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高等教育学论文范文,高等教育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对高校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几点思考

  • 投稿吊炸
  • 更新时间2015-09-23
  • 阅读量255次
  • 评分4
  • 81
  • 0

许 淼

(长江大学文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摘 要】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逐渐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宝贵的资源保护工作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而高校作为其中的参与者起着至关重要作用,高校中的图书馆工作对于高校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有着必要的作用。从高校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必要性方面,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方式,阐述了高校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些建议与措施。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式

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2011年2月25日,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走进了民众的视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问题越来越多的被提及,各地的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一系列的政策保护本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认识中的一个新概念[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展现、表达、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制品和文化空间。”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世代相传,可以让各种不同的群体在自然和历史的发展变化中找到认同感和持续感,在创新中体现文化的多样性特点并展现人类的创造力。而高校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同时也是一支重要的公共文化力量,也具有责任和义务同高校一起参与到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来。不仅可以拓展高校图书馆服务新领域,也可以为保护工作贡献一份力量,并推动保护工作的进一步深入与发展。

1 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必要性

1.1 避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破坏与消失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迁及过度的商业和旅游开发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一些地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遭受破坏或消亡。许多传统技艺如地方曲艺、杂技、说唱、舞蹈等口耳相传的民间文化、风俗在不断消失,这一切提示着我们要把非物质文化保护提上日程。而作为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自身的独特优势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并利用高校这一平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进行宣传,这样可以极大地增强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从不同的角度来逐渐缓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亡。

1.2 培养壮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研究力量

高校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不仅可以培养更多致力于这方面研究的人才,壮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力量。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涉猎天文地理、社会风俗等诸多范围,高校图书馆参与研究实践,对图书馆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需要他们在具备扎实的图书馆学理论功底基础上,还要广泛汲取各种知识营养,采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交叉研究。在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过程中,图书馆员不仅开拓了学术视野、扩展了研究空间,而且变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的生力军。同时,还会影响身边志同道合的朋友,使研究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队伍日益壮大,给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注入了新的活力。

1.3 有利于图书馆丰富馆藏、提升服务、增强竞争力

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既壮大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量,又可以丰富馆藏,完善特色资料库的建设,激发馆员们学习兴趣,促进专业素养的提高,可谓实现了双赢。图书馆利用人才、技术、信息资源等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与政府机关、科研院校合作,通过宣传讲座,网络远程高速传递,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更为广泛的共享,从而不断提高人们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意识,使越来越多的人们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也可以使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2 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方式

2.1 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原始资料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键是保存其原始资料。其内容包含非物质文化遗产鉴别、申报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资料;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化后产生的文献(包括文字的原始记录及印刷件、含解说的录像带、相片、录音带等);地方文献中记载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献资料、论著及文艺作品等。图书馆还可以采用数字影像技术、网络技术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成果和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分类管理,特别是对消亡的或者正在消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抢救性的保护,高校图书馆可以在其中可以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2.2 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与调查

高校图书馆不是专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机构,但其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和调查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①高校图书馆文献种类繁多,地方文献资源丰富,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认定、申报等工作中可以佐证其历史真实性;②有些资深的图书馆馆员,熟悉乡土风情、民间文化,有的还是某一领域的专家,他们有能力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研究。同时,图书馆现代信息技术比较发达,能更好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确认、记录和整理。

2.3 发挥宣传优势,提高大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度

高校图书馆读者众多,技术力量雄厚,具有现成的场馆,有利于宣传、推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宣传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发放宣传单,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设立展示厅,对各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主题展示;设立研讨室,定期对不同的项目进行讨论;同时高校图书馆担负着对大学生进行文化知识宣传教育的任务,有义务引导使他们成为非物质文化理念的传播者[2]。

3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拓展服务新领域的建议

3.1 建立健全馆藏制度

“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的开展需要利用大量的相关资料做保障,只有制订完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馆藏制度,保证文献资料完备性,才能保证保护工作顺利开展。高校图书馆要建立健全馆藏制度,要明确规定文献采集的原则、采集计划、文献采集的标准和方法、收藏范围、复本标准、文献经费使用方法、审批手续和采购办法等,进而确定文献建设的总目标[3]。才能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最好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3.2 建立完善采集系统

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隐藏于地方文献之中。在进行地方文献采集时,可以利用各种书目索引等工具书摸清地方文献出版、存佚情况及收藏单位等[4],以便拓宽视野,掌握尽可能多的地方文献信息。文献采集工作不仅要采集纸质文献、图片、音像资料,而且要采集电子文献、网络文献。可以请老师、科研人员去古旧书市、书店现购;拜访地方名人和专家学者;科研阅览室人员做好相关期刊的搜集;派专人定期在网上搜集相关文献,做好网上工作。

3.3 建立特色数据库,开展特色服务

运用数字化多媒体等现代化科技手段,对珍贵、濒危并具有历史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真实、系统和全面的记录,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满足读者在因特网上实现查找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地方文献的需要,是高校图书馆的重要职责之一。因此,高校图书馆要根据自身特点和现状,结合馆藏优势资源,科学规划,积极选题,并用有一定学术价值、经济价值的文献,分阶段、分步骤地建立专题数据库;可通过统一的平台,设置集中型的地方文献书目查询系统,通过本校的网络进行地方文献电子资源和网上资源的导航,开展全方位的查询服务。笔者建议,在图书馆网站设立专栏,收集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网页集中链接。通过网络资源的共享,读者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终端对其数字资源浏览、下载、打印,获取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例如,郑州大学图书馆建有河南名人手稿数据库等,以凸显“启封(下转第240页)(上接第131页)中原文化的钥匙、探索河南奥秘的中心”这一特色[5]。

在当前信息化、网络化、国际化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对维持民族文化本色、文化特性和文化根基同样具有不可推卸的职责。高校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任重道远,不仅可以有效提升服务层次,凸显特色馆藏,拓展服务领域和服务功能,而且进一步增强了图书馆的文化氛围。同时也可以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应有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黎炳明.高校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的建设:以钦州学院为例[J].钦州学院学报,2011(6):117-120.

[2]谭寅汉.地方高校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建设探析[J].肇庆学院学报,2011(1):93-97.

[3]戴晓红.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图书馆正在践行[J].图书馆论坛,2010(26):255-256.

[4]刘爱华.从“传承”的角度看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建设[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0(11):126-128.

[5]赵长海.论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大方文献工作[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4(1):66-67.

[责任编辑:汤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