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淑娟,朱振东
(阜阳师范学院 教育学院,安徽 阜阳 236041)
摘 要:为了科学地评估网络使用给大学生带来心理危机的严重程度,做好网络心理危机干预之前的预警工作,本研究选取阜阳师范学院325名大学生为被试,通过前期开放式问卷调查、预测、项目分析、因素分析、专家效度分析等一系列标准化程序,最终确定大学生网络心理危机评估量表的58道题目和3大维度,即认知危机维度、情绪危机维度和行为危机维度,该量表对大学生网络心理危机的严重程度能做出初步的、较准确的评估.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大学生;网络心理危机;评估量表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5-0193-03
基金项目:阜阳师范学院2014年度校级教学研究项目“地方高校网络心理危机干预模式的构建”(2014JYXM2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安徽省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大学生网络心理危机干预模式研究”(AH20141037106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调查表明,大学生每天上网时间1小时以上的占83.5%,其中上网3小时以上的占调查总数的31.7%.网络给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其所特有的即时互动性、匿名性、集群凝聚性、共鸣感等也符合大学生心理发展特征的各种特性,这些特性使大学生更加倾向于在网络上发泄情绪、分享心情、表达思想.大学生徜徉于网络社会,难免会遇到各类突发性事件,如网络游戏成瘾、网络购物狂、网络黑客、网络诈骗、网恋、网络道德失范等问题,面对这些突发性网络问题,大学生传统的适应机制和应对方式往往不起太大作用,产生生活、学习以及心理上的不平衡状态,出现一些身体上的不适感,如头痛、失眠等,情绪上则被各种不良情绪侵占,如恐惧、抑郁、焦虑等,在认知上则会伴随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明显下降、缺乏基本的辨别能力、不合理认知、认知偏向悲观消极等,甚至愈演愈烈出现思维紊乱和行为失常,更有甚者直接导致当事大学生自杀或伤人.此类体验就是我们所说的网络心理危机.
1 大学生网络心理危机评估量表编制的意义
近年来,由网络心理危机导致的各种突发恶性事件层出不穷.如温州某女大学生小范在小店购物时偷窃一件衣服,后被店主查到偷窃视频,对其进行网络人肉搜索,造成小范同学压力过大,跳河自杀.另外,还有某男大学生小王因酷爱枪支,在网上购买了高仿枪支并随身携带,某天因为打水排队和另一男大学生发生冲突,随即掏出手枪威胁,对方也不示弱打110报警,后小王被刑事拘留,小王称不知道网上购买并使用高仿枪支是违法的,网络相关法律意识的淡薄给其自身及家人带来巨大伤害.大学生网民是网络使用大军中的主力群体,网络使用不当给大学生造成的心理危机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网络也成为影响很多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始作俑者.为了更科学地评估网络使用给大学生带来心理危机的严重程度,做好网络心理危机干预之前的预警工作,本研究选取阜阳师范学院部分大学生为被试,以探讨大学生网络心理危机评估量表的编制程序.
2 大学生网络心理危机评估量表编制前期工作
该量表的编制以认知、情感、行为三维度评估模型为基础,结合开放式调查问卷的调查结果,构建了大学生网络心理危机量表的框架.综合前期128份有效开放式调查问卷的调查结果,对大学生被试关于网络引起的心理危机在认知、情感、行为上产生的异常反应进行整理、归类及概率统计,得到如下结果:认知危机主要包括:思维障碍、注意力品质不良、意识缺失、感知麻痹;情感危机主要包括:信息检索焦虑、网络安全焦虑、信息恐惧、网络情绪异常;行为危机主要包括:网络依赖、网上过激行为、网上欺骗、网络色情、网络侵犯、视觉冒犯等.
在前期开放式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自编相关项目,编制时尽可能做到不用专业术语、用词大众化、表达普遍化,并取不同背景(包括专业、网络爱好等)下学生所共有的常见行为,避免因未经历过或不知如何回答而造成测验结果的虚假性;在一个题目中只准包含一个问题,不允许包含两层不同内容的句子;尽量使用肯定句,避免误解题意,避免“社会赞许效应”;同一维度的问题尽量不排列在一起等.同时参考心理危机量表(如SCL-90等)、网络心理量表、信息焦虑量表等,最终编制70条项目,组成初步的大学生网络心理危机评估问卷,问卷须在15分钟内凭第一印象快速完成,整个问卷包括三个分问卷,即认知危机问卷、情感危机问卷和行为危机问卷,其中属于认知危机的项目有23个,分别用r1-r23表示,属于情感危机的项目有26个,分别用q1-q28表示,属于行为危机的项目有21个,分别用x1-x21表示.总体上采用李克特5点评分方法,每个项目按照危机的严重程度有“0无”、“1轻度”、“2中度”“3重度”“4严重”5个选项,项目的排序随机分布,个别项目采用反向计分以避免重复测试引起的惯性反应,通过被试最后得分相加,得出分数越高者表明被测者网络心理危机严重程度越大,另外,问卷之前还有个人人口统计学资料的相关介绍,包括性别、专业类型、生源地、自评成绩和网络使用情况等.
3 大学生网络心理危机评估量表的预测
本研究预测的对象是阜阳师范学院在校经常接触并使用网络的大学生用户,抽取从大一到大四不同专业的学生作为预测对象,其中专业包括:文学、数学与统计、物理与电子工程、外国语、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工商、经济、政法、历史文化与旅游、生物与食品工程、化学与材料工程、音乐、美术、体育等,发放问卷共325份,收回有效问卷共294份,使用spss社会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3.1 项目分析
项目分析主要是根据测试结果对组成测题的各个题目进行分析,从而评价题目的好坏,并将未达到显著标准的题项予以删除,从而完善量表.本研究主要应用项目分析中的CR值,即临界比,是根据测验总分区分出高分组与低分组后,再求高低二组在每个题项的平均差异显著性,如果项目与总分的相关系数显著性高,则网络心理危机严重的被试所得分数就很高,相反,网络心理危机程度低被试的分数就会低,否则该项目就没有太大的鉴别力,可以考虑删除.具体描述如表1.
由于以上8个题目题总相关系数未达到显著性,予以删除.除此以外,其余题项均达到显著性,且显著性水平均在.001之上,表示其余题项均能鉴别出不同危机受害者的反应程度.
3.2 因素分析
因素分析的目的在于检验量表的“建构效度”,目的是把多个很难解释,而彼此有关的变量,转化成少数有概念化意义而彼此独立性大的因素.[1]
由上表可知,KMO系数为0.923,Bartlett´s球形检验统计量为1.314,显著性水平已达到0.001的水平,表示非常适合做因素分析.
对量表中的所有项目进行因素分析,将抽取的因素数量控制在3个,结果发现,所抽取的3个公共因子特征值都在1之上,表示是比较合理的抽取,累计解释变异量为55.497%,结构明确,与之前设定的三大维度比较拟合,具体如表3.
3.3 最终题目的确定
在前面项目分析和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再剔除一些共同度低于0.2和因素负荷数小于0.4的项目,共剔除12道题目,剩余58个题目形成最终的大学生网络心理危机量表,具体如表4所示.
因素一共包含27个项目,可以看出,大部分题项都是以x开头(即行为方面),最初设定的行为危机分量表题项是从x1-x21,在项目分析及转轴后,剔除了x5、r21项目,又将原本情绪危机分量表的部分项目如q6、q9、q13、q14、q16、q18、q20、q22、q26划分到行为危机方面,故因素一最终确定为网络行为危机,主要内容是大学生在网络行为方面出现的一些网络成瘾、网络盗窃犯罪、网络欺骗、网络不良用语、网络游戏、逃避现实交往以及由于网络使用不当造成身体不适、行为失常等.
因素二共包含18个项目,可以看出,大部分题项都是以r开头(即认知方面),最初设定的认知危机分量表题项是从r1-r23,在项目分析及转轴后,剔除了r1、r14、r5等项目,又加进了原本情绪危机分量表的部分项目如q3、q5、q7、q10、q12、q24,故因素二最终确定为网络认知危机,主要内容包括注意力品质不良、思维钝化、信息消化不良、感知觉麻弊、意识丧失、认知脱离现实空想化等.
因素三包含13个项目,可以看出,大部分题项都是以q开头(即情绪方面),最初设定的情绪危机分量表题项是从q1-q26,在项目分析及转轴后,剔除了q2、q11、q19、q23、x2项目,又加进原本认知危机分量表和行为危机分量表中的部分项目如x6、x7、r13、r20、r22、r23项目,故因素三最终确定为网络情绪危机,主要内容包括网络安全焦虑、信息恐惧、信息检索焦虑、信息过载迷茫、情绪异常化等.
4 大学生网络心理危机评估量表维度框架最终确定
经过预测、项目分析、因素分析、专家效度等一系列科学的量表制定程序,完成了大学生网络心理危机初始量表的修整,并在前期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保留的项目,调整部分题目的描述及顺序,最终确立了大学生网络心理危机量表由58道题目、3个子维度组成,即认知危机维度、情绪危机维度和行为危机维度,认知危机量表有18个题目,主要内容包括:思维障碍、注意力品质不良、意识缺失、感知麻痹;情感危机量表有13个题目,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检索焦虑、网络安全焦虑、信息恐惧、网络情绪异常;行为危机量表有27个题目,主要内容包括:网络依赖、网上过激行为、网上欺骗、网络色情、网络侵犯、视觉冒犯等.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曹锦丹.信息焦虑编制及其信效度检验[J].图书情报工作,2011(1):29-32.
〔2〕吴明隆.SPSS统计应用实务[M].科学出版社,2003.62-85.
〔3〕冯聪.大学生网络信息危机量表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2.6.
〔4〕郭永刚.国外学校危机干预综述[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1):59-63.
〔5〕张本钮,林丽华.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和运行机制的研究与实践[J].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08(1):9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