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806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009-9328(2017)02-021-02
摘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从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的影响两个方面入手,分析得出了体育锻炼能预防心血管病变、增强呼吸系统功能、延缓衰老和调节情绪、强化自信、协调人际关系等作用。
关键词体育锻炼习惯健康生活方式
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不仅关系到个人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而且关系到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整个中华民族的未来。学校体育教育是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主渠道,是全面体育的基础[1]。加强体育锻炼,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提高身心健康素质的重要途径与手段。
然而,近些年来我国大学生体能素质有明显下降趋势,出现“两高两低”的现象,即肥胖率、近视率增高,生理机能、身体素质持续降低,大学生体质健康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究其原因,其因素是多方面的,但缺乏体育锻炼,未能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是重要因素。
体育锻炼对我们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体育锻炼对生理健康的促进
体育锻炼对人的身体健康非常有好处。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者身体素质好,不易疲劳,更能精力充沛和高效的完成学习和工作的任务[2]。体育锻炼最大的作用在于改善身体机能,增进人体健康。
体育锻炼对生理健康的促进作用具体如下:
(一)预防心血管病变。循环系统是人体非常重要的组织机构,由心脏和血管组成。他的作用是把血液中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运送给全身的组织细胞,再把组织细胞新陈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含氮废物运送到肺部和肾器官处排除体外。才外,体育锻炼还能增强心血管的机能,对循环系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还可以降低血压,较少胆固醇水平,预防血块的形成。同时体育锻炼可以增加血液中红血球、自血球和血红蛋白的数量,使心肌更加强壮,改善心率,提高心脏的工作能力和储备能力。它有益于降低血压、血脂和控制血糖。
(二)增强呼吸系统的功能。人体的一切活动,都需要消耗一定的能量,能量来源于人体内的能源物质。把这些物质变成能量,需要一个氧化过程。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不断地从空气中摄取氧气并排除二氧化碳。人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呼吸加深,吸进更多氧气,排出更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得肺活量增大,残气量减少,肺功能增强[3]。经常锻炼的人其呼吸平稳、深沉、匀和,频率较慢,肺的弹性好,呼吸肌的力量增强,肺活量比一般人大1000毫升左右。
(三)体育锻炼可延缓免疫系统老化。人体的免疫系统是一个分布于全身的网络,对外界的生物学和物理化学物质起到防卫作用,对体内的环境变化起到监视维稳的作用。运动是对机体的一种刺激形式,因此可以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科学的体育锻炼可以对免疫系统产生良好影响,表现为增加自然杀伤细胞数量,提高机体的抗感染能力和对某些细菌的特殊抵抗作用,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有锻炼习惯的人在同样条件下,感染疾病的人数和比例低于不参加体育锻炼者。运动对于免疫系统的影响是双向的,过度的运动有可能损害免疫功能。人体的免疫功能也受到营养、心理和环境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健康的生活方式基础上,经常参加适度的体育锻炼是提高人体防病治病的最有效手段。
(四)提高消化系统功能。适宜的体育运动对消化系统能产生良好的作用。运动时肌肉活动所需的营养物质增加,势必促使胃肠消化功能加强,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增多,同时消化管道蠕动更强。胃肠和血液循环改善,使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更充分和顺利。进行体育运动要消耗较多的能量物质,反射地促进肠胃的消化和吸收;运动时能促进膈肌较大幅度的升降活动,对胃肠起按摩的作用,从而增强消化功能。饱食后,适度的活动能使消化腺分泌旺盛,内脏器官供血充足,胃肠蠕动良好。
(五)改善神经系统功能。人的活动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进行的,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可以提高神经细胞的兴奋性、灵活性和耐久性。从而提高反应速度。表现为更加灵敏,使机体的学习和工作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并能持续较长的时间。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人的机体,对于外界冷热变化的适应性提高,从而增强了抵御天气变化的能力和抵御疾病的侵袭。
(六)促进骨质增强,提高骨的性能。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可以改善新陈代谢,从而影响骨骼的发育和性能。骨密度增厚,外在表现为骨骼变粗,骨骼的生长速度增快。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比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平均身高要高6~12厘米。同时,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还可以加强骨关节周围肌肉和韧带的力量和柔韧性,从而提高机体面对突发性意外伤害时候,如崴脚等的反应速度和能力,从而减少各种关节和骨骼的损伤。
二、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促进
有氧运动提高了心血管系统机能,加快了机体受到刺激之后的恢复过程。体育锻炼对于缓解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有着非常明显的效果。
(一)体育锻炼可以提高智力水平。智力是包含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等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能力,是先天遗传和后天教育相结合混合形成的产物。形成记忆思维、想象、判断等心理过程的物质基础是人的大脑。体育锻炼可以调节和延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的时间,从而扩大智力容量,提高智力活动的效果,达到较高的智力水平。
(二)体育锻炼可调节情绪。不良的情绪是导致生理疾病和心理疾病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在体育锻炼中,不良的情绪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体育的特殊功效在于可以给人带来愉悦感和成就感,同时可以降低紧张和不安的的状态,从而控制情绪,改善心理健康[4]。通过运动可以起到类似“迁怒”的效果,通过体育运动将不良的情绪进行宣泄,可以减弱或消除情绪障碍。
(三)体育锻炼能强化自我概念和自尊。自我概念是个体主观上关于自己的看法和感觉的总和。自我概念是相对稳定的,在适应社会的人格的形成方面起很大作用。众多研究表明:体育锻炼可使自我概念清晰度明显提高。肌肉力量与自尊,情绪稳定性和外向性格呈现正相关,通过力量训练,个体的自我概念显著增强[5]。通过运动,可以让自己更进一步对自己的身体进行了解。如果自己擅长某项运动,更可以通过运动获得自我肯定和他人的尊重。
(四)体育锻炼能协调人际关系。人是社群动物,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只有在社群中才能找到自我定位和自我价值。而体育锻炼是一种天然的社交媒介,可以把陌生的关系慢慢缓解,也可以使相对成熟的关系更加紧密[6]。体育锻炼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它总是与人群发生着交往和联系。运动能让人更好的克服孤僻,忘掉烦恼和痛苦,更好的协调人际关系,扩大交际圈,增强社会适应能力。运动中的游戏更能够启迪人的创造性,消除紧张情绪,保持乐观等心理作用[7]。由此,体育锻炼在协调人际关系方面确实有其独到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姜伯乐,蔡忠建,李野.民营企业家体育锻炼与生活方式及健康现状的调查分析.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2007(03):第28-33页.
[2] 李世明等.健康生活方式评价体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02):第28-33页.
[3] 周君华,潘合祺.鲁东大学教职工健康状况、生活方式与体育锻炼的调查分析[J].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4):第380-384页.
[4] 胡庆武.体育锻炼与健康生活方式[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6(01):第96-97页.
[5] 何颖.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综述)[J].山东体育科技.2001(01):第32-33+20页.
[6] 付道領.初中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J].西南大学.2012,第151页.
[7] 马兰.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与健康生活方式的调查[J].扬州大学. 2014,第37页.
作者:王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