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高等教育学论文范文,高等教育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以网络平台建设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思政实践教学改革

  • 投稿Sun1
  • 更新时间2015-09-11
  • 阅读量794次
  • 评分4
  • 55
  • 0

黄娟(长沙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长沙,410114)

[摘要] 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能弥补教学时空、教材体系和教学形式的不足,为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提供氛围,为设计方案提供示范,为解决问题提供资源,为展示成果提供平台。本研究结合“问题意识”的发生逻辑,按照“提出问题”——“设计方案”——“解决问题”——“成果展示”的步骤结合网络教学平台的特点,设计思政课程实践环节,将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转化为对思政学科理论的探索和研究,并在具体的问题释疑过程中培养实践动手动脑能力。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网络教学平台;问题意识;思政实践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4)05?0061?03

[收稿日期] 2014-04-26;[修回日期] 2014-05-19

[基金项目] 2013 年长沙理工大学教学改革项目“‘问题意识’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教学改革”(JG1363);“‘合作教学、四维评价’在《纲要》实践教学中的运用”(JG1364)

[作者简介] 黄娟(1981-),女,湖南衡阳人,史学博士,长沙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经济社会史.

“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驱使个体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它既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力。培育“问题意识”是思政实践教学从被动到主动,从知识学习到技能学习,从理论吸收到实践运用的必然,也是创新实践教学的一种重要尝试。

一、“问题意识”对创新思政实践教学的意义

现代教学论的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问题才是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当中,这一原则同样适用。如何在思政教学中发掘出学习主体内在的学习需求和动力,如何在实践活动中探索思政理论“学以致用”的价值功能,创新实践教学,都需要我们将“问题意识”引入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当中。

第一,利用“问题意识”是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内在要求。思政理论教学从其学科属性来说具有前瞻性及外在性,旨在通过引导学生建构科学价值观念进而为其人格成长、信念形成提供关照。但当前思政实践教学囿于教学形式、教材更新的局限,执着于外在功能,过分关注思政教育本体的价值,即“学生能学到什么”,而忽视了学习主体的内在需求和现实社会的实际变化,即“学生要学什么”,因此出现了“供”与“求”的脱节。“问题意识”则是从思维逻辑的角度出发,对思政理论课程尤其是实践教学的步骤、方法提出创新要求。在联系现实生活当中,提出质疑,在索解过程中联通被阻隔的理论路径,不仅寻求对具体问题的解析,且在这一过程当中培养实践能力,进而为现实生活提供指导,最终达到思政教育的终极目标。

第二,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是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教学形式的创新。囿于教学时空、教材更新、教学形式的局限,当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仍显僵化。网络教学平台的介入,不仅突破了传统教学形式的局限,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体系,对刺激学习主体主动思索产生问题意识,探索解决方案,展示研究成果都提供了便利,进而全面革新思政实践教学从教材体系到学习需求,从理论吸收到实践运用,从模仿方法到运用原理的转变,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思政实践教学的革新不仅需要方式上的突破也需要方法上的调整,既要调动学习主体的参与热情也要教师指导模式的转变,既要深刻理论知识的认识和吸收也要实现实践操作的灵活运用。因此,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激发“问题意识”是革新思政实践教学的内在需要和有益尝试。

二、当前思政教学实践中“问题意识”的缺失与网络教学平台的补偿

囿于教材更新的滞后,教学形式的僵化,以及缺乏正确引导、质疑精神和方法示范,学生不敢提问、不会提问、不善提问,造成当前思政实践教学中“问题意识”缺失,实践活动泛空。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教学时空、教材体系和教学形式的不足,为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提供氛围,为设计方案提供示范,为解决问题提供资源,为展示成果提供平台。

首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当中引入网络教学平台,既是由网络和思政课程本身的特点决定的,也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网络的交互、隐匿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网络的开放、即时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效性;网络的直观、逼真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生动性;网络的虚拟、便捷和超值有助于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空间。

其次,网络教学平台为思政教学“问题意识”的激发和解决提供了可能与空间。网络教学平台具有开放性,能为学习主体提供更多的新鲜讯息,从而增加“问题意识”激发的机率;网络教学平台还具有兼容性,各类思想流派纷呈,各种思维方法、示范案例的展示与启迪,也为“问题”解决提供了途径与参考;网络课程平台还具有交互性,亦可为问题解决提供成果展示平台和交流的空间。

再次,网络教学贴近学生的实际,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在吸引力,为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有效性提供了新鲜经验。思政教学的目的是要通过抽象的理论学习,对现实生活提供具体的指导和参考意义,网络教学从形式上更贴近90 后学生认知世界的既定模式,从内容上更迅捷地反映当前形势的日新月异,因而不但弥补了教材更新的不足,也增加了思政课程的吸引力,凸显出思政理论的现实性,也将在实践当中不断检验和修正其正确性。

网络教学是现代技术教育发展的趋势及主流,有意识有目的地利用网络教学的特点及优势,不但可以弥补传统思政实践教学的不足,还将在激发问题意识的前提之下,形成特色及优势,是革新思政实践教学的必经之路。

三、以网络平台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思政实践教学环节设计

结合“问题意识”的发生逻辑,按照“提出问题”——“设计方案”——“解决问题”——“成果展示”的步骤和网络教学平台的特点,设计思政课程实践环节,将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转化为对思政学科理论的探索和研究,并在具体的问题释疑过程中培养实践动手动脑能力。

(一)引导提问

借助网络平台等多途径与形式,开展课前调查,了解学生在实际生活当中需要析疑的问题所在,结合学情制定具体教学目标和实践项目。

首先,在教学平台的版块规划有意识地形成渐进式引导模式。当前的网络课程平台从模式上看基本机构包括:课程介绍、内容展示、测试评估与视野拓展几个部分,虽可补课堂教学之不足,但略显笼统缺乏针对性,也无法有效引导问题意识的发生。利用网络平台当中的资讯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规划和安排,是触发提问的关键所在。因此,在网络课程平台的模块设置上,按照其在问题意识教学中的作用进行排列,第一阵营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课程课件”“习题解答”等部分,其主要功能是介绍课程信息,强调和补充课堂教学的重点与不足。第二阵营包括:“热点问题”“参考图书”“电子书库”“纪录片厂”等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利用当前时事热点在理论和现实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让学习主体充分认识思政理论的现实价值,并在内容规划上进行分类梳理,并建立必要的联系,以便学习主体能够迅速地找到对应的理论支撑或方法参考,为实践与理论有效链接提供可能。

其次,结合当前时事热点,与相关思政理论进行联系。在“热点问题”模块当中,要紧密联系当前的时政热点问题,并对之进行分类梳理,既把同类型问题进行整合处理,建立从个别事实走向一般结论的概括分析;也把现实和理论进行有效联系,为问题解决提供支撑,从而检验理论的指导性和正确性。这要求教师必须关注时事热点尤其是学习主体可能感兴趣的相关信息,及时更新教学材料,弥补教材更新的不足,进而刺激学习主体的内在动力。

再次,示范引导问题意识的发生。通过热点问题的导入,还需在现实和理论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在借助新教材的基础上,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习主体讨论和思考现象背后的本质,教师可以运用启发式的提问,引导学生自主思维,揭示现象背后的问题根源,并形成集中的问题探索意识;也可以通过自问自答的模式,帮助学生建立现象与本质之间的联系,为同类型问题的解答提供参考,刺激学生进行自我探索和释疑。

(二)示范解决

在形成明确的问题之后,教师提供多途径的示范与理论指导,组织学习小组形成团队研究机制,协助学习主体解决“问题”。

首先,结合多种实证示范,为学习主体解决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在平台中进行经典案例的示范,一方面是要使学习主体构建问题解决途径的规划,形成一种规范化模式,知道在产生“问题意识”之后,如何去解决疑惑;另一方面则是要使学习主体进一步地明确,这种探索和思考有怎样的现实意义及价值,尤其是在一些关注焦点问题上,如何形成解决问题的独到视角,如何突破以往的研究开创新的意义,这些都必须在实证示范和研究综述当中获得启发。所以,这两个模块是为解决问题阵营当中最重要的环节。

其次,结合具体的思政理论,提供多类型材料支持。按照具体问题的差异,把电子书库、研究综述、人物评价等模块,按照不同的性质进行分类,为学习主体进一步解决问题,提供充足的材料制成,并触类旁通,最终探索出系列问题的解决途径。任何疑惑的解答,既需要对问题的历史由来进行必要的梳理,也需要结合当前实际的具体变化做出新的演绎,因此,经典书籍的总结和概括是我们解疑答惑的直接养分,而研究综述则为我们寻求新的突破指明了方向。

另外,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教师要随时解疑答惑。在探索问题解决的过程当中,肯定会超出既定的范畴,产生新的思想火花,因此,“答疑讨论”“教学邮箱”是对这一部分的补充和完善。在答疑讨论当中,既可由学习主体根据研究当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向教师进行咨询,也可由教师结合问题研讨展开启发式的提问与讨论,双向交流不但补偿了课堂教学时空的不足,也是捕捉随机教学、完善教学资源、了解学情的重要渠道。

(三)展示交流

最终学习成果——问题的解决——的公开呈现与共同反思,不但是我们分析具体教学实践成败的重要依据,也是启迪后来者的可贵经验。因此,在网络教学平台模块设置的第三阵营当中应当包括“成果展示”“交流答疑”“心得体验”等版块内容。

首先,专设一区为“成果展示”,把遴选出的典型成果、优秀作业进行分类展示。这种分类既可以按照问题本身的属性来分,也可以按照解决问题思路的不同来区分。不仅突出了成果的特点,也为后来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其次,任何一次探索都只能是在一定程度上接近真相,势必存在一些问题或触发旁系问题。“交流答疑”区的设置,一方面可以为同学之间的讨论提供平台,也为思想的争辩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针对一些未能穷尽的问题所遗留的空间和可能,甚至可以引发更深层次或其他体系问题的探究。在这一部分,教师作为指导者,一定要充分发挥引领的作用,引导学生做更宏观、更深刻的思考,并将问题意识进行横向发散。

最后,学习主体在完成研究之后,结合自己的探索历程,对研究历程进行总结。包括:说明研究的整体思路、采用的方法体系、结合的具体原则理论、得出的结论、研究的意义与价值以及不足之处。这种总结和概括,一是帮助学习主体对问题探索和研究的规律性进行总结和升华,形成自我经验;二是将研究过程当中的一些现实经验与方法进行分享。这种示范性和概括性,在经历实践检验之后比教师和教材的单一性的教条化灌输要生动得多,更易为学生主体所接受。

四、“问题意识”与教学平台对思政教学的分析与评价

“问题意识”有效地利用了学习主体在现实认知当中的探索解疑需求,将抽象的思政理论与具象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将学习主体的学习需求与课程教学的目标相联系,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联系,提高了思政学习的时效性。

通过与网络教学同台的结合有效的示范、引导,形成解疑的途径、方法和规范。网络教学平台突破了课堂教学时空的局限,突破了教材体系的局限,突破了传统教学形式的局限,提高了思政教学的效率。

“问题意识”与教学平台的有机联系,在参与中让学生亲身体验、主动探究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进而验证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基本原理。在思政教学过程中不仅实现了教与学的互动,也实现了思与行的互动,帮助学习主体在思政理论的学习当中,构建起一种学习参与机制,形成“实践体验”,达到 “知行一致”“学以致用”,最终达到分辨是非,砥砺品质,完善自我的目标。这是我们探索基于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与“问题意识”主导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目标,更是思政课程的价值所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冯刚.以问题为导向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J].思想教育研究,2013(6):3-7.

[2] 郭国祥.“问题意识”培养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创新——武汉理工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学术论坛,2011(3):197-200.

[3] 丁国浩.问题意识导向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D].上海:上海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

[4] 陈立慧.问题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运用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5] 赵勇,夏思云.以整合性变革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教学[J].思想理论教育,2011(5):53-56.

[6] 冯国芳.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资源整合的目标取向[J].教育探索,2010(10):134-137.

[编辑:汪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