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黎明1,2
(1.安徽大学 数学科学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9;2.淮北职业技术学院 人事处,安徽 淮北 235000)
摘 要:现在我国一些地方本科院校正按照高等教育发展态势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职业教育呈现新的变化,一个较为完整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逐步形成。在这种新形势下,作为以专科学历教育为主的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办学特点,用科学发展观构建适应经济建设与职业教育需求的发展新战略,实现高职院校与地方本科院校转型的协调发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新形势;高职院校;科学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3-0243-03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校重点教研项目“地方本科院校转型进程中高职院校的困境与出路研究”(2014jyxm499)
目前,教育部正引导并推动一批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这是继1999年大学扩招后对高等教育结构实施的又一次战略性调整,高等教育改革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政府在加大对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同时,也在加强对职业教育的宏观调控,一个逐渐完整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正在有序形成。在这种新形势下,以专科学历教育为主的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办学特点,用科学发展观构建适应经济建设与职业教育需求的发展新战略,以与转型中的地方本科院校协调发展。作为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从开辟多元化招生渠道、构筑连动式校企合作、打造技术化教学团队、布设地方化市场专业、架设网络式“双高”就业桥梁等途径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1 竭力开辟多元化交错式立体招生渠道
当今本科院校依然是高中毕业生报考的首选目标。据调查,80%的高中生认为第一年考不上本科,宁愿复读也不愿报考高职。可见高职院校与本科高校相比,依然缺乏对学生和家长的吸引力。从近3年的安徽高职院校招生情况可以看出,那些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社会就业率低、办学质量下降、知名度不高的院校其生源极少,几乎接近零投档,有些院校在激烈的生源竞争中已被淘汰。面对高职招生的严峻形势,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始终把招生作为头等大事,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清醒认识到学校没有生源就等于商店没有商品,最终导致停办关门,何谈建设发展。
首先,做好广泛招生宣传。充分利用校园宽带网、省高招平台、阳光高考平台,把学院的办学优势、办学水平及办学特色放到互联网上进行全方位展示,扩大影响,提高学院品牌效应,至少要让本地区乃至本省内的高中学校、考生及家长及时了解学院的招生政策及相关信息,并通过《报考指南》等各种宣传媒体以及发短信、咨询会等方式进行立体式宣传。由于宣传到位,2013年起省招考院批准“高速铁路动车乘务”专业作为提前批次录取,省内外生源俱增,近两年该专业圆满完成招生计划并扩招,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其次,大力拓宽招生渠道。每年高考毕业生填报志愿前,精心组织、策划,解读、宣传招生政策、落实招生计划、划片负责、具体到人,全院教职工人人参与招生。2011年开始对职高、中专、中技及具有高中同等学历的社会考生实施自主招生,自愿报名、学院组织文化课加技能测试等择优录取,生源从2011年的400人,增加到2014年的1100人,占全年招生总数的四分之一。学院大打自主招生牌,实现了本地区中高职人才培养联合体及中高职人才培养的相互衔接。学院还通过招收部分初中毕业生,实行五年一贯制等人才培养模式。由于开辟多元化交错式立体招生渠道,有效地实现了办学规模的基本稳定。
2 深度构筑连动式校企合作双共赢平台
高职教育是一种联系经济社会最密切的教育类型,它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必须强化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只有实现合作,才能贴近社会,走进市场,搭建共赢平台。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不断深化校企合作,构建了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订单培养”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着重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院专门成立“校企合作”机构,与各类企业行业搭建合作平台,如旅游管理系“空中乘务”专业已成为学院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成功范例。该系与北戴河金通公司深度联合培养、实行共建共管“空中乘务”专业已八年,金通公司派出专门人员驻守学院全程负责招生、教学、就业等工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融为一体。另外,为了给学生就近提供实习实训场所,金通公司投入了近千万资金在学校建立了飞机模型室、机舱仿真室、航空服务示教室等,几年来共培养适合民用航空事业需求与发展的空乘、地勤等领域的高级服务和管理人才近400名。“空中乘务”专业培养的学生质量高、影响大、成效好,实现了专业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需求的有机衔接及高度吻合。
学院充分利用自身的人力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和各种综合条件,拓宽校企合作路径,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人才培训,完善与地方政府的合作项目,提高学院社会服务效应。校培训中心始终坚持为淮北市下岗职工、农民工、退伍军人培训和计算机培训、SYB培训;财经系为本地区开展会计通则、会计制度、两税及纳税统筹等会计人员培训;建筑工程系开展建筑特种人才培训;基础部每年利用暑期为淮北市中小学教师开展继续教育等,近5年共培训各类人员83000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服务地区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学院积极引导教师密切关注、跟踪本行业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深入淮北地区的行业和相关企业了解、发现、解决技术难题,与淮北矿业集团、皖北煤电公司等企业共同完成科技开发、应用技术科研课题36项,并将其科研成果转化为物质资源。还有部分专业教师与企业行业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编写38门应用型教材,并引用企业行业具体实例,增强了专业教材的实践性、实用性和针对性。
3 精致打造现代技术化双师型教学团队
教师是高校的核心资源,也是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学院的生存关键靠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又要靠教师,只有精致打造一支现代技术化双师型高水准的教学团队,才能保证人才培养的高质量,以提高学院竞争力和生命力。
一是勇于突破传统用人观念,制定一系列吸引人才优惠方案,进一步放宽人才引进政策,设立专项资助安家费和科研开发配套经费。根据教学需要,已引进主任医师、高级工程师、高级工艺师、高级建造师等紧缺型专业人才近40人,充实教师队伍;二是执行学院规定凡新进专业课教师必须到企业锻炼两年后才能从事教学工作,以强化自身实践能力,提高双师素质;三是有目的对教师进行校企合作培训、国际合作培训,实施“专业带头人培养”、“骨干教师培养”等构建系统化的教师职业培训体系。现全院专业课与专业基础课教师具有双师素质的已达90%以上,完全符合教育部制定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中70%的规定。
学院医学系、机电工程系、建筑工程系等系部专任教师与企业行业专家组建了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使人才培养真正贴近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如护理专业教学团队,来自淮北矿工医院和淮北人民医院兼职教师占教师总数的40%,他们既承担理论教学,又负责在医院指导学生临床实习,所授课时占教学总课时的38%,真正实现了 “(医)院(学)校合作、工学结合、学做一体”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学生既掌握了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过硬的临床护理操作技能。
4 科学布设地方化市场耦合型特色专业
新时期经济快速发展,产业深度调整,企业迅速壮大,社会需求的职业岗位在数量、质量、规格等方面发生了新的变化,这就要求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要匹配,不能脱节。学院积极贯彻落实新修订的《高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做好专业设置和动态管理工作,优化专业结构,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并积极改造传统专业,压缩和淘汰招生差、就业率低的部分师范类及计算机类专业。按照“稳定规模、适度发展”的原则,通过对招生、就业和办学质量等进行广泛社会调研和充分论证,2012年新增了“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电子信息技术及产品营销”两个专业。2013年“高速铁路动车乘务”、“工程造价”、“学前教育”三个新专业开始招生,专业数量由2008年的42个增加到现在的57个。
学院围绕淮北市城市转型、产业结构调整和高科技工业园的建设,重点建设了一批带有明显区域经济特征,有优势的特色专业,如“现代纺织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环境艺术设计”等,实现专业与产业的有机对接,以促进淮北地方经济增长和产业的发展。根据淮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走向及行业人才需求现状,科学布设地方化市场耦合型特色专业,现逐步形成了以工科类专业为主体,医学、经管、社科、艺术、服务等多学科类专业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为顺应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趋势,积极培育“市级统筹、中高职衔接”的办学特色。
5 积极架设网络式毕业生“双高”就业桥梁
就业率及就业质量是高职院校生存的关键,确定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积极架设多路径网络式毕业生“双高”就业桥梁,努力实现毕业生“双高” 就业,高校的责任尤为重大。多年来学院毕业生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5%左右,专业对口率约占70%,社会调查满意度均在95%以上,连续5年荣获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并多次受到了省政府的表彰。
一是做好职业规划。在学生“入学教育”时就着手引导他们从个人特长和兴趣爱好出发,结合专业特点,制定一个较为切实可行的职业规划,使学生3年大学学习和生活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和清晰的理想追求。学院通过专家讲座、优秀毕业生回访、职业规划大赛等活动,帮助毕业生实现自己的理想就业。
二是打造特色质量。特色就是质量,学院始终坚持以特色求发展,在把握自身办学优势、资源条件和生源特点基础上,力争在多方面办出特色,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已积淀出特色管理、特色专业、特色教学、特色课堂、特色教师、特色教材、特色实训等。如护理专业特色人才培养,学生基础理论扎实,临床护理操作技能过硬,加上又在高水平、高标准“三甲”医院实习,见识广,锻炼多,毕业前几乎100%的学生获得国家统一行业护士资格证,毕业后无适应期,直接上岗,广泛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赞誉。
三是加强教育引导。毕业生“双高”就业与毕业生自身的就业观念及价值取向有很大的关系。学院实施院系两级“一把手”毕业生就业工程,定期召开就业工作会议,积极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纠正他们在就业思想观念上的一些认识误区,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鼓励他们到工作最需要的基层一线去建功立业,实现自身价值。
四是开拓就业市场。根据专业要求,拓展就业市场,建立一批毕业生实习就业基地,选择需求量相对多的用人单位作为就业点,以此向外辐射,构建“点面结合”的网络式就业市场。每年4-5月份学院与淮北市人社局联合举办大型校园毕业生就业洽谈会,邀请长三角区域、安徽省内及淮北地区等200多家用人单位来校洽谈,70%的毕业生当场就业签约,基本覆盖了学院的各个专业,切实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五是提供创业基地。以地方经济为基础,学院与淮北市政府联合共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已通过省人社厅、财政厅验收,成功获批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并获得50万省级财政经费支持。开设了信息、科技、文化、服务等创业项目,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及创业能力。建立了创业咨询、扶持、指导服务体系,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政策咨询、税务登记、技术指导、创业交流等相关服务,以最大限度为毕业生在淮北地区自主创业提供支撑。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刘栋。采取有效措施实现高职毕业生“双高”就业[J]。中国高等教育,2013(22)。
(2)严欣平、陈显明。深化改革走应用技术型高校发展之路[J]。中国高等教育,2014(13、14)。
(3)王小梅。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精品文选(2008 -2009年)[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