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农学毕业论文论文范文,农学毕业论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身怀绝技的小型兽类——蝙蝠

  • 投稿土逗
  • 更新时间2015-09-10
  • 阅读量599次
  • 评分4
  • 10
  • 0

蝙蝠具有飞翔的本领,不少人视其为鸟。其实,蝙蝠与鸟根本就不同类,它是哺乳动物,两者有本质上的区别:鸟是卵生,蝙蝠是胎生;蝙蝠有牙,鸟则没有;鸟身上长的是羽,蝙蝠身上长的是毛。

蝙蝠种类繁多,适应性强,分布广泛。全球已知命名的有986种,我国有99 种。世界上除北极圈、南极洲及大洋中过于偏远的荒岛外,到处都有它们的踪迹。蝙蝠眼小畏光,耳大听觉灵敏,翅翼大,飞行速度快,每小时可飞行15 千米左右,且能连续飞行8~10小时。

蝙蝠通常以洞穴为栖息地,它用脚趾抓住物体便能悬挂。蝙蝠习惯过群体生活,成千上万地栖息在一起。美国德克萨斯州附近的布雷肯山岩洞里生活着2000 万只蝙蝠组成的群体。在泰国曼谷西部200公里处,有个百年蝙蝠的山洞,里面栖息有4000万只蝙蝠,黄昏时,蝙蝠出洞觅食,天空中会形成一条黑色长带,绵延数十公里,蔚为壮观。这条“黑龙”已飞出数十公里之外,其“龙身”还在洞内,令人惊叹不已。

我国也有很多蝙蝠群居的报道。湖北房县就是其中一例。1997 年该县发现一个蝙蝠洞,据说这是继马来西亚之后发现的第二个蝙蝠聚居最多的溶洞。专家根据洞内钟乳石的形成推算,此洞大约是一亿年前海陆变迁时形成的,数以万计的蝙蝠栖息在这里。该洞位于海拔1300米的山峰上,洞长约530 米,洞内钟乳石奇形怪状,洞中有洞,洞洞相连。

蝙蝠主要以昆虫、树木种为食;像蚊、蝇、甲虫、尺蠖、飞蛾、叶蝉、金龟子等,都是它们喜欢的美味。一只棕色蝙蝠每小时可捕食600 只农林害虫。目前,有些国家已利用蝙蝠开展生物治虫,在林区、农田里建“蝙蝠塔”招引蝙蝠来捕食害虫;有的利用蝙蝠发出的“超声波”驱逐害虫。据试验,用仪器发出21千赫兹超声波时,可使棉田免遭象鼻虫危害;用22 千赫兹超声波,可防止钻心虫在玉米和高粱地里产卵。

蝙蝠不仅是捕食农林害虫的能手,也是沙漠地带和荒山秃岭林木种子的传播功臣。科学家研究发现,在热带雨林中,蝙蝠在一夜之间能吃相当于自身体重两倍的林木种子,并在穿梭飞越途中,一路把吃下消化排出的种子撒播在空地上发芽生苗成林。据报道,在非洲,95% 的树种是由蝙蝠传播的。加拿大学者托马斯花了3 年时间,专门研究西非一群褐黄色果蝠吃掉经过胃消化屙出的树木种子的发芽率能力。他用从蝙蝠粪便中找到的种子和直接成熟的种子进行对比发芽试验,结果发现,蝙蝠粪便中的种子发芽率为100%,而直接成熟的种子发芽率只有10%。

蝙蝠昼伏夜出,在黑暗的夜里捕捉昆虫的速度和精确性令人称奇。科学家通过实验揭示了其中的奥妙。原来,蝙蝠捕食的技能并非依靠眼睛,而是凭借“超声波”的探测原理。蝙蝠飞行时,能产生频率为15 万赫兹以上的超声波,并以每秒250 组超声脉冲信号发射出去,这些超声波遇到障碍物或活动目标时,便会反射回来,蝙蝠用耳朵接受这些回波,从而精确识别外界环境,追捕活动着的昆虫。蝙蝠的探测系统异常灵敏,凭借它,蝙蝠在急速飞翔时甚至能避开只有0.1毫米粗细的铅丝障碍物。

用高速摄影机拍摄蝙蝠捕食的活动时发现,它能在几分之一秒内改变原来的飞行方向。蝙蝠追踪目标时,还能不断自动调整脉冲频率、脉冲宽度和调制方式,更令人惊诧的是,将刚刚出生不久的小蝙蝠拿到20 千米外放飞,它竟能毫无差错地飞回原巢。这说明,除了回音定位系统以外,蝙蝠还可能具有人们尚未了解的某种导航器。

早在一战期间,出于军事上的迫切需要,科学家们根据蝙蝠超声定位的原理,发明了一种“声音导航与测距”装置,简称为“声呐”。声呐装置的发射机发出的超声波,遇到水中的物体时,会形成反射波反射回来。声呐接收后,根据从发射到接收所花的时间长短,就可以发现并定位水下目标。英国的驱逐舰借助声呐,首次发现并击沉了德国的潜艇,并由此揭开了反潜战的序幕。

二战中,交战国大量装备声呐装置。据资料记载,二战期间损失的1100 多艘潜艇,大都是被声呐发现后击沉的。目前模仿蝙蝠按照目标情况随时调整信号参数和调制方式的探测方式,已在声呐和雷达系统中广泛应用,大大地提高了这些装置的灵敏度和抗干扰能力。

最令军事专家羡慕不已的莫过于热带食鱼蝙蝠。它具有灵敏的超声探测水下目标的能力,当它们向水中发射超声波后,接收到的回波声强只有原来的1%,但食鱼蝙蝠仍能听到这一微弱回声,并予以增强,它的耳廓也能转动朝向回声最强的方向,最大限度地收集回声信号。模仿食鱼蝙蝠,军事专家们设计出了能装在飞机上探测潜艇的吊放声呐和雷达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