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乐1,杨冰清1,偶 春2
(1.阜阳师范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安徽 阜阳 236041;2.阜阳师范学院 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7)
摘要:建筑模型是设计成果的重要展示手段,同时也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它是集空间结构、形体比例、材料运用、色彩搭配、展示效果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在应用型设计人才培养模式下,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与实践动手能力,本文探讨了建筑模型制作在环境设计实践教学中的新思路,以期能够提升环境设计实践教学效果.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建筑模型;制作;环境设计;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2-0249-02
建筑模型是用于表达景观设计、园林设计、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城市设计思想的一种直观、形象的艺术语言[1].是运用方便加工且又便于展示建筑质感并能充分烘托出环境气氛的材料,严格按照方案设计图纸、设计构思,以适当的比例制成的缩样小品[2].在环境设计实践教学中,设计方案主要通过平面图、立面图、透视图来表达.但是,要让学生完整的理解地形、建筑比例及材质色彩等方面的内容,仅仅通过图纸的表达是不够的.这就需要结合模型制作,让学生既能将设计意图表达出来,同时更有效的理解方案的空间布局、形体比例、各景物之间的体量大小.
1 建筑模型发展历程及特点
1.1 建筑模型发展历程
最早的建筑模型见于汉代,中国汉代的陶楼,作为一种“明器”,以土坯烧制而成,外观模仿木构楼阁,十分精美(仅仅是一种随葬品)[3].
根据记载,人类最早使用模型进行建筑设计创作记录在哈罗多特斯《达尔菲神庙模型》一书中.但是一直到十四世纪,欧洲才开始将这种创作手段运用到建筑设计中,如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教堂等[4].从早期文化复兴时起,建筑模型较广泛地应用于表现建筑和城市设计构思,主要体现在以防御性为主的城堡,典型代表如15世纪的卢昴圣马可教堂、1502年雷根斯堡的斯赫恩·玛利亚教堂和约1744年维尔泽哈林根的朝圣教堂等.
目前国内外模型主要包括以分析现状、推敲设计构思、论证方案可行性的方案模型和以展示设计师的最终成果为主的展示模型两种[5].
1.2 建筑模型制作的特点
1.2.1 直观性
建筑模型是通过按比例缩小实体的方式来展示设计的,建筑模型可以仔细、深入的推敲方案设计,并且进一步完善设计方案,使设计更具体.模型制作可以以直观实体的形式展示在三维空间中的效果和形象,方便人们更深入的推敲方案细节,以完善整体方案设计.模型的直观性还体现在能够完整的模拟出设计构思,能够让观众近距离的通过模型来欣赏设计、评价设计.
1.2.2 时空性
模型制作的时空性主要体现在能够为观众提供模拟真实方案设计的直观欣赏机会.观众在欣赏模型的过程中,能对设计的功能形态、空间结构划分、空间环境组合等关系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为人们提供了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和解决各种问题的平台.
1.2.3 表现性
建筑模型的表现性主要体现在真实、形象、完整等几个方面.相比于其他形式,模型的形象化特点更加明确,模型的真实性主要是它通过立体的形式表现,真实的存在于人们的视觉中,即便没有任何专业思维的观众也能够直接地进行欣赏和评价.完全不用担心由于不懂分析平面图、立面图而不敢对设计方案进行评论和建议;模型的完整性主要体现在它能完整的表现设计对象的实体空间,而区别于只能单纯表现设计一个面或几个面的二维平面表现形式.
2 建筑模型制作教学现状分析
2.1 模型制作注重表现却忽视结构
在模型制作过程中,往往过分强调模型的表现力,却忽视了对建筑结构的理解.大部分学生制作的看似结构复杂的模型外观表现都不错,但是内部的结构基本是空白.这种华而不实的表现很难让学生全面的理解建筑空间及内部结构.
2.2 理论讲授形式单一,课程作业趣味性不够
课堂理论讲授大多依靠PPT课件演示,学生对模型制作具体需要用到的材质和工具缺乏具体的认识.学生课程作业基本以临摹建筑作品为主.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完成模型制作的积极性.
2.3 模型制作工艺及风格缺少多样性
建筑主题材料大多使用ABS板和亚克力板,不能很好的体现设计风格的多样性.应该让学生多尝试不同工艺,进而做出风格多样的作品.
2.4 模型制作不够精致
学生对不同材料的使用和认识不够,在模型制作过程中,对于细节不够重视.需要进一步启发学生对材料的认识,多去建材市场实地调研,结合不用的材料,让模型制作的细节更充分.
3 模型制作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模型制作不仅起到展示最终设计成果的作用,同时也是完整展示出学生空间思维能力、方案构思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有效手段.在环境设计实践教学过程中,各类型的模型制作应该贯穿其中,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锻炼落实到实处.
3.1 基础教学课程中结合模型制作
在《建筑设计初步》课程中结合模型制作,通过不同体块的组合、穿插及交错,让学生对建筑空间的尺度、比例、空间构成等方面形成直观的印象,有效的启发和锻炼其空间思维能力,初步对模型制作的基本材料、类型和方法有所了解.
3.2 史论课程中结合模型制作
《中外建筑史》课程教学大多采用PPT演示的方式,学生对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学习兴趣不够浓厚.教学手段的单一,也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的教学效果也会相应的打折扣.把模型制作和《中外建筑史》课程教学有效的结合起来,根据讲解的中外建筑风格内容,按照中外建筑风格,让学生动手制作相关模型.这样能促使学生自觉的去收集、整理相关素材和资料,并加以研究分析,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动手热情,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掌握模型制作所需的常用材料.
3.3 工程类课程结合模型制作
《园林工程》等课程结合模型制作,可以让学生对整体的地形和地貌形成直观的认识,从整体上把握园林空间的布局,并能有效的理解较为复杂的结构,大处着眼,细节入手,养成良好的空间思维习惯.
3.4 设计类课程结合模型制作
《景观设计》、《风景区规划》等课程一般都要求学生利用电脑完成相应设计图纸及效果图并展示最终设计成果.学生在构思阶段可以结合概念模型,反复推敲设计思路,草图阶段结合设计图纸深化模型制作,可以更好的调整各部分空间布局、形体比例、深化细节等.最终方案完成后,可以结合模型充分展示其设计成果.
3.5 毕业设计结合模型制作
毕业设计作品是学生在校四年期间所学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通过设计方案施工图、效果图展板展示、三维动画漫游场景演示和模型制作相结合的手段,让作品展示手段更加丰富.
4 模型制作成品评价机制改革措施
目前,衡量模型制作最终成品效果的标准大多以模型制作是否逼真,制作工艺是否精良为准.因此,很多学生为了让自己的作品脱颖而出,不惜购买昂贵的材料及配景,却忽视了对前期设计方案的推敲和重视.针对上述这种普遍的情况,可以引入新的评价机制,评价形式由传统的单一教师打分,改为根据模型不同的制作阶段分别由学生互评、教师评价、教研室审定的多重评价.具体评价内容由之前的单一根据模型成品评价,调整为结合前期设计方案及图纸、具体制作过程、答辩等阶段性成果.最终提交的成果除了模型成品,还要提交PPT演示文档,其中PPT内容要包含设计理念及设计分析、模型制作的具体过程.在进行PPT汇报时,其他学生可以提出相关问题,进行互动交流,以衡量模型制作者是否进行系统、完整的分析.整个过程可以加强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从而使成果评价更公平、客观、合理.
5 应用实践效果
经过近年教学实践及学生就业反馈信息显示,建筑模型制作对环境设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起到了显著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获得很大的提升,同时提高了对所学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
2、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学生从方案设计到最终完成模型制作成品的整个过程,通过收集素材、选择材料和模型加工等具体环节感受到动手实践的趣味,由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主动的创新,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进一步调动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创新思维及能力的提升起到了显著效果.
3、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及快速融入工作岗位的能力.通过实践教学的应用研究,确立了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模式,打破了以往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通过分工合作,加强了学生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各项教学板块及相关内容的实施,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结语
模型制作是环境设计专业中不可或缺的课程内容,将其与各类设计课程相结合能有效避免教学中单一的理论教学、教学内容枯燥乏味、与实践脱节等一系列问题.随着社会对应用型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具备实践动手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设计人才将脱颖而出.作为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师更应结合各类设计课程,科学合理的规划好设计与制作内容,让模型制作成为学生掌握理论知识与提高实践能力的有效手段.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孟春芳,王子夺,丁岚.环境模型制作[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8.
〔2〕郭红蕾,阳虹,师嘉,杨君.建筑模型制作[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6.
〔3〕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4〕孟春芳,王子夺,丁岚.环境模型制作[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8.
〔5〕黄源.建筑设计与模型制作[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