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特殊教育学论文范文,特殊教育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初中数学案例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与作用

  • 投稿Boye
  • 更新时间2016-04-26
  • 阅读量525次
  • 评分4
  • 10
  • 0
  一、数学课堂师生互动的意义 
  1.师生互动有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 
  在初中数学课堂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努力为学生创造宽松、相对自由的环境,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大胆的提出问题、作出假设、举一反三,在与教师的提问应答的过程中,有效的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反应能力。 
  2.师生互动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散 
  在以往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一味地讲解,晦涩难懂,对于学生的理解掌握的情况缺乏了解,不能根据学生自身的掌握情况进行合理科学的安排。而在师生互动式的学习模式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需要自己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教师只是发挥方向性的作用,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发散思维,适度放手,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3.师生互动有助于学生之间沟通交流 
  在师生互动式的数学课堂的教学中,学生主要的学习路径就是在不断地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在与同学进行交流与沟通的过程中,通过信息的交流与想法的碰撞发散学生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4.师生互动有助于师生之间和谐关系的建立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教师与学生,因此,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间共同协作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阵地,也是师生互动的直接表现。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师通过提问、解答、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所学的知识能够进行全面系统的掌握,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二、数学课堂上师生互动的具体方式 
  1.课前引导 
  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通过对上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回顾,并且通过模拟性的小测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趣味性的游戏开展这一堂课的学习,这样可以使学生很快的进入学习状态,调解课堂气氛,还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的课堂学习做好铺垫。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的气氛比较沉闷,学生在严肃的课堂氛围中听老师讲课,一节课下来,老师讲得多,而学生只是一味的被灌输,致使学生注意力分散,也没有进行良好的课堂互动,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而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也大打折扣。因此,我们必须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上创设问题情境,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的加以学习和掌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学生自身带着问题的情况下,自觉地去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鼓励提出问题,发散学生思维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一个宽松、相对自由的学习环境下,教师让学生大胆发言,踊跃提问。只有在这种学习氛围的影响下,学生才有勇气在课堂上提出质疑,大胆猜想。而学生在提出问题的同时,会带着求知的欲望自主的去寻找问题的答案。那么学生就会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组建合作小组,增进学生交流 
  在以后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从以往的知识的传授者编程了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教师在课堂上主要发挥方向性的引导作用。同时,每个学生能够依据自身的刑法和特点,通过合作小组的建立,有更多的机会去表达自己,通过与学生之间的相处、交流,在小组的讨论过程中,使每一个学生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体现。不仅如此,他们会在注意保留自己意见的同时,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有利于合作意识的树立。 
  5.借助多媒体手段演示教学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于数学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将占有重要的地位。大力开发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复杂繁琐的问题运用动画的方式呈现出来,生动形象的对立体几何的数学难题的解题思路形象化,构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三、结语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仅仅靠的是单纯的记忆与练习,更多的是靠学生自我思考与学习。因此,教师要努力营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在课前进行回顾引导,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鼓励与引导的方式,在课堂上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兴趣,发散学生思维,增强师生互动,让学生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因为学生只有在自己不断的思考与探究中以及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中获取的知识,才能不断的转化成一种学习的能力,真真正正的在数学课堂的学习中做自己的主人。 
  (作者单位:广西百色市田东县油城学校) 
  参考文献: 
  [1]佐彬.师生互动论课堂师生互动的心理研究[M].武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叶澜.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时代深化[J].教育研究,1997(9) 
  [3]李如密,刘玉静.个性化教学的内涵及其特征教育理论与实践[J].2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