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成人教育学论文范文,成人教育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浅谈职业教育优化策略

  • 投稿黄宇
  • 更新时间2015-09-18
  • 阅读量215次
  • 评分4
  • 49
  • 0

文/任梦玥?任志华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职业教育对经济发展、优化劳动力结构、促进就业及城市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深入分析了当前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教育体系培养目标?课程改革?创新模式

职业教育在我国一直是教育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发展,职业教育也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发展过程。我国近代职业教育起源于清朝末年的实业教育。新中国成立之后,职业教育的发展受到了“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不仅止步不前还严重倒退。而后,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方针,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近些年,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愈加重要。

一、职业教育的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职业教育对经济发展、优化劳动力结构、促进就业及城市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1.职业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我国就业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职业教育推动了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解决了我国劳动市场的供需矛盾。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升了我国劳动者的业务技能水平,增强了劳动竞争力,提高了劳动者的适应能力,使得劳动者更加符合市场需求,进而促进了劳动者就业,解决了劳动力市场上存在的有的岗位供不应求,有的岗位又过剩的情况,劳动者的劳动力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增加了我国国民收入水平,促进了我国其他实体经济的发展,而我国经济的发展又为我国职业教育提供了更为有力的物质保障。

2.职业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更好地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

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我国的农业人口仍然占据了我国人口的大多数,想要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促进我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仍然要从农村入手。通过在农村开展职业教育,可以提升农民的教育程度,可以使其掌握一些实用的科学技术,改变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低的现象,为工业化大生产在农村的展开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从而促进我国农业工业化水平的提高,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农业经济效率。这对加快我国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3.职业教育的发展对我国城市化进程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和精神保障

首先,职业教育为城市化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才储备。通过职业教育,城市居民的文化科学素养大幅提高,丰富了城市化进程中急需的人才储备,满足了城市化的人才需求。其次,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升了城市的文明程度。通过职业教育,有利于用先进的科学文化成果造福于民,全方位的提升城市对周围地区的辐射能力,积极发挥大城市的功能,促进城市化的进程。最后,职业教育的发展有利于充分吸收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职业教育在大幅提高广大农村地区的科学文化水平的同时,也提高了农民的就业竞争力,加大了他们在城市生存就业的机会,促进了农村人口的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从而促进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二、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我国职业教育仍然面临以下诸多的问题。

1.国家对于职业教育的投入不够

相对于世界许多发达国家,我国对于职业教育的投入并不高。国家的投入不足,社会的关注度不高,直接导致了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差,规模小,师资力量不足等许多问题。相比于义务教育,许多职业学校硬件软件实力不足,这些严重影响了职业教育的教学。

2.教学内容不明确

职业教育其实属于一种预备教育,许多学生经过职业教育之后直接走向了社会以及工作岗位,受传统教学模式以及我国国情影响,我国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很多都是停留在书本知识的教学上,实训课程较少。而且教学内容是对于普通高中教学内容以及部分高校教学内容的融合,这样就偏离了职业教育的主题。

3.学校学风差

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大部分处于青春期,叛逆心理较强。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活泼好动,常常会出现打架、旷课、早恋等问题。学生到职业学校来只是为了消磨时光,拿毕业文凭就直接就业,毫不关心自己的学业以及未来的发展问题,对于自己没有正确的定位以及合理的规划。

三、职业教育优化策略

根据以上对于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的分析,笔者提出了以下几条应对策略。

1.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

国务院于2002年8月24日发布了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决定。首先要深刻认识到职业教育的地位。职业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为许多初高中毕业者、城乡新增劳动者、下岗失业人员、在职人员、农村劳动者以及其他许多社会人员提供了职业培训的机会。它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变化,人口流动,资源开发都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其次要做到推进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的改革,在国务院的领导下,逐渐建立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最后,要做到采取切实的措施,加快农村和西部职业教育的发展。西部地区相比东部地区经济较为落后,教育兴国,实干兴邦。只有发展好教育,改善西部办学条件,培养西部的优秀教师,才能有效推动其发展。

2.注重课程改革

相比于义务教育的新课改,人们对于职业教育的课改关注度远不如前者来的高。但是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也迫在眉睫。由于职业教育的性质不同于一般普通的义务教育,更不同于高校的教育,其教学内容也与其他大相径庭。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首先应该围绕技能的培养,也就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实用的技能型人才一直是我国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科技发展中也是推动技术创新、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所以学校应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模式,在理论教育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学生实际有效技能的培养。

3.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

德育一直是教育的灵魂。广义上的德育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以及家庭德育,我们这里所说的就是学校德育。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大量的学生家长甚至老师都只片面的关心学生的智育发展而忽略了德育。

在职业教育中,由于学生不会面临太大的升学压力,大量学生在离开学校之后直接进入了社会,学生不一定能认识到书本知识的重要性,所以在智育一定程度上得不到重视情况下,更加会忽略德育。德育是贯彻人一生的,教师必须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持之以恒来感化学生,从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道德操守,在这一基础上再进行知识与技能的教育才能事半功倍。否则一个徒有知识与技能而德育方面不过关的学生是不被当今社会所接受的。

4.促进师资力量的增长

2005年,中等职业学校(含普通中专、职业高中、成人中专、技工学校及其他机构)专任教师共75.4万人。具有本科学历教师的比例为71.84%,其中普通中专为78.67%,职业高中为67.74%,分别比1996年提高了14个和37个百分点,可以看到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正在壮大。教师是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发起者,想要扩大职业教育的规模,提升职业教育的质量,必须从源头抓起,即从师资队伍的建设开始,且不仅从数量上壮大师资队伍,也要从质量上下手。加强教师的在职培训,增强教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指导者与领路人。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建立起一定的规章制度,明确教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量化教师的工作,提高其工作效率。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不断提升职业教师的素质。

5.建立创新型教育模式

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是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国家提出要创新,同样职业教育不是止步不前的,也需要创新。哲学家培根曾经说过:“初生的事物不是完美的。”只有在创新中成长,在革新中蜕变,才能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菲尔普斯认为,创新能带来生产力的提高,那么职业教育的创新也会带来教学质量的提高。职业教育的创新应该从培养目标、教学大纲、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方法下手,敢于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发挥创新精神,引入新兴的因素,同时也可以借鉴国外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结合中国国情加以改变,也是一种创新。例如借鉴美国的社区大学,德国的双轨制等,在原有的基础上,创新我国职业教育模式,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6.提升家长对于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

目前,许多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常常被打上“文化成绩不好”“随便学习一门技术”之类标签。好像孩子只有考取了大学才会有出息,只有考上了大学以后的生活才会幸福。所以大部分孩子只要成绩能达到预期的分数线,家长都会送其去高中,去大学,耽误了孩子以后的职业发展。诚然,普通高中和上本科不是一个坏的选择,但是不考虑一切条件只是一心盲目地想上此类学校,这一想法就是不科学的。我国是一个发展迅速的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企业对劳动者的基本素质要求也是越来越高,特别是对劳动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对于技术型人才的需求量将会越来越大。如果家长还是一再盲目追求上大学这条路,而忽略孩子的现实情况,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的身上,造成的后果是不可想象的。为了使家长摆正心态,避免此类现象的出现,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促进家长积极了解教育。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升学,是为了更好的发展自己,说通俗一点,也是为了自己将来的生活负责,为了就业。现在更有大量的大学生遭遇“毕业即失业”的窘境。职业教育也许是打开他们人生的另一扇大门,家长们应该解放思想,人各有才,但是人并不是全能的,只有扬长避短,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展现自己。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孟凡华.鲁昕强调: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J]. 职业技术教育,2011(15).

[2]吴遵民.关于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04(11).

(作者单位:南京市城建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