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就业指导论文范文,就业指导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家族文化对宋代蜀籍遗民诗人的塑造作用

  • 投稿吻莹
  • 更新时间2017-11-12
  • 阅读量1297次
  • 评分4
  • 95
  • 0
摘 要:南宋中后期蜀地战乱频发,刚健质直的蜀民们英勇抵抗元蒙的入侵,巴蜀大地亦付出惨重代价,大量的蜀地士人离开故土,辗转他乡,历经故土难归、家国破灭的巨大痛楚。面对元廷的征召诱惑,很多蜀籍士人选择隐居以全志节,这些蜀籍遗民虽身在他乡,仍眷念着故乡,家族文化兴盛,以至于到了第二代、三代的移民,身上都有着忠贞质直的蜀文化性格。

关键词:宋遗民;诗人;蜀籍;家族文化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0-084-01

 

蜀籍遗民诗人,多来自蜀地大族,这些士大夫家族多家规严格,家学严谨,忠君爱国。陆游的《老学庵笔记》中载“成都士大夫家法严”[1]并举了事例。比如卖席子的范氏,因贫困而未入仕途,还卖过卖白龙丸,做官之后便不再行买卖之事。所记的虽是士大夫家族要求子弟不从事商贾,亦可以窥见蜀地家规对士人的约束性。而家学,首先注重的就是子弟的气节品行,立身做人为第一要素,学尚居第二。故蜀籍遗民们能承其家族的优良精神文化传统,不屈服于蒙元的政治攻势,坚持做宋遗民。这些家族性特色较强的遗民诗人代表有:

(一)邛州蒲江的高氏家族

高斯得,来自邛州蒲江的高氏家族,该族在南宋中期繁荣起来,先后有高载、高定子、高稼、高崇、高斯得中进士。而高氏家族又与当地的魏氏家族关系密切,魏氏家族自魏了翁之后,又有魏文翁中进士,魏了翁的二子魏近思、魏克愚也做官,但科举情况不详。高魏两族之联系始于魏了翁祖父一代,魏了翁祖父魏革娶蒲江高永坚之女,生七子。其祖母高氏之兄高黄中无子,故过继祖母高氏的第六子魏孝*(*表示的汉字为左一个斜王旁,右一个寿字),魏了翁即是孝*的第六子,代其父归本姓,故姓魏。[2]高斯得之父高稼是孝*的第二子,故高斯得从血缘上来讲是魏了翁的侄子。两族过继频繁,使得魏高二姓亲如一族。从高斯得的父辈来看,高斯得之父高稼刚直忠烈,抗蒙牺牲;叔父魏了翁在学术和政坛都影响甚大,从政方面,他官至同签书枢密院事,有政声,从学术方面看著书讲学,创立鹤山书院,其门人弟子形成鹤山学派。其父刚正不阿以及爱国精神塑造了高斯得高洁的人格和忧国忧民的情怀,同时,他又深受家学影响,魏了翁既是斯得的叔父,又是他的老师,对高斯得的学术思想也颇有影响。

(二)四川南充的游氏家族

游汶,来自四川南充的游氏家族。其祖父游仲鸿,字子正,以进士出仕,历任中江知县、四川制置司干办公事、利州路转运判官等,有《鉴虚集》,已失传。在学术方面,仲鸿入朝后,与朱熹游,并接受了其理学思想,朱熹称其为蜀中奇士[3],魏了翁亦赞其气节与文采。《南充县志》载,南充地区理学的传播,“盖自游氏父子云”[4]。游似,游仲鸿之子,理宗朝官至右丞相,在其任职期间,不少正直被排挤的都重新回朝,杨慎称其为“南渡四贤相之一”,[5]其学术思想方面,除了受家学、老师刘光祖的影响外,他中进士前还听过魏了翁讲学,入朝为官后,更与魏了翁相与友善,时常探讨理学。在游似任职期间,联系朱门弟子,积极推动理学官学化,最后得理宗认可。游汶,蜀乱,随父游似寓居德清,官至福建提点刑狱,国亡隐居。汶拒绝了元世祖征招,为了表达自己不仕二朝的决心,他改宅名为“遗民浮宅”,并在自己常穿的布袍上书“前宋遗民”,无论寒暑皆着身[6]。以劳作吟咏为乐。有《遗民浮宅集》。

(三)四川井研牟氏家族

牟巘,来自四川井研牟氏家族。牟氏是井研的著姓,牟子才、牟巘、牟应龙,祖孙三代皆以才学闻名。牟子才学于魏了翁、杨子谟、虞刚简,又从朱熹门人李方子学。历宁、理、度三朝,为官耿介廉洁,累杵权奸史弥远、丁大全、史嵩之、董宋臣等人,所推荐的士子如家铉翁、李芾、刘黻、赵卯发等,皆是刚正不阿之辈[7]。其子牟巘,随父迁居吴兴,承家学,官至大理少卿。入元后,闭门隐居,生活清贫,在江南文士中享有极高的声誉。牟应龙,继承其祖父牟子才的傲骨,拒绝贾似道收用,被置下第,入元亦拒绝叛臣留梦炎许下的翰林之官职。

通过以上几支蜀地家族来看,这些家族治学思想多受朱子理学在蜀地发展的影响,其中魏了翁是朱熹理学传入蜀地的关键人物,他在蜀地仕宦生涯达23年,带回大量朱熹论著,并开书院讲学,使得“蜀人尽知义理之学”[8],同时他还受湖湘学派的影响。湖湘学派兼备道德性与实用性,倡导修身向学,注重实效适用,重名节与教化,在政治方面他们严守的“华夷之辨”,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且关注民声,多主战派人物。故魏了翁追求的朱子理学是义理与经世的合一,具有经世理学的意义。他反对以理学为手段获得官位名誉的行为,并表示出忧虑,认为当下虽“诸儒之祠布满郡国”“诸儒之书家藏人诵”,文士却“窃语言袭义理”“欺庸有司”[9],魏了翁的这些思想通过教学,影响到他的弟子们,诸如高斯得、牟巘、游似等,都是其弟子或者再传弟子。

 

参考文献

[1](宋)陆游.《老学庵笔记 》卷9[M].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

[2]魏了翁.《魏府君纯甫墓志铭》,曾枣庄主编:《全宋文》卷7114[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年.

[3](元)脱脱:《宋史?游仲鸿传》卷400[M].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4]嘉庆《南充县志?杂识志·外纪》卷8.

[5](明)杨慎:王仲镛笺证 ,《升庵诗话笺证》卷12[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6](清)黄宗羲.全祖望补修;陈金生,梁运华点校.宋元学案,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

[7](元)脱脱:《宋史?牟子才传》卷411[M].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8](元)脱脱:《宋史?魏了翁传》卷437[M].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