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大学教育论文范文,大学教育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以“目标为本”的大学德育教育应用研究

  • 投稿
  • 更新时间2018-05-06
  • 阅读量68次
  • 评分0
  • 0
  • 0

  目标为本的德育教育设计同“因材施教”的理念也是一致的。许多德育教育模式都可以看成是以“目标为本”这一基本模式的延伸,特别在对于大学阶段的德育教育应该有很大研究空间,以“目标为本”其实是潜藏于所有教育理念的最深层。做好该应用方面的研究,能够为未来该课程应用以“目标为本”教学设计打下基础。


  以“目标为本”的教学设计是兴起于1994年香港推出“目标为本”课程,是90年代香港课程的大事,教统会在第四次报告书提出推行“学习目标及目标为本评估”以提升中小学教育质量,解决自普及教育以来出现的学习表现下降、学生学习表现参差等问题。这项改革的构思颇为复杂,牵动了课程的目标、内容组合、教学策略、评估方法等,改革不可能不大,而且是牵涉整个高中,并于适当时机扩展至大学。


  一、“目标为本”的德育教育理论


  “目标引领”或者“任务统筹”是当代德育教育的精髓。因为正是教育目标决定了教学活动、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德育教育是一种目标导向的系列活动。当代德育教育理论家普遍认为,德育教育要解决的也是类似“旅行”的三个基本问题,即我们要到哪里去;我们怎样到那里去;我们是否到了那里。回答“要到哪里去”是一个确立目标的过程,“怎样到那里去”则是一个导向目标的过程,而“是否到了那里”却是一个评估目标的过程。因此,这三者就是目标为本德育教育的要素,用简单的互动反馈路线即可将其联系起来构成一个简洁明了、具有很强的扩展力的模式。


  教师和学生之间存在双向的强交互。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时刻关注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并为其提供指导和反馈;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学习,不断与教师进行不同形式的交流,汇报自己的成果,获得教师的反馈,提出疑难问题等。学生从各种学习资源处得到巨大的支持,获得大量的知识信息;同时学生可以对教材和各种学习资源进行重组、挑选,从不同侧面找到与主题相关的内容,二者是双向强交互。学


  生依赖媒体和学习环境来获得信息,媒体为学生创设了能够适合于不同特征和学习需求的学习者的学习情境以及与他人交流、协作的情境,将大量知识内容蕴于其中;同时,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的学习工具、调节媒体呈现的形式和内容,可在一定范围内调节学习的进度,二者是双向强交互。教师要实现大量教材、教学内容、教学资源的收集、整理工作,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内容,从教师到教材是强交互;教材和教学内容是教师设计教学活动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的教学活动依赖于相关的教学内容,从教材到教师也是强交互。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选择教学媒体,对教学媒体的呈现形式及呈现内容进行设计和组织,对相关的学习情境进行设计,因此从教师到媒体是强交互;媒体为教师多种教学形式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不同类型的工具,从教学媒体到教师也是强交互。


  二、目标为本德育教育方法


  要把思想教育贯彻到日常的目标导向的道德教育管理中来。道德教育的目标导向管理的本质和核心是面向目标,而不是简单的目标导向。道德教育的目标管理主要是经理的思想,人的思维取决于教育、指导、规范、转型和动员。良好掌握日常目标导向是道德教育管理工作的重心。工作非常具体、复杂、微不足道,常常容易出现不分轻重缓急,胡须眉毛一把抓的现象,结果许多学生的深层意识形态问题和一些有价值的思想灵感被忽视或没有时间去关注。根据我们学校的情况,我认为应该把重点放在抓好以下工作:


  学校教育应坚持道德教育,充分参与过程渗透。事实上对于道德主体,道德成长、道德意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持续的建设需要不断的改进,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个持续的积累过程,一个需要生活过程中不断努力的结果。它不会依赖少数道德教育工作者组织几次活动来实现完美转化,但是我们需要充分参与,他们都是道德教育者,每个人都是引导学生的行为发展,将学生的道德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中,首先建立道德教育的指导思想,共同努力创造良好的道德教育环境。


  教师必须始终自觉地把教育放在首位。教师必须始终自觉地把教育放在首位。一个真正好的老师一定是言传身教的,在教学过程中总是有意识地把教育放在首位,善于把握现实生活和灵魂的学生世界适合点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主观教育的作用,提高学生自律的道德行为能力。在制定教育计划和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试图渗透“诚实、尊重、关爱、良心、信心、责任和习惯”的内容到每个教育环节中,每个主题都实施思想共鸣,触摸学生思想深处,激发学生进入有意识行为的道德行为,实现教育的目的。


  探索教学方法,提高教育和教学的有效性。我们目前的教学和教学经常保留在“我告诉你听”、“我说你做”上面的传统方法,常常执行强制性灌输和指挥,忽略学生的忽略思想道德教育的个性,忽视了深层思想和感情的培养,偏离了青年人的生活世界,很难在教育和教学中产生“共鸣”效应,往往導致相反的效果。在日常教育管理中,我们将重点关注行为守则和学校纪律学校教育的实施,通过学校、部门、班级要求,一管到底,这样就把学生置于一张无形的网中,只允许遵守规则,让学生看规则很多,其实存在很多潜在的问题。强调掌握外在行为,忽视深层次的思想情感训练,道德教育为简单的行为训练,而不是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灵魂,必然导致学生的思维和言行不一致。学生经常以某种方式或另一种学科事件发生,教师不理解各种责难或责怪不难理解。很难实现实际结果,甚至是反效果,导致学生的反叛心理。面对今天的学生,简单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很难处理的。


  三、目标为本的大学德育教育要求


  在日常管理的道德教育中,道德教育教师是直接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学生强调个性发展,追求自由,理解尊重,不想受各种规则束缚,这和道德教育的教师几乎形成了“对抗”。道德教育教师要适应多元性,复杂的作用需要全面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运作能力和人文素质在学生的“头脑”中有“有吸引力”的道德教育,在学生面前展示包含高道德性格、丰富的知识、强大的能力等元素,包括高贵的个性形象,使这个图像发挥润物细无声的微妙作用。


  道德教育教师应具有高政治和思想素质。作为教师工作中的思想道德教育,其主要和基本任务是发展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因此思想政治素质是做好道德教育教师的前提。道德教育教师应以高水平的理论和政策,深入了解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同时道德教育教师要密切关注国际国内时事,全面了解国内外的时事,善于抓住国内外的热点问题,最好的利用现实生活实例用简单的语言向学生解释深刻的理论深刻的真理,提高他们在不同性质之间的区别矛盾和识别非边界的能力。


  四、结论


  本文分析了一些教师在道德教育日常管理中的道德教育,他们自己的工作应该具有提出的以道德教育为目标的方法的质量。我希望通过这些可以使日常目标导向的道德教育管理更加有效,最终能把学生培养成“生活上自理、学习上自学、行为上自律、决策上自立、品德上自修、评价上自省、心志上自控、情感上自强”,做到知行相统一、真正适应社会需要、综合素质高的现代人才。


  作者:李颜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