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高等教育学论文范文,高等教育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高校骨干体育教师的现状和培育

  • 投稿汽车
  • 更新时间2015-09-24
  • 阅读量295次
  • 评分4
  • 97
  • 0

曹正玉

(安徽理工大学 体育部,安徽 淮南 232001)

摘 要:在高等教育向现代化迈进的过程中,高校骨干教师的培育成为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性的问题之一。本文对我国高校骨干教师的现状进行了剖析,指出当前我国高校骨干教师存在数量较少、创新能力较弱、组织能力较差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笔者从运动实践性、情景体验、技术型和研究型四个方面提出了我国高校骨干教师的培育模式。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高校;骨干体育教师;创新能力;技术型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3-0105-03

1 引言

在国家教育体系中,体育教学是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队对素质教育的重视度不断提升。而体育教育是提高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体育教育教学也得到不断的重视。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展以后,体育教学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国家更加强调体育教育教学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在体育教育教学中,教师资源是基础,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构建一支高素质的体育教学团队,对促进高等体育教学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纵观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师资源结构现状,可以看出:当前我国高校体育师资中骨干教师的数量较少,而这部分体育骨干教师往往具有较高的创新能力、精湛德业务水平、良好的师德,并且骨干教师发展对其他教师技术和素质发展具有良好的引导作用,在此背景下,在我国高校构建一个多元化的骨干体育教师培养模式,提升我国骨干体育教师的数量和质量,是当前提高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当前基于科学发展观视角下促进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2 我国高校骨干体育教师现状

2.1 我国高校骨干体育教师

笔者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随机抽查了四个市区的高校体育教师资源,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高校骨干体育教师的数量较少。

A市高校共有34名体育教师,其中骨干教师数量为4名,比例为11.76%;B市高校共有45名体育教师,其中骨干教师数量为54名,比例为11.11%;C市高校共有23名体育教师,其中骨干教师数量为2名,比例为8.7%;D市高校共有56名体育教师,其中骨干教师数量为4名,比例为7.14%;由此可见在调查的四个市区中,我国高校骨干体育教师仅占10%左右的比例,即10个体育教师中只有1个人属于骨干教师的可能。

2.2 我国高校体育教师的素质状况

笔者对我国高校体育教师素质状况进行了随机抽查,主要包含综合运用知识能力、教学能力、创新能力、科研能力、训练比赛和裁判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教学能力等几个方面。采用评分的模式,最小值为1,最大值为5,进行打分。调查显示:我国高校体育教师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平均值为1.3,教学能力的平均值为1.5,创新能力的平均值为1.2,科研能力的平均值为1.21,训练比赛和裁判能力的平均值为2.0,组织管理能力的平均值为2.1,教学能力的平均值为1.24.由此可见,高校体育教师各项能力均低于2.5的中间值,这说明我国高校目前体育教师素质能力处于较低的水平。特别是教师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最低,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也较差。由此可见加强我国高校体育教师素质的培养,培育具有较高创新能力和较高知识水平的骨干教师是十分关键的,也是当前高校发展的必须。

3 我国高校骨干教师的培育模式

根据调查显示我国高校骨干体育教师的培养存在多种问题,导致高校骨干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较差、学术创新能力较差,因此必须对当前我国高校骨干教师的培养模式进行重新设计,以提升我国高校骨干体育教师的的综合型发展。

3.1 运动实践性培育模式

运动实践型模式是高校培育骨干体育教师的重要模式之一,该模式主要是有目的地将高校的体育教师培育成为掌握各项技术和技能的实践型教师。运动实践型的培育模式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培训步骤,第一是运动学习培训目标定向。将培训目标定位于:培育完善的、技术熟练的、较高技术技能、较强实践组织能力的骨干体育教师,提升体育教师的组织教学能力;第二参与型运动实践。是在培训者的指导下,使骨干体育教师尝试性的参与到运动实践活动的,培训掌骨干体育教师的技术和技能,促进教师学习掌握每一项运动的基本原理、运动基本技巧、教学程序及手段等,并进行规范性的动作示范;第三是自主掌握运动教材和教法。是指骨干体育教师在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技巧基础之上,进行辅助性的、诱导性的运动训练,使骨干教师自主参与到运动技能和技巧的学习上,增强自主学习能力;第四是体育教学技能迁移。是指在掌握运动技巧的前提下,此时骨干体育教师能够将各种技术和技能熟练地应用到教学实践中,不需要经过思考来完成,而通过学练过程迅速进入到熟练掌握的阶段。运动实践型的模式将运动教学中技术和知识的传递进行简单化,让骨干教师在简单的学练过程中,学会各项运动技能和方法,大大减少了模仿学习的时间,从而促进骨干教师从模仿向独立、自主运动操作的迅速转化。

3.2 情景体验培育模式

情景体验型培育模式则是创立一种情景性的体验环境,实现情感和认知的双向发展,让教师和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有效地获得情感体验,并使得教师和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较大的提升。因此情景体验型的培育模式不仅有利于培育骨干型的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更有利于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

情景体验型的培育模式是建立在现代心理学理论基础之上的一种是培育模式,根据现代心理学的理论,运动的认知过程是一种有意识和无意识相互交互和融合的过程,更是运动认知和情感相互统一的发展过程,而对骨干体育教师的培育过程中则借鉴了现代心理学的理论,激发体育教师无意识活动的运动潜能,使其在思想高度集中、技能自由化、无压力的的状态下,实现体育认知的发展。

情景体验型培育模式的步骤,主要包含以下步骤:第一创立问题情境,第二展开情境问题,第三进行情景体验,第四进行总结转化。例如以NBA体验学习为例。对NBA某一运动技术图片进行创作情景,然后展开情景问题。自制各种图形对技术动作进行说明,介绍其中的某种技术动作,解释为什么要这样学练?然后进行演示,体育教师组织参与这一过程进行模拟,并同中剖析为什么会采用这一技术动作?最后教师之间进行讨论、交流学习的经验,探讨以后改进的方法,总结这次学习的体会,用于下一次教学方案的组织中。

3.3 研究性培育模式

研究型骨干教师培育模式是以增强教师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为基础的培育模式。它要求教师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研究型模式的操作步骤主要包含:第一提出问题,第二形成假设,第三拟定计划,第四验证假设,第五总结提升。

研究型培育模式对当前提升我国骨干教师创新能力不足、创新思维较低的现状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培育骨干教师在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对问题的探究分析能力,培育学习者对运动性能和技术提高的积极探索的心态,研究性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为:杜威的“五步教学法”和布鲁纳的“发现法”。强调教师知识的增加不仅仅局限于现有的知识,更应该提供一种独立思考的研究能力。特别是在当前体育课程改革实验中,研究型教育模式有利于培育高级思维能力。以羽毛球进攻技术为研究型模式案例,首先,提示问题——羽毛球后场高远球落点的研究,其次,形成假设——落点与胜负不重要或十分重要。再次,拟定计划——击后场左右中高远球及范围,然后验证假设——比赛统计击后场左右中高远球效果;最后总结提升——分析击后场左右中高远球落点和时机。

3.4 技术型培育模式

技术型培育模式是主要指骨干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能力的培育。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视频资源技术等不断用于当前的体育教育教学中,采用图片、视频、动画等形式进行教育教学学生更容易接受,而教学直观感受能力较强,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因此,当前对于我国骨干体育教师的培训必须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利用能力的培训。特别是当前我国体育教师对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较为依赖,对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利用不足,因此,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培育教师对教学资源的开发、设计和利用能力,增强教师对现代技术的运用等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例如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料技术,对体育培训过程中某一个动作进行模型演练,或者采用图片、视频的形式进行展示,也可以利用体育音像教材,通过播放光盘对某一技术性的动作进行反复演练。当前还可以通过网络学习的形式,建立博客、QQ群、微博、微信等形式,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搜集各类体育信息资源进行沟通。

4 结论

师资资源是一个学校发展的关键资源,也是决定高校是否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当前,我国现代化教育建设十分重视人力资源的建设,而在体育教育教学上,一个具有创新能力、较强组织教育能力的体育教师团队,将影响着该校体育整体师资力量的发展水平。对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师数量和素质进行调查发现,我国高校体育教师的数量较多,但是骨干型的体育教师数量较少,在体育教学中,极其缺乏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学术型体育教师资源,因此加强对骨干体育教师的培训是当前以及以后我国高等体育教育发展的重点,构建多元化的骨干型培育模式,将有利于提升我国高校体育教师的培育实践活动,为我国高等院校教师培育提供有效的借鉴。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孙晓棠。素质教育与体育发展[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01):2-12.

(2)体育相关学科[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4(09):23-24.

(3)祝莉。西部体育产业开发的思路及对策[J]。体育科学,2013(03):24-28.

(4)王续琨,刘永振。体育科学的学科结构初探[J]。体育学刊,2014(01):12-15.

(4)李元伟。科技与体育——关于新世纪体育科学技术发展问题[J]。中国体育科技,2014(06):2-9.

(5)付晓莉。议体育教师的素质与能力[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3):23-28.

(6)黄章权。体育教师劳动价值分析[J]。南平师专学报,2014(02):54-56.

(7)林宏伟。知识经济条件下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探讨[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2(03):89-90.

(8)陈雪梅。科技,体育发展的助跑器[J]。广东科技,2012(01):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