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晓泉 (安顺学院特殊教育学院)
城市教师驻校计划(Urban Teacher Residency Program)是进入21世纪后在美国产生的一种新型的教师教育模式,被称为继传统的大学化教师教育模式和选择性教师计划之后的第三种教师教育模式(third-vay)。作为第三种教师教育模式,它在弥补以往教师教育模式的不足,解决城市学校的教师短缺问题,为其培养难以雇佣(hard-to-staffareas)学科的、胜任多元文化教学的合格教师方面做出重要贡献。本文以得到奥巴马总统交口称赞的波士顿教师驻校计划(Boston Teacher Residency Program BTR)为个案,对该计划的状况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的教师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长期以来,波士顿城市学校面临着师资结构不合理、教师流失严重等问题。比如,个别学科(数学、科学、特殊教育和英语语言学习者)教师短缺、教师的多样化程度较低、将近一半的新教师在工作后前3年流失。而现有的教师培养模式又暴露出种种弊端。“这些弊端意味着它们无法培养在城市学校课堂中成功任教的教师”。因此,BTR应运而生,提出自己的使命:“基于和为了波士顿公立学校系统,招募、培养教师以及进行持续的入职指导。”BTR的教师培养过程大致分为计划的管理、驻校生的招聘和选拔、指导教师的招聘和培训、驻校学年、策略性安置驻校生和毕业生、人职指导六个部分,每个方面均制定有详细的标准。
一 “波士顿教师驻校计划”的主要特征
(一)教师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一体化的制度设计
如上所述,BTR将教师招募、培养和人职指导视为教师完整培养过程的三个组成部分。它们前后紧密衔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不仅拓展了教师教育的内涵,而且“它将教师的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机地统合在了一起,实现了教师培养的一体化。”BTR首先通过一系列严格的招聘程序,选拔那些有志于从事城市学校教学工作的人员作为未来教师的候选人。一般而言,近几年毕业的大学生、职业转换者和社区管理者最受青睐。接下来,进入职前培养阶段,即“驻校年”(Residency Year)时期。届时,BTR将未来教师安置在中小学校,并指定一名跟随指导教师(MenlorTeacher)负责驻校生的学习指导。每周驻校生要花费4天时间在指导教师的班级中进行课堂教学体验,与指导教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周五,驻校生参加硕士理论课程班,学习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这种教学方式促使学生通过实践学习理论,借助理论理解实践,有机地将教学理论与实践相融合。驻校年结束,驻校生成为城市学校的一名正式教师,继续接受BTR为其提供的3年人职指导,旨在使其尽快成长为领导型教师。BTR贯通教师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的做法,“体现了有效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特征”,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可以说是教师教育领域的一大突破。”
(二)领导体制的一体化
与以往教师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管理机构相分离的管理体制不同,BTR成立了由学区、麻州大学教育学院和波士顿卓越计划三方组成的领导机构,专门负责该计划的实施。BTR是一个专门负责领导、管理该计划实施的独立机构,拥有自己的工作人员。它不仅限制麻州大学教育学院在该计划实施中的权力,“BTR的课程管理和教授是由其雇佣的工作人员来实施,合作伙伴麻州大学教育学院对其的权力是极其有限的,”而且,在与学区的关系上,BTR设计了“一脚在内,一脚在外”(one-foot-in,one-foot-out)的体制,使其独立于学区、不被干涉。作为BTR的领导机构,主要负责统一规划和安排组织教师的招聘、培养和人职教育等事宜,克服了传统教师教育模式职前和职后教育机构各自为政的弊端,保证了培养的实效。
(三)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的一体化
BTR教师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各阶段的培养目标明确,又具有较强的衔接性。BTR的教师职前培养在层次上属于学士后的研究生教育,在性质上又是一种教师资格教育,旨在使驻校生具备一个教师的“最低限度的必要资质能力”,以便驻校生在驻校年结束后能够胜任课堂教学。在驻校年期间,跟随指导教师采用“逐渐放权的方式”,驻校生在半年后要承担50%的教学任务,驻校年结束,必须能够承担100%的课堂教学工作。同时,驻校生还要接受研究生课程学习。驻校年结束后,考试合格者可以获得州颁发的初级教师资格证书和麻州大学颁发的硕士学位证书。与获得“最低限制的必要资质能力”的职前培养目的相衔接,BTR将新任教师的综合能力提高作为人职教育的主要目标,帮助学生发展成为学校领导角色所需要的技能和创建建设性团队的能力,使学生高效地“由新教师成长为著名的教师”。与教育目标相对应,BTR的职前教育课程设置主要以学科教学类课程为主,包括教学基础、教学计划制定、数学、科学、英语学科教学法、沉浸式英语、特殊教育、全纳教育以及适应多元文化教学需要的相关课程。BTR的入职教育课程主要有学科指导团队、基于学校的指导、专业学习共同体和校友网络课程等。
(四)教育场所的一体化
如前文所述,创建BTR的目的在于为城市学校培养急需的数学、科学等学科教师。为了保证驻校生毕业生能够留在这些学校工作,BTR将驻校生未来的就业学校作为职前培养和职后教育的场所,企图教会他们学区独有的教学经验、培养他们对学区的情感、提高教师的保留率。在长达1年的学习期间,他们沉浸在未来的工作学校中,学习学校长期积累的独自的课堂知识,体验学校的文化,增加对本学区环境的感情,形成适于本学区课堂教学情景的能力。据统计,有85%的驻校生毕业后选择在波士顿公立学校工作,并保持至今。
(五)教师教育者的一体化
BTR是一种由城市学区自己培养需求教师的模式,注重选择教学经验丰富的一线学区学校教师担当该计划的教师。参与培养计划的教师主要有跟随指导教师、课程教师(Course Instructor)、现场主管(Site Director)、临床指导教师(Clinical Teacher Educator)四类教师。除临床指导教师外,其他教师均来自于学区的公立学校,大部分教师甚至是在岗教师。课程教师负责理论课程的教授,他们主要来自于波士顿辖区的大学和学院以及知识丰富的实践者和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其中“大多数都是著名的、有经验的学区教师。”对跟随指导教师的要求是,成为一名跟随指导教师,必须具有至少3年的教学经验,熟练的教学技能、促进自己专业发展的兴趣、对教学实践的反思意识。现场主管(Site Director)由实训学校优秀的经验丰富的教师或教学指导担任,大部分的现场主管仍然在职。
二 “培养期制度+新手指导期制度相衔接”的特殊教师教育模式
借鉴波士顿教师驻校计划的经验,以及结合我国特殊教师教育的现状,本人认为,“培养期制度+新手指导期制度相结合”模式可以作为我国特教教师师资培养的基本途径之一。
(一)模式的含义
第一,培养期制度,是指将招聘到的新教师集中到教育资源优质的特殊教育学校挂职学习一年。期间,采用“师徒制”的方式,指定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担当指导教师,专门承担新教师的学习指导任务。新教师一边跟随指导教师进行课堂体验式学习,一边参加在特殊教育师资培训中心举行的理论课程学习。学习结束后,通过考评的新教师可以授予特殊教育教师资格证,并正式上岗。学习期间,新教师享受见习期教师的待遇。未合格者,解除合同。此处,本人参照了林晓鸣老师在《中国教育报》上曾提出的教师培养期制度的理念。之所以倡导建立特殊教师教育培养期制度,是因为从国际上看,它符合学士后特殊教师教育模式的理念和做法;从国内特校新任教师拥有的知识结构现状看,它有助于改善其知识结构不完善的状况。从专业背景看,我国特校目前招聘的毕业生可以分为两类:非特教专业师范生和特教专业师范生,前者一般具有精深的学科教学法知识,但很少接受过特殊教育教学的专门训练,缺少特殊教育方面的相关知识技能;相反,由于目前我国高校特教专业(本科)教学方案普遍存在着学科教学法课程欠缺的弊端,后者毕业时虽然拥有深厚的特殊教育教学的相关知识、技能,却缺少学科教学法的知识。无论哪种情况,都有碍于毕业生及时胜任特校的教学工作。通过培养期的教育,可以使新教师欠缺的知识得以补充,知识结构得以完善,促进其尽快地胜任特校教学工作。
第二,新手指导期制度,是指正式上岗教师培养制度。即为正式上岗的教师再提供3至4年的跟踪指导,使其迅速度过“新手到老教师”的转型期,成长为著名教师。
第三,“培养期制度+新手指导期制度相衔接”。是指以教师教育理念为指导,遵循教师专业成长规律,坚持阶段性、整体性和持续性的原则,开展职前和职后一体化的教育,持续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具体实施措施
“培养期制度+新手指导期制度相衔接”模式的实施,要求大学、特殊学校、地方政府和社会多方参与和合作,一般以省级为单位最佳。
1 建立一体化的特殊教师教育机构
一体化的教师教育机构是实施教师教育一体化的载体。因为,“从内容上讲,教师培训包括培养和培训两方面”,所以,建议各省可以将特殊教育师资培训中心作为本省的特殊师资培养和管理机构。为了保障师资培养和管理的效率,首先应当创建一个合理的管理体制。第一,为更好地利用大学教育资源,建议将特殊教育师资培训中心挂靠于本地大学的特殊教育学院(系)。第二,建立完善的特殊教育师资培训中心内部机构。首先,建立领导协调系统,由负责管理特殊教育的省教育厅特殊教育专干、地区(市、州)教育局特殊教育专干、地方大学特殊教育学院(系)院长(系主任)组成教师教育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是:科学预测,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各项工作。其次,建立专家支持系统。由大学特殊教育专家、课程专家、特校骨f教师、名校长组成专家组,负责特殊教师教育计划的制订、课程开发和课程评估等等。再次,建立特殊教师教育队伍。组建一个由特校骨干教师和大学知名教师组成的特殊教师教育团队,承担对新教师的培养任务。特别要注重选拔特校中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具有专业发展渴望的、善于传授教学知识的一线教师进入特殊教师教育队伍。最后,建立考评系统。建议实施发展性评价,对培养过程实施全程监控,这样不仅能够保证培养质量,而且可以对学生产生一种专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2 确立一体化的培养目标
教师培养“主要是指通过系统的教育使其获得教师资格,为进入教师队伍,获取教师职业认证做准备,它是教师任职的前提条件。”由于新教师通过四年的本科学习,已经拥有了比较宽厚的学科知识基础,但是,缺少特殊教育学、教学法等特殊教师教育相关知识,因此,培养期的培养日标定位于使学生了解、掌握特殊教育教学的基本知识、技能,使其形成特殊教育教师最低限度的资质能力,能够初步胜任特校教学工作。本培养曰标的达成以获得特殊教育教师资格证为凭证。根据教师成长规律,新手指导期的培养目标应当定位于实际教学技能的提高,帮助教师迅速度过转型期,由新手成长为领导型教师。
3 构建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课程是培养目标实现的载体。根据培养期的培养目标和新教师的知识背景,培养期的课程内容可以设置两类:一是设置以特殊教育教学为主的课程体系,包括特殊教育概论、特殊儿童心理学、特殊儿童评估、各种类型特殊儿童的心理和教学法、盲文、手语、个别化教育计划制订等,其服务对象为非特教专业的毕业生。另一个是设置关于学科教学法的课程体系,比如,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及其教学法等,其服务对象为特教专业毕业生。不管哪类课程,都应当包括课堂实践教学和研讨两门课程,以加强新任教师的知识运用、转化和实践教学能力的形成。
4 以特校课堂实践教学为主、特殊教育师资培训中心理论教学为辅的教学模式
“通过教学来学会教学(learn how fo teach by teaching)是BTR创建的根本理由。”通过临床实践培养教师是BTR模式的基本特点。无论培养期还是新手指导期,新教师都要植根于特校的课堂,通过亲自体验来理解、运用教学知识,锻炼和形成教学能力。同时,新教师必须每周参加在特殊教育师资培训中心举办的理论课程学习。在理论课上,新教师在学习特殊教育教学理论的同时,还要就本周在课堂体验中遇到的问题展开研讨,寻找解决方法。在下周进行课堂体验时,他们就可以应用和验证这些方法。这种实践——理论——再实践的循环式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新教师将理论和教学实践有机地融为一体,提高教师培养的科学性、实效性,使新任教师快速成长。
教师教育一体化的实施是一个复杂、艰巨的工程,需要我们不懈地探讨、实践才能得以发展。本文只是提出了特殊教师教育一体化的一个不太成熟的思路和实施轮廓,以供各位同仁商榷。至于它的科学性、详细的实施方案、可行性论证,将是我进一步努力研究的方向。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4][8]Barneit Berry, Diana Montgomery, Rachel Curtis, Mindy Hernandez,Judy Wurtzel,Jon Snyder. Creating and Sustaining Urban Teacher Residencies:A New to Recruil, Prepare and Retain Effective Teachers in High-Needs Districts[R].http//www.teachingqualily,org.
[2][5]http://www.bostonleacherresidency.org/program/2011-04-20.
[3][1O]Jesse Solomon. The Boslon Teacher Residency: District-BasedTeacher Education[J].Joumal of Teacher Education,2009(5):478-488.
[6]UTRU Qualily Standards for Teacher Residency Programs[R].Urban Teacher Residency United,2009,2.http//www.utrunited.org/EE_assets/docs/2010_UTRU_Revised_Stan-dards_and_lndicators.pdf.
[7][9]屈书杰,商霄杰.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的一体化——美国“教师驻校培养计划”探析[J].外国教育研究,2011(10):48-52.
[11]Boston Teacher Residcncy: How It Works/lnduction.http://www.bostonteacher residency.org.
[12] http://www.Bostonteacherresidency.org/evenrs.
[13][14][18] Stacey Childress, CeofrMarietta,Sara Schuman.Boston Teacher Residency: Developing a Strategy for Long-term Impact[R].N9-309-043.President and Fellow of HarvardColleg,20089.http//www.hbspharvardedu/educators.
[15]林晓鸣.培养期制度:让新教师尽快上手高效成长[N].中国教育报,2010-10-11.
[16][17]赵斌.教师专业化背景下特殊教育一线教师的培训现状和思考[J].中国特殊教育,2007(4):5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