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教育技术学论文范文,教育技术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高职ACM程序设计竞赛培训策略的研究与实践

  • 投稿crcr
  • 更新时间2015-10-09
  • 阅读量938次
  • 评分4
  • 22
  • 0

宋芳琴,蔡志荣

(绍兴职业技术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浙江 绍兴 312000)

摘 要:以浙江省ACM程序设计竞赛为例,分析当前高职学生参加ACM程序设计竞赛的现状与特点,提出高职院校在参赛学生的培训中存在的若干问题,研究针对高职生开展ACM程序设计竞赛培训的策略,探索与实践一种以大赛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能充分发挥学生特长的ACM竞赛培训模式。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ACM程序设计竞赛;高职学生;培训策略

0 引 言

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作为一项世界性的竞赛活动,旨在展示大学生创新能力、团队精神和在压力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编写程序的能力,在信息技术界具有超凡的影响力。浙江省在2004年举办了第一届全省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到目前为止,已成功举办十一届,省内各高校都积极组队参赛,该大赛目前是省十大学科竞赛之一。为了提高竞赛学生的比赛成绩,有效强化参赛学生的能力,构建以大赛目标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促进选手个性发展的技能大赛体系,是当前高职院校亟须解决的热点问题。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目前教学改革的趋势。

1 目前高职院校在ACM竞赛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专业学生参加各类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是提高编程能力的重要手段。ACM程序设计竞赛在国内外都有非常大的影响力,为了取得好的比赛成绩,各高职院校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竞赛培训,但在竞赛培训的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1)高等数学基础知识不完善、算法积累不够。

参加ACM程序设计竞赛需要参赛选手具有较扎实的数学基础和算法积累,但是高职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短暂,无法全面掌握高等数学基础,知识体系不够完善,算法积累欠缺,导致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选择最优算法时出现偏差。

2)英语基础不够扎实,翻译能力欠强。

参加ACM程序设计竞赛,需要参赛选手具有较强的英语翻译能力。但是高职学生往往英语基础不够扎实,导致在解题过程中对题意的理解与分析很困难,出现题目理解错误等情况。

3)竞赛团队的合作意识不足。

参加ACM程序设计竞赛,需要参赛选手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参赛队伍以3个人为一个团队,3个成员分方向负责不同类型的题目,因此需要队员之间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但在平时的训练中,学生之间的配合不是很默契,导致职责不明、执行力下降,训练效果受到影响。

4)参加培训的学生热情不够,积极性不高。

竞赛队每年通过任课老师推荐和学生自愿报名的形式组队培训,竞赛队以备赛为契机,强化学生训练,但由于训练较枯燥,最终能坚持下来的学生并不多。

5)指导教师培训的时间和精力不够。

ACM竞赛培训指导老师除了担任指导ACM竞赛培训任务外,每周还要上12课时以上的课,同时还兼任班主任和其他科研任务,因此无法全身心地投入集训,影响指导效果。

2 ACM程序设计竞赛培训的策略

如何解决竞赛培训过程中的问题是高职院校面临的共同课题,需要在学生组织、培训内容、培训方式、条件保障和激励机制等方面寻求相应对策。笔者通过深入调研省内ACM竞赛成绩优异高职院校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近3年来全程参与指导学生参加ACM竞赛培训的实践,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归纳出如下几项行之有效的ACM竞赛培训策略。

1)加强宣传,注重引导。

激发学生参加ACM竞赛培训的兴趣,宣传应从新生入学时即开始。通过介绍往届学生的获奖情况、获奖学生的个人发展,同时宣传学校对竞赛的支持政策,加强新老学生的交流,尽早引导学生对ACM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鼓励有一定基础、有较好的学习潜能和编程特长的学生尽早开始基础性题目的训练。

2)将ACM竞赛平台用于课程作业测试,改善考试模式。

考试作为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针对传统考试模式存在的弊端,学校借助ACM竞赛平台对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考核进行大胆改革,提高作业考核成绩在课程总评成绩中的比重,以此引导学生认真对待编程作业,切实提高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借助ACM 竞赛平台,作业考核变得简单可行,考核结果客观可信,对规范考核过程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3)成立ACM工作室,开辟ACM竞赛培训第二课堂。

由于程序设计能力的培养要有较长时间和高强度的培训才能有效,而高职学生在校学习时间较短,原有的知识基础相对薄弱,这就要求学校在培训时间、场地、设备、师资力量等方面创造条件予以保障,同时在训练方式上有所创新。我们依托专业实训室的场地与设备系统成立ACM工作室,从大一新生中选拔对编程有兴趣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集中培训。在ACM工作室中,老队员在自身训练的同时,帮助指导新队员迅速提高编程能力。

4)建立切实可行的竞赛培训激励机制。

在ACM竞赛培训中,师生的主观能动性是最重要的因素。师生在竞赛训练的过程中需要全身心投入,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学校必须建立切实可行的长效机制,以确保该项工作长期运作。为了发挥师生在竞赛培训中的主观能动性,可采用如下政策:对于获奖的学生,一方面给予学生量化考核成绩加分,用省市竞赛获奖证书充抵相关课程的学分,另一方面在评奖评优时给予优先考虑,并给予奖励;对于指导教师,如果在市级以上ACM程序设计竞赛中获奖,将在各项考核、职称评审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并给予相应级别的奖金和培训课时补贴;对于二级学院,组织参加的竞赛应该纳入部门的考核范围。

3 ACM竞赛培训策略的应用实践

1)通过将ACM竞赛平台应用于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教学,学生的课后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均有提高。

学校直接将ACM竞赛平台用于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每周在平台上开展一次竞赛。学生在竞赛的准备过程中,根据接触的各类题目,会自主地选择学什么、怎么学,他们自己设定学习目标,分析学习内容,制订学习计划,获取学习资源,管理学习过程,提高了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了能够在竞赛中取得良好的成绩,他们会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在竞赛平台上完成大量的编程训练,一方面查漏补缺,将平常学习中遗漏的知识点巩固复习;另一方面,通过和同学老师交流竞赛平台中的难题,进一步拓展、深化与完善知识体系。虽然有些知识很枯燥,但是由于在攻克题目中行之有效,他们常常会乐此不疲,直到把每一个知识点都理解透彻,这样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成就感。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摸索独特的算法,弥补了教学中的不足,对教学工作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2)通过日常竞赛培训,培养了学生团队意识。

协作学习是通过团队形式进行学习的一种方式,团队成员的协同工作是实现学习目标的必要条件。ACM竞赛过程是3个人共用一台电脑,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最多的具有较大难度的题目,竞赛中如何充分发挥3个人的力量,合理分工,协同工作将是成败的关键。

我们对ACM工作室的成员集训后,首先让学生自主选择队友,因为学生比较了解同伴的特点,自由组队可以缩短队员间磨合的时间。在自由组队之后,学生可进行明确的分工安排,开展团队协作。团队协作不应只在比赛过程中才有,学生之间的默契程度和协作能力应该在日常的培训中培养起来,因此我们主张相互了解或熟悉的学生自由组队。当然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建议学生团队进行调整,但必须以学生的特点和团队的整体发展为根本前提。通过长期的合作,队员们往往能够根据各自的专业和特长分工学习,定期集合讨论或做题,根据不同的题型,由不同的主力队员分析、讲解,进而加快学习和理解速度。通过赛前和比赛间的协作学习,学生加强了个体的思维能力、个体之间的沟通能力及对同伴差异的包容能力。此外,协作学习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形成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性思维、小组成员间的交流沟通能力、自尊心和个体之间相互尊重关系的处理都有积极的作用。

3)通过ACM竞赛培训的指导,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为了指导学生参加ACM程序设计竞赛,指导教师必须认真分析、总结和归纳历年的竞赛题目和相关知识点,总结出竞赛的知识要点和难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能认识到自己知识的欠缺,有了再学习的要求。在大赛的赛前培训中,指导老师要对学生集中培训,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快速提高,同时增强了教师的自信心,对教师的心理素质的提升也大有裨益。

4)以竞赛为导向,分层次教学实现培优创新。

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职业教育从过去的短缺教育、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并向普及化方向发展。过去由于教育资源短缺而被录取分数线挡在校门外的学生将有机会进入职业学校学习,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也是教育发展的目标。但这也会导致职业教育生源整体文化基础水平的下降和学生差异程度的扩大。职业教育也必须与时俱进,积极进行制度创新。

程序设计竞赛为分层次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对于程序设计课程中冒尖的学生,我们将其招入竞赛集训队,通过集训,传授一些更深层次的知识,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把他们培养成程序设计领域的技能精英。

4 结 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要在ACM竞赛中取得佳绩,必须要制订一套切实可行的培训、奖励机制,在日常的教学中以竞赛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与分析问题能力,通过竞赛激发学生战胜自我、战胜困难的勇气,同时还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积极性。

基金项目:绍兴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课题“高职ACM程序设计竞赛培训策略的研究与实践”。

第一作者简介:宋芳琴,女,讲师,研究方向为算法设计,Songfangqin@sxvtc.com。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李玲芝, 徐俊, 易险峰. 依托大学生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 探索信息学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新模式[J]. 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 2009(12): 117-119.

[2] 石晶瑜, 白喜文, 包常喜. ACM ICPC竞赛中团队精神的培养[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2011(3): 122-124.

[3] 林新辉. 高职学生参与ACM程序设计竞赛的特点和培训研究[J]. 网友世界, 2013(21): 67-70.

[4] 高洪志, 邓琨. 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的培养模式探讨[J]. 黑龙江科学, 2010(1): 58-60.

(编辑:孙怡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