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反拨效应理论
所谓反拨效应(BackwashEffects)是指在语言测试中测试本身对考生、学校、社会乃至家长的诸多方面的影响。“任何一种考试都会对教学产生两种不同的反拨效应。”[1]反拨效应的概念最早由美国专家在1996年提出。探讨反拨效应的理论有:Alderson&Wall的“反效效应假设”,提出15个反拨效应假设(BackwashHyPotheiss),主要从学生—教师,学习—教学两个角度和两个方面研究。[2]Hughes及Bailey的“PPP”模式为参与者—过程—结果反拨效应模式,以及Prodormous的“显性一隐性反拨效应概念”(Overt—CovertBaekwash),认为测试对教学的反拨效应有直接明显的应试教学或应试学习的显性反拨效应表现,如做全真试题、模拟试题;同时也有对教学的深层次,不易察觉影响的隐形反拨效应。[3]反拨效应既有正面的;也可能有负面的。大学英语四级的教学目的就是避免消极的反拨效应,发挥积极的反拨效应。
二、大学生语言能力现状
(一)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在大学英语四级中,阅读理解部分的分值占到了35%。大学英语四级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是能够对一般性题材的阅读材料进行有效的理解,并且保证一定的速度。对学生阅读速度要求在每分钟70词左右。大学生阅读能力整体较好,阅读理解部分长久以来一直是学生的得分项,并且近年来有稳步提升的趋势。
(二)听力理解能力
听力理解部分在大学英语四级中所占的分值同样为35%。大学英语四级对学生听力能力的要求是能够充分理解日常交际对话,对于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内容要求能够理解其大意,并抓住其对话重点。听力能力是对学生英语语言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近年来在大学英语的题目、分值设置中开始越来越重视听力部分。听力部分是学生得分的难点,大学生的听力能力有待进一步的加强。
(三)书面表达能力
大学英语四级的书面表达部分由两个板块组成:写作部分和翻译部分。写作部分考查的是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大学英语四级的写作不仅考查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写作部分对于词汇量的要求通常在120左右,要求是语句通顺,没有语法表达错误,并且能够应用一定高级的语言结构。翻译部分则主要考查学生对词汇、语法、句型的内容的掌握程度。
三、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改革对英语教学的反拨作用
(一)积极反拨作用
Bialey从更广泛的范畴上来探讨这种反拨作用:考试直接影响参与者(教师、学生、还有教材编写者、课程设计者和研究人员等);参与者经历了各种与考试有关的各个过程:这些过程导致了与各类参与人员相关联的一些特点的变化。根据Bialey对考试反拨作用所持的观点,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这些改革调整将对大学英语教学产生相应的积极影响。
(二)对学生的积极导向作用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本意在于检验和推动大学英语教学。[5]改革后的CET4考试成绩公布方式改为成绩报告单。考生可以对照解释对自己英语听说读写等能力有个清楚的认识。新的计分体制和成绩报道方式也更加体现公平的原则,425分的考生与424分的考生可能不再面临这种尴尬。
(三)对教师的积极导向作用
英语四级考试改革更加注重学生语言主观能力的测试,要求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要提供给学生更多语言表达和听的机会,也不可放松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教学中可以适当地增加小测试,测试的目的是循序渐进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基本能力。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改革对学生的英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
(四)对用人单位的积极导向作用
考试改革将促使用人单位更注重学生的实际英语应用能力,使用人单位重新审视考试结果与实际能力之间的关系,变“证书第一”为“能力优先”。四级考试改革对用人单位的积极导向作用一旦实现,用人单位所形成的新的对人才的评判标准会反过来对学生的英语学习目标与结构、对教师的教学理念形成正面反拨作用,影响到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目标的实现。
四、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改革的消极反拨作用
不管如何,都应当承认,任何一种标准化的考试对教学本身的影响,消极的总是远远超过积极的。越是标准化的考试,对教学的负面效应越大。由于各种因素限制,考试永远只能测试有代表性的(当然不是全面的)、很小一部分考生的能力。用这很小一部分来指导教学,后果是可想而知的。
要完全改变目前四级考试的现状,摆脱英语应试教学,消除作弊等种种负面影响和弊端,或简单说取消统一考试,显然是不切实际的。而如何发挥它的积极作用,将其消极作用降到最低,是我们目前应该研究的内容。
[基金项目:2017年衡阳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7D033;2014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基于新CET改革反拨效应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研究与实践”。]
[1]黄昆.浅谈CET新题型测试对英语教学的反拨效应[J].科教纵横,2007(4):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