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教育心理学论文范文,教育心理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心理健康、人格的相关研究

  • 投稿味精
  • 更新时间2015-09-11
  • 阅读量643次
  • 评分4
  • 29
  • 0

韦蔚,崔滢,庞玉静

(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江苏南京210000)

摘要:目的:探讨当代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心理健康、人格之间的关系。方法:对459名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本科生进行了加藤厚自我同一性地位量表、症状自评量表和艾森克个性问卷的调查。结果:1.大学生在自我同一性地位各维度表现出现在的自我投入愿望最高,其次是将来自我投入的愿望,最后是过去的危机。2.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尺度的现在的自我投入愿望和将来的自我投入愿望两个维度与SCL-90的8个维度,EPQ的P、N、L维度均显著负相关,与EPQ的E维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心理健康水平、人格等因素存在显著相关。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心理健康;人格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9—0008—03

本文为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党建思政与高教管理研究重点课题(项目编号:SZ201309ZD)。

收稿日期:2014—04—10

自我同一性的概念是由德裔美国精神分析心理学家埃里克森于1963年首创,并被广泛地应用于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和咨询心理学等领域。Kovel认为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概念是20世纪系统描述人类发展的最有影响的概念之一。[1]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概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定义,在不同的层面来使用以强调不同的问题。同一性有时指结构,有时指过程,有时指主观经验,有时指功能,有时指个体独特的意识感,有时指经验连续的潜意识追求。[2]

大学生是处于青年末期的一个特殊群体,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与确立期。大学时代正是埃里克森所说的自我同一性确立的重要时期。[3]健康的心理状况对大学生学习、生活以及未来发展都至关重要。相关研究表明,自我同一性作为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格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处于青少年后期的大学生,正处于埃里克森所说的同一性对同一性扩散阶段,处于“规范性危机”阶段,是自我同一性形成的关键时期。本研究主要关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在现代社会,大学生的自我同一性的确立完成的情况究竟如何,有什么特点。二是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和心理健康水平之间有什么相关性。三是对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地位与人格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大一到大四的本科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共发放500份问卷,回收495份,回收率为99%,其中有效问卷459份,有效率93%。年龄17~24岁,平均年龄20岁,男性421人,女性38人。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加藤厚自我同一性地位量表》测定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艾森克个性问卷(EPQ)测定大学生人格状态。

1.加藤厚自我同一性地位量表

自我同一性地位量表由加藤厚1983年编制,张日昇教授1989年修订。[4]本量表共计12个测查项目,测查项目由“现在的自我投入”、“过去的危机”、“将来自我投入的愿望”三个量表尺度组成,根据各量表尺度得分的组合,决定6种同一性地位。该量表的信度(分半信度0.88~0.91)和结构效度均达到了满意水平。[5]

2.症状自评量表(SCL-90)

SCL-90系20世纪70年代由Derogatis.L.R编制,80年代引入我国,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心理咨询。量表共90个条目,通常评定一周以来被试者的各种心理症状及其严重程度,每个项目按“没有,很轻、中等、偏重、严重”等级以1~5评分。[6]症状自评量表包含比较广泛的精神病症状学内容,为保证作答质量,本研究保留8个因子,即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

3.艾森克个性问卷(EPQ)

问卷由英国伦敦大学心理系艾森克教授于1952年开始设计,1975年定名为EPQ,选取内外向、神经质、精神质和社会掩饰性四个维度对人格特征加以分析。[7]该问卷简明易懂,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成为国际上公认的并被广泛使用的测定个性的一种标准量表。1980年,湖南医科大学龚耀先教授对EPQ进行了修订,共88个题目,选项回答分“是”或“否”两种,在1985年鉴定会上专家们一致认定这项成果达到了国际水平。

(三)研究程序

采用集体施测,统一发放问卷,不要求填写姓名以消除被试心理压力,被试者独立按照指导语逐项回答问卷上的所有问题,测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采用spss16.0对调查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

(一)本研究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一般状况

从表1可以看出,大学生在自我同一性地位各维度的平均分数显现如下态势:现在的自我投入愿望大于将来自我投入的愿望,大于过去的危机。

(二)本研究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地位的分布

从表2中的总体上看,大学生在六种同一性地位上分布很不均匀。其中,同一性扩散地位的人数最多,占45%,同一性形成与权威接纳地位次之,占29%;其次为积极延缓地位占11%,权威接纳地位占7.8%,同一性形成地位占4.6%,同一性扩散与积极延缓阶段地位占2%。但比较而言,处于同一性形成地位上一年级人数是最多的;同一性形成与权威接纳阶段和积极延缓地位者四年级居多,二年级处于权威接纳地位的人数是最多的,而三年级中处于同一性扩散地位的人数是最多的,达到53%。

(三)本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对SCL-90问卷进行统计,其8个因子的均分见表3。统计分析表明,大学生在SCL-90各因子达到中度以及痛苦水平(各因子≥3)的人数在1.3%~3.5%,由重到轻的排序是强迫(3.5%),人际敏感(2.8%),偏执(2.6%),敌意(2.2%),抑郁(2.0%),焦虑(1.7%),精神病性(1.3%)。

(四)本研究大学生人格状况

从表4可以看出,大学生个性的P维度(精神质)平均分略高于中值(中值=5),性格的精神质略高;E维度(内外向)平均值高于中值(中值=13),性格偏外倾;N维度(神经质)平均分略高于中值(中值=9),情绪易冲动,不太稳定;L维度(掩饰性)平均分略高于中值(中值=10.5),性格具有一定掩饰性。

EPQL2.0019.0010.573.43

(五)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尺度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关于“现在的自我投入愿望”与SCL-90各因子的相关从表5中可以看出,“现在的自我投入愿望”与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意、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在-0.255至-0.409之间。关于“过去的危机”与SCL-90各因子的相关从表中可以看出,“过去的危机”与抑郁、偏执因子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092、0.094。关于“将来的自我投入愿望”与SCL-90各因子的相关从表中可以看出,“将来的自我投入愿望”与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意、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在-0.223至-0.337之间。

(六)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尺度与人格的相关分析

从表6可以看出,“现在的自我投入愿望”与P维度(精神质)和N维度(神经质)有极显著的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278、-0.311,与E维度(内外向)和L(掩饰性)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357,0.177。“过去的危机”与P维度(精神质)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095。“将来的自我投入愿望”与P维度(精神质)和N维度(神经质)有极显著的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315,-0.274,与E维度(内外向)和L(掩饰性)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287,0.141。

三、讨论

(一)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总体情况分析

从总体状况来看,被试大学生在自我同一性地位各维度表现出现在的自我投入愿望最高,其次是将来自我投入的愿望,最后是过去的危机。主要原因有:一是社会转型加快对个人和高校都存在影响,大学生毕业去向日趋多元,岗位任职需求日趋多样,使他们对今后工作的不确定预期增强,恐慌感和能力危机感也相应增强。所以,相对于充满变数的未来,大学生更倾向于在校期间全面提升自己的素质能力。二是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入党、就业以及深造等现实问题,关乎其切身利益,他们更倾向于靠加大现实投入来积极争取自身的全面发展和进步。三是大学生入校后,基本实现了脱离父母和家庭、开始群体生活的心理转变,这代表了过去阶段性心理决策的终结。随着心理年龄增长和人生阅历增加,大学生对过去危机中的经历和矛盾逐渐培养起理性思辨能力,使自己对现实与未来的投入明显高于过去的危机。

(二)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被试大学生的现在和将来自我投入愿望与心理健康诸因子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主要原因有:一是对现在和将来自我投入较多且愿望强烈的大学生自信心较强,在积极进取的过程中,不断收获着阶段性成果带来的心理满足,形成了良性的心理激励循环机制。二是此类群体对自己有较为清醒的认识,善于发现和利用自己的长处,决不好高骛远。三是此类群体对周围的人和事能保持较高的热情和激情,遇到困难与挫折能够迅速振作,自动消除偏执的隐患。

(三)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人格的关系

结果显示,内外向与现在的自我投入和将来的自我投入呈极显著正相关,精神质与现在的自我投入和将来的自我投入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过去的危机呈显著负相关,神经质与现在的自我投入和将来的自我投入呈极显著负相关。这是由于外向性格往往伴随着正面情绪,倾向于对现在持乐观态度并在将来保持积极的心态;而内向性格往往伴随着负面情绪,对现在和将来信心不足,投入较低。高精神质的大学生通常表现的孤独、固执和具有攻击性等,导致一些高校教育管理者误将心理问题当作思想问题来分析解决,使得负面情绪扩大。精神质低的大学生较倾向于保持克制负面情绪,能够较快融入群体,靠努力获得稳定的预期未来。神经质高的大学生一般表现为焦虑、紧张、担忧等,人际关系出现障碍,情绪起伏较大,高校管理者一般会区别对待。神经质低的大学生常常表现为成熟、自信、积极,适应能力和心理调试能力较强,情绪反应缓慢且较轻微,在做人做事以及做学问上保持着积极的心态和乐观的认识,对未来的投入也给予了足够的关注和实践。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Kit Welchman.Erik Erikson:Is Life,Work and Singificance[M].Philadelphia:Open University Press,2000.

[2]韩晓峰,郭金山.论自我同一性概念的整合[J].心理学探新,2004(2).

[3]EH Erikson.Dimensions of New Identity[M].New York:Norton,1974.

[4]张日昇.自我同一性与青年期同一性地位的研究——同一性地位的构成及其自我测定[J].心理科学,2000(4).

[5]陈香.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同一性地位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D].河北大学,2001.

[6]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

[7]龚耀先.艾森克个性问卷在我国的修订[J].心理科学,19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