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审计学毕业论文范文,审计学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企业经济效益审计问题与解决措施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2-04-29
  • 阅读量435次
  • 评分0

  摘要:经济效益审计涉及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层面,对企业进行经济效益审计,可以找出影响企业经济效益提升的原因,有利于进一步改善企业经营决策、优化配置企业资源、强化企业风险控制、增强企业持续发展能力。本文对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企业;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指标;审计方法

  

  一、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现状分析

  

  经济效益审计是指具有法定资格的独立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采用专门程序和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取得的经济效果和效率,以及经济活动的有效性、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审计,客观评价被审计单位经济效益和经营状况的一项经济监督活动。我国对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研究与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在诸多方面存在不完善之处,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经济效益审计法律保障不健全

  

  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工作的开展需要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为支撑,虽然我国现行的《审计法》为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提供了一定的法律依据,但从实际情况上看,《审计法》中的法律条款并未对经济效审计的实施细则进行明确规定,同时,国家已经颁布出台,并落实实施的审计准则与审计规范中,都没有全面、系统的经济效益审计规范和评价标准,由此给审计工作的开展增添了一定难度。由于相关法律、规范的缺失,致使经济效益审计中,审计人员常常是以经验判断为主,审计风险随之增大。

  

  (二)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不完善

  

  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是经济效益审计的重要依据,但是从当前情况来看,该指标体系往往由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当局设计,而审计人员只能按照这一标准对企业经济效益进行评价,使得评价指标的建立与应用丧失了独立性。同时,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本身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与企业战略目标没有建立起紧密的联系,难以通过评价指标如实地反映企业核心竞争力。具体表现为:重视财务指标、忽视非财务指标;重视综合性指标、忽视单项指标;重视历史数据评价、忽视未来预测数据评价等等,难以达到经济效益审计的目的。

  

  (三)经济效益审计方法缺乏系统性

  

  在企业经济效益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经常采用的审计方法有审阅法、调查法、分析法、盘存法等等,由于这些方法的系统性不足,加之缺乏完整的理论框架体系和操作指南,致使审计人员在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时,都是凭借自身的经验来选择相关的方法,因不同的审计人员选用的方法不尽相同,从而使得同一个审计项目,会出现不同的审计结论,由此进一步增大了经济效益审计风险。此外,传统的审计方法虽然可以在经济效益审计中进行应用,但从实际情况上看,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审阅法、调查法等,不利于审计效率和质量的提升。

  

  (四)经济效益审计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是一项复杂性、综合性较强的工作,审计工作水平和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从我国目前审计人员队伍的组成结构上看,多以财会和审计这两大基本专业的人才为主,他们虽然对传统审计技术的掌握比较熟练,财务审计经验也相对比较丰富,但对现代审计技术的了解却有所不足,加之缺乏经济效益审计方面的专业知识及实践经验,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升。

  

  二、加强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对策

  

  (一)完善经济效益审计法律法规体系

  

  经济效益审计因与经济相关,所以相关工作的开展必须严格依据有关法律规范进行。为了进一步提升经济效益审计工作的效率,应不断完善经济效益审计法律体系,从而使具体工作的开展有法可依,有规范可执行,这样才能确保提出的审计建议更具科学性。首先,应对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法律地位加以明确,并对相关内容进行统一规定,如审计流程、方法、报告等。同时应对经济责任追究制度加以完善,并适当加大执法力度,对造成巨大损失事件的责任人应当追究其经济责任。其次,可对国外成功的经验进行借鉴,并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形成能够指导经济效益审计工作的规范性文件。如可在审计准则体系的操作指南中,对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程序、方法、标准、内容等进行规范,使之形成指导性文件,由此不但能够减少审计过程中技术操作的偏差,而且还能确保经济效益审计更加规范化、制度化。

  

  (二)完善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企业经济效益审计评价应当结合运用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构建起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确保评价指标具备动态性、可控性、指导性的特点,使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更加全面、客观。在财务指标中,主要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偿债能力、持续发展能力,其中盈利能力的评价指标可包括净资产收益、销售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成本费用利用率等指标;资产质量的评价指标可包括应收账款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不良资产比率等;偿债能力的评价指标可包括资产负债率、现金流量债务比率、利息倍数速动比率等;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指标可包括销售利润增长率、资本保值增值率、总资产增长率等。在非财务指标中,主要评价企业的管理效益,要求非财务指标必须与企业发展战略有着紧密关系,评价指标可包括战略管理指标、发展创新指标、经营决策指标、风险控制指标、基础管理指标、人力资源指标、行业影响指标、社会贡献指标等,通过这些非财务指标可以对企业长远发展能力作出客观评价。在审计人员通过评价指标计算出相应数值后,要结合企业所处行业的特征,与标准值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差异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建议。

  

  (三)改进经济效益审计方法

  

  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因素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征,从而使得经济效益审计方法必须具备综合性和广泛性的特点。对企业经济效益进行审计的最终目的是真实评价企业当前的经济效益,所以,选用的审计方法应当有利于审计工作的开展。鉴于此,应当对传统的经济效益审计方法进行改进和完善,使审计方法更加科学,审计结论更加准确,有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增强及经济效益的提升。首先,要克服传统方法的局限性。由于传统审计方法在经济效益审计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致使审计效率和质量受到影响,针对这一情况,可采取一些措施克服方法的局限性。如审阅法的局限性可通过以下途径进行克服:提升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对会计处理过程加以规范、强化执法、健全会计监督制度、加大违法违规的惩治力度、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其次,运用先进的审计方法。可将计算机审计方法应用于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工作当中,由此不但能够减轻审计人员的工作强度,而且还能提高审计质量。此外,可对国外较为先进的审计方法进行合理应用,如层次分析法、数据包络法、因素分析法等等。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除了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之外,审计人员还应遵循经济性、效果性的原则,并按照审计事项来选择最适宜的方法。

  

  (四)建设高素质经济效益审计人才队伍

  

  为了确保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建设起一支高素质的审计人才队伍。首先,应不断完善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在对审计人员进行招聘的过程中,除财会和审计专业的人才之外,还应广泛吸纳工程管理、物资设备等相关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并通过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构建经济效益审计咨询委员会。按照经济效益审计的工作需要,合理配备专业的审计人才,组成知识覆盖面广的审计团队,以此来提升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其次,要逐步提升审计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审计职能的发挥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审计人员素质的高低,所以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因此,审计人员应当不断学习财会、审计、管理、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能够对现代审计技术熟练应用,并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经验。同时,要加大对审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力度,培训的重点可放在专业技能和思路拓宽上,借此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为经济效益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此,我国应当积极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经济效益审计体系,引入现代审计技术方法,构建起科学规范的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建设一直高素质、具备专业胜任能力的审计人才队伍,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充分发挥经济效益审计的职能。

  

  参考文献

  [1]耿建新,杜美杰。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探讨的新视角[J].审计研究,2012(10):79-81

  [2]张岚。作业链视角下企业经济效益内部审计创新探讨[N].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3(2):47-49

  [3]雷达。新公共管理对绩效审计的影响及对我国绩效审计发展的启示[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1(10):66-68

  [4]吴青川,郡志娟。现阶段经济效益审计程序的四大特点[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3(4):92-94

  [5]施青军,陈华,薛新华。经济效益审计标准的选择和确定[N].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2(11):77-79

  [6]彭华彰,周铁锐,贺明明。国外效益审计的启示与开展中国特色效益审计的探索[J].经济研究导刊,2014(1):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