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哲学毕业论文范文,哲学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人生观的影响

  • 投稿
  • 更新时间2018-05-06
  • 阅读量377次
  • 评分0
  • 0
  • 0

  摘要:大学生是民族的未来和祖国的希望,将来还要担负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任。传统文化教育能够增加大学生的百科知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及审美能力。因此,引导大学生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坚定报国信念;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大学生;人生观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为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让全校师生沐浴古典文化的春风,弘扬民族文化,商丘工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坚定不移地开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逐渐成为学校的特色。


  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背景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及文化多样化的趋势越来越突出,各种思想相互激荡,各种文化相互交融,各种观念相互碰撞。面对这样的形势,十八大以来,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色越来越浓。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总书记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們最深厚的软实力。2014年5月4日,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明确指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强调,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


  二、对大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多元文化思想进入我国,多元化的价值观取向也随之出现。我国学生正处在由未成年人向成年人转变的关键时期,他们在心理上正处于一个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多元文化使学生们有了更多的思想感悟,但是它的负面影响引起了学生的道德缺失。中国传统文化讲究道德修养、修身克已,讲究以他人和社会为重,因此,我们的传统文化具有较强的制约作用,以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用中华美德和民族精神滋养学生心灵。在物欲横流的当今,太多人为了名利而迷失自己,他们对物质的追求永无止境,已经超出了限度,但他们对精神文明的关注几乎不存在。


  三、如何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响学生的人生观


  第一,用传统文化影响学生的交际观。中国传统文化倡导对人以爱、推己及人的人际关系,教育学生以谦卑的胸怀去待人,以忠信的态度去交友,才能获得真挚的友情。通过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养了学生树立正确的交友观念,养成关爱他人、修身、克己、重感情、讲德义的传统美德,从而与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第二,用传统文化影响学生的礼仪观。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以“礼仪之邦”著称。我们通常认为不能对学生要求过于细致,担心“适得其反”,事实上,这种担心是没必要的。文雅的举止、礼貌的言行体现了一个人应具备的素养,人心向善,绝大多数学生是很乐于接受这些东西的。当习惯养成后,学生不会再觉得这是一种负担,而是成为一种自然的习惯。


  第三,用传统文化提倡孝文化。我国正逐渐进入一个“老龄化社会”,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道精髓,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一个能遵循孝礼的人,绝对不会妄自尊大,懂得珍惜所拥有的一切;一个不孝的人则易忘本,通常表现为惟我独尊,惟利是图。


  第四,用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强烈的责任感是人们获得成功的必要前提,可用传统文化所彰显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第五,用传统文化塑造学生的诚信观。自古以来,就有“人无信而不立”的说法,它是衡量个人品行优劣的道德标准之一,以传统文化中的诚信观点,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对即将步入社会生活的他们来说尤为紧迫。


  第六,用传统文化影响学生的利益观。在利益关系上,重义轻利思想是中国传统道德的主流价值取向。对于世界观、人生观正在形成时期的大学生更是如此,对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的传统文化及他们的健康成长都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七,用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积极向上、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中国传统文化具有许多激励个人积极向上、自强不息的思想,《周易》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对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精神的概括和生动写照。


  四、如何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那么如何将传统文化与教育相契合?作为教师,笔者认为应该把握主动性原则,坚持以学生为本,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吸取精髓,大胆运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营造心灵成长的良好环境,用良好的文化环境促进学生的成长,使其朝向健康、积极的方面发展。


  (一)多途径、多形式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接触传统文化的途径很多,但各种途径的作用和有效性并不一样。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对传统文化是一个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我校进行学生思想管理的重要阵地,是我们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手段。如何充分发挥网络信息量大、传递速度快、互动性强、普及率高等优势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还是值得我们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二)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


  教师能充分挖掘教材中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在教学中有机渗透,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传统文化教育不仅要多途径,而且要多形式,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我们往往说得多做得少,灌输多引导少,这不符合传统文化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因此,我们要转变教育理念,积极探讨传统文化教育的特殊规律,用当代青年大学生更易接受、更愿接受的形式去表现传统文化内容。学生思想意识中有了优秀传统美德的熏陶,就会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端正自己的言行,逐步使自己的思想修养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和层次,进而自觉抵制不健康潮流的侵扰。


  五、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人生观的影响


  第一,作为一名高校思政工作者,应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向学生传授传统文化知识,用自己丰富的情感和美丽的内心世界去感染并引导学生构建丰富的内心世界,使每个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的同时去感受其魅力,吸取精华,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例如,我们会让学生关注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人物”和“感动工学院”年度人物颁奖晚会,注意学习其颁奖辞,学习其精彩的语言,最重要的是学习优秀人物身上的优秀品质,通过这些让学生的人生观变得健康而积极。


  第二,在思政教育工作中,我們注意把生活中的坚强意志及做人的最基本道理灌输给学生,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人生,感悟人生,用心去思考平凡的生活。引导学生勇敢面对逆境,冷静面对顺境,教育学生认识诚实守信是为人的准则,教育学生尊重自己的心灵、独善其身,培养学生自主独立的感知能力和与众不同的心灵意识,从而为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教育学生能分辨现实生活中的美与丑,有着果断准确的鉴别能力,认识到人活着的价值不仅局限于自身,而且还要与社会同步,以实现真正意义的和谐社会。


  第三,思政教育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语言、文字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激发学生对于真、善、美的追求,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关注他们的精神世界。作为一名政治教师,必须勇于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贡献一点微薄的力量。面对当下复杂的社会环境,应积极地取法于传统文化思想,借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力量。


  “经典浸润人生,文化伴我成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为学校师生带来了一片生机。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学校内涵发展、创办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进程中,商丘工学院将奋力扬帆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潮之中,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郑超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