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慕课的发展对传统教学模式产生了重大影响,审计学教学也应顺应网络远程教育发展的潮流,探索最佳的教学模式。文章分析了慕课教学的利弊,从审计学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课堂系统化主导教学与慕课碎片化辅助教学相融合的审计学教学模式,并为其顺利开展提出了实施条件。
【关键词】慕课;审计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F23;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5812(2019)09-0115-03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网络远程教育的发展,慕课,一种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日益受到我国高等教育界的密切关注。早在2001年,麻省理工学院等高校引领了开放课件运动,为慕课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随后,西方许多高校纷纷尝试慕课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并推动慕课平台的搭建。随着Udacity、Coursera、edX等慕课平台的成功建立,2012年成为了世界慕课元年。2013年,清华大学研发的学堂在线慕课平台正式启动,Coursera平台进入中国,标志着我国高校进入了慕课时代。2015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为加快推进适合我国国情的在线开放课程和平台建设提供了指导。
审计学是一门涉及知识广泛、理论与实务并重、企业经营管理紧密相关的学科,市场交易方式的日益复杂化和审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化,都对审计学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我国审计学教学模式存在诸多问题,大部分高校都采用传统的集中授课的方式,重理论而轻实践,重讲授而轻自学,加之审计学本身具有的理论性、综合性、逻辑性强等特点,使得审计学变得“难教,难学”。在“互联网+教育”的大背景下,审计学应当顺应互联网教育的潮流,将慕课融入高校的审计学教学模式,使审计学教学跳出现有困境。
二、慕课对审计学教学的影响
(一)有利影响
1.丰富教学资源。慕课的开放性,决定了任何审计相关的知识都可通过慕课平台传递给学生。因此,教学资源不再局限于课本、练习册与PPT,慕课视频可以利用丰富的图像、动画等多媒体手段将传统教学难以展现的知识点形象地传递给学生,從而填补课堂教学内容上的漏洞。学生普遍认为审计学的知识点多、逻辑性和实务性强,理解较为困难。利用慕课平台,学生不仅可以获得课本知识,还可以了解实务操作以及审计行业发展动态,对于不理解的内容,学生还可以通过反复观看视频,学习不同教师的课程来加深认识。此外,慕课可以将审计学的教学内容以短小精悍的视频呈现,便于展现细小知识点,同时,在每个慕课视频中融入测试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优化学习方式。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下,教学可借助慕课实现移动式学习,使学生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打破传统的学习方式。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课堂听讲、课后复习的环节学习知识,离开课堂后,许多教学手段都难以得到有效的实施。一方面,学生在课余时间难以和教师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不懂的内容也难以重复学习,另一方面,课堂时间以教师教授知识为主,交流探讨的机会也十分有限。利用慕课,学生可在课余时间通过视频的方式预习课程,也可以反复学习课堂中的重难点内容,充分有效地利用课余时间;教师可将课堂时间更多地用于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促进审计学教材的改革。随着慕课的兴起,碎片化的学习方式因其灵活度高、针对性强、吸收率高等优点逐步被大众接受,而对应教材的匮乏又成为阻碍慕课发展的绊脚石。现存的审计学教材多参考审计准则编写,具有内容完整、逻辑清晰、系统性强等优点,但却难以满足碎片化的教学方式,这就要求审计学教材应当做出相应的改革,为慕课的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二)不利影响
1.师生交流不充分。慕课教学缺少师生间的交流和互动。教师授课面对摄像机,难以及时捕捉到学生情绪的变化,无法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学生听课面对电脑屏幕,发现问题无法及时反馈,互动环节也无法实施。与集中授课相比,慕课实现师生间的沟通交流较难。
2.学习效率和效果欠佳。据统计,慕课课程仅有不足10%的学员坚持完成课程学习,学生的自觉性和意志力是影响慕课学习效率和效果的重要原因。由于教师难以对慕课的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监督,倘若学生自身自觉性欠缺,慕课教学很可能形同虚设,出现边学边玩等现象。
3.难以实施有效监督。在慕课教学模式下,教师难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监督。学生是否在学习?是否本人在学习?难以得知。学生可能一边播放视频课程,一边玩电子游戏,即使建立了完善的慕课平台,也不免出现“mooc代刷”“慕课代上课”等现象。
三、树立课堂与慕课相融合的审计学教学模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尽管存在诸多问题,但集中授课的优势仍是移动互联网教育无法替代的。本文认为,目前审计学教学应以课堂系统化教学为主、慕课碎片化教学为辅,树立课堂与慕课相融合的审计学教学模式。
(一)课堂系统化主导教学
1.审计理论系统化。审计作为一种监督机制,其实践活动历史悠久,相关理论研究也百家争鸣。学术界普遍认为,审计是在所有权与管理权的分离所形成的受托责任关系下,基于评价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客观需要而产生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审计按主体的不同逐步形成了政府审计、民间审计、内部审计,每一种审计类型都有其产生与发展的背景与基础,也呈现出不同的职能与特征。关于审计的定义,不同科研机构和学者们众说纷纭,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会计学会1973年提出的。我国审计界在对审计定义进行了大量探索和论证后,也发布了多个关于审计的定义,其内涵也愈加丰富和精准。审计理论观点众多,知识体系庞杂,应当采取系统化的教学模式,通过课堂授课的方式,详细深入向学生介绍审计理论,引发学生思考,并设计相应的教学互动环节,以便学生打好基础。2.审计学原理系统化。目前我国本科阶段的审计学教学主要以民间审计为背景,故本文主要以民间审计的原理为例加以分析。民间审计发展至今,审计目标已由传统的查错防弊演化为财务报表鉴证,审计模式也不断演进,从账项基础审计過渡到制度基础审计,再到如今的风险导向审计,本科阶段所教授的审计学原理,也主要指风险导向审计的原理。风险导向审计以审计风险模型为基础,其核心在于控制审计风险,为了将审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审计人员必须了解被审计单位以识别重大错报风险,并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审计计划,把大部分资源分配至高风险领域,最终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在这种模式下,审计工作表现为一个风险识别和风险应对的过程。风险导向审计涉及较多专业术语,逻辑严密,学生理解困难,因此,在教学中应当采用系统化的教学模式,勾勒出审计学原理的框架。
3.审计准则系统化。本科阶段的教学重在应用,审计学教学离不开审计准则的指引,不同类型的审计工作,我国都有相应的准则加以约束。目前,我国的审计准则体系突出体现了风险导向审计的核心思想,并要求其在审计工作中贯彻落实。对于民间审计,我国出台了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准则,其中的鉴证业务准则框架下的审计准则是开展财务审计工作的法律基础。通常,审计学教学都会对审计准则体系加以介绍,而许多审计学教材也依照审计准则的思路撰写。因此,审计学教学与审计准则的学习息息相关,针对审计准则,教师应当结合审计学原理系统化讲解。
(二)慕课碎片化辅助教学
1.细小知识点碎片化。审计学中存在大量专业术语,诸如审计重要性、审计风险、控制测试、实质性程序等。对于大多数首次接触审计学的学生而言,这些专业术语或多或少存在理解难度。然而,课堂教学的时间十分有限,教师往往存在课时限制或出于对课堂整体的把控而忽视一些细小知识点的讲解。倘若每个细小知识点难以理解不到位,积少成多,终将影响对整个审计学课程的理解,学生也容易失去学习兴趣。为了克服上述教学缺陷,笔者建议教师可以将一些细小知识点录制成慕课,供学生在课余时间随时学习。例如,对于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教师可以就其区别录制短视频,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再如,对于审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教师同样可以就该细小知识点录制慕课,结合财务报表向学生传授确定重要性水平的方法。
2.审计学框架、思路碎片化。教学应当有详有略、详略得当。在审计学教学中,如果过于注重细节,学生会难以理解审计学的核心思想;如果过于笼统,又难以把握细节的知识点,导致基础不牢固。拥有清晰的思路才能让学习变得轻车熟路,而在课堂上,教师无法做到节节课强调审计学的思路,若学生也遗忘了教学思路,后续的学习会变得困难重重。因此,除了针对细小知识点外,对于审计学的框架和思路也应当进行碎片化教学,以慕课的形式呈现,方便学生课后复习。例如,审计学的整体框架;风险评估与风险应对的思路;每一个审计业务循环的思路等,都可以录制成简短的慕课。
3.审计案例碎片化。审计学是一门集会计、经济法、税法、管理学于一身的综合性学科,理论与实务并重是其突出特点,这就要求审计学教学不能脱离实务案例。目前的审计案例课程仍存在诸多问题,由于很多教师“从学校到学校”,自身并不熟悉实务业务,导致审计案例教学难以发挥出真正的作用。案例教学重在发挥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目前的审计学课堂中,几乎都是教师自问自答,学生在课堂上思考和讨论的效果较差。审计案例教学若融入慕课,教学内容可以由实务领域的专家承担,将实务前沿知识传递给学生。审计案例慕课作为课堂学习的辅助形式,一方面可以优化学习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以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
4.审计实务碎片化。审计实务教学是审计学科的重要教学环节,目前大多数高校都会在大四开设审计专业实验课程,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式模拟审计实务。然而,多数高校却并未展开系统性的审计实务指导,往往只给审计模拟实验安排很少的课时量,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几乎无法真正掌握实验系统,只能根据自己的摸索将模拟系统中的内容填满以应付考核,审计模拟实验最终只能流于形式。如若引入慕课的形式进行审计实务指导便可轻松解决目前的问题,学校不必受困于课时限制,学生也能根据自己的时间合理安排学习进度。
四、慕课背景下审计学教学模式的实施
慕课背景下审计学教学模式的实施离不开慕课平台体系的支持,这一体系应包括慕课平台、教学资源体系、教学考核体系等。慕课平台的搭建是整个慕课教学活动的核心,以它为载体,可以将审计学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呈现在互联网上,师生能够在该平台上展开互动,完成辅助性教学活动,以有效支持课堂教学活动,提高整体教学质量;教学资源体系的建设是开展慕课教学的基本保障,传统的教材及配套练习无法满足慕课教学模式的需要,要充分实施慕课背景下审计学教学模式,应当大力建设网络化的审计学教学资源;教学考核体系的重塑能够优化现行考评体制,有力地监督慕课教学活动整个流程,既包括对学生学习效果的监控,也包括对教师教学过程的监控,将考核体系信息化。
(一)慕课平台建设
慕课平台可以把线下的教学流程都呈现在网上,包括课前预习、课程学习、课堂笔记、随堂测验、课后作业、模拟考试等,还可以利用网络媒介为教学提供支持服务,例如微信、短信、邮件、网页等,以实现更为有效的教学监督。在这个平台上,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从知识的传输者变成了问题的解答者和教学流程的监督者。通过慕课后台,教师可以看到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作业情况、问题疑惑,从而针对性地展开辅导。对于审计学来说,其内容晦涩难懂,课堂教学时间有限,通过慕课平台,教师可以更有效地发现学生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以便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补充和解答,打破审计学“难教难学”的困境,让慕课平台成为课堂教学的有力助手。
(二)教学资源体系建设
教学资源体系包括了基本教学资源和和拓展教学资源。基本教学资源主要指慕课的微视频,拓展教学资源包括题库、案例库、作业系统、问题讨论材料、学习与交流工具等一系列辅助教学资源。其中,最为核心的环节是慕课微视频的录制,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和审计学教学特点录制适宜的微视频,必要时可以借助实务领域专家的支持。对于拓展教学资源,教师应当力求将审计学最前沿的信息融入资源建设,题目的设计要区分难易程度,题库资源要时常更新,作业布置适量且有针对性,采用的交流工具需要使用便捷且便于沟通。慕课教学资源体系的建设离不开学校和每位教师的努力,也突出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审计学慕课教学资源的建设更需要教师在加强科研的同时随时关注审计的前沿动态。
(三)教学考核体系建设
传统的审计学课程考核通常以平时成绩加期末成绩的形式构成,期末成绩采用闭卷考试形式,平时成绩则通常以出勤率、平时作业、课堂发言及讨论的情况构成,而这种考核体系难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价。闭卷考试侧重于考察学生的记忆能力,部分学生即使不太理解课程内容,也可以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取得一个较为理想的成绩。平时成绩的构成也非常片面,课堂点名占用大量课堂教学时间,教师无法做到每节课的监督;平时的作业是否为自行完成不得而知;课堂互动环节效果较差,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课堂发言,课堂讨论的情况也很难得到监控。借助慕课平台,教师可以看到学生学习慕课视频进度、作业的完成率、在线时间等信息,也可以通过慕课平台发起讨论,提出问题,增强与学生间的互动。在慕课背景下,教学考核由“结果式”考核转化为“过程式”考核,更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钻研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总结
慕课教育的诞生得到了诸多教育学理论基本观点的支持,如构建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终身学习理论等,慕课教育的发展也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优化了学习方式、改进了教学方法。从目前慕课在教育领域遍地开花的现象来看,高校建立完善的慕课教学模式刻不容缓。审计学作为财经类高校普遍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在当前“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应当顺应教育潮流,推陈出新,积极加入慕课教育的浪潮中,找寻最佳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尽管慕课教学方式的变革给审计学教学带来诸多益处,但由于慕课自身也存在缺陷,教学切不可盲目更风,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学习氛围以及师生面对面的交流都是慕课无法替代的。本文认为,审计学教学可采用课堂与慕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课堂侧重于系统化主导教学,慕课侧重于碎片化辅助教学。对于审计理论、审计学原理、审计准则等知识应当采用课堂的系统化教学;对于细小知识点、审计学框架与思路、审计案例以及审计实务则可采用慕课的碎片化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