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成人教育学论文范文,成人教育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基于心理训练视角的世界技能大赛选手心理问题探析

  • 投稿Wall
  • 更新时间2015-09-18
  • 阅读量977次
  • 评分4
  • 98
  • 0

文/李 艳 徐大真

摘 要:对世界技能大赛而言,选手之间的竞技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心理素质的较量,因此有针对性地对参赛选手进行系统的心理训练具有深远意义。鉴于此,本文针对我国选手在赛前以及赛中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及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促进问题解决的心理训练方法,以期为世界技能大赛选手心理训练提供支持。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世界技能大赛 心理训练 心理问题 心理技能

基金项目:世界技能大赛中国研究中心2013年度重点项目“世界技能大赛我国参赛选手心理调适和辅导方案研究(KJLSX13-03)”,主持人:徐大真。

2010年,我国正式加入世界技能组织,并于2011年和2013年分别参加了第41、42届世界技能大赛。作为世界技能大赛的新成员,我国选手在展现出高水平的职业技能同时,也遭遇了一些困难和挫折。从选手心理问题角度来看,我国选手在日常备赛训练中、赛前、赛中以及赛后均出现一些心理困扰,例如“高原现象”、“克拉克现象”、“瓦伦达效应”、“心理饱和”、怯场等,甚至是由此产生躯体化症状,例如头痛、失眠、腹泻、出汗、发抖等。因此,加强选手心理训练,培养和增强比赛所需心理技能势在必行。

心理训练,又称心理技能训练,最早应用于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航空航天领域,用于培养和提高航天员的心理技能,后被广泛运用于体育、军事等领域。世界技能大赛选手心理训练是指通过多种心理学方法和手段对参赛选手进行有意识、有目的地施加影响的过程,使选手学习和掌握身心活动的调控方法、提高调控效果,达到最适宜的程度,以满足提高竞赛技术水平和增进身心健康的需要。

一、世界技能大赛选手心理问题现状

为了解世界技能大赛选手(以下简称“世赛选手”)赛前心理状况,研究者使用张力为编制的赛前情绪量表-T,对28名世赛选手进行赛前情绪调查。结果见表1:

本研究采用平均数加上一个标准差来计算选手情绪问题的检出率。结果显示, 28名世赛选手不同程度地存在一定情绪问题,存在不良情绪的选手人数总比例高达46.43%,显示出选手心理状态亟须得到关注,赛前情绪调节具有必要性。分别有17.85%的选手在个体失败焦虑、社会期待焦虑和躯体焦虑分量表上分数较强,显示存在一定焦虑情绪;17.83%的选手参赛自信心分量表分数较高,显示参赛自信心较强。

研究者将吴慧攀编制的《运动员参赛心理风险认知调查表》进行修订,成为《世赛选手参赛心理风险认知调查表》,对世赛选手的参赛心理风险进行调查。结果见表2:

结果显示,参赛选手的心理风险因素集中在情绪风险,另外注意力风险和自信心风险也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其中情绪风险主导的情绪是焦虑。

二、世赛选手心理问题影响因素分析

1.竞赛焦虑带来巨大压力

张力为认为,竞赛焦虑主要包括情绪体验、认知表征以及生理唤醒三种成分。

(1)失败焦虑。世赛选手绝大部分是经过重重选拔的技术精英,他们自我要求高,期待完美表现,容易产生“必须成功”的绝对化要求以及“如果失败我将一败涂地”的糟糕至极等错误认知,抗挫能力较差,害怕失败。加之面对世界级的比赛,缺乏参赛经验,身处陌生环境,面对国外强大竞争对手,更增加了选手的失败焦虑情绪。

(2)社会期待焦虑。世赛选手代表国家比赛,身上肩负家长、教练、学校、乃至地区和国家的殷切希望,认为自身身负使命,责任重大。加之有些教练为选手确定了过高的目标,以比赛的成绩来衡量选手的成败,也增加了选手的心理压力。

(3)躯体焦虑。身体是心理的指南针,一旦焦虑情绪积聚到一定程度,身体就会出现退缩性、畏惧性反应,以逃避当前面临的巨大困境。世赛选手的焦虑情绪如果不能得到及时地缓解,心理资源过度消耗,再加之赛前高强度训练、赛中遭遇语言不畅、规则不熟悉等突发状况,极为容易产生躯体化反应,如头痛、呕吐、发抖、腹泻、失眠等。而这些躯体化反应也加剧了选手的焦虑情绪,极易形成恶性循环。

2.注意力风险

世赛选手的注意力风险主要表现在“不能选择对比赛最为关键的信息”。通过与选手访谈得知,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包括缺乏比赛经验、对世赛不够熟悉,加之教练员的训练方式与自己常用方式产生冲突,使得选手莫衷一是。注意力风险会使得常规训练效率降低,遇到难关时犹豫不决,难以应对。在赛中,注意力的风险还在于能否排除场内强大选手和场外热情观众的干扰,专注于参赛项目的操作上。

3.自信心风险

世赛选手的自信心风险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自信心膨胀,另一种是自信心不足。这两种情况均是由对自身能力认识不清晰导致的。自信心膨胀的选手对前景估计过于乐观,导致轻敌,容易马虎,且在遇到突发状况时容易受挫;自信心不足的选手经常有消极的自我暗示,否定自身能力,容易怯场、紧张,导致赛场失利。

三、基于心理训练视角的对策建议

1.进行目标设置训练,合理角色定位,降低竞赛焦虑

目标设置训练是指通过合理设置目标来进行正确的比赛角色定位,提高训练效率,降低竞赛焦虑情绪,增强竞赛自信心的训练方法。

首先,目标设置训练的关键在于设置目标,最终目标的设置要专注于能力的提升,而非成绩和结果。成就目标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掌握目标,一种是成绩目标。掌握目标关注点在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上,而成绩目标关注点在好名次和好成绩上。具有掌握目标的个体能够采取积极主动的行为,挑战困难任务,并使用深层次的加工策略;而具有成绩目标的个体,焦虑水平较高,常和别人进行比较,遇到困难容易退缩。

其次,设定类似“最近发展区”的目标。“最近发展区”是通过一段时间的集训,在教练指导、自我摸索和努力之下能够达到的目标,并了解当前能力与目标之间的差距,明确努力的方向。

再者,目标设置要遵循“小步骤、具体化、细节化、各个击破”的原则。研究调查发现,选手的训练日志中反映出训练常见问题具有频发性、微小性和重复性的特点。如工具摆放与整理、废品回收、审图检查等,这些细节问题是选手最容易忽视和多次重复犯错的地方。因此,设置目标要从细微处着眼,每日设置小目标,一一完成,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进而形成自动化。

2.熟练掌握放松训练及自我暗示训练,缓解紧张情绪,增强自我效能高,调节竞赛状态

放松训练是指通过训练有意识地控制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动、降低唤醒水平、改善机体紊乱的心理训练方法。放松训练的基本假设是改变生理反应,进而改变情绪状态。

首先,将放松训练应用于日常训练,作为一些心理技能训练如注意力训练和表象训练等的准备训练,将呼吸法、肌肉法和想象法相结合,缓解训练的压力与疲惫,放松身心,提高训练效率。其次,放松训练作为高效率调节情绪的方法,对缓解紧张、焦虑情绪效果显著,且其操作简单,容易掌握,临场应用方便。

自我暗示训练是利用语言等刺激物对选手的心理施加影响,并进而控制行为的过程。自我暗示训练能够提高动作的稳定性和成功率,其关键点在于用正向、积极的言语鼓励来对抗消极认知,通过改善情绪来稳定动作技能的发挥。

3.灵活运用表象训练,提高练习效率,增强抗挫能力

表象训练是指在充分放松之后,注意力集中的前提下,在头脑中反复呈现已经掌握的动作操作技能。

表象训练的作用机制来源于两大理论,一是心理神经肌肉理论,二是符号学习理论。选手可以通过想象来使神经中枢产生兴奋,兴奋传至相关肌肉,可使肌肉产生细微变化,促进动作技能的形成。同时,通过表象训练可在大脑中建立和巩固动作图式,使动作操作更加熟练。

除了促进技能学习的形成之外,表象训练还有其特殊功用。可在表象训练中加入赛中各种突发状况的表象,并在表象中加以应对和克服,可提高赛中抗挫能力,使选手更加沉着、自信地应对比赛。

4.其他心理训练方法

不同阶段,不同参赛项目,不同选手,要采用不同的心理训练方法,制定个性化方案。

常规训练阶段,可进行基本心理技能训练,例如放松训练、注意力训练、意志训练、自我认知训练、目标设置训练、自我暗示训练等。常规心理训练要达到的目标是:提高选手的自我控制与调节能力,增加心理活动强度。

冲刺训练阶段(赛前一个月),主要目标是缓解选手因大赛临近带来的焦虑情绪。例如心理准备训练、自我调节训练、生物反馈训练、心理适应训练、比赛动机训练等。

赛中除了选手应用日常学习到的心理训练法进行自我调节之外,还要还需要心理专家全程陪伴,以便对选手出现的情绪困扰等突发状况进行疏导和援助。

赛后心理辅导方式应以团体心理辅导为主,具体方法可采用箱庭疗法、粘贴画疗法、图画疗法等表达性心理咨询方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高发民.体育心理学[M].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2001.

[2]王新胜,顾玉飞.竞技心理训练与调控[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3]张力为.赛前情绪的因素结构、自陈评定及注意特征[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4]吴慧攀.运动员参赛心理风险认知与应对——以山西省运动员为例[D].山西大学,2009.

[5]朱智贤.心理学大辞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6]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三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

[7]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职业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