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园林毕业论文范文,园林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核果类果树主要蚜虫的种类及其防治

  • 投稿二哥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400次
  • 评分4
  • 76
  • 0

柴全喜宋素智

(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职教中心河北石家庄052160)

蚜虫是桃树叶部发生的一类主要害虫,对桃树的危害很大,轻则造成叶片卷曲,影响光合作用,重则导致叶片提前脱落,削弱树势,影响果树产量和果实品质。因此,要及时进行防治。

1 桃蚜

属同翅目,蚜科。别名:桃赤蚜、温室蚜、烟蚜、菜蚜、波斯蚜。分布在全国各地。危害桃、李、杏、梅、苹果、梨、山楂、樱桃、柑橘、柿等植物。

1.1 危害特点

成、若蚜群集于芽、叶、嫩梢上刺吸危害。叶被害后向背面不规则的卷曲皱缩,导致营养恶化,甚至脱落。排泄的蜜露诱致煤污病发生并传播病毒病;此外,桃蚜对桃梢、桃叶具极强的卷曲和抑制生长的能力,严重影响桃枝正常生长。

1.2 生活史和生活习性

北方1 年发生20~30 代,南方30~40 代,生活周期类型属侨迁式。北方以卵在第一寄主的芽旁、裂缝、小枝叉等处越冬,有时迁回温室内的植物上越冬。冬寄主萌芽时卵开始孵化为干母,群集芽上危害,展叶后迁移到叶背和嫩梢上危害、繁殖,陆续产生有翅孤雌蚜迁飞扩散,5 月上旬繁殖最快,危害最盛,并产生有翅蚜迁飞至第二寄主上危害繁殖;l0 月产生有翅蚜迁回第一寄主上危害繁殖,并产生有性蚜、交配后产卵越冬。在南方次年2 月底、3 月初卵孵化为干母;4 月孤雌胎生干雌(无翅)。干雌胎生3 代后于4 月底5 月初产生有翅迁移蚜,迁到第二寄主上,繁殖15~17 代;8月间产生大量有翅迁移蚜,迁到十字花科植物上繁殖8~9 代,10 月中、下旬产生性母蚜。性母蚜分雌、雄性母。雌性母有翅、食性很广,会迁飞到其他寄主上,如桃、李、樱桃、梨等树上,孤雌胎生雌性蚜、雄性蚜长大后无翅。雄性母无翅。在10月份取食后,孤雌胎生有翅雄性蚜,与雌性蚜交配,受精雌性蚜产卵;该蚜发生与气温关系密切。早春雨水均匀,有利于发生;高温高湿对其不利。在24℃ 时,发育最快,高于28℃时对其发育不利。

1.3 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合理整形修剪,加强土肥水管理,清除枯枝落叶。剪除被害枝梢集中烧毁。在桃树行间或果园附近,不宜种植烟草、白菜、萝卜等,以减少蚜虫的夏季繁殖场所。桃园内种植大蒜,可相应减轻蚜虫的危害。

(2)生物防治。蚜虫的天敌很多,有瓢虫、食蚜蝇、草蛉、蜘蛛等,对蚜虫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为了保护蚜虫的天敌,应尽量避免在天敌多时喷药。

(3)诱杀桃蚜。蚜虫对白色和黄色有趋性,在桃园设置黄色器皿或挂黄色塑料布,涂上黏胶诱杀。也可作为预测依据。

萌芽期和发生期,喷10%(w)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 000~5 000 倍液,或50%(w)马拉硫磷乳油1 000 倍液,也可用0.3%(w)苦参碱水剂800~1 000 倍液,或10%(w)烟碱乳油800~1 000 倍液喷施。一般掌握喷药及时、细致周到。

(4)化学防治。防治桃蚜应严格控制4—6 月的数量增殖。(1)抓住花芽萌动至被害叶卷叶前的关键时期施药。可喷洒25%(w)氯氰·毒死蜱乳油2 000 倍液、50%(w)吡蚜酮可湿性粉剂5 000 倍液、10%(w)吡虫啉可湿粉2 500 倍液、3%(w)啶虫脒乳油2 000~2 500 倍液、0.3%(w)印棟素乳油1 200 倍液、0.3%(w)复方苦参碱水剂1 500 倍液。(2)涂干防治。在蚜虫发生初期,于主干或主枝基部刮宽约10 厘米的环带,只把老粗皮刮去,勿伤及嫩皮,然后涂40%(w)乐果5~10 倍液,涂后用塑料布包扎,效果较好。

2 桃纵卷叶蚜

属同翅目蚜科。主要危害桃和山桃。

2.1 危害特点

以幼虫在叶背面危害,造成受害叶从叶缘向背面反卷呈双筒状,受害新梢先端的10~30 厘米幼嫩叶片常全都纵卷,叶面仍为绿色,增生明显,凹凸不平,叶片卷曲后提前脱落。

2.2 生活习性

桃纵卷叶蚜有些虫体在卷叶背面,有些在卷叶内。发生期均在5—6 月间。

2.3 防治方法

展叶前、卷叶危害前喷洒25%(w)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或20%(w)吡虫啉可溶性粉剂3 000 倍液、20%(w)氰戊菊酯乳油2 000 倍液。

3 桃瘤头蚜

属同翅目,蚜科。别名:桃瘤蚜。主要危害桃、山桃、樱桃、梅等。

3.1 危害特点

以成、若蚜群集于叶背刺吸汁液,致使叶缘向背面纵卷成管状,被卷处组织肥厚凹凸不平,初时淡绿色,后呈桃红色,严重时全叶卷曲很紧似绳状或皱成团,终致干枯或脱落。

3.2 生活习性

北方1 年发生10 余代,南方约30 余代。生活周期类型属侨迁式。以卵在越冬寄主枝条的芽腋处越冬。在北方5 月上旬(榆叶梅花刚谢)出现危害,6—7 月大发生,并产生有翅孤雌蚜迁飞到草坪上危害,10 月上旬又迁回桃树等越冬寄主上,产生有性蚜,产卵越冬。

3.3 防治方法

(1)前期参见桃蚜。喷药最好在卷叶前进行。

(2)该蚜在夏秋季不断危害,应密切注视虫情扩展,并采取剪虫梢与喷药相结合的措施,能有效地控制该蚜危害。

4 桃粉大尾蚜

属同翅目,蚜科。别名:桃粉蚜、桃大尾蚜、桃粉大蚜、桃粉绿蚜、梅蚜。在全国大部分桃产区均有发生。主要危害桃、李、杏、樱桃、山楂、梨、梅及禾本科植物等。

4.1 危害特点

以成、若蚜群集于新梢和叶背刺吸汁液,被害叶失绿并向叶背对合纵卷,卷叶内积有白色蜡粉,严重时叶片早落,嫩梢干枯。排泄蜜露常致煤污病发生。

4.2 生活习性

在北方1 年发生10 多代,南方20 余代。生活周期类型属侨迁式,以卵在冬寄主的芽腋、裂缝及短枝叉处越冬。在北方4 月上旬越冬卵孵化为若蚜,危害幼芽嫩叶。发育为成蚜后,进行孤雌生殖,胎生繁殖。5 月出现胎生有翅蚜,迁飞传播,继续胎生繁殖,点片发生,数量日渐增多。5—7 月繁殖最盛危害严重,此期间叶背布满虫体,叶片边缘稍向背面纵卷。8、9 月迁飞至其他植物上危害,10 月又回到冬寄主上,危害一段时间,出现有翅雄蚜和无翅雌蚜,交配后进行有性繁殖,在枝条上产卵越冬。

4.3 防治方法

参考桃蚜的防治方法。

5 李短尾蚜

属同翅目,蚜科。在各地果园均有发生。主要危害李、杏、桃、榆叶梅等。

5.1 危害特点

成虫、若虫密集于嫩梢、叶上吮吸汁液,严重时嫩叶畸形卷缩、嫩梢顶端弯曲,致使幼枝节间缩短,花芽生长受阻,并影响开花结实。植株受该虫危害后极大地降低了观赏价值与果实商品价值。

5.2 生活习性

以卵越冬,翌年4 月中旬卵孵化为干母,干母成熟后产生干雌并群集于植物的嫩梢、嫩叶上繁殖危害。10 月下旬可见到两性蚜经交尾后产卵越冬。

5.3 防治方法

(1)人工防治。及时铲除田边、沟边、塘边杂草以减少虫源。(2)利用银灰色地膜避蚜,利用蚜虫对黄色的趋性,采用黄板诱杀。(3)生物防治。利用瓢虫、草蛉、食蚜蝇、小花蝽、烟蚜茧蜂、菜蚜茧蜂、蚜小蜂、蚜霉菌等控制蚜虫。

(4)药剂防治。蚜虫发生量大时,要在苗期或蚜虫盛发前当有蚜株率达10%,即应防治。目前可选用25%(w)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 500倍液、5%(w)增效抗蚜威液剂2 000倍液、10%(w)联苯菊酯乳油3 0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