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绪华 权晓艳
摘要:城乡收入差距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中遇到的突出问题之一。本文在对以往相关文献梳理的基础上,采集了1993-2012年间的相关数据,运用协整模型实证研究了产业结构变动、收入来源结构差异与城乡收入差距的长期均衡关系。研究发现:⑴第二产业占GDP比值长期来看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⑵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差异、城乡居民经营性收入差异和城乡居民转移性收入差异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显著;⑶城乡财产性收入差异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不显著。最后结合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了缩小城乡差距的政策建议。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产业结构;收入来源结构;城乡收入差距;协整模型
城乡收入差距是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必然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也是中国当前收入分配中的核心问题。中国社科院发布《人口与劳动绿皮书》指出,从1993年到2008年中国城乡居民收入的绝对额差距增加了近7倍,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出现全方位扩大。进一步查阅国家统计年鉴并作描述性统计后绘制如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从1993-2012年中国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拉大,2008年突破1万元关口,并有持续扩大趋势。如果把医疗、教育、失业保障等非货币因素考虑进去,城乡收入差距可能会更大。城乡收入差距的现实存在造成社会内需不足、违背社会公平,已成为国内外问题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之一。同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以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本文力图从产业结构变动和居民收入来源结构差异两个角度,揭示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以期在实证分析基础上提出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具体可行建议。
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因素问题一直是国内研究的焦点。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梳理后发现,相关的代表性研究主要包括:一是产业结构调整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主要研究三次产业结构变迁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二是收入来源结构的差异性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主要研究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等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已有的文献为本文研究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因素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分析视角,产业结构变动、收入来源结构差异对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作用被证实。然而这些研究大多或单独探讨了产业结构变动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或单独分析了收入来源结构差异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将产业结构变动和收入来源结构差异对城乡收入差距综合影响的研究成果尚不多见,不能很好地解释在我国加快工业化进程,收入分配格局快速变迁下,各类因素微观变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综合影响。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以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作为切入点,综合收入来源结构的差异性,构建一个更符合当下发展现状的分析框架,以期为缩小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提出可行的政策建议。
一、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本文基于对已有文献的收集整理,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研究假设。
1. 产业结构变动
产业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有不可忽略的影响,周云波对中国1978-2008年城镇化、工业化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做了实证研究,发现城市化的发展在短期内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但这种不利影响从长期来看逐渐消失。而工业化的发展在短期内也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但从长期看,工业化的这种负面影响也逐渐减弱,最终反过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刘叔申、吕凯波提出产业结构与城乡收入差距两者关系的基本假设:发展第一产业直接增加农民收入和发展第二产业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证结果支持了他们的假说。李小玉、郭文依据泰尔系数测度方法分析了中部地区产业结构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第二、三产业在经济中份额的增加会促使城乡居民收入缩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镇企业得以快速发展,出现了“郊区化现象”,有效促进了农村居民就业率和收入水平。据此,本文提出:
假设1:产业结构变动与城乡收入差距呈反方向变动,即第二产业占GDP比值越大,城乡收入差距越小。
2.收入来源结构差异
收入来源结构不同对于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是另一个研究视角。顾海兵、王亚红认为,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城镇居民的工资性收入与乡村居民经营性收入的差异程度,财产性收入与转移性收入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较小。曾国安、胡晶晶从收入来源结构角度分析了城乡收入差距形成和扩大的原因,指出2000年以来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差距和财产性收入差距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经营性收入差距导致城乡收入的缩小。李颖、王尤贵研究认为,我国省际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其变动主要是由家庭经营收入与工资性收入比重及其变化的差异决定的。徐强通过对1985- 2009年城乡收入来源的统计剖析认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程度依次是工资收入、经营收入以及转移收入的差距程度。黄祖辉、陆建琴、王敏从城乡收入来源结构分析认为,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等在城乡居民间所处的地位不同,它们各自对城乡间收入差距的影响也表现出相应的特征。在已有文献研究基础上,结合各类收入来源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初步观察以及1993-2012 年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各项收入情况本文依次提出:
假设2: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差异倍数与城乡收入差距呈同方向变动,即工资性收入差异倍数增大会使得城乡收入差距扩大。
假设3:城乡居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差异倍数与城乡收入差距呈同方向变动,即家庭经营性收入差异倍数越大会加剧城乡收入差距。
假设4: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差异倍数对城乡收入差距无显著影响。
假设5:城乡居民转移性收入差异倍数与城乡收入差距呈同方向变动,即城乡转移性收入差异倍数越大,城乡收入差距越大。
二、变量和数据
1.变量设定与说明
⑴城乡收入差距。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界定和测量是本文研究的关键,基尼系数是衡量收入差距的最主要指标。本文选取城乡基尼系数衡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状况,采用高霞所提出的修正加权变异系数的计算方法来测算城乡收入差距(设为因变量y),计算公式如下:
GINIt 表示第t年城乡基尼系数,P1t和P2t分别表示第t年农村居民人口比重和城镇居民人口比重,C1t和C2t分别为第t年按相应价格指数平减后的农村居民实际人均消费支出和城镇居民实际人均消费支出。选取GINIt 来测度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是:一方面现有统计数据只有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数据,二者收入的统计口径并不完全一致。李实、罗楚亮指出,城镇居民在享用社会保障、公用住房以及其他公共服务方面等方面具有特殊优势,从而导致城镇居民所获得的各类隐形收入补贴远高于农村居民,若运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测算城乡基尼系数,会大大低估中国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差距。这是本文区别于以往多数研究的创新之处。
⑵产业结构变动解释变量。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国始终贯彻的发展战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分工的细化,三大产业产值比重次序从一、二、三的农业经济格局逐步走向二、一、三的工业化经济格局。本文采用刘叔申、吕凯波提出的以第二产业占GDP比值衡量产业结构变动,设为变量x1。刘玫、陈玉光认为,我国长期实行“兴工抑农”、“兴城抑乡”的不平衡体制是造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主要原因。李实认为二元经济结构是造成我国现在巨大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
⑶收入来源结构差异解释变量。①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差异倍数。已有文献大多采用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与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比值来刻画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差异倍数。本文亦选取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差异倍数来衡量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差距,设为变量x2。②城乡居民家庭经营收入差异倍数。为探讨城乡居民家庭经营收入与城乡居民总体收入差距的关系,本文使用城镇居民家庭经营收入与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收入比值来衡量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收入差距水平,设为变量x3。③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差异倍数,定义为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之比,设为变量x4。④城乡居民转移性收入差异倍数,定义为城乡居民转移性收入之比,设为变量x5。
2.数据说明
本文以1993-2012 年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人口、年人均收入、年人均消费、各项收入为研究对象,对1993-2012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行了整理计算。各分项收入数据均摘自《中国统计年鉴》,基尼系数计算过程中用到的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人口数、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的人均消费额直接取自中国统计年鉴和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公布的数据(附录1),而城乡居民人口比重、农村居民人口比重以及人均消费支出,根据相关指标计算得出(原始数据为附录2)。选取这些相关指标主要基于以下两点:
⑴选取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差距,体现城乡居民的实际收入差距状况,是因为中国居民的消费对收入的强烈依赖性已得到众多研究结果的验证,并结合了凯恩斯消费理论。既消除了城乡统计口径的不一致性,又在一定程度上将城镇居民所实际得到的隐性补贴因素包含在城乡收入差距的测算范围内。
⑵1993年以前财产性收入与转移性收入并未分类,选取1993-2012年数据可以消除以往文献只将收入归结为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三个收入来源可能对实证结果造成的偏差。
三、实验结果分析
本文通过协整模型揭示产业结构变动与收入来源结构差异对城乡收入差距长期均衡关系。协整关系的经济意义在于:两个或多个经济变量尽管存在各自的长期趋势,但如果它们存在协整关系,则变量间存在着一个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进行协整分析首先要求各序列是一阶单整的。为避免数据的剧烈波动及量纲不同,对原序列数据做对数化处理。单位根检验结果表明,在5%的显著水平上,这6个变量对数时间序列都是非平稳的,而它们的一阶差分序列则是平稳的,所以,它们都是I①过程。下表为逐步筛选法下产业结构变动、城乡工资性收入差异倍数、城乡经营性收入差异倍数、城乡财产性收入差异倍数、城乡转移性收入差异倍数之间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②括号内为各变量对应的T统计量。
由表看出,由模型1到模型4方程的拟合系数与调整的拟合系数持续增大,表明产业结构变动、城乡工资性收入差异倍数、城乡家庭经营收入差异倍数、城乡转移性收入差异倍数均对城乡收入差距有明显影响。而模型4到模型5引入城乡财产性收入差异倍数时,方程的拟合系数以及调整的拟合系数均没有提高,同时F值变小,意味着方程整体的显著性降低。因此本文得出在长期内,产业结构变动、城乡工资性收入差异倍数、城乡经营性收入差异倍数以及城乡转移性收入差异倍数与城乡收入差距的长期均衡关系为:
1ny=-2.752-2.1731nx1+0.1721nx2+0.2311nx3+0.0981nx5
协整方程表明:第二产业占GDP比值的回归系数在5%显著性水平下为负,即在长期内第二产业占GDP比值越大,城乡收入差距越小。这一结果支持了假设1。可以认为,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和工业化的深入发展,主要分布在郊区的第二产业得到了不断发展,可以吸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了农村家庭的收入水平进而缓解了城乡收入差距。
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差异倍数在5%显著性水平下为正,一个国家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差异倍数越大越会加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这一结果支持了假设2。这一假设得到了众多学者的认同,曾国安、胡晶晶提出,工资性收入差距对于城乡居民总体收入差距的贡献率是最大的,虽然城镇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是下降的,在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是上升的,但城乡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差距过大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巨大的城乡工资性收入差异系数仍然是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因素。
城乡居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差异倍数在5%显著性水平下为正,即城乡居民家庭经营收入差异倍数越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越大,这一结果与假设3 的预想相同。随着城镇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国有企业“保大放小”政策的实施和城市化进程的提速,促进了城镇居民经营性收入的快速增长。同时,作为农村居民主要收入来源的经营性收入(包括农户家庭从事第一产业生产经营获得的收入和从事二三产业生产经营获得的收入)增长减缓。因此,城乡家庭经营收入差距在一定程度上也加速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
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差异倍数在5%显著性水平下是不稳健的。即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差异倍数不会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产生影响。这一结果支持了假设4。这一结果与赵人伟提出的“在居民的收入构成中劳动收入是主要的,财产收入是次要的,因此不必担心贫富差距会扩大”的结论一致。同时王少国指出因为财产性收入占城乡居民总收入比重一直很低,相对于其他三类分项对于城乡收入差距的贡献率收入微不足道。
城乡居民转移性收入差异倍数在5%显著性水平下为正,即城乡居民转移性收入差异倍数越大,城乡收入差距越大。这一结果验证了假设5。从附录1中可以看出:城乡居民的转移性收入都有所提升,但城镇居民得到的转移性收入要远大于农村居民,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转移性收入为6368元,农村居民为838元,不足城镇居民的1/7。由此可见,农村居民获得的转移支付和补贴要比城镇居民低得多,这是因为在二次收入分配中,我国一直实行城市偏向的转移收入分配政策。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基于我国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发展背景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的结论是:
⑴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短期内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但从长远来看是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
⑵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差距、城乡家庭经营性收入差距和城乡居民转移性收入差距是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
(3)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差距不会对城乡收入差距有显著影响。
为此,本文提出以下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首先,立足于现阶段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基本要求,调整工业发展战略,推进科技创新和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加大对农村居民的教育培训力度,满足新型工业化对劳动力的需求,保障城乡居民家庭收入的同步提高。其次,引导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使更多农村居民获得薪酬收入,提高农村的工资性收入水平。同时,在信贷融资、市场开拓、技术支持、项目选择等方面给予农村居民适当政策倾斜,用以提高农村居民自主创业的收益水平。第三,鉴于目前农村转移性收入占整个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比例较低的现实,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投入力度,建立国家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周云波. 城市化, 城乡差距以及全国居民总体收入差距的变动——收入差距倒U 形假说的实证检验[J]. 经济学(季刊), 2009(4): 1239-1256.
[2] 刘叔申, 吕凯波. 财政支出结构, 产业结构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基于1978—2006 年省级面板数据的研究[J]. 经济问题, 2011(11): 42-45.
[3] 李小玉, 郭文. 基于面板数据的中部地区产业结构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的实证研究[J].企业经济, 2012 (12): 136-141.
[4] 顾海兵, 王亚红. 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解构分析: 1985—2007[J]. 经济学家, 2009(6): 77-83.
[5] 曾国安, 胡晶晶. 2000 年以来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形成和扩大的原因: 收入来源结构角度的分析[J]. 财贸经济, 2008 (3): 53-58.
[6] 李颖, 王尤贵. 基于收入来源的我国省际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变动分析[J]. 农村经济, 2006 (6): 56-5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境内集群式产业转移驱动的国内价值链重构与产业集群升级机理研究(71203079);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居民收入来源结构差异问题研究(12EYC014);江苏大学高级人才科研基金:产业集群内企业间知识传播研究(10JDG155)]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财经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