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高等教育学论文范文,高等教育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英国大学学生会的历史演变与现状特征

  • 投稿少女
  • 更新时间2015-08-31
  • 阅读量1075次
  • 评分4
  • 35
  • 0

关璐 周燕杰 Michael Cole

收稿日期:2014-02-26

作者简介:关璐(1981—),女,广东南海人,英国利物浦大学哲学博士,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博士后,从事非盈利组织研究;广州,510275。周燕杰(1981—),女,四川内江人,广东南海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国际合作部讲师,从事跨文化交际研究;佛山,528225。Michael Cole,男,英国普利茅斯人,英国利物浦大学管理学院高级讲师,从事政治学研究;英国利物浦,L69 7ZH。

摘要:英国大学的学生会历史悠久,一直以来致力于代表学生各种利益和满足他们的需求,占据着大学组织架构中重要位置。其角色和功能主要体现在三方面:推动学生社团等社交活动,为学生提供各种生活、娱乐服务,以及广泛代表学生的意愿和利益。这些功能的侧重随时间推移有所演变。最近十年,受组织内外因素的影响,学生会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如渐进式的服务改良与调整、革命式的结构重组和治理变革。这些经验说明学生组织能够而且应当在现代大学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学生组织可以而且应当成为高校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平台。

关键词:英国大学;学生会;历史演变;现状特征;大学治理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610(2014)03-0030-06

英国大学的学生会一般称为Students’ Unions,少数大学如伯明翰大学 (Birmingham University)和利物浦大学 (Liverpool University) 称为Guilds of Students,还有很多苏格兰院校将其学生组织称为Students Associations。这些组织历史悠久,受法律保护,在英国大学的组织架构里占据重要位置。英国1994年《教育法案》(Education Act 1994)要求所有高等教育机构成立学生会,学生自动注册成为会员除非主动放弃[1]。根据该法案,学生会是代表和促进学生共同利益的组织,在该组织中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委员会、议会和全体会议参与学生会管理工作,或通过参加竞选成为学生会干部。实践中,学生会通常受到学校官方认可,财政上由学校根据成员数量提供年度预算资金,大多数的学生会同时还会通过经营餐饮吧、商店等获取一定商业收入以补贴运营成本。本文介绍英国高校学生会组织功能特征、管理模式的演变过程,并指出这些经验对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的启示。

一、英国大学学生会的起源及功能演变

学生会在英国有三百多年历史,一直致力于代表学生利益和满足他们的需求。其主要功能有三个:负责推动学生团体社区内的社交活动;负责为学生提供各种生活服务,如健康、娱乐、住宿等;广泛代表成员的利益和意愿,包括关心诸如学费、教学管理等内部事务及对学校外部政治事件表达成员意见。这些功能的侧重随时间推移有所演变。

(一)早期学生会

英国大学学生会前身是1737-1787年间爱丁堡大学(Edinburgh University)成立的学生社团,主要任务是代表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同时建立学生团体社区以促进交流[2]。受预算、空间和大学政策等限制,其服务功能非常有限。这个时期学生会的形式是学生代表自治会(Student Representative Council) 和学生俱乐部[3]。英格兰的情况大体相似,只不过成立学生代表自治会的时间较晚,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左右[4]。苏格兰和英格兰早期的学生代表自治会由男女生各自独立成立[5],大都获得校方官方认可,其组成不仅有附属社团的代表还有来自各学科选举产生的代表。学生代表自治会的产生和发展体现了早期英国大学学生会的政治性功能。

早期学生会的另一功能是建立学生社区并组织诸如体育俱乐部等学生活动。学生会成立的初衷是形成一个全校范围的学生社区,打破院系界限,实现不同声音间的团结[6]。利物浦大学学生会建于1889年,当时的大学参议会同意成立该组织“以创办学生杂志,并促进学生间的友谊”[7]。实际上,很多大学学生会的前身就是社团组织[8]。帝国大学(Imperial College)学生会成立的初衷就是聚集学生发展校院社交生活[9]。

(二)二战后学生会的活跃期

二战后英国高等教育迎来一次扩张。学生数的迅速增长以及战后社会文化背景的变化给大学带来巨大压力,如校舍校区建设能否与人数增长相匹配,教学质量及学术发展能否满足学生需求。学生会在这时期积极参与学校内部管理,如制定学术标准和教学评估,学生健康及住宿管理等。学生会因此获得更大代表权,70年代中期大部分大学都给予学生代表在大学委员会中的选举权。学生会的政治活跃性同时还表现在对国际政治事务的关注上。这个时期的国际政治事件,如越南战争、核试验和反种族歧视的浪潮成为引发学生大规模抗议和游行活动的重要导火索。

战后,人们普遍意识到用战前的社交规则来限制从战场上归来的学生不可行,学生会的社区交流功能因而大大提高,学生社区活动日益丰富,参加社团的人数不断增加。同时,学生会提供的服务也有显著发展。彼时的学生基本不需要打工,酒吧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一部分,学生间社交生活基本围绕着餐饮吧、酒馆展开,于是学生会利用已有场所开设餐饮吧比比皆是[10]。新服务还包括常设的学生健康中心,提供保密倾诉服务的晚间热线等[11]。

学生会主席一职在60年代末开始全职带薪,此举承认该职务工作量的增加和岗位性质的改变,反映了对工作质量的要求,是对学生会志愿服务观念的摈弃[12]。此外,学生会还推出了全职秘书、会计等岗位负责行政事务,薪资费用从学生会日常开支中支取。

关璐周燕杰Michael Cole:英国大学学生会的历史演变与现状特征(三)80、90年代学生会的扩张

80、90年代英国大学学生会发展的特点是商业服务的巨大扩张。高等教育的加速扩张带来学生人数猛增,给公共财政造成很大压力。生活助学金被偿还性学生贷款所取代[13],大学开始征收学费。学生承担的经济压力由此变重,这是这一时期学生生活与之前时代区别的重要特征之一。在此背景下,学生组织示威的政治热情消减,相反服务重心突显。同时,出于经济及就业考虑学生不再热衷参与社团或非商业性志愿活动。

消费主义的兴起使学生大多关注于学生会提供服务和商品的质量,从而促使学生会将重心更多地转移到商业服务。学生会商业性服务功能因而明显扩大,超过之前任何时代。商业运营范围增加包括餐饮、娱乐、健身、健康等项目,规模扩大如办公场地扩张、非学生雇员增多,预算和营业额随之上涨,如诺丁汉大学(Nottingham University)学生会的收入在1982到2006年间上涨近6倍,工作人员增加三倍有余[14]。收入增加意味着学生会有机会取得更大独立性和自治力,导致学生会与大学间关系日益淡漠。例如,谢菲尔德大学(The University of Sheffield)校方在90年代减少了对学生会的资助预算,学生会不得不依靠自身商业经营维持运作[10]。

商业运营的强化带来职业化管理模式的产生。之前的学生领袖通过直接参与服务的提供来控制学生会的运营,但是这一时期的学生领袖则认为聘请专业人士管理效率更高。由此,组织中的职业经理人增多,商业化管理气氛愈浓。

二、英国大学学生会当前组织改革的背景与战略调整

英国大学学生会近十年间经历了一系列改革,其原因组织内外因素皆有。有的改革是渐进式致力于服务的持续性改善,有的改革却是非连续性的如组织结构重组、治理方式变革。

(一)日益严重的财政压力

90年代大规模的商业活动普遍缺乏合理规划,扩张初期虽然受成员欢迎,中后期却给学生会造成巨大财政压力[15]。进入新世纪以来,商业竞争加剧,学生生活经历、人口构成和生活习惯的变化导致学生会商业利润明显下滑。谢菲尔德大学学生会首席执行官接受采访时指出:“学生会财政来源过度依赖于餐饮吧和晚间娱乐活动收入,导致当前面临不断增加甚至严峻的财政压力”[16]136。英国大学学生会管理协会(The Association for Managers in Students’ Unions)2006年的调查显示新世纪的头五年许多学生会商业收入每年下降超过15%,餐饮吧销售额持续明显下滑[17]。英国全国学生联会(National Union of Students)的研究显示全国范围学生会餐饮吧收入在1998到2008年十年间锐减一半[18]。

学生社交休闲活动场所在过去十年增加了大量选择,除学生会以外,学校周边私人运营的零售、餐饮及娱乐场所不断增多,这是学生会商业收入明显下降的原因之一[16]131。连年亏损造成资金储备与流动资金缺乏,影响到再投资能力,进而失去市场竞争力,引发到店人数继续下降。来自母体学校的经济支持因此至关重要。事实上,很多学校在这一时期对学生会增加了相应援助,如出资对必要设施进行重大修缮。商业收入的下滑给学生会融资模式带来重要改变:虽然90年代学生会在财政上较独立于学校,然而当前组织的持续发展迫切需要维持与学校的紧密关系。

学生生活习惯、生活方式及其服务期待值的变化也威胁到学生会商业收入,如赫瑞瓦特大学 (Heriot?Watt University) 学生会商业运营2004年开始出现严重亏损,其原因并非商业竞争,而是学生们生活方式如饮酒习惯的改变,以及对服务质量更高的要求[19]。

(二)战略的调整

财政压力加上学生构成及生活习惯等变化促使学生会重新定义其角色与功能。发展的重心逐步从商业服务功能重新转移到管理学生社团以及政治性代表上来。发展战略的调整表现为:

第一,减少学生会商业服务的类型和规模。人们开始质疑学生会在上个世纪所产生浓厚的商业气息,认为其削弱了学生会成员的团体感与归属感。一名学生干部评论,“我们提供广泛的服务,会员因此把我们与特易购(Tesco,英国零售超市品牌)进行比较,从商业化质量要求去评估我们服务的价值的同时对我们却没有丝毫的忠诚度。我们努力提供高品质商业服务却无法挽留会员”[16]92。事实上,如果越来越少的学生认同自己是学生会一员,那么他们对这一组织的参与也将越来越少[16]93。

第二,通过机构重组,加大对社团的支持和投入。重组措施包括裁减商业部门及人员、削减商业服务、扩大社团管理部门等。德比大学 (Derby University) 学生会机构重组完成于2008年,其市场营销部的功能从以往单一服务于商业部门如宣传酒吧促销、俱乐部娱乐节目等,转向服务于整个组织的整体营销,尤其是宣传学生社团[16]144。曼切斯特城市大学(Manchester Metropolitan University)学生会2006年第一次开始大规模对学生参与社团及体育俱乐部的人数及频率进行监控[16]145。

第三,将学生会的组织定位从强调商业运营重新转移到广泛代表学生民意和利益。90年代以来学生参政意识出现倒退,参与每年一度学生干部选举投票的人数减少,学生中不知道当期学生会主席的人数比例扩大。部分学生甚至把学生会理解为校内餐饮酒吧及零售业务的提供者或迎新活动的组织者。学生会意识到上述问题的严重性,纷纷对其发展战略进行调整,利用数字媒体的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多机会参与到代表性活动中来,如学生干部选举活动中电子投票系统的开发与运用[16]104。

三、英国大学学生会治理结构的改革

新世纪以来,财政压力、管理困境、会员粘性的下降,随之产生战略调整、机构重组以及对学生会组织管理模式的探讨和争论,继而引发新一轮的英国大学学生会治理模式改革。新的治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旧体制的弊端,但是每个学生会具体的措施不一样,影响与后果有所不同。

(一)治理结构的传统模式

80年代以前英国大学学生会的传统管理模式是直接民主制,即“学生全体会议-执行委员会”。学生全体会议为学生会最高权力机关,其常设机构为执行委员会,后者由选举产生的学生干部组成,学生通过参加定期的全体会议审议执行委员会和各部门工作。

80年代后期开始,学校学生数的剧增以及学生政治冷漠因素导致代议制民主的产生及广泛应用[16]88,即“全体学生会议-学生议会-执行委员会”的模式。学生全体会议只是偶尔性召开(如一季度一次),影响力有限,学生会的最高权力实际由学生议会来行使[20]。学生议会成员大多不是直接选举产生,而由各委员会间接选举产生,如来自各院系学生代表,各社团组织负责人,各类学术团体代表等。执行委员会由一年一度全体学生投票选举产生的学生干部组成,分全职带薪和兼职无薪两种,任期常为1年,偶尔长至3到4年,但全职带薪职位任期不得超过2年[1]。执行委员会对学生会日常工作进行组织、管理及领导,通过学生议会或全体大会对选民负责。学生干部身兼数项职责,包括执行组织决定、履行雇主责任、承担运营职责,以及行使代表学生的职权。执行职责指全面担负整个学生会的执行管理责任,负责与管理层共同制定组织发展战略与各项管理政策。雇主责任包括与雇员签署劳动合同和支付薪酬,以及与工会建立联系。运营职责指对运营绩效、财务、营业许可证及人事等进行管理。执行委员会之下的经理人团队负责日常运作,由总经理向执行委员会报告学生会整体运营和管理情况。总经理以下有学生雇员和非学生雇员,这些人员的职责除了直接负责提供服务或维护基础设施之外,还包括必要时向学生干部提供专业建议与技术支持。

(二)托管董事会的产生

组织治理结构的改革是英国大学学生会近年的一个热门话题,其原因有对传统治理模式缺陷的批判以及组织法律地位的变化。2006年《慈善法》 (Charities Act 2006)[21]取消了学生会的免税慈善 (exempt charities)地位,要求收入超过10万英镑的学生会在2011年6月前注册成为慈善机构 (registered charities),接受慈善委员会 (Charity Commission)及《慈善法》所监管。此举意味着今后超过九成的学生会必须向慈善委员会提交年度报告及审计报表,遵照慈善委员会推荐的管理实践公告,并接受慈善委员会提请的立案调查。学生会由此掀起治理模式变革浪潮,其中一个重要举措是按照慈善委员会要求成立托管董事会 (board of trustees),实行“全体学生会议-学生议会-托管董事会”模式[16]151。

改革后的托管董事会由学生托管人和非学生托管人共同组成。后者无薪酬但有较长的固定服务期,人员构成一般来自不同的专业领域,如财务、人事、学校管理。引入非学生托管人进入董事会的做法被普遍认为是当前学生会管理中的最佳实践[22],因为《慈善法》要求学生会托管人必须熟谙组织运作法律和财务管理事宜,学生和非学生托管人混合模式的潜在优势可以结合两者的经验与专业知识,发挥最大的管理和领导优势。相对于学生托管人1年的任期而言,外部托管人的任期较为合理,加上其良好的教育和职业背景,可以起到监督管理者以及提供咨询的作用。

新治理模式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旧体制的弊端,但批评者指出非盈利组织董事会的监督和咨询机制存在功能流于形式和实效性等缺陷。再者,每个学生会托管董事会人员组成及比例不一,影响与后果有所不同。部分学生会托管董事会中的非学生托管人占多数,难以保证董事会决策广泛代表学生意愿和利益。还有部分学生会直接将学生议会的角色定义为向托管董事会提供建议和咨询,被认为削弱了治理中本就无力的问责机制,挑战了组织民主特性。

四、总结与启示

从英国大学学生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特征可以总结积极、有益的实践经验,供我国高校学生工作借鉴和参考。

(一) 学生组织能够而且应当在现代大学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

英国大学学生会功能的侧重随时间推移有所演变,但其核心一直紧紧围绕服务、代表和组织三个定位,而且服务与代表两项职能在过去20年中不断得到加强。首先,学生会负责掌管全校学生活动经费,通过向学生提供全面高效的服务,为高校争夺生源发挥了作用。第二,作为学生整体利益的代表,学生会积极参与学校管理事务。学生会是学生与学校之间的桥梁,体现在自上而下的管理以及自下而上的信息反馈。第三,学生会内部管理以自治为主,主导社团及社区内社交活动建设。总的来说,英国大学学生会在学校治理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

近年来大学治理引起国内教育界重视。作为一种新的统治过程,治理强调协作与沟通,以实现各利益相关者责权利的平衡而非教学科研为目标,主体为利益相关者而非管理者,强调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向沟通而非上级管理下级的单向关系[23]。事实上大学管理过程牵扯到社会各方面利益关系[24],其中的冲突与妥协决定了完善治理机制的重要性。

英国经验说明高校学生与管理者之间相互协调的重要性,大学事务不一定非要通过责权明确的方式来实现,以治理的方式实现功能相互替代更为有效。这为我国高校改革路径的选择提供了有力佐证。当前国内高校的行政化体制造成师生主体作用边缘化,本应属于教育主体的权力掌控在管理层,师生成为行政领导和职能部门管理的对象[25]。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和去行政化需要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26],调整内部治理架构[27]。学生自下而上地参与大学治理需要一个强大、有序、高效的学生会组织体系。除了广泛代表学生民意和利益,学生会还可以通过参与学校服务的提供,提升服务质量的同时加强学生主体性地位。在这个问题上,英国大学学生会提供了丰富经验,如开展多样化的咨询服务指导学生解决个体问题[28],引进专业管理人员提高服务质量,组织学生参与服务的提供进而提高主体参与意识,培育学生社团发展构建良好互动社区等。

(二)学生组织可以而且应当成为高校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平台

英国大学学生会商业化运作成熟,社会化程度高,证明了学生组织作为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性。一个庞大的学生组织需要优秀的执行者和领导者。英国的学生会干部有较高自主权和决策权,全职带薪的岗位设置为其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提供保障,有利于日后职业发展。同时,商业化运营为学生带来大量灵活的实习或兼职岗位。该自组织内部浓厚的社会气息可以实现和社会的零距离。再者,社团活动树立团队意识,培养学生与人相处能力。这些灵活的管理,公司化、社会化的运作,在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值得借鉴。

现代大学核心功能是培养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人才,我国高校由于教育主体缺位,在这方面的工作任重道远[24]。以学生组织为例,目前学生会更多是作为学校代理人进行辅助性工作,而非趋于学生自我的发挥。学生会主席职能偏重于执行学校管理安排。近年来,学生价值多元化和自由度的增加,投入学生组织的时间明显减少,从事组织工作、参加活动的动力和积极性有所下降。借鉴英国经验,国内高校应当充分发挥学生会在培养全面发展人才工作中的作用。一方面,通过搭建学生自主管理平台,提高学生自我管理和服务的能力。学生自治对其成长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当前学生组织在制定章程、产生领导人、运行方式等方面自治水平较高,但在经费、校政参与、监督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限制[29]。高校需要转变观念,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同时提供相关制度性保障,例如尝试英国带薪全职学生干部的制度安排,结合灵活的学籍管理办法,为学生干部全心投入组织管理工作提供更好平台。

同时,学生会的社会化功能在于帮助学生通过参与自组织和社团活动,培养人际沟通、组织和协调能力、责任心和独立性,以便学生在毕业进入社会时更快完成角色转变[30]。高校应重视对学生社团建设的投入,发挥学生会自组织作用,对学生社团进行统一归口管理,通过提供人际交往平台形成良好校园学生社区。

参考文献

[1]The Parliament. Higher Education Act 1994 [S]. London: The Stationery Office,1994: 5-6.

[2]Day,M. Toad Under the Harrow?Part One [J]. Agenda,2003 (6):16-26.

[3]Brown,A.L. & Moss,M. The University of Glasgow: 1451-2001 [M]. Edinburgh: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2001:102.

[4]Harte,N. The University of London 1836-1986: An Illustrated History [M]. London: The Athlone Press Ltd,1986: 181.

[5]Pullan,B. & Abendstern,M. A History of 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1951-73 [M]. London and New York: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2000: 82.

[6]Jacks,D. Student Politics and Higher Education [M]. London: Lawrence and Wishart,1975: 26.

[7]Kelly,T. For Advancement of Learning: The University of Liverpool 1881-1981 [M]. Liverpool: Liverpool University Press,1981: 94.

[8]Clapp,B.W. The University of Exeter: A History [M]. Exeter: The University of Exeter Press,1982: 67.

[9]Imperial College. Our Past: Timeline 1910-1920 [N/OL].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Official Website.(2009-12-01)[ 2010-09-20].http://www.imperial.ac.uk/centenary/timeline/1910.shtml.

[10]Mathers,H. Steel City Scholars: The Centenary History of the University of Sheffield [M]. London: James and James,2005: 260.

[11]Walker,B. & McCreary,A. Degrees of Excellence: The Story of Queen’s Belfast 1845-1995 [M]. Belfast: The Institute of Irish Studies,1994: 153.

[12]Student Loans Company Limited. Take Up Statistics 1991-2005 [R/OL].Student Loans Company Official Website.(2007-10-12) [2010-11-12].http:// www.slc.co.uk/statistics/national?statistics/facts?and?figures.aspx?.

[13]BBC News.Student Tuition Fees: Costly Changes [N/OL]. BBC.(1998-05-19) [2007-06-27].http://news.bbc.co.uk/2/hi/uk_news/education/the_state_of_education/86754.stm

[14]Tolley,B.H. History of the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M]. Nottingham: Nottingham University Press,2003: 43.

[15]Sanderson,M. The History of the 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 Norwich [M]. London and New York: Hambledon,2002: 76.

[16]Guan,L. The Management of Strategic Change: Case Studies of UK Students’ Unions [D]. Liverpool: The University of Liverpool,PhD Thesis,2011: 50-152.

[17]Association for Managers in Students’ Unions.AMSU Survey [R/OL]. AMSU Official Website.(2009-01-27) [2010-04-20].http://amsu.net/resources.

[18]National Union of Students.A Wave of Change: The Future Landscape of the Student Movement [R/OL]. NUS Official Website.(2008-08-20) [2009-10-20].http://www.nus.org.uk.

[19]Taylor,M. Heriot?Watt Student Union on Brink of Financial Crisis [J/OL]. The Journal,2009 (29): 4 [ 2010-01-22]. http://www.journal?online.co.uk.

[20]Williams,D. R. Keele: The Free Republic of Keele [N/OL]. Pawilton.( 2008-01-13) [2009-08-29].http://pawilton.net/keelealumni/kiilelife.

[21]The Parliament. Charities Act 2006[S].London:The Stationery Office ,2006: 1-10.

[22]National Union of Students.The Charity Act 2006: Implications for Students’ Unions in England and Wales[R/OL].NUS Official Website .(2008-06-20) [2008-08-20].http://www.nus.org.uk.

[23]李福华.大学治理与大学管理:概念辨析与边界确定[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19-25.

[24]别敦荣,徐梅.去行政化改革与回归现代大学本质[J].中国高教研究,2011(11):13-17.

[25]陈昌贵,季飞.正确行使自主权与高校内部治理结构调整[J].复旦教育论坛,2011(1):33-36.

[26]孙进.政府放权与高校自治——德国高等教育管理的新公共管理改革[J].现代大学教育,2014(2):42-49.

[27]陈梦迁,黄明东. 治理框架下现代大学制度决策的逻辑与模式重构[J].现代大学教育,2013(4):21-28.

[28]宣勇.挑战与回应:大学学生组织的重构[J].教育研究,2006(4):33-37.

[29]周湘林. 试析我国高校学生自治权的现状及其保障——基于政策文本的分析[J].高校教育管理,2009(5):67-73.

[30]花冬进. 高校学生组织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影响[J].山西青年报,2013(8):1-2.

(责任编辑 张 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