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是医学院校护理专业的必修课,是基础医学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它主要描述疾病形态学的改变,内容很抽象不容易理解,应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很难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本文结合中职护生学习特点,介绍了如何通过“萎缩”的内容探索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为掌握萎缩的原因和分类、病理变化;能力目标为能够结合临床实例,讲述各种类型的萎缩及产生的原因,并描述出组织和器官的病理变化;情感目标为通过案例深刻体会到“萎缩”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深感肩负的职业重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为萎缩的原因与分类、各种原因引起病理变化的过程;教学难点为重要器官萎缩的病理变化。
三、 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教师上传电子任务书及微课视频;让学生查找萎缩的相关图片和视频;提出三个与教学内容相应的问题:(1)你认为什么是萎缩;(2)根据查询的资料举例说明萎缩有哪些常见的类型;(3)通过图片和视频内容,观察萎缩的组织和器官发生了哪些形态学改变。学生在组内进行交流讨论、资料整合,明确老师提出的三个问题,完成任务书。
设计意图:依据教学内容设置问题,给出学生自学提纲,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复习导入
播放一段有关于萎缩的病例视频《安吉婴儿全身萎缩,揪心等待死亡》,导入萎缩的内容。这段案例视频一方面引起学生对萎缩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结合预习内容来导入萎缩的概念。
设计意图:一段非同寻常的真实案例,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渗透给学生岗位意识,营造出良好的情感教育环境。
3.探索新知
通过观看安吉婴儿小睿睿的视频,结合课前预习的内容,提出本次课的三项任务。
任务一:萎缩的概念。通过导入的视频,结合课前PPT图片,由学生来概括萎缩的概念,教师针对考点加以讲解。
任务二:萎缩的原因及类型有哪些。学生互动式讲解,根据播放的视频和课前收集的大量资料,以小组为单位用PPT的形式展示给大家,并派代表讲解不同类型的萎缩。学生的讲解中包括大量的临床实例和视频以及萎缩患者背后隐藏的感人故事,还总结出了课本上没有的临床常见类型,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每组讲完后,其他小组可以进行提问和补充,由讲解小组进行现场答疑。
任务三:萎缩的病理变化是什么?师生结合图片共同讨论萎缩的病理变化。其中重要器官的萎缩既是难点也是考点,强化讲解心肌萎缩的镜下观和脑萎缩的肉眼观,并由脑萎缩导入知识拓展内容:脑萎缩的检查方法、发病原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在课后任务里面预留视频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脑萎缩的相关内容,包括如何提前发现和护理脑萎缩的患者,内容与今后《老年护理学》的内容相对接,并渗透了关爱老人的情感意识。另外附加《过度上网会让大脑“废用性萎缩”》视频,增强学生自我保健意识。
设计意图:利用真实的案例,引发出教学重点,并结合大量的视频和图片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使之更加容易理解,并且加强了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尤其是渗透了情感教育,并与临床学科和工作岗位相对接。
4.巩固总结
一是贴标签游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后选出代表到台上把相应萎缩类型的标签贴在正确的图片上,贴错游戏自动提示,直至贴对标签为止。
二是看图说话。小组看图讨论,用所学的知识叙述组织和器官形态结构的改变,并选出代表上台讲解。
设计意图:通过贴标签和看图说话游戏,增进了学生之间的感情和团队意识,提高了学习的趣味性和学习效果,使学生在课上就能记住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
5.总结点评
最后通过形象的示意图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以上所学知识点,促进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整体构建与掌握。
设计意图:提纲挈领,突出重点,有助于学生记忆和理解。
6.巩固拓展
布置学生在课下观看脑萎缩专家陈晓华做客央视网《健康有约》的视频,并针对其内容,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健康宣教。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真正意义所在,培养护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作者单位:秦皇岛市卫生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