儿园现场实践等与课堂教学联通的多元开放性教学模式;构建开放的实践实训基地和实践教学平台。只有广泛吸纳社会力量,集智聚力,让行业企业积极参与到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教学资源开发等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来,才能从根本上适应社会需求。

(六)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构建行业、幼儿园、学校、学生组成的多元评价体系,有助于保证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通过网络平台分享、自主在线测评、空中实训课堂等途径,我们建立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多方参与、全程管理”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有效提升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利用网上课堂、在线互动交流、在线评价、教育资源点播等功能模块,建立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幼儿园教师与实习生互评、学校与幼儿园互评的多元评价体系,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其中,我们十分注重学生的能力评价。对照职业资格要求,我们建立了学生学业成绩的多元化考核标准,将课程考核与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统一起来,以此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考核。同时,我们注重学生的过程评价,将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能力分解成“由易到难、由单项到综合”的考核项目,在教学过程中逐项考核,层层把关。此外,我们还建立了学生职业成长档案,开展以能力为核心的学生职业综合考核,行业、幼儿园、学校和学生四方共同对每个学生每个阶段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记录与指导,并实施了多元化作业评价策略,拓展了作业类型,丰富了考核内容。

(七)推动学前教育对外合作的内涵发展

依据地域特点,我们开辟了海峡两岸学前教育交流合作项目,在闽台两地成功主办或承办了多届海峡两岸学前教育研讨会,与台湾新竹教育大学等高校交流与合作,选派学生赴台交流学习,还与新西兰高等教育学院联合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学前教育人才。与此同时,我们在海外设立了华文启蒙教育研究基地,连续10年派出志愿者赴海外开展汉语国际推广工作。此外,至今招收了四届东南亚国家留学生,成为我国第一所招收培养专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留学生的学校,为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创新开辟了国际视野,积累了对外合作办学经验,有助于在国际比较中推动我国学前教师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