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园林毕业论文范文,园林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品牌复兴:破解“老化”“衰退”困局

  • 投稿狸发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413次
  • 评分4
  • 96
  • 0

吴晋斌 马玉

“芮城的老百姓卖苹果,得比临猗、万荣贵上一毛钱才肯卖。”2012年,山西省芮城县果业局局长陈建国有一次这样在记者面前“吹牛”。1990年代的芮城苹果,曾红极一时,后因重产量轻质量逐渐淡出市场。经过近年来艰难的努力,2013年,芮城果农付作功的苹果在运城市13个县区70多件参赛作品中荣获了“果王”称号;2014年,“芮城苹果”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获批。20多年来,芮城果业一波三折的品牌故事背后有太多值得品味的东西。

卖难倒逼品牌复兴

1993年芮城县在全省第一个成立了政府直属果业管理机构——芮城县果业生产管理局;农民栽植苹果树40多万亩,苹果收入占到农民纯收入的70%以上。“芮城苹果”曾荣获全国科技星火计划金奖、多次荣获省、市苹果农展会、赛果会第一名,芮城果农赚得盆满钵满,“芮城苹果”也成为撂红三晋的芮城特产。

然而在市场的大浪淘沙中,芮城苹果因为只追求产量忽视质量,管理粗放导致品质下降,遭遇了经济效益的下滑,不少果农挖树毁园,苹果产业和品牌声誉陷入了困境。

2009年,芮城重启“苹果产业提质增效”工程,芮城政府出资建起了10个总面积1万亩的集中连片示范园区,在示范区实行“统一组织领导、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培训指导、统一供应农资、统一收购销售”的“五统一”生产管理模式;并确定用3~5年时间,通过建设示范园区,辐射带动全县50%以上果园在5年内全部按照果业标准生产。

2012年的元旦和春节间隔太短,两个苹果销售旺季缩成了一个,包括芮城在内运城13个县市的苹果出现滞销。陈建国带着苹果到省城太原和超市对接,这次对接让他认识到了芮城苹果与市场之间的差距:一边是芮城苹果卖难,一边是陕西、河南等地单个苹果售价15元,而芮城又与它们同处于一个适合果业发展的黄金纬度带,将区位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成为芮城苹果自我救赎的最现实途径。

重科技、差异化增添新砝码

芮城地处黄土高原优质苹果产业带,纬度、光照适宜,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尤其是没有工业污染。

走进付作功的果园,从树顶的灭虫灯、树身的粘虫板、苹果上的套袋到树下的有机肥、黑膜,一株株果树享受着果农细心地呵护。说起种苹果的技术来,60多岁的老付侃侃而谈:“果园稀空、树体通风,花果适中、物理杀虫、果上套袋、树下种草、地上铺膜、小沟灌溉、配方施肥。”这是他的一套管果经,也是芮城重塑品牌的现代果业新理念。

芮城大力推广以“间伐改型、套纸袋、重施有机肥为主”的现代苹果十项标准化生产管理技术,同时每年拿出300万元用于扶持技术的实施,从资金、技术、管理上为果农提供全方位“保姆式”服务。同时,针对老果园,芮城果业中心实施了连片中低产果园改造工程,改造了八个乡(镇)200多个村庄4万多农户的果园,彻底解决了老果园管理技术薄弱、效益差、产量低的短腿。

但是,如何与同一区域的苹果差异化竞争,必须有芮城自己独有的优势。比吉县壶口苹果水分大,比万荣苹果糖度高成为芮城苹果的差异化元素。同时,芮城有霜降后第一场雪采摘苹果的传统,这种苹果虽不易长期保存,但是鲜食口感好。由此,绿色、有机苹果成为芮城发挥自然优势下的新选择。具有营养、保健等性能的“山地雪苹”品牌更为“芮城苹果”这张区域名片增添了新的砝码。

每个农户、园区成了品牌守护者

付作功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花甲之年还能赢得“果王”称号,更想不到实实在在的收益到了手。“以前好的时候能卖到6元1千克,规格再好点的能卖8.2元,可贴上芮城苹果的标签能卖到9.4元。”他说,现在果园亩均收入已经突破万元。

随着“芮城苹果”这张名片影响力的扩大,像这样的好处实实在在落到了芮城大多数果农身上。陈建国说,“2014年,全县苹果总产量约为58万吨,按每千克增长2.2元保守计算,全县果农仅苹果一项就增收13.12亿元。”目前,芮城发展优质苹果基地35万亩,亩均收益由原来2000多元提高到6000多元,示范园区重点户亩收益均超1万元。

品牌的崛起不仅带来农民增收,也为芮城果业的升级发展提供了契机。不久前,芮城获得“全国首个经欧盟国际生态认证有机苹果基地”,打开了芮城苹果发展的新局面。目前,“芮城苹果”先后通过无公害认证32.825万亩,绿色认证2700亩,有机认证3660亩,苹果远销欧、美、俄罗斯、中东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据《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