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成人教育学论文范文,成人教育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叶绿知春来 明天更精彩——2015 年全国两会综述

  • 投稿Zpuz
  • 更新时间2015-09-18
  • 阅读量843次
  • 评分4
  • 99
  • 0

康劲

2015年,3月。中国的“两会时间”,冬去春来之际又一次在历史长河中写下精彩一笔。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开局之年、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新常态下稳增长调结构紧要之年,改革与发展任务繁重,阻力与难题复杂艰巨。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主旋律,吹响了新的动员令。

春天的盛会上,带着人民的期待与嘱托,5000多名代表委员相聚北京,共商国是,凝聚共识。治国理政的新方略与大智慧,和亿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向往与新期待,交汇成一幅未来的清晰图景与实现路径。

改革:热点微变中的“民生大业”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总书记在江西代表团语重心长地的论述,使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作为两会新的民生议题持续升温。

“打好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攻坚战”、“环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要铁腕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环保问题首次被列为民生中的重大考题。

曾记得,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曾提出,“坚决向污染宣战。”环境保护列入“民生大业”,从“宣战”到“攻坚战”,凸显治污决心。

教育、养老、住房,曾是民生老话题,但在今年的两会上却悄然降温;“绿色崛起”、“延迟退休”、“创新创业”、“民生兜底”、“精准扶贫”等话题,拥有了更高热度。与此同时,“创客”、“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新环保法‘有牙齿’”、“互联网+”等首次进入庙堂之上的热词,也在不断升温。

其实,民生大业热点微变的背后,折射出当今中国改革发展的新节奏。

两会开幕以来,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举办的系列新闻发布会和记者会,国务院总理和外长、财长、央行行长、环保部长等13家部委,直面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一系列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民生改革,从退休、养老到高考、医疗,再到利率市场化,都有了明确了时间表。

延迟退休方案将在2015年制定,2016年在报经中央同意后向社会征求意见,2017年正式推出;“寒门学子”上大学获得进一步支持,全国性鼓励类的高考加分项目全部取消,明年高考将实行全国25个省份统一命题,高校自主招生将取消推荐限额,所有学校和学生都可以参加自主招生;今后5年内新建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使得保障房覆盖率达到20%,目标直指“住有所居”……

两会热点话题,是经济社会发展改革的“测量器”和“晴雨表”。

降温,意味着一年来,一批叫得响、立得住、人民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落地,改革红利“多点释放”,多年来的社会矛盾正逐步缓解;升温,意味着代表委员寄语通过深化改革,聚焦精准发力,为改一件成一件支招献策,让人民在未来更多拥有获得感。

到3月10日大会规定的截止时间,全国人大代表共提出议案521件,全国政协委员上交提案5857件。这些议案和提案,围绕全面深化改革、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

改革,承载着民生期待。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改革”一词出现了86次。

“改革”,在今年的两会上,以更为丰满、成熟、理性的内涵展现在世界面前——相信,随着今年行政体制改革、商事制度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价格改革和金融改革等事关民生的重大改革事项的持续推进,未来生活更精彩……

换挡:从中高速迈向中高端

2014年中国GDP达63.64万亿元,同比增长7.4%。而2015年增速预期目标为7%左右。

那么,2015年为何定调为7%,是高还是低?中国经济步入中高速发展的新常态下,增速换挡的背后是经济发展将更加注重快与稳的新平衡。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会见采访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中外记者给出了这样的答案:“注重质量、效益,促使中国经济由中低端向中高端升级,那就可以在较长时期保持中国经济在中高速水平增长。”

“去年下行到7.4%、今年定调7%左右。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过高的发展速度,难以支撑,中国经济体量已经变成全国第二大经济体量了,基数已经做大了。即便是每年保持7%,也相当于增加一个中等国家的经济规模。”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华融资产公司董事长赖小民表示。

全国政协委员贾康认为:在7%左右的情况之下,经济趋稳后将对接一个更为优化的中高速增长平台。未来的中国经济,既需要速度,也需要平衡,而在平衡与速度之间,GDP的增速换挡,体现的是国家的经济富强;而经济进入新常态,彰显的是一种进步。

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之后,中国经济已经上了一个大台阶,体量大了,家底厚了,百姓的生活也改善了,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想要适应经济的中高速发展的环境,就要做到产品、技术迈向中高端,同时,对于一些制造行业特别是产能过剩的行业,力争做到"走出去",转移产业。

全国政协委员李毅中曾表示:“一面是产能过剩,一面是高端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足;在全球产业分工当中一直处在低端的位置上。”

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如何通过“对接中高端”,走向制造强国?

许多企业界的代表委员们认为,当前中国企业碰到产品处于中低端、管理不善等一系列问题,要想实现产业链的转型升级,就要转到创新驱动发展轨道上,解决一些重大的核心技术、核心零部件。

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以释放市场活力对冲经济下行压力,继续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作为改革的重头戏。一些代表委员建议:“经济新常态下必须用改革来推动企业的发展,使市场在生产要素、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充分发挥。”

目前工信部等有关部门正在制定《中国制造2025》规划,即将上报国务院。该规划提出,工业肩负着实现我国两个百年目标的重任,到2020年,我国要基本实现工业化,这是第一个百年目标,到2050年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迈入世界工业强国。此方案,被誉为“中国版工业4.0规划”。

中国工业,特别是制造业从数字上讲已经位居世界前列,但存在的问题是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高。解决这一问题,要通过调整存量和优化增量,培育战略新兴产业,促进工业向优质、绿色、低碳转型,解决的关键在于创新驱动。

就当前而言,工业是服务业的重要基础,制造业服务化是工业化的战略取向。工业为服务业提供了丰富的商品和广泛的服务对象,大力发展工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已经成为共识。

全国政协委员李毅中认为,当前制造业服务化,是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取向,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制造业向下游延伸,二是制造业向上游拓展。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大中型企业通过改制,将内部服务业推向社会,变成社会服务平台,小微企业可以通过外包享受社会服务。制造业服务化不仅使工业企业提高附加值,可以实现转型升级,而且衍生壮大了生产性服务业,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中国企业走出去是必由之路。”

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李路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山东代表团的分组讨论中表示,当前我们的民营企业普遍缺乏国际投资、产业转移、异国经营的经验,政府要发挥服务企业特别是服务民营企业"走出去"的作用。

据悉,商务部目前在23个沿线国家设立了77个境外经贸合作区,这些园区已成为"一带一路"经贸合作的重要载体,为中国企业的“走出去”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商务部也将全力推进跟这些国家的合作,共同实施一批重大项目。

会前,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的李大伟认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依靠低成本要素投入的国际竞争优势逐步削弱,主动“走出去”参与国外基础设施建设,在海外布局研发中心、市场网络和生产基地,培育品牌、技术、质量、营销渠道等综合优势,提升全球布局能力和国际化经营能力,成为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必然选择。最终,构建以我为主的国际分工体系,实现从价值链中低端向中高端跃升。

如今,一个新的战略构想在世界政经版图从容铺展——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通过“一带一路”建设,中国与沿线各国在交通基础设施、贸易与投资、能源合作、区域一体化、人民币国际化等领域,必将迎来一个共创共享的新时代。

法治:政府有权不能再任性

今年两会,法治进步的声音格外响亮。有权不可任性。

各级政府都要简政放权、转变职能的有力推进机制,给企业松绑,为创业提供便利,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所有行政审批事项都要简化程序,明确时限,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庄严承诺,勾勒着行政改革的未来走向。

立法被称为“维护社会正义的第一道防线”。3月15日上午,2875名全国人大代表在人民大会堂表决通过了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议,赞成2761票,反对81票,弃权33票。

据介绍,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在审议中,对立法法修正案草案作了63处修改,其中带有实质性的修改27处。税收法定、税率法定等一些颇受关注的条文,几经删削之后最终写进法律。此条意味着,今后政府收什么税,向谁收,收多少,怎么收等问题,都要通过人大立法决定。同时,一些限行、限购、限贷等地方限制性行政手段,今后还能不能再“任性”。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琴岛律师事务所主任杨伟程表示,“提高立法的质量,维护立法的公正,是全社会对立法工作的共同期待。而立法法的通过,也见证着中国法治的进步。”

新立法法的通过,意味着今后政府的行政权力,将更多受到法律的约束,法律回应了民众对“权力关进笼子”的热切期盼。

其实,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字里行间中都闪烁出法治思维的新亮点——“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所有行政行为都要于法有据,任何政府部门都不得法外设权”、“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法治将进一步成为政府工作的依据和准绳。

每年的两会,一府两院的报告都是重头,而在今年格外好看。

最高法说“自责”,最高检称“反省”,两高报告齐声对冤假错案共同反思,引来舆论共同点赞;提到反腐,最高法院说“以零容忍态度坚决惩治司法腐败”,最高检称“依法查办职务犯罪,保持惩治腐败犯罪高压态势。

同时,两高报告都用大篇幅提到了民生,最高法报告中称“坚持问题导向,践行司法为民,以司法手段保障民生”,最高检报告说“充分发挥检察职能,服务改革保障民生”。

透过两高报告,“为百姓谋幸福”终结目的将引领未来的法治中国。无论是最高法还是最高检,推进司法改革、促进司法公平、建立更加透明、阳光的司法体制等方面承诺掷地有声。

“一府两院”的报告在今年的两会上均获得了高票通过,见证着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正朝着公平正义和人民群众的期待,铿锵有力的迈进。

2015年的中国两会,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历史征程上,为实现民族复兴的光荣梦想贡献了新力量、谱写下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