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高等教育学论文范文,高等教育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大学语文教学应如何传承传统文化

  • 投稿Cycl
  • 更新时间2015-09-24
  • 阅读量910次
  • 评分4
  • 38
  • 0

黄志程

(赤峰学院 文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摘 要:大学语文是我国高等院校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承担着提高大学生语文素质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重要使命。这就需要在国家和高校的大力提倡和重视下,大学语文教育者从教材建设、教师素质的提升,教学队伍的建设、课堂教学的实践和具体的教学方式方法等多个角度研究探索,结合民族传统文化进行深入思考,并付诸于教学实践,培养高素质的当代大学生,最终,使民族文化传统得到继承,实现大学语文教育传承民族文化的教育目标。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大学语文;传统文化;教材;师资;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2-0258-03

基金项目:2013—2014年度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公共课改革科学研究立项“传统文化与大学语文课程建设”

大学语文是我国高等院校基础教育中一门重要的教学课程。作为全国高等院校的一门公共基础学科,大学语文教育承载着提高非中文专业大学生语文素质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重要使命。大学语文教育在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中,凸显了其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发挥了其独特的教育功能,提高了大学生的语文素质和综合素质,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现在,以总书记为中心的党中央和国家非常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因而,传承传统文化精神的大学语文教育改革也显得格外重要,需要提到当代的历史进程中,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同时,各个高校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都在进行素质教育改革、学分制、导修制改革以及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大学语文教育改革也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传统文化的传承也应该涵括在大学语文教育改革中不断探索、实践,从而为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当代大学生服务。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大学语文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需要不断改革探索。大学语文教育是一门复杂、多层面的学科教育,大学语文教育改革相应的也是一个复杂的改革过程,涉及到国家和高校对大学语文课程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大学语文教材建设、大学语文师资建设以及大学语文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方法的研究等一系列问题。

一、国家和高校要高度重视大学语文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大学语文教育,自从设立以来几经废立,经历了风风雨雨的发展历程,但仍然发挥了其在国民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然而,它也面临着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方面,大学语文教育受到社会的影响,一直处于比较低迷的发展状态。现在的大学生受到社会不良思想倾向的影响,往往不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同时也对承载着传承传统文化精神的大学语文教育持不重视的态度,仅仅把大学语文课当做修得学分的一种手段,从而使大学语文教育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高校对大学语文教育的重视程度还有不足之处,教学定位不明确,也使得大学语文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使其与“终身学习”的大语文教育观背道而驰,不利于增强大学生的语文素质,不利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

所以,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大学语文教育要得到国家、社会和高校的高度重视,才能充分发挥大学语文教育在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过程中的突出作用。大学语文教育才能在素质教育和应用型人才模式改革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进展。

二、大学语文教材要体现传统文化精神,彰显传统文化的魅力

大学语文教材是大学语文教育的重要载体。所以,教材建设是大学语文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要实现大学语文教育传承传统文化的教学目标,大学语文教材必须要体现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彰显传统文化的魅力。

现在的大学语文教材大多选用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通过教师的课堂讲授和欣赏,使学生接受语文知识和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因为这些文章不仅仅是语文教育的典范,而且聚集着传统文化的精华。所以,大学语文教材的编订,应该选用一些能够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重要篇目,这样才能对学生起到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意义。

在大学语文教材中,徐中玉先生主编的大学语文教材,既兼顾学生语文素质的提升,又能彰显传统文化精神。另外,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潘文国主编,专门为翻译专业编订的《中文读写教程》也是一部很好的大学语文教材。教材由易而难,分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古代散文(晋代到清代)、中国古代散文(先秦至两汉)、诗歌辞赋及骈文,共4册,每册又分若干单元,每个单元都由“文选阅读”“中文知识”“语言实践”3部分组成,从而形成完整严密的整体。文选阅读,主要选用一些体现传统文化精神的作品,各篇都有学习提示和思考题,供学生自学和课内课外引申学习。语言实践部分主要介绍各种文体的写作和例文欣赏。中文知识部分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介绍,涉及到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这部教材传承传统文化的教学目的非常鲜明。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重要教学篇目的欣赏和传统文化知识的介绍,使其弘扬传统文化的教学目的达到很好的效果。

在大学语文教材的编订上,我校大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革、探索,编订了适合本校实际的《大学语文》教材,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部教材主要目标就是提高大学生的语文素质和弘扬传统文化精神。编排的原则是兼顾古今中外,并选录了受到学生普遍欢迎的经典影视欣赏篇目。每篇文章都有自学提示、思考练习、知识链接,目的是使大学语文的学习不仅仅局限在课堂,而且要延伸到课外的日常生活中。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教师的教学引导和教材的自学,联系现实生活,感同身受,真正达到大学语文教育传承传统文化的教学目标。

一部优秀的大学语文教材既是语言文学知识的合集,又是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精髓的再现。所以,在大学语文教材建设上,要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彰显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为大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提供最优质的教学指导。

三、大学语文教师要提高传统文化的素质,展示传统文化的魅力

大学语文教育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在大学语文教师的指导和实践教学中达到最终教学目的,所以,大学语文教师自身传统文化素养的提升和大学语文师资的建设和培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1.大学语文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扩充自己的知识层次和理论水平。大学语文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大学语文教育目标的实现和大学语文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理论水平是息息相关的。所以,大学语文教师必须与时俱进,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层次,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尤其是大学语文教师承载着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所以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不断的阅读文献、欣赏名家名作,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和语言文字能力,深刻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的精髓。只有这样,才能承担大学语文的重要教学任务。

2.加强大学语文教师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培训,提升教师素质。大学语文教育是高校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这要引起各个高校的高度认识。目前,一些高校的大学语文教育实践基本上是由年轻教师来承担,而年轻教师在学识水平和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有一定局限,很难有效地完成大学语文教育所承载的传承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所以,为了进一步提高大学语文教师的文化素质和教学水平,就要不断为大学语文教师提供再教育和培训的机会,尤其是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培训,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提升大学语文教师素质的最终目的。

3.建立高素质、多层次、多梯队、稳定的大学语文师资队伍。师资队伍的建立直接决定了大学语文教育的成败与否。所以,各个高校应该建立高素质、多层次、多梯队、稳定的大学语文教学和科研团队。只有这样,大学语文教育才能有效地实现其教学目标。首先,要让一些资深的教师进入到大学语文的教育中,发挥他们的教学优势。这些教师从事教学工作几十年了,大多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深厚传统文化的素养,选用这些教师进入大学语文教学中,不仅可以促进大学语文的教学和传统文化的传承,而且能为年轻的教师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形成以老带新的传统。其次,引进高层次的专业人才,充实大学语文教学队伍。这些教师接受了系统的专业教育,受到传统文化教育的良好熏陶,能够胜任大学语文的教学工作。不过在教学经验、教学技巧上还有不足,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向老教师学习,通过不断教学探索实践,逐渐成长成熟起来。再次,稳定大学语文教学的师资队伍。一个稳定的大学语文教学团队是大学语文教育实现其教学目标的关键。

教师素质水平的提升和高素质、多层次、多梯队、稳定的大学语文教学团体的建立,无疑对大学语文教育会产生巨大的推动力,从而在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四、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方法的研究和探索

当然,要实现大学语文教育传承传统文化的目标,最重要的是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索。

目前,大学语文教育的现状堪忧,尤其学生普遍的厌学情绪是值得关注的问题。若要改变这种现状,最为关键的就是在教学方式、方法上下功夫,要确立学生是课堂教学主体的教育理念,吸引学生主动加入到课堂教学中,深入思考,联系现实生活,提升自己的思想素质和文化水平,从而实现大学语文的教学目标。

(一)教学篇目的讲授和欣赏要以提升学生语文素质和弘扬传统文化精神为目的

在大学语文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是在课堂上通过一些重点的教学篇目欣赏进行。所以,这些重点教学篇目的选择就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大学语文选录的作品,尤其是精讲的篇目大多都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精髓,不仅会给学生美的享受,也会给学生带来思想、道德、文化等方面的深刻启示。

例如,辛弃疾《水龙吟》、陆游《示儿》、杜甫的《登高》等作品中体现了爱国主义的忧患意识;李密的《陈情表》体现了我国忠孝思想的精华;《诗经·蒹葭》、李清照《醉花阴》、陆游《沈园》等作品体现了古代的爱情理想;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和苏轼的《前赤壁赋》表现了他们悠闲自然的生活情趣和放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展现了天人合一的传统思想;先秦诸子散文中有对人生短暂的慨叹,也有关于如何修养人格、增进学业的精辟论述。这些文章都闪烁着传统文化精华的光芒,能引起学生深刻的思考,使学生深受其益。

所以,要想实现大学语文教育传承传统文化的目标,就应该在作品讲解和欣赏中,引导学生理解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并指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进行深入思考,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和爱情观,达到传承传统文化的目的。

(二)教学篇目的讲授要结合现代社会和学生关注的焦点进行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大学语文教师不能一味的以教师为主体,一定要牢记学生是课堂教学主体的教学理念。所以,课堂教学一定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紧密联系社会现实,不然我们所讲的作品就会和学生产生一定距离,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李清照的《醉花阴》表现了作者对自己丈夫的相思之情,从而体现了李清照和赵明诚真挚的爱情,这就可以和当代大学生的爱情观念相联系来讲解。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对李清照和赵明诚爱情的分析,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美好的爱情观。讲解苏轼的《前赤壁赋》,可以给学生延伸介绍苏轼的生平,其中苏轼母亲给他们讲范滂的故事,有故事,有情节,生动形象,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能给学生一定的教育意义,让学生思考自己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也可以通过介绍学生熟悉的《赤壁怀古》,让学生体会苏轼放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从而进入到《前赤壁赋》的欣赏中去,深刻理解苏轼的人格精神的内涵。

这样的课堂教学,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给学生以思考启迪,使其在无形中受到这些作家人格精神的影响。从而,让学生既接受了语言文字的知识,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教育。

(三)改变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使用现代课堂教学新模式,生动形象地传承传统文化

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方式越来越不受学生的欢迎,毕竟时代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对于喜欢新鲜事物的年轻人,他们的兴趣支点也在时刻发生变化。世变时移,大学语文的教学模式也要与时俱进。所以,我们一定要时刻牢记学生是课堂主体的理念,进行大学语文教育改革,探索现代教学的新模式。

1.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探索现代教学新模式,使传统文化的教育生动形象。传统的教育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以教案和板书为中介,向学生展示语言文学和传统文化精神的内涵。一般而言,这种教学方式比较抽象,缺乏直观性和形象性。现代教学模式中的多媒体教学,恰恰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现代的大学语文教学,可以利用便捷的网络资源,以声音和画面的形式,向学生生动形象地展示课堂教学的内容,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接受大学语文课堂所传授的语言文学知识和传统文化的内涵。例如《垓下之围》的讲授,可以通过影视资料先向学生介绍项羽的生平事迹,结合多媒体展示的文献资料,让学生形象地了解项羽的英雄形象,从而受到其英雄形象的感染。然后,通过文章的分析和欣赏,让学生全面了解项羽勇猛多情而又自负的英雄形象,从而引起学生的思考:通过《垓下之围》的学习和欣赏,我们要在项羽身上学到什么,应该摒弃其身上的缺点,发扬其身上的闪光之处。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和作品欣赏,传承传统文化的目的也就在无形中达到了。

2.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深刻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大学语文教育中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大学语文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一系列问题,随时向学生提问,把握学生学习的动态,让学生随着教师的思路进行深刻思考,学有所得,从而实现大学语文教育传承传统文化的教学目标。当然,在教师讲课的过程中,也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和教师交流,这样既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又能达到上述教学目标。更为重要的是,师生之间的交流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上,在课外也可以随时进行。通过课外延伸的方式,让学生阅读一些名家名作,并让学生深入思考,和教师交流心得体会,然后写出鉴赏文章。这样教学交流,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又能使学生在自然阅读的状态下接受了传统文化的精髓。

总而言之,大学语文教育涉及到很多方面。在素质教育改革、学分制改革、应用型人才教育模式改革过程中,大学语文教育传承传统文化精华的教学目标应该鲜明地凸显出来。这就需要在国家和高校的大力提倡和重视下,大学语文教育者从教材建设、教师素质的提升、教学队伍的建设、课堂教学的实践和具体的教学方式方法等多个角度研究探索,结合民族传统文化进行深入思考,并付诸于教学实践,培养高素质的当代大学生。最终,使民族文化传统得到继承,实现大学语文教育传承民族文化的教育目标。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梅健.大学语文课程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

〔2〕周应萍.大学语文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研究[J].江西教育科研,2005,(9).

〔3〕王小秋.对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4,(8).

〔4〕倪怀庆.关于大学语文与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3).

(责任编辑 姜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