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研究生学位课因为理论性较强,常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模式,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本文以西南科技大学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研究生学位课——《表面物理化学》Seminar模式教学过程中的授课对象、教材选择和教师组织、授课内容、交流发言、成绩评定进行了相关介绍。指出了理论课Seminar模式教学积极效果和存在些问题。
关键词:研究生;Seminar;教学模式;表面物理化学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8)09-0216-02
一、引言
研究生学位课常常为理论性较强的课程,过去常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填鸭式”教育模式,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感不强,被动接受书本知识,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此,迫切需要对目前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和调整。Seminar源自拉丁文的Seminarium,原意为“苗圃”、“发祥地”,国内多将其译为“讨论课”、“研讨课”、“席明纳”或“习明纳尔”,也有学者将其理解为“学者之间的对话”。欧美各大学普遍采用的Seminar,源于19世纪初期的柏林大学,以洪堡(W.VHumboldt)倡导的学术自由、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教育思想为基础。它具有教学与科研双重职能,是以高深学问为研究内容、以讨论和辩论为基本交流形式、师生平等交流的教学范式,其目的是探究高深学问,促进教学相长,以创新性研究为其精髓,以趋近和发现真理为最终目的[1]。国内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都有较为全面、较为成功的研讨型课程教学[2]。从查阅的资料来看,深圳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吉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石河子大学、浙江工业大学、贵州财经大学等数十所高校都或多或少有人以seminar的方式开设专业课程,其中有的是全校性系统开设研讨课,国防科技大学从2011年春季学期起在本科高年级学生中开设了21门专题研讨课,全部以seminar的方式出现[3]。
二、Seminar教学组织过程
1.授课对象。授课对象为西南科技大学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所有学生经报送或通过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统一考试录取入学,学生学习成绩较好,本专业理论基础比较扎实。进行Seminar模式教学时,学生根据自己研究生期间可能遇到的研究课题,负责一个相近专题,以便提升学习的积极性,也能提高学生讨论问题的兴趣。
2.教材选择和教师组织。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由于矿物分离与富集的依据是有用矿物与脉石矿物之间的物理化学性质差异,表面物理化学的作用也不可替代[4],因此,将《表面物理化学》作为矿物加工工程硕士点的学位课程之一;王中平等编著的《面物理化学》(同济大学出版社,2015年)作为教材,内容包括界面和界面张力、表面化学三大经典公式、固-液界面的润湿现象、固液界面电化学、范德华引力和胶体的稳定、固-固界面与粘附、气-固界面的吸附、固体自溶液中的吸附、表面活性剂及其应用、常用表面分析技术、材料表面改性和制备应用[5]。其中界面和界面张力、表面化学三大经典公式和常用表面分析技术由教师主讲,其余部分采用Seminar教学模式授课。教学团队由1名主讲教师、1名第二主讲教师和1名助教组成,主讲教师负责基础理论授课,第二主讲教师负责研讨专题设置,助教负责成绩评定表格设计以及成绩统计。
3.授课内容。界面和界面张力、表面化学三大经典公式和常用表面分析技术由教师主讲。其余内容结合学生研究课题设计研讨专题,每次seminar完整教学过程包括理论课(2课时)—查阅研究文献(教师指导课外完成,并制作PPT)—讨论课(2课时)。三位授课老师紧扣教学大纲和培养方案,根据学生研究课题和当前研究热点,讨论确定专题方向,由第二主讲教师引导学生查询高水平文献,初步判断与课程内容的相关性和前沿性,选择代表性论文,最终设置了“原子插层法测量石墨烯在石墨表面的粘附能”、“蒙脱石纳米复合材料对Cr(VI)的吸附”和“三维石墨烯对水溶液中抗生素环丙沙星的吸附研究”等五个专题。学生仔细研读论文,在指导老师探讨相关问题过程中深刻理解论文研究内容的前提下,制作交流汇报PPT。介绍该论文与教材指导的相关性,如何将教材知识点应用于科学研究。
4.交流发言。与国外学生相比,中国学生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普遍不喜欢发表自己的意见,为此引导和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seminar教学模式成功与否的关键。要使学生踊跃发言,通常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1)培养学生发言的品质,这种品质指的是发言者语言礼貌、态度大方,听者虚心地学习和友好的帮助。对于正确的观点见解,教师应加以赞同肯定,对于片面或错误的观点,教师应进行修正和补充,课堂就会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2)正确评价每位发言者,对科学问题每个同学都可以有自己的观点,鼓励不同的看法和见解,不主观评价学生的对错与否;(3)提高教师自身的亲和力,我个人的习惯是多和学生交流,让他们感觉和你讨论问题是平等的,没有任何压力。讨论结束后,教师应该对整个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紧扣教材知识点,对各种观点进行归纳点评。
5.成绩评定。我们在《表面物理化学》Seminar教学模式中的成绩考核主要包括三部分:文献查阅(20%)、文献阅读探讨(30%)、汇报交流(50%)。文献查阅成绩评定主要考虑时效性、针对性、论文质量等,文献阅读探讨考虑阅读熟练程度、问题认识深度、研究内容与教材知识关联性认识、思考问题的深度等,汇报交流考虑PPT的质量、普通话水平、汇报逻辑性等。提前告知学生成绩评定标准,各环节结束后,对学生表现进行成绩评定。
三、结语
本文以西南科技大学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研究生学位课的《表面物理化学》教学过程中的授课对象、教材选择和教师组织、授课内容、交流发言、成绩评定进行了相关介绍。采用Seminar教学模式进行学位课授课,学生反响较好,觉得这样的授课方式比“填鸭式”好,收获更多,对基础理论知识的认识更加深刻。但仍然存在些问题:(1)如何融合课程全部知识点,设置研讨专题;(2)如何建立学生课堂表现的科学评讲体系;(3)如何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如何科学合理评价学生学习成绩等。我们将会在未来的教学中继续探索和实践,以期用Seminar教学模式进行学位课授课能成为可复制和推广的模式。
参考文献:
[1]罗启,高峰.Seminar教学范式的价值意蕴[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4(10):148-151.
[2]張海燕.seminar教学法的应用模式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53):170-172.
[3]刘国福,杨俊,熊艳.本科生专题研讨课教学的认识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2,35(3):63-64.
[4]冯博,汪惠惠.矿物加工工程专业表面物理化学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3):117-118.
[5]王中平,孙振平,金明.表面物理化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5.
作者:傅开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