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高等教育学论文范文,高等教育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高校金工实习存在的问题和改革措施

  • 投稿
  • 更新时间2018-06-25
  • 阅读量334次
  • 评分0
  • 0
  • 0

  摘要:金工实习是高校工科类学生必修的实践性技术专业课,随着制造行业的发展,用人单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不断提高。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所需的复合型人才,金工实习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文章以本校金工实训中心为例,根据教学目标及效果分析实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良措施,为金工教学改革提供思路。


  关键词:金工实习;教学改革;分析问题;改良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00X(2016)17-0143-02


  引言


  近年来,在转型升级与“两化融合”的大背景下我国制造业开始努力向价值链两端延伸,研发、设计、制造、营销、售后等环节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制造业的发展趋势,使得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能力要求不断提高。金工实习是本科阶段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基础环节和有效途径,可以使学生掌握机械加工和机械的设计原理、特点和应用范围,对学生拓宽知识面、掌握基础设计、加工流程和综合能力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金工实习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对金工实习进行教学改革,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金工实习教学质量。


  一、改进金工实习教学的重要和意义


  (一)积极响应教育部要求高校改革金工实习教学方法的号召


  金工实习是高校工科学生必修的基础实践课,对学生树立和培养正确的劳动观、提高综合能力、提升科研实践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金工实习受到教育部门、用人单位以及各大高校的广泛重视,为进一步提高金工实习教学质量,教育部对金工实习提出了以下的教学方法改革要求:按照新的大纲制定教学内容[1];鼓励和推广具有地方特色的教改项目;推动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相匹配的步伐。


  (二)满足用人单位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使得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综合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通过金工实习学生可以熟悉机械制造的一般过程,掌握金属加工的主要工艺方法和工艺过程,熟悉各种设备和工具的安全操作使用方法,同时了解新工艺和新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使用,掌握对简单零件加工方法选择和工艺分析的能力。金工实习还能够培养学生认识图纸、加工符号及了解技术条件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和理论联系实际的严谨作风。


  (三)提升高校品牌价值,增加就业率


  高等教育有三大职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最直接的表现形式是高校为企业和社会输入高品质的劳动资源。培养具有行业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复合型人才既可以满足用人单位的诉求,使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增加就业率,又可以使促进行业科技研究、成果转化、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同时还有利于巩固和加强高校在专业领域的地位,提升自身影响力,在行业里树立良好的口碑。


  (四)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工程专业应具备的素质


  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其专业素质,而金工实习是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基础环节和有效途径。金工实习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专业素养的水平,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有利于提高学生就业平台、缩短适应工作环境的时间。(具备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和专业素质的学生在就业机会和就业平台选择上更具竞争力和优势,能够是使其在就业之后更快地适应工作环境融入到新的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二、教改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教学内容陈旧繁多、主次把握力度不均


  金工实习的基本内容为常规的加工方法、设备工具的操作和工艺知识:一般有铸造、热处理、焊接、车削、铣床、刨削、磨削及钳工等内容。教学大纲里面未对教学基本内容和要求进行主次、掌握程度的要求做出说明。如此多教学内容的教学任务仅安排在五周的教学时间完成,很容易造成学生在实习中“走马观花”、“猴子掰玉米”、“形式主义色彩浓烈”等情況的出现,严重影响教学质量。而且这些教学内容属于传统的加工工艺范畴,大部分加工手段已不能与现代制造业水平相适应。如电火花、线切割、数控车、加工中心、热成型、3D打印等现代制造技术,学生对这些新技术知之甚少,很有可能造成他们入职后难以快速投入实际生产。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缺乏融会贯通


  在实践教学中仍然保持着“师傅带徒弟”的模式:指导教师通过讲解原理,使用直观的演示和现场教学等教学方法,使学生熟练加工流程,强化和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能力。这使得教师只注重操作的讲解与训练,忽视学生工程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且学生单一的重复练习机械指令,并未有知识和技能上的拓展及延伸。虽然目前指导教师已经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进行教学,但PPT课件的内容还仅限于大篇幅的文字和图片,缺乏原理动画图、结构分解图、装配爆炸图等关键性内容,仅仅是把原本通过口述和板书等传统教学手段表达的教学内容表现在投影的大屏幕上,并不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这种现象造成教学方法和手段在实践教学中是单一存在和执行的,形式化比较严重,缺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融会贯通在实践教学的始末。


  (三)指导教师授课乏味、缺乏生动性


  指导教师认为教学就是把学习建立在学生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的基础之上,主观认为如何教是最重要的,其职责是有效地传递课程内容。然而这种灌输式的机械授课方式,教学方式单一、枯燥乏味、缺乏生动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难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无法保证教学效果和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学改革措施


  (一)提高教学内容的继承性和延伸性


  将传统加工工艺里的具有代表性的车削(主要涉及机械切削加工的原理)、钳工(主要涉及加工工艺流程)和现代制造技术里应用最广泛的线切割(特种加工)和数控车铣(非标件制造)作为重点了解熟悉和掌握的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分为基础层(主要是典型的传统加工)和强化层(应用广泛的现代化制造技术)[2]。在基础层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和能力,在强化层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和能力,通过参加学科竞赛、创新竞赛中全面实践学生的工程素质和能力。


  (二)融会贯通教学方法和手段


  针对指导教师多媒体课件质量普遍不高的问题,应该增加对指导教师的相关培训,开设相关的交流学习品平台。应鼓励实习指导教师在工程实践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动画、视频、原理演示图等将教学内容形象地表现出来,可以丰富教学手段、扩大教学信息量,有利于加强学生对金工实习内容的感性认识,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工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3]。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使用的频率虽然不是很高,但却是提高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环节。


  教学方法贯穿着整个实践教学的全程:实习初期要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安全教育和规章制度的学习,此阶段主要通过多媒体课件和视频的来学习,实习中指导教师综合运用讲授法和直观演示法对原理进行讲解。学生的读书指导和教师的现场教学相结合有利于学生尽快地了解和熟悉常用设备的型号、组成部分、功用、分类;教师的示范教学和学生的练习相结合,使学生熟练掌握工艺流程和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模拟教学和项目教学将结合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综合应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的教学目的。


  (三)全面调动主观能动性的教学方式


  指导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应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开始,具体做法主要包括:安全教育时,采用播放数控加工视频和展示往届学生优秀的钳工作品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实践中,采用学生预习,展示预习成果,指导老师原理示范,学生提问讨论,指导教师演示工艺流程和安全操作要领,学生熟悉和加强相关技能的练习;同时实践各环节的衔接要自然流畅:如机械切削加工原理以车削为切入点进行原理、机床结构、功用、工艺流程操作、安全操作注意事项等教学内容的学习;在适当的课时都要对相应的知识点进行综合和归纳,可以采用互动方式,知识点模糊的同学提出问题、会的同学来解答、指导教师再加以补充和指正。这种互动方式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把大多数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课堂上,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有效地带动学习氛围和提高教学质量;车削课程完成之后进入铣削学习,课程开始前让学生预习相关理论知识,进入铣削实验室后再给学生相应的时间去结合铣床实物和已掌握的车削车床来学习铣削铣床。由于之前花费大量的课时对车削进系统的学习,学生很自然地将车和铣进行对比来学习,可以很快掌握铣削的相关知识,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只要指导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多采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热情的授课方式,采用讨论教学和分组教学等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授课方式,就可以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形象。


  四、结束语


  金工实习改革势在必行,此举不仅是积极响应教育部要求高校改革金工实习教学方法的号召而且能够满足用人单位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不但对高校提升品牌价值,增加就业率而且对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工程类专业素质都有积极的意义和重要的作用。针对分析金工实习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作者的实践教学经验和心得,提出相应的实践改革措施,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期望对金工实习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王超,孙长青,魏永寿,等.高校金工实习教学改革探索[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5,7(1):78-80. 

  [2]高琪,李颖,张飞.于工程能力培养的“金工实习”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1(1);234-237. 

  [3]于開迪,韦庆梅,张志国.在工程实践教育中培养大学生的工程素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1:(31):74-75. 

  作者简介:朱淑梅(1985-),女,江苏泰州,助理实验师,主要从事工程训练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