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道德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对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准则,德育是带有社会性和阶级性的教育活动,而大学德育是学生在走上社会之前最后一次系统的思想道德教育。大学德育评估通过考核和评估保证德育的目标不出现偏差,不断提高德育内容的质量,寻找更适合学生的德育方法,是德育实施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现阶段中国的大学德育评估由于对评估学和德育学研究的欠缺、受到社会整体急功近利价值观的影响以及德育本身的特殊性等原因,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问题繁杂,因此要提高认识,加强对德育评估体系的建设,避免过度功利性。
【关键词】道德;德育目標;评估体系;过度功利
1995年国家教委制定并颁布的《中国普通高校德育大纲》中明确指出:“德育即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它体现教育的社会性和阶级性,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不同的意识形态、不同的时代背景有着不同的德育标准和内容,但实施德育的必要性无可置疑。大学德育是多数学生走向社会之前最后一次接受系统的德育,且这一阶段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较强,因此大学德育不论是在整个德育体系中还是在高等教育体系中,都占有重要位置。
一、德育的目标
《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对德育目标主要作了政治修养的规定,同时包含有道德修养、个人品质的要求。我认为德育目标的制定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为学生计深远和为社会构和谐。
(一)为学生计深远
高等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大学德育是这一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品德需要长期养成,因此必须重视德育,才能真正实现德育的作用。个人品德不是专业的技能,不能直接展现,它发自内心,通过个人的言行展现,因此德育要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道德是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准则与规范,德育要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做准备,就要让学生掌握处理这些关系的尺度。因此在德育的过程中不仅是要培养学生可以展现出来的美好品质,诸如政治素养、友爱、自制或者是遵守纪律等,更要重视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承担责任的能力,甚至是保持内心平静的能力,从而更好的适应社会和融入社会。
(二)为社会构和谐
德育为社会培养人才,培养目标要符合社会需求。只有拥有良好品德的民众,才能组成和谐、稳定的社会,因此大学德育也是对新一代社会建设者的最后一次系统的品德教育。不同的时代对个人品德有着不同的要求,在当代中国,德育要传达给学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除此之外,学生正确的认识和理解社会,保持自己的平和心态也是对社会稳定的重要贡献。
二、高等学校德育评估现状及原因
(一)高等学校德育评估现状
首先,虽然《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已颁布实施,但德育评估在许多高等学校中并未完全实施,部分高校的师生对德育评估很陌生,这一现象使得国家教委拟实施的评估体系无法完全展开。
其次,已经开展德育评估的学校,在院系评估上有着很大的欠缺,学校对院系德育状况评估多数没有在全校展开,一部分学校进行了党建评估,一部分学校进行了工作考核,并没有实现全面的考核评估。
第三,虽然对学生品德的考核评估实施较好,但在对学生的考核评估中,往往将学生的行为过度量化。这一类型的评估只能对学生一部分外显的品德进行评估,而学生内在的意志品质的培养并没有实现。量化评估看似科学客观,但过于武断,只要求学生遵守纪律,追求有效快速的成果。因而也就使得大学德育的效果浮于表面,难以得到学生内心的认同。
(二)高校德育评估问题突出的原因
高校德育评估出现的问题有着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对德育本质的认识不清。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如何培养学生仍不清晰。其次,评估在中国的高等教育中一直是薄弱环节,德育评估更甚。中国的学者尚未对评估学进行深入研究,因此在评估的方式方法以及制度流程方面有着很大欠缺。第三,当下的社会价值观具有明显的急功近利特征,使得德育评估也过度重视对结果的评估。最后,德育的特殊性,德育要对学生的心灵实现影响,但是德育过程是否成功的在学生的心灵留下了印记很难直接看到成果,因此对学生品德的评估中往往由于无法测量诸如意志品质等内容而将其忽略。
三、相关对策
首先,清晰认识德育本身。在德育的内容里,不仅要有符合社会要求的爱国情怀、政治素养、职业道德等,也要有对学生意志品质的锻炼,对学生人文素养的陶冶,从而在树立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同时,保证学生有坚持正确价值观、实施正确价值观的能力。而在方法上,更要针对学生不同的品德素质、心理状况进行不同的培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让学生认同德育,践行德育内容。
其次,深入学习评估学理论,从而建立适合中国德育实情、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采用合理的评估手段,实现对德育实施过程依据事实,动静结合、定量与定性结合、全面与重点结合、阶段性与总结性相结合、教师考评与学生考评结合的完整评估。
第三,适当避免功利性,面向长远的未来,最终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获得成果,而不能要求在短时间的学校教育中就取得结果。
最后,德育评估要适度量化,不能唯数据,不能过度信任量化评估的科学与客观,过度量化反而会使得评估结果不准确,失去其真实性。
参考文献:
[1]胡金秀,王岚.大学德育新论[M].河北教育出版社,2010(01).
[2]张忠华,张典兵.对德育评价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高等教育发展与评估,2011(1).
[3]李绍伟.社会教育的德育功能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
[4]檀传宝.德育形态的历史演进与现实价值[J].教育研究,2014(06):25-32.
[5]赵祖地,刘云林.育评估:现状?问题及成因[J].展与评估,2013(05):90-94+100+104.
作者:王志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