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农学毕业论文论文范文,农学毕业论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基于3S技术的库布齐沙漠地表形态参数与分形特征研究

  • 投稿可苦
  • 更新时间2015-09-22
  • 阅读量466次
  • 评分4
  • 11
  • 0

杜会石1,哈 斯2,孙 禹2,刘美萍2

(1.吉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吉林 四平 136000;2.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 100875)

摘要:在Landsat TM和ASTER GDEM数据分析基础上,结合GPS定位,对库布齐沙漠风沙地貌类型、形态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库布齐沙漠风沙地貌类型有新月形沙丘及沙丘链、灌丛沙丘、格状沙丘、复合型沙丘、抛物线形沙丘、平沙地等;各类风沙地貌的分布与地形因子具有一定相关性;各类风沙地貌分维值变化不大,表明其处于相对稳定的演化过程中。研究为库布齐沙漠综合治理提供基础资料。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库布齐沙漠;风沙地貌;形态参数;3S技术

中图分类号:P231.5;P9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5)16-3900-0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5.16.017

收稿日期:2014-09-16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3BAD07B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771020);吉林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杜会石(1983-),男,吉林伊通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资源环境遥感研究,(电话)15144661359(电子信箱)duhs@163.com;通信作者,

哈 斯(1964-),男(蒙古族),内蒙古通辽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干旱区地貌与环境研究,(电子信箱)hasi@bnu.edu.cn。

全球干旱区和半干旱区面积达到4.299×107 km2[1],其中风成沙覆盖面积1.973×107 km2,所占比例为45.9 %[2]。中国沙化土地面积173.110万km2[3],沙漠面积80.890万km2[4]。自1977年联合国沙漠化大会以来,受全球沙漠化研究的推动,风沙地貌研究得到了较高的重视,国内外与沙丘相关研究也取得了明显进展[5]。风沙地貌研究是地貌学重要的研究内容,已成为特殊自然地理区域综合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6]。定量表达地表形态及其特征是当前地貌学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3S技术是遥感(Remote Sensing,R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s,GIS)和全球定位系统(Navigation Satellite Timing and Ranging/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NAVSTARP/GPS)的统称,是现代地学研究的重要手段[7,8],3S技术的迅猛发展,为风沙地貌定量化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库布齐沙漠位于鄂尔多斯高原北部、黄河以南地区,是中国八大沙漠之一。该区风沙活动较为强烈,风沙地表过程对气候变化敏感。1959年中国科学院治沙队对该区开展了自然地理和资源的考察工作。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对该区土地荒漠化进行了研究,编绘了1∶20万、1∶50万土地荒漠化图,并发表相关论文。朱震达等[9]对库布齐沙漠基本特征进行了介绍,并与毛乌素沙地进行对比。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学者在该区从沙漠历史地理[10]、沙漠化形成与发展[11]、沙丘表面过程[12]、植被演化[13]、沉积构造[14]、沙丘形态变化和移动速率[15]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但有关风沙地貌地表形态参数与分形特征的研究较为薄弱。本研究旨在为区域生态规划及沙漠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1 数据源与分析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库布齐沙漠呈东西向长带状分布,其西、北、东3面均由黄河环绕,地势南高北低,隶属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的杭锦旗、达拉特旗和准格尔旗(107°10′4″-111°25′7″E,39°39′43″-40°48′35″N)。自然地带以包头—杭锦旗一线为界,东部处于半干旱干草原地带,西部属于干旱半荒漠(荒漠草原)地带。沙漠东部属半干旱区,西部属干旱区,降水东多西少。降雨集中在7~8月,且多以暴雨形式降落,多年平均降水量277.66~394.27 mm,蒸发量2 100~2 700 mm,年均温6.0~7.5 ℃,全年大风日数25~35 d,盛行WNW、W、SSE风。

1.2 数据获取与处理

研究所用的数据为2010年Landsat TM多光谱影像和ASTER GDEM数据,空间分辨率30 m。

1.2.1 数据处理

1)图像预处理。由于研究区范围较大,需要多幅图像拼接生成,故需对影像做如下处理:对各幅多光谱单波段数据进行波段合成;参照地形图、RTK GPS实测典型地物坐标,对各合成波段数据进行几何精校正,要求控制点均匀分布全区,校正误差小于1个像元;对各幅数据进行直方图匹配(Histogram matching)处理,以使相邻两幅图像的色调和反差趋于相同;对同期数据进行图像拼接;按研究区范围对影像进行裁剪。

2)图像信息提取。影像解译标志包括形态、色调、纹理和分布特征等直接解译标志(表1),同时根据具体情况如位置、布局、变化特征等建立表示其他相关要素的间接解译标志。

为提高解译精度,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貌图集(1∶100万)》[16]及Google Earth影像,采用人工目视解译方法提取各类别信息,对尚不明确区域进行实地调研。在研究区随机布设检验点,根据交通可达性,进行实地GPS验证,比较所分类别与实际地类误差。经检验,分类结果精度在95%以上,满足研究的需要。

1.2.2 景观分形研究方法 用r为尺度去分析某种景观要素斑块的几何形态[17],则有:

式中,D为景观斑块结构分维值,P(r)为景观斑块周长,A(r)为面积,k为常数。D值表示某景观斑块结构的稳定性,其值越大,说明该要素斑块结构越复杂。因此,可用稳定性指数来衡量:

式中,SK为景观斑块结构稳定性,D为景观斑块结构分维值。

2 结果与分析

2.1 库布齐沙漠地表形态特征

地表起伏可使得近地表风沙流发生改变,造成沙丘形态的差异。通过分析沙漠地表形态特征,可以为揭示沙丘形态变化规律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利用ASTER GDEM数据,提取库布齐沙漠地表形态参数,分析各沙丘类型、分布与地形因子的关系。

2.1.1 高程分析 库布齐沙漠沙丘主要发育在海拔约为1 000~1 500 m的区域(图1)。在低河漫滩上,分布灌丛沙丘及零星低矮的新月形沙丘;一级阶地上(平均海拔约为1 000~1 110 m),分布抛物线形沙丘、新月形沙丘链、格状沙丘,沙丘高度较低;一级阶地向二级阶地(平均海拔约1 110~1 160 m)过渡带以复合型沙丘、格状沙丘为主,沙丘高大;二级阶地上(平均海拔1 160~1 180 m)的沙丘以新月形沙丘及沙丘链为主,高度较低;二级阶地向三级阶地(平均海拔1 180~1 200 m)的过渡区,沙丘以复合型沙丘、新月形沙丘及沙丘链为主,沙丘高大,可达50~60 m;三级阶地上,多为缓起伏片状新月形沙丘及灌丛沙丘。

2.1.2 坡度统计 坡度(Slope)为水平面与局部地表之间夹角的正切值,表示地表在该点的倾斜程度。坡度是最重要的地形因子,直接影响着地表的物质、能量流的再分配,以及植被的种类与分布等。通过AcrGIS Spatial Analyst工具的Slope实现提取(图2)。

通过叠加分析发现,各沙丘分布区域,总体坡度较低。格状沙丘坡度在0°~6°之间;复合型沙丘坡度在3°~6°之间;抛物线形沙丘坡度在0°~5°之间;新月形沙丘及沙丘链坡度在0°~3°之间;灌丛沙丘分布区的坡度在0°~9°之间。

2.1.3 地表粗糙度 地形学地表粗糙度(Roughness)是指地表单元曲面面积与投影面积之比,反映地表起伏变化与侵蚀程度的指标。通过AcrGIS中Spatial Analyst工具的Raster calculator计算DEM坡度(单位:弧度)余弦值的倒数即可得到地面粗糙度(图3)。

地表粗糙度不同,对沙丘形态发育有较大影响。通过叠加分析发现,研究区各主要沙丘类型地表粗糙度值变化范围在1.00~1.50之间。其中,复合型沙丘地表粗糙度变化范围较大,其值在1.00~1.44之间,说明沙丘地表形态复杂;新月形沙丘及沙丘链地表粗糙度值在1.00~1.33之间;抛物线形沙丘地表粗糙度值在1.00~1.23之间;格状沙丘地表粗糙度值在1.00~1.21之间;灌丛沙丘分布区因受下伏地形的影响,其地表粗糙度值在1.00~1.05之间。

2.2 风沙地貌演化过程的分形研究

库布齐沙漠各种沙丘地貌类型交错分布,并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复杂的系统,这种特殊的系统具有分形(Fractal)结构特征[17]。

库布齐沙漠各类型沙丘分维值及稳定性指数(表2)表明,复合型沙丘是最复杂、最不稳定的景观要素。按照斑块结构的复杂程度排序为:新月形沙丘及沙丘链>格状沙丘>抛物线形沙丘>平沙地>灌丛沙丘地,即灌丛沙丘地的斑块结构最为简单;斑块结构的稳定性程度排序与之相反。实际上,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沙丘聚集在一起形成片状沙丘链,就是一种非常典型的具有自相似性特点的分形。在库布齐沙漠地区,各类沙丘的分维值相对变化不大,这表明各沙丘处于相对稳定的演化过程中。

3 结论

本研究利用ASTER GDEM和Landsat TM影像,结合实地GPS调研数据,对库布齐沙漠风沙地貌地表形态参数与分形特征进行了研究。主要结论如下:

各风沙地貌类型的分布与地表高程、坡度因子、地表粗糙度等密切相关。复合型沙丘是最复杂、最不稳定的景观要素,各类沙丘的分维值相对变化不大,各沙丘处于相对稳定的演化过程中。

3S技术为风沙地貌定量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撑。Landsat系列影像获取性强,是较好的中等尺度数据源,但其只能获取平面信息,而ASTER GDEM具有三维信息,两者结合,可相得益彰。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DREGNE H E,李 疆.世界干旱区划分[J].干旱区地理,1985,8(1):71-72.

[2] 吴 正.风沙地貌与治沙工程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3] 国家林业局.中国荒漠化和沙化状况公报[EB/OL].(2011-01-05),http://www.china.com.cn/zhibo/zhuanti/ch-xinwen/2010-08/31/content_21669628.htm.

[4] 钟德才.中国沙海动态演化[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1998.

[5] THOMAS D S G. Arid Zone Geomorphology:Process, Form and Change in Drylands[M]. New Jersey, United States: Wiley-Blackwell, 1998.

[6] 蔡运龙,宋长青,冷疏影.中国自然地理学的发展趋势与优先领域[J].地理科学,2009,29(5):619-626.

[7] BAILEY S D, BRISTOW C S. Migration of parabolic dunes at Aberffraw, Anglesey, north Wales[J]. Geomorphology, 2004, 59:165-174.

[8] DURAN O, SILVA M V N, BEZERRA L J C, et al. Measurement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s of the degree of activity and vegetation cover on parabolic dunes in north-eastern Brazil[J]. Geomorhpology, 2008, 102(3-4):460-471.

[9] 朱震达,吴 正,刘 恕,等.中国沙漠概论[M].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

[10] 王北辰.库布齐沙漠历史地理研究[J].中国沙漠,1991,11(4):33-41.

[11] 杨根生.内蒙古伊克昭盟地区沙质荒漠化与综合治理技术[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8.

[12] 乌格特茉勒.库布齐沙漠抛物线形沙丘风沙输移模式[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11.

[13] 张 萍.风沙—植被相互作用的景观效应[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11.

[14] 吴 霞,哈 斯,杜会石,等.库布齐沙漠南缘抛物线形沙丘表面粒度特征[J].沉积学报,2012,30(5):937-944.

[15] 杜会石.库布齐沙漠沙丘动态变化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13.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貌图集编辑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貌图集1﹕1 000 00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17] 徐建华.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18] 吴正.中国沙漠及其治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19] 李朝生.鄂尔多斯高原北部沙区植被—环境关系与生态建设对策[D].北京: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