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教学设计论文范文,教学设计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探索

  • 投稿终结
  • 更新时间2017-08-04
  • 阅读量1213次
  • 评分4
  • 45
  • 0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是一门永无止境的科学,思想品德教育对一个人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都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思想品德教育的成效直接关系到我国年轻一代的未来成长。课堂教学要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变,教学手段的创新提高教学效果和课堂效果,顺利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对策,以期为实践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初中;品德教育;生活化;实践探索

 

长期以来,作为一门初中基础课程,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专业学科教育固然重要,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更不能松懈。思想品德教育是一门教育学生如何做人的学科,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过程,并让学生从教学过程中体会一个人品德及素质的重要性。

1 夯实思想品德教育,从生活点滴做起

在新时期的背景下,对于在现代社会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初中学生而言,学生的勤劳节俭意识较为薄弱,参与劳动的积极性更是因人而异,并非所有学生都具备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因此,在推进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要首先让学生养成勤于吃苦、乐于劳动的习惯,从而形成独立意识,形成自立自强的良好生活作风。

1.1 在学校环境中培养学生坚毅的品格。从教育的本质来看,教育生活化是将教育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下,从最现实且丰富的生活角度出发,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课程的教学更是需要如此,将教育生活化来推进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的质量。并且,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树立远大的抱负,陶冶情操。

在国内,学校教育是一个人构建自身完整知识体系的重要部分,也是大部分人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想基础。在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活动,尤其是班级劳动。通过打扫班级环境卫生、维护良好的校园环境、植树种花等行为,让学生理解劳动的重要意义,以及做一件事情要持之以恒的品格,利用这些生活化的小事来培养学生的动手劳作、乐于付出思想意识。

1.2 在家庭教育的环境中培养学生独立意识。从国内外优秀的教育研究资料中可以清楚的看到,家庭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更为重要,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化不仅体现在学校教育的环境中,而且需要家庭教育的配合与家长的正确引导,才能更好的完善一个人的思想品格,一个人的思想意识将会决定着他日后的做人风格与处事行为。例如:给学生提供独立做家务的空间或培养学生理财的能力,这些都是生活化的家庭环境所能给孩子带来的教育,也是孩子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基础。

1.3 在社会环境中锻炼学生乐于助人的品质。学校教育所采取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要符合现阶段初中学生的性格特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与时俱进,而且要鼓励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指导学生从社会实践中汲取成长的养分,经历与视野对于一个人的思想品德教育十分重要。

2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化的实践教学策略综述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培养过程,而是要在生活中慢慢渗透,尤其是对于处于青春期阶段的学生而言,教育模式的选择极为重要,因为一旦触及到学生的逆反情绪,则任何教育手段都较为被动。因此,对于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化的实践教学而言,只有通过顺应初中学生成长特点开展教学、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意识等有效教学策略的推进,才能突显其优质教学成果。从具体实践过程来看,校方要用于承担起培养学生优秀思想品德教育的责任,强化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鼓励学生进行不断地自我成长总结。另外,教师要能够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让学生群体始终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

2.1 强化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鼓励学生进行不断地自我成长总结。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除了在学校环境中培养学生坚毅的品格、在家庭教育的环境中培养学生独立意识、在社会环境中锻炼学生乐于助人的品质以外,还需要让学生进行自我总结,从自身的生活体验中归纳出值得保持和摒弃的思想意识行为,这样更加有助于学生的自我成长。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学会正确处理与他人、集体、社会的关系,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在这一良好氛围中将思想品德课程的课堂教学过程顺利完成。

2.2 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让学生群体始终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在初中教育的过程中,有的学科教师通常会碰到学生在课堂中无理由喧哗或者是课下与同学打闹的现象,无可厚非,这是十几岁孩子的普遍特点,因此,从事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师更要懂得从学生的视角来看待问题,理解学生的处境以及态度,同时更要讲求教书育人的策略方式,让学生乐于听从教师的指导,并积极改正错误的思想意识或行为习惯,这才是教育的本质,也是学校教育除了要关注学生成绩以外所要加倍重视的教育领域。

2.3 优化导入设计,激发学生的兴趣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教学要求的安排和教学策略的选择,体现了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那么教师在教学中更要去积极响应,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在学习者身上培养发现的快乐,创设符合学生心理,贴近学生生活,且又能与本节课密切相关的导入部分。当然,这种导入不再是以往那种单独地由教师表白的一种形式,而是一种“情境”,这种“情境”形式多样,不拘一格。教师在此环节一定要积极开发课程资源,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力求贴近学生实际,找准知识的切入点,密切联系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通过巧妙情境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为积极学习提供了最佳的心理准备。

总而言之,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与其它学科教育有所不同,由于该学科担负着教育人的责任,且有着生活化的特点,因此,实践教学过程中也要将生活化的特征延续下去,并从一点一滴的生活中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养成独立自主的习惯,塑造美好品格,为学生当下健康成长以及未来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方岚.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1,11(21):18-19.

[2]肖晔.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探索[J].学周刊,2012,07(13):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