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就业指导论文范文,就业指导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论《红楼梦》中的贾母——以贾母对宝、钗、黛的爱情为例

  • 投稿沈星
  • 更新时间2017-11-12
  • 阅读量1571次
  • 评分4
  • 10
  • 0
摘 要:贾母是《红楼梦》中日常生活的主线,她出身高贵、阅历丰富、品味高雅、才智过人,她慈祥、仁爱、宽厚、善良。但她并不因年事已高而善得糊涂,她洞见一切,对于危害贾家利益之事,予以坚决的阻挡与扼杀。本文试从贾母的性格、形象,她对宝玉、黛玉、宝钗的情感倾向的变化以及她对宝玉婚姻的安排来看他在贾家的责任与担当。

关键词:贾母形象;婚姻安排;树的象征

作者简介:漆伦红(1991.3-),女,汉族,重庆合川人,青海师范大学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明清方向。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0-080-02

 

一、论贾母的形象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塑造了很多的妇人形象,如孟母三迁中的孟母,孟郊《游子吟》中的慈母,《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的母亲焦母,《西厢记》中崔莺莺的母亲,他们或是关爱儿子的慈母形象,或是阻碍儿女追求爱情的严母形象。总的来说,他们的性格比较单一,形象比较刻板。但是《红楼梦》中,妇人的形象却是千姿百态,贾母的形象尤为丰富。

关于贾母的出身,从《红楼梦》第四回的“护官符”中我们可知,“贾不假,白玉为堂金做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这四句极写了贾府的尊贵豪富,史家的门第显赫,王家多奇珍异宝,薛家的钱财之多。贾府的长子贾代善承袭了荣国公的官位,取的就是金陵世勋史侯家的小姐为妻。贾母出身高贵,是金陵四大家族之一的史家的女儿。贾母真正出场是在《红楼梦》林黛玉进贾府这一回,作者通过黛玉的眼睛让我们看见了贾府的繁华和这位“鬓发如银的老母”可知,黛玉进贾府时,贾母年岁已高,且与贾母同辈的人就只剩贾母一个人尚在。贾母是贾家的大家长。贾母阅历丰富,经历过人生的大风大浪。在管理家庭与处理家庭事务上常常能够四两拨千斤。在三十五回中,宝钗道:“我来了这么几年,留神看起来,凤丫头凭他怎么巧,再巧不过老太太去”贾母听说,便答道:“我如今老了,哪里还巧什么,当日我像凤哥儿这么大年纪,比他还来得呢。”从贾母的口中我们可知年轻时的她也是治家的能手。贾母处理贾琏与鲍二家的偷腥、贾赦强娶鸳鸯、贾琏娶尤二姐的事情也能看出贾母处理棘手家务的才智。贾母慈祥、仁爱、宽厚。她对人的爱是从上至下,面面俱到,不分尊卑贵贱的。从王熙凤对刘姥姥的态度以及贾母对刘姥姥的态度可知,王熙凤对人的爱是充满功利色彩的,最初她见到刘姥姥时是端着贾家少奶奶的架子,对刘姥姥是鄙夷与戏谑的。而贾母初次见到刘姥姥则是亲切地称呼她为老亲家。此外,贾母也是一位品味高雅、有生活情趣的老祖母。只从“茄鲞”这道菜做工之精细,程序之复杂,就可见一斑。贾母还懂音乐,有赏月听笛的雅致。王昆仑指出:“第一,她不是一般的母亲,而是地位更高层,环境更复杂的老祖母;第二,她说明了一个女家长在中国社会上的权威与才能;第三,她被塑造成中国大家庭老太太最完整最形象化的典型。”

二、贾母对宝玉、黛玉、宝钗的情感倾向

贾母作为贾府中的最高长辈,她是慈爱、宽容的。她是祖母,外祖母,她人老心不老,因此她的孙女、外孙女们都喜爱她。也正是因为有贾母的存在,大观园的姐姐妹妹们才能度过无忧无虑的童年和青少年。

贾母对宝玉尤其溺爱,因宝玉衔玉而生来历不凡,贾母相信这是一种吉兆,并对此深信不疑。因此宝玉“顽劣异常,及恶读书,最喜在内帷厮混”,无人敢管。宝玉长得“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风情,悉堆眼脚。看其外貌最是极好。”宝玉最像他爷爷(国公爷),贾母对国公爷十分怀念,因此对宝玉的爱就更深了一层。而且宝玉聪明,在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一回中,宝玉的才情得到了展示。贾家的很多男子道德败坏,扶不上墙。相比起他们来说,宝玉的正直更是受到全贾府的重视与贾母的喜爱。宝玉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贾母也非常的怜爱黛玉。黛玉初进贾府见到外祖母时,“方欲拜见时,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贾母对黛玉的怜惜。在聊天的过程中,贾母道:“我这些儿女,所疼者独有你母,今日一旦先舍我而去,连面也不能一见,今见了你,我怎不伤心!” “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黛玉幼年失去母亲,孤苦伶仃,而且身体羸弱,贾母非常的心疼,但是黛玉举止得体、容貌不俗也让贾母非常喜爱。“今将宝玉挪出来,同我在套间暖阁儿里,把你林姑娘暂安置在碧纱橱里。”对黛玉住处的安排,让人为黛玉配药等,贾母给予了黛玉无微不至的照顾与关怀,如果没有贾母,黛玉的生活恐怕难以为继。

贾母也非常喜爱宝钗。宝钗“品格端方、容貌丰美、行为豁达、随分从时”,因此那些小丫头,也多喜欢与宝钗玩。宝钗为人周到,贾府上上下下都非常喜欢她。连贾母都止不住的称赞她“提起姊妹,不是我当着姨太太的面奉承,千真万真,从我们家四个女儿算起,全不如宝丫头。”

三、贾母的顾虑和对宝玉婚姻的安排

贾母在《红楼梦》中是维护封建纲常、恪守伦理道德的“老祖宗”,是具有极高生活、艺术品位的贵妇人,也是一位慈祥、善良的老祖母,更是一位机智敏锐的大家长。他作为树的形象存在于贾府中。

贾府上下坚决恪守三纲五常,秉行“忠孝仁义”的,仆人对主子必须忠心,第五十四回袭人母亲去世,袭人回家看望家人,却不来侍奉宝玉,认为袭人这样作是对主人的不忠。贾赦要娶鸳鸯,鸳鸯不从,贾母在指责贾赦时也只是说贾赦对他不孝。也并不反对贾赦纳妾。同样,在婚姻问题上,从他对才子佳人戏文的批评就可知贾母对女性婚姻问题的严苛。贾母长期生活在封建贵族之家,因此长期受封建思想的熏陶,在贾母的骨子里认为,未出阁的大家闺秀得有大家闺秀的样子,不能像戏文上那样随便见了一个男子就和他私奔,这是对子女的教导。他并不赞成男女自由恋爱,女子为爱私奔,认为这是丢人、可耻、道德沦丧的事情。贾母溺爱宝玉、怜爱黛玉、喜爱宝钗。贾母仁慈、善良,但并不善得糊涂。在平时的生活小事上她能纵容宝玉的调皮与任性。但在处理宝玉的婚姻大事上却毫不含糊。纵观《红楼梦》全书,四大家族子弟的婚姻问题只能是通过政治联姻来解决的,这是因为中国特有的政治与人情关系网,想要保卫既得利益就必须官官相护、官商联姻,而任何超出这个范围的设想,都将受到阻碍和打击。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贾母是贾府中年龄最大,且见证贾府从建立、繁荣到快要没落的唯一一人。在《红楼梦》前半部分,随处可见、可听到贾母的笑声。但是随着小说的发展,贾府的各种问题开始显现出来。贾母洞知一切,但是也无能为力。在《红楼梦》七十五回中,贾母闻知甄家获罪抄家,心中不自在,却叹道:“咱们别管人家的事,且商量咱们八月十五赏月是正经。”就此吕启祥先生说:“她何尝没有预感、不知焦虑?只是不愿说出不敢捅破,此刻只有强打精神抓住眼前的繁华热闹尽情一乐,以填补空虚的心灵和冲淡不祥的预感”。七十六回中,贾母听着呜咽的笛声,想着贾府的兴衰,虽然想要永久的留下繁华,但是当繁华不再的时候,“不免有触于心,禁不住坠下泪来。贾母作为贾家的最高统治者,他必须对家族负责,考虑整个家族的利益。他明白贾家已经今时不同往日,所以他迫切需要的是一个有管理能力,且有足够后台能够相互荫蔽双方家族,且为人端庄、大方的女子成为她的孙媳妇儿。虽然贾母是爱黛玉的,毕竟黛玉是她最心爱的女儿的女儿,黛玉本身也懂事听话,具有才华。但是在那个时代,贾母是不能容忍在他周围有自由恋爱发生的,尤其是自己的命根子宝玉的自由恋爱。因此,贾母对黛玉的爱随着宝黛爱情的发展逐渐淡漠。黛玉显然不适合,而宝钗却完全符合贾母对“佳人” 稳重平和的要求。

总结:贾母作为家族“树”的象征

在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谜贾政悲谶语”中,贾母念了一个谜语“猴子身轻站树梢——打一果名。”贾母的灯谜“站树梢”,义同“立枝”,“立”“荔”谐音,故谜底为“荔枝”,“荔枝”又与“离枝”谐音,因此此谜暗示“树倒猢狲散”。这里的“树”更多的是一个比喻,贾母其实就是贾家那一棵大树,她是贾府上下的大家长,在家庭中拥有绝对的权威,她的意见就是命令,家庭成员必须无条件服从,家长与家庭成员实际构成一种统治——服从关系。而维系家庭关系的核心是“孝悌”二字。而孝的核心是无违。所以,父命、夫命是绝对不能违抗的,即使错了也必须服从,因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婚姻也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贾母亲历了贾府的成长与兴盛,他知道官商联姻、豪门之间联姻的重要性。在抄检大观园探春说道:“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就是古人所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虽然贾府表面繁荣,其实内在已经开始没落。家族中需要有人站出来对家族的荣誉、地位、权利进行维持。宝玉和黛玉的爱情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公子小姐和才子佳人型的爱情,而是生活在封建旧家庭中,性格极为叛逆的青年之间的爱情。他们叛逆的对象是整个的封建社会。他们的爱情不同于《西厢记》、《牡丹亭》中的“一见钟情”、“男欢女爱”,而是有着更高的理想与追求。而这些是不被封建社会所接受的,不管平时贾母有多溺爱宝玉、怜爱黛玉,一旦他们做出危害家族利益的事,他都会坚决的阻挡和扼杀。贾母无时无刻不在注视着家族的兴盛衰亡。贾母作为封建社会的大家长,是封建专制最广泛、最稳固、最坚定的护卫者。她不是对家庭内每一成员的民主、自由权力的卫护和张扬,而是强调家长对家庭成员的绝对权力。处于家长制专制下的中国人,是依附中的人,没有人格的独立,也没有自由个性的自由发展。所以,宝玉与黛玉“木石前盟”的儿女情长终究得不到家族认可。而宝玉与宝钗的“金玉良缘”符合家族的整体利益。

 

参考文献

[1](清)曹雪芹著,(清)无名氏续.《红楼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10.

[2]太愚.红楼梦人物论[M].西安:长城出版社,1981.

[3]吕启祥.红楼梦开卷录[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