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高等教育学论文范文,高等教育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跨校区院校大学生艺术团长效运作模式探讨

  • 投稿vior
  • 更新时间2015-09-28
  • 阅读量411次
  • 评分4
  • 40
  • 0

张 瑞 夏雨薇 范安铭 张路鑫

(武汉科技大学 湖北 武汉 430065)

摘 要:高校大学生艺术团是大学生进行艺术实践的园地,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大学生充分展示自身爱好特长,激发自身艺术潜质的平台,是学校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核心亮点。因此,高校大学生艺术团如何长效运作成为当下大学生艺术团管理者不断探讨的问题。然而,对于有些跨校区办学的高校而言,如何进行跨校区的有序管理更是当务之急。对大学生艺术团如何长效运作尤其对跨校区院校大学生艺术团管理模式进行了探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大学生艺术团;运作模式;跨校区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11.034

收稿日期:2015-03-23

高校大学生艺术团是由具有一定文艺基础并热爱艺术的在校大学生组成的群众性文化团体,属于学生社团性质。但又和其他学生社团有所不同,一般由各高校团委直接指导,发挥着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生艺术团是广大学生进行艺术实践的园地,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它往往以“弘扬民族文化,倡导高雅艺术”为宗旨,着力提高大学生艺术修养,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宣传学校改革成果。同时,通过艺术团的活动,使参与的学生在政治思想、认识水平、道德修养、精神面貌、价值取向等各方面都能得到艺术的熏陶与升华,身心得到协调发展。

1 跨校区院校大学生艺术团发展存在的问题

加强高校大学生艺术团的建设和管理,已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亮点工作。然而,目前仍然存在一些管理和实施上的问题制约着高校艺术团的发展,尤其是对于那些跨校区办学的高校,因此大学生艺术团的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这些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1.1 由于基础设施不健全以及其他原因,导致领导重视程度不同

对于跨校区的高校,就意味着不同校区之间的艺术团有着各自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方式,由于不同校区就意味着生源、地理位置、师资力量、基础设备有着不同,因此在某些具体问题,比如设备以及场所较好的校区,艺术气氛可能更为活跃,领导重视程度也就更大,而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或者老化的校区,艺术团的建设可能更为艰难,领导的重视程度和、学生的参与热情也就自然不如其他校区。

1.2 由于地理位置差异,导致不同校区艺术团之间缺乏交流与沟通

对于跨校区的艺术团来说,不同校区都有艺术团的成员,他们都属于同一所大学中的同一个学生组织。但由于所处地理位置不同,甚至相隔较远,经常会出现由于缺乏交流和互相配合而导致的管理理念不一致的现象,训练进度不同,演出效果不佳。

1.3 生源质量参差不齐,人员流动性较大

部分高校由于受专业的限制,无法招收艺术特长生,甚至有些高校的某些校区无法招收到艺术特长生,因此使得艺术团成员自身专业艺术条件不够,艺术水平都很难达到一定的高度,从而导致艺术团整体水平不高。另外,艺术团训练时间一般为课余时间,部分团员由于思想上不重视,没有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而经常缺席训练。特别是跨校区院校受地理位置和学制的影响,已培养出的文艺骨干由于面临升学、毕业、换校区等问题,而选择退出艺术团,造成人员的流失,影响艺术团的发展。

1.4 缺乏专业教师跨校区指导,艺术作品质量层次不同

艺术团的训练水平直接决定着艺术作品的质量,多数高校艺术团都由各高校团委直接指导,但有些高校团委并没有配备足够专业的艺术指导教师。有配备专业艺术指导教师的高校,又由于跨校区办学原因,无法将师资力量均衡于各校区,就导致了不同校区艺术团的训练水平不平均,影响学生艺术作品的质量和层次。因此,专业指导教师各校区的配备对艺术团的发展和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跨校区院校大学生艺术团长效运作模式

2.1 针对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使艺术团得到稳定良性发展

对于上述存在的问题,经调查研究,得出下列相应解决方案:

(1)大部分学生对于艺术团所带来的影响,以及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还是持肯定态度的。鉴于跨校区院校在不同校区的相应基础设施以及重视程度问题,调查认为,艺术团的职责是为学生的课余生活增添色彩,服务学生始终是艺术团成长的标杆。每一个艺术团成员都应该明确自己的职责。对学生群体的需要应该有一个切实的体会,虽然同属一个学校的不同校区,但由于各校区人员年龄层次不同,对艺术的理解、对艺术的喜好也略有不同。

不同校区应该对相应的艺术团进行专项投资,建设符合实际情况的大学生艺术团活动场地和相关设施,将设备进行合理分配,将师资力量进行整合,消除差距,使得不同校区艺术团能够走上良性循环。根据学生需求提供相应的设施,将资源合理细分。多邀请相关老师对当前工作进行指导以及对日后工作进行部署,群策群力,将不同校区进行一体化建设管理,增加机动性。设施固然不可移动,但可以组织相关人员去交流、学习。毕竟同属一个学校,跨校区活动也可以使得艺术团信息进行一个交流汇总,及时整理,及时上报,及时总结,及时改正。这样就可以达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

(2)艺术团成员由于艺术团自身发展需要,常常面临繁重的训练任务,以及成员自己本专业的课业任务,所以学生的身份注定了不同校区艺术团成员参加合练的时间较短,此时就需要加大指导老师的投入力量以及相应的时间投入。在平时训练期间,需要老师在不同校区进行流动指导。最好每一个相关项目配备3~4名指导老师,在表演期间可将师资力量进行整合集中,保证节目能够有一个较好的沟通,这就需要建立一个专门的管理体系,专门的管理老师,老师尽量保证专人专用,这样可以提高训练的效率。也可在训练中规定时间进度,以便合练的时候双方进度可以一致,但鉴于艺术类节目有时并无固定节点故该方法仅用来参考

(3)跨校区艺术团由于某些学院需要在大三大四学年更换校区,容易使刚刚培养的人才流失,对此,可以在他们更换校区之后,继续在所在地艺术团进行训练、参演和比赛,从而使其得到认同感和归宿感。甚至对于有些特别突出的队员,可以在换校区之后直接任职各分队队长。同时,各校区艺术团可以在适当时候进行全体动员,有关领导可以亲自到场,以提高艺术团队员的集体荣誉感和训练激情。除此之外,各校区艺术团应该制定统一的奖惩措施,公平公正地杜绝纪律涣散、无故缺勤的现象发生,从而从根本上提高艺术团的训练质量。

(4)选择专业老师对艺术团进行指导,这个问题的调查在以上存在问题分析中也进行了相关阐述,老师一定要专业,也一定要专项应对。采取多对一方案,即多个老师对应一个项目组别。达到校区有别、老师无差的程度,在大型活动开展之时,也可以由老师进行及时沟通,互相交流。同样一批老师指导不会产生教育理念的偏差,对于学生在艺术道路的发展也可以起到积极作用。同样,指导老师的任职时间也要相应延长,形成一套成熟的管理理念和教育体制之后再决定是否更换新一批指导老师,这样可以使艺术团的艺术作品水平保持一个长时间的突出状态,也可以在艺术团换届这个青黄不接的节点稳定艺术团的发展,培养新生力量,良性循环,蓬勃发展。

2.2 针对工科类院校特点,提出解决对策,健全大学生艺术团长效运作管理机制

由于一般工科类院校的艺术团在客观上存在一定的弱势,某种程度上已经影响到艺术团的发展,所以应该变被动为主动,解决相关矛盾。

(1)明确领导关系,重视专业指导与培训。艺术团必须明确领导关系,即必须有一个明确的领导部门,然后才能开展合理的改革与发展,这个部门要对艺术团的整体发展和前进步伐给与全面的把关。然后还要对学生群体有深刻的了解,能够及时将学生对相关活动的反馈送达艺术团,及时进行总结改进。也可以从思想上对艺术团人员给予一定重视,提高思想认识,在进行艺术指导的同时也应该定期开展思想认知,让艺术团成员从兴趣出发,到最后转变成自己的一份责任感。

(2)加大艺术团相关宣传力度,健全管理机制。艺术团的主要力量是艺术特长生,但由于工科院校的特殊条件所限制,艺术团必须另辟蹊径,广泛吸纳非艺术类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学生本身对艺术充满兴趣外,还需要加大对艺术团的宣传力度,可以聘请相关德艺双馨的优秀表演艺术家对艺术进行一个初步的讲解,让每一个学生可以深入了解艺术。这样也能加深艺术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为以后的管理打下基础。

在管理方面,学生在选择艺术团时往往是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但艺术团和其他娱乐性社团又有很大的区别,所以必须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独有的管理体系。需要建立一套相关部门制度,可以增加艺术团的弹性,不拘泥于艺术,反而可以让艺术更好地得到展现,让有其他才能的学生负责相关联络、管理、财务等事务,让那些热爱艺术的学生可以心无旁骛地追求自己想要达到的高度。但是管理和艺术两者必须进行有机结合,否则两者独立反而会起到相反效果。

(3)加强骨干培养与选拔,延长任职时间。艺术团的选拔和别的学生组织不同,需要考虑学生相应的艺术才能。但在培养骨干的时候就需要特殊选择与精心培养,大部分成员还是会积极服从管理,但也不排除有少数人员个性突出、不合群、不服管理。所以在干部选拔时,要选择能够对艺术团有正面积极影响的成员,要选拔除艺术才能突出之外,心理素质以及情商同样突出的人员。对于少数不服从管理的成员,不能听之任之,不能搞一刀切,这时就需要老师和骨干成员对其进行积极引导与劝解,毕竟这些人也可能成为艺术团以后发展的中流砥柱,也要将其特长充分发挥出来,不能使艺术团的人才流失。

对艺术团的调查发现,艺术团成员在大一属于学习期,大二大三属于活跃期,大四面临毕业,属于衰落期。所以,应当将艺术团骨干的任职时间延长到2~3年,延长艺术团成员的生命周期,可以让骨干的人格魅力得到更好的彰显,对艺术的理解得到更好的诠释。另外,人员的频繁更替流动也会对艺术团的工作开展增加难度,延长任期可以更好地熟悉工作、开展工作、丰富经验,带起队伍来也就更加游刃有余。

总之,高校大学生艺术团是大学生展示自己艺术特长的舞台,同时也是提高大学生艺术欣赏与艺术品鉴的重要平台。高校大学生艺术团的建设是关系高校文化软实力、校园人文风格的体现。而跨校区院校艺术团的长效运作管理模式更是需要进一步进行长期研究,才能使其得以蓬勃健康发展。因此,为把高校艺术团建设得更加美好,更加有序,更富有艺术吸引力,必须找准问题,找对解决方案,更加注重各校区之间的交流和配合,发挥优势,真正为每一位爱好艺术的大学生提供更为宽广的舞台,为他们的大学时光增添光彩夺目的一笔。

(责任编辑 何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