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发展迅速,但对外汉字教学却相对落后。本文通过分析训诂学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价值,从汉字的来源及发展、区别形近字与易混字、归纳汉字形体和意义、了解汉字文化和内涵四个方面展开讨论,启发教师在教学中运用训诂学,贯通古今,更好的开展对外汉字教学。特别是对于高级阶段的留学生来说,运用训诂学能更好的掌握汉字,学会汉语。
关键词:训诂学;汉字;教学;对外汉语
对外汉语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来华学习汉语,但是由于留学生的背景不同,学习汉语的过程中也产生了许多困难,特别是对外汉字的学习。汉字的形、音、义对留学生来说具有较高难度,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失去学习汉字的兴趣。处于高级阶段的留学生也会因为汉字的问题,学不通汉语。而训诂学为我们开展高级阶段的对外汉字教学提供新的思路。训诂学通过字音、字形来解释字义,将形、音、义串联起来,用语言解释语言,通过解释和翻译有助于我们了解汉字、学习文化知识,促进我们更好的掌握和理解汉字。所以,训诂学在对外汉字教学中有巨大的价值。
下面,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具体分析:
一、介绍汉字来源及发展
训诂学从汉字的来源,从汉字的演变、发展上对汉字进行分析,加强留学生对汉字结构、形体的认识。比如分析汉字结构时,我们结合许慎“六书”的原理解释汉字的形体。“象形,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指事,视而可识,察而见意;形声,以事为名,取譬相成;会意,比类合谊,以见指撝;转注,建类一首,同意相受;假借,本无其字,依声托事。”1通过[1]“六书”的理论分析汉字的造字理据,充分解释汉字的形、音、义的关系,深化学生对汉字本质特征的认识。具体看看“四书”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转注、假借是用字方法,这里暂不作讨论):
1、象形字
象形字指用描述事物轮廓或形状的方法表示字义的造字法,可以通过字形看出字义。比如:日、月、火、山、水等,象形字的结构与其所表示的事物具有相似性。我们可以通过通过图画式、实物式等教学方式展开汉字教学,将字形结构与图画、实物进行比照,使学生对该字构造和意义形成具化认知,加深学生对汉字形体的认识。
2、指事字
指事字是指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来表示字义的造字法。比如:上、下、刃、本、末等。“上、下”就是通过横线的位置来区别,长的弧线表示地面,在上面加上一个短的横线表示“上”,在下面加上一个短的横线就表示“下”。“刃”在刀的锋面加上提示符号,表示刀的锋利部分。“本”在树木的根处加上符号,表示树木的根本。“末”在树梢处加上符号,表示树木的树梢。所以,在教学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图示、标记表示汉字的本义,加深学生对汉字字义的区分。
3、形声字
形声字是由声符和形符构成的,形符表示汉字的类属,声符表示汉字的读音。我们可以通过形符猜测出汉字的涵义。比如“氵”表示与水有关汉字,“火”表示与火有关的汉字,“忄”表示与心情有关的汉字。可以通过声符推测出汉字的读音,比如“功、貢、巩、攻、珙”这组字读音都与“工”相近。虽然这种方法不能完全类推,但是不能否认声符和形符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我们开展对外汉汉字教学可以利用形声字的特征,引导学生记忆汉字,加深学生对汉字的学习。
4、会意字
会意字即用两个或几个部件合成一个字,这个新字的意义是由这些部件的意义整合而成的。比如“休”,由“亻”和“木”组合而成,即人靠在树上休息,表示“休息”的意思。比如“林”和“森”,分别由两个木和三个木组成,通过“木”的数量来区别汉字的涵义,直观明了。比如“从”,由两个人一前一后组成,表示“跟从”之意。我们开展对外汉字教学时,就可以通过汉字形体的组合、归纳,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汉字的本义,加深学生对汉字字义的理解[2]。
二、区别形近字与易混字
汉字形体复杂、多样,有很多部件相同、相似的形近字给学生的学习造成困扰。比如“木”和“本”、“未”和“末”等。“木”和“本”,《说文·木部》记载:“本,木下曰本。从木,一在其下。”一横放在“木”字的下面,表示草木的根须所在。所以从字义上区别了这两个字。“末”和“未”形体相似,容易混用。《说文·木部》记载:“末,木上曰末。从木,一在其上。”一横放在“木”的上面,表示草木的树梢所在。而《说文·未部》记载:“未,味也。六月滋味也。五行,木老於未。象木重枝叶也。”“未”表示“味道”的意思,六月青果子的滋味。从字形上看,“未”是在木上加一小横,表示枝繁叶茂的样子。而未是用一长横表示树梢延伸到很远的样子,这样两个字就区别开来了。还有很多像“冫、氵,厂、广”,由于笔画的增减导致汉字的错误,还有一些像“土、士,贝、见”,由于笔画长短、曲折形近发生错误。[3]总之,汉字中有许多形近字和易混字。我们要利用训诂学,从汉字的音、义、形展开教学,具体分析汉字的本义,让学生从本源上区分汉字形体,识记汉字意义。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对比教学的方法,让学生更好的记忆这些形近字和易混字。通过游戏、图片等生动有趣的方式,加深学生对这些汉字的印象。
三、归纳汉字形体及意义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归纳和总结,使自己的水平不断提升。训诂学可以帮助学生归纳汉字的意义,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比如以“木”字旁为代表的字表示与“树木”相关的涵义,如:李、林、森、杨等。以“氵”字旁为代表的字表示与“河流”相关的涵义,如:江、河、湖、泊等。以“礻”字旁为代表的字表示与“衣服”相关的涵义,如:衬、衫、袍、褛等。所以通过形体的归纳,我们还可以推测出汉字的涵义,举一反三,利于学生更好的识记汉字。
我们还可以针对这些特征对汉字进行归类的学习。低年级的学生通过这些部件的总结,加深对汉字的记忆,触类旁通,学习更多的汉字。高年级的留学生对汉字进行部件、字形的分析,展开深入的研究,对汉字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训诂学的应用使留学生对汉字有了理据性的理解[4]。
四、了解汉字的文化和内涵
留学生不仅对汉语感到兴趣,对中国的文化也充满了学习的热情。特别是高级阶段的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已经无法满足于单纯的汉字知识。通过训诂学,或者开展汉字的文化教学,可以更好地丰富课堂知识,更好地开展对外汉字教学。而开展汉字教学的同时渗入文化知识,也可以加深学生对汉字的理解,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价值。训诂学中蕴含了丰富的文化知识,融合了中国的古老传统。教师在展开教学的时候,一定要融会贯通,灵活的组织教学。一方面,文化知识为我们的教学课堂增添活力,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文化知识对我们的教学具有深远的影响,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魅力。所以,语言的教学和文化的教学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二者互相促进、互相影响。如果单纯的学习语言知识,是无法真正掌握一门语言的,你不能渗入的内部去理解语言的来源。而了解一定的文化知识,不学习基础的语言,也无法驾驭你的知识储备。所以,训诂学就像是一座桥梁,沟通起古与今的世界,将现代语言与背后的文化知识紧密相连,让留学生更好的掌握汉字。
总而言之,训诂学在对外汉字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价值。从汉字的形、音、义出发,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汉字知识。以汉字的意义和文化内涵为新的切入点,提升留学生学习汉字的水平。特别是训诂学为我们开展高阶段留学生的对外汉字教学提供了新的方向,沟通古今,使留学生真正的掌握汉字、学会汉语。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 M].徐铉校订本.北京:中华书局,1996:314.
[2]周祖谟.文字音训训诂讲义[ M].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
[3]魏雪.《说文解字》与对外汉语教学[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6(4).
[4]董超旭、郭秋烨.现代汉语与训诂学关系刍议[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3(6).
作者简介:闫慧颖,宁夏大学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