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成人教育学论文范文,成人教育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平面设计艺术的审美思想分析

  • 投稿Leo
  • 更新时间2015-09-18
  • 阅读量929次
  • 评分4
  • 42
  • 0

文/李倩

摘要:平面设计艺术是在历史、社会的背景下,根据时代的社会风尚和审美意识传达人们所需要的信息。在现代多元化的生活中,平面设计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已经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目前,对平面设计的研究多停留在设计风格、设计方法、设计元素等方面,较少对平面设计的深层次问题进行探究。在新时期,平面设计艺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根据实际情况,就如何展现平面艺术的审美思想进行了探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平面设计艺术审美思想

平面设计是研究图形信息传递与色彩审美交流的视觉艺术。“平面设计”一词最早由美国人提出并使用,20世纪70年代后,平面设计被认为是国际设计界的术语。生活中随处可见平面设计的影子,例如,杂志、报纸、广告、各种日常消费品的包装、书籍的版面设计等。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平面设计艺术涉及网页设计、电影后期制作等方面,对我们的视觉有了极大的冲击。那么,平面设计艺术有哪些审美特征呢?本文将对平面设计艺术的审美特征进行简单的探讨。

一、平面设计艺术中的缺陷与问题

1.狂轰滥炸式的信息传递造成审美疲劳

平面设计力求以简洁、直观的方式让观众了解所要表现的内容,简洁明了是平面设计的要求。多数人认为设计是不能被复制的,但是网络传媒的出现改变了这种现象,网络信息的便捷传播也为平面设计的不良发展提供了土壤。狂轰滥炸式的平面设计作品大量涌入市场,造成了平面设计市场的混乱。平面设计是为了使观众了解某项产品或新的创意,但是平面设计的粗制滥造不仅没有审美效果,而且引起了观众的反感。色调应用没有新意,易造成观众的审美疲劳。

2.平面设计过于艺术化,造成观众的困惑

平面设计艺术是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因此平面设计要符合市场的需求。例如,彩虹糖的宣传广告过于艺术化,可能只有学艺术的人才能明白这支广告的意思,很多人在第一次看到这支广告时,不知道在讲什么,笔者也是看了好久才明白。不能说这是粗制滥造的作品,毕竟这支广告播放了多次,也通过了审批,肯定是得到了一定的认可,但笔者认为在平面设计中,尤其是广告设计,在力求简洁的同时要兼顾观众的理解能力。

二、平面设计艺术中的审美思想

1.平面设计中的审美思想之时代性

审美意识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对事物的内心感受。时代性审美思想是伴随社会的发展进步而变化的,它体现在微小的、细腻的事物中。平面设计中的文字和图形都是时代性审美的体现。例如,脑白金的广告语:“今年过年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今年过年不收礼,收礼还收脑白金。”虽然只是一字只差,却能感觉到广告的差异,引起人们的注意,这就是文字的魅力。大部分商品或者商家的标志都蕴含了一定的意义,例如,鸿星尔克的商标和它的广告语“Tobenumberone”是一致的,反映了新时期人们迈向成功的急切心理,以及迈向成功采取的方法。现在,很多商品的包装改用纸而不用塑料,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人们的审美倾向是随着时代发展的,平面设计也越发体现了时代特征。

2.平面设计中的审美思想之水墨艺术

现代平面设计不只是和时代元素结合,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借鉴也越来越多,水墨设计就是借鉴了中国水墨画的表现手法,这样的设计理念毫无疑问能表现出平面设计的独特魅力。水墨元素的应用使设计更具有灵魂美,黑、白、灰呈现出奇妙的浓淡度,更能体现东方古朴的美,水墨元素成为了海报创作的重要载体。平面设计与水墨元素的结合呈现了简约美、空间美、意境美,使平面设计更具有审美价值,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功利性。例如,靳埭强先生的作品《勇破成规》、陈幼坚先生的标志性设计作品《茶》,均采用了水墨艺术,展现了平面设计的古朴、典雅。

三、小结

平面设计艺术在新时期的发展,应当注重对现代元素与传统元素的借鉴,在传统中寻找新的生命。在利用网络技术为平面设计带来方便的同时,应当注意平面设计的艺术审美性,不能为了迎合市场而做一些低俗的作品。平面设计应当结合实际进行艺术创造,任何离开实际的作品,都是天马行空,得不到长久的发展。平面设计师应注意人们的风俗习惯和心理特质,使平面设计作品具有个性和视觉冲击力;拥有丰富的知识和生活阅历,并合理地与平面技术相融合,有助于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靳埭强.中国传统图形与现代视觉设计[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

[2]林毓生.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M].北京:三联书店,1996.

[3]赵宁.传统美学色彩在我国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J].大舞台,2013(2).

(作者单位:承德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