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利”主义与
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文/张兵营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越来越重视,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中等职业教育无论在数量还是规模上都有很大发展。但是中职教师队伍建设仍然面临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体制不健全等问题,故此,本文提出必须以“生利”主义为指导,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完善教师成长机制、拓宽用人渠道、深化校企合作,加快推进中职校教师队伍建设。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生利”主义?队伍建设?技工院校
“职业以生利为作用,故职业教育应以生利为主义”。陶行知先生的观点认为,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教育类型,是在为社会创造“人才红利”,即所谓的“生利”。国家中长期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虽然国家高度重视,但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结构仍不够优质,特别是双师型教师比重仍非常低,“生利”主义的师资队伍建设任重而道远。
一、从“生利”主义看当前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教师队伍数量严重不足
从总体上来看,职业教育教师数量严重不足。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2012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师生比平均为1∶24.6,比普通高中的1∶16高近9个点。笔者对苏北某市职业院校调查统计发现,2014年该市中职全日制在校生为103667人,而该地区拥有中职专任教师数仅为3142人,师生比达到1∶33。教师队伍数量的严重不足,一方面难以保证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也必然带来教师队伍的不稳定。
2.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苏北某市职业院校教师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文化基础课教师占比达47.3%,而专业课和实习指导课教师比例仅为52.7%。根据教育部的规定,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应不低于60%,而该市中职校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比例仅为40%左右。可见,高水平教师、专业教师严重缺乏。从中职校教师来源看,大部分是普通高校的非师范类毕业生,专门为职业院校培养师资的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毕业生占比还不足30%,作为职业教育特别需要的拥有行业企业锻炼经历的教师更是少之又少。
3.教师队伍管理体制不健全
教师管理体制存在几个明显的缺陷:一是学校和企业人才资源共通机制没有建立,一方面受学历、体制、教育理论水平等多种因素的限制,企业教师“进不来”;另一方面,受企业生产、管理等限制,学校教师“出不去”,挂职锻炼往往流于形式。二是学校人才自主管理机制没有健全,目前公办学校只有用人权而无分配权,常常留不住人才。
4.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亟待提高
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对教师既有教育教学能力又有实践动手能力的双重要求,但目前大多数教师仍然是“从学校到学校”的路子,因此缺乏企业生产经验,动手实践能力弱,难以适应新课改要求。此外,职业学校教师供不应求的局面,一方面致使教师缺乏竞争意识,教师专业能力“停滞不前”,另一方面使教师无瑕参与深度的培训,能力提升缓慢,部分教师与企业生产前沿技术的差距越来越大,很难实现职业院校培养人才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
二、用“生利”主义推进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
“生利”之人的特点是具有生利的经验、技术、方法,在陶行知先生看来,“生利主义之职业师资,即在生利之经验,生利之学识,生利之教法”,也就是说,理想的职业学校教师标准应该是具有专业理论与经验、专业技能知识和传授方法。为此,笔者认为,在推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职业教育必须以“生利”主义为指导,加快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1.加强师德建设
陶行知先生认为,“养成职业师资自当取材于职业界之杰出者,彼自职业中来,既富有经验,又安于其事,再加以学术教法,当可谓为良材”。所谓职业界中杰出者,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有甘于奉献职业教育的、淡泊名利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用高尚的人格修养和学术魅力教育激励和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我们在加强师德建设方面主要采取三个方面做法,一是加强师德师风学习。多年来,学院始终把学习提高作为手段,实行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相结合,每周的周前会都由学工处准备好学习材料,下发到系处、到每位教师,由系处共同组织学习,每位教师针对每周学习材料写一篇学习心得。每个月由学校组织一次集中学习,重点挖掘本校或本地区优秀教师典型,通过身边的实例教育广大教师;二是加强师德师风考核。学院始终把师德考核作为教师考核的重中之重,实行平时考核和期终考核相结合,平时由系处根据教师当月教育教学、出勤、师德师风学习心得情况等进行师德量化。学期结束前由学校组织教师所在系处其他教师和教师所任教学生代表对该教师的思想品德、言行举止、教学态度、关爱学生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分,客观评价教师;三是定期开展师德师风活动展演,来教育广大教师。每学期都要在系处内部或学院层面上开展至少一次情景剧展演,有的结合校本教材《三字经》和《弟子规》,师生同台展演,有的与合作企业的专业建设委员会成员结合校企合作,把企业管理理念搬上舞台等,通过活动使广大教师真正体会到关爱学生、自尊自律、严谨笃学等对一个教师、一所学校、一批学生的重要性。
2.完善教师成长机制,切实提高教师业务能力
生利之经验、学识、教法实际上都是教师业务能力的表现,培养“生利“之人,就要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必须完善教师成长机制。
(1)要引领教师科学规划。学生、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教师的未来就是学校的未来,学校长远规划能否实现,在一定意义上来讲取决于教师是否有一个长远的科学的发展规划。多年来,我们始终注重对教师入职后的培训规划、学历和专业技能提升规划、省市级教学活动规划等。学院专门出台教师学历提升意见、技能大赛创新大赛奖惩办法等,要求各个年龄段及技能等级和职称级别的教师分别制定年度发展目标和三年发展规划。特别是青年教师,在自己的职业生涯起点,必须有明确目标。所有教师的发展规划都由教务部门组织企业专业委员会成员、学院主管部门相应科室负责人及相关领导,结合学院及教师自身实际进行审批修改,既保证教师目标定位不落后,又能通过教师自身的努力得以实现,让每个教师都有方向和动力。
(2)要重视教师的专业成长。首先,要加强专业教师的培训。进入“十二五”以来,我们先后安排了机械、电子、汽修等专业教师分8批到江苏大学、北京工业技师学院、天津技术师范大学等高校培训,通过高校的专业培训,既增强了教师的技能又提高其授法,这些教师中85%以上取得相关专业的技师资格证书
其次,是在校内和合作企业实施“青蓝结对”工程。学院为每一位年轻教师配备至少一位同学科或同专业的高级教师(或技师),每个学年给新老教师(师徒)制定目标任务,学年结束严格考核奖惩。通过老教师指导青年教师的公开课、示范课、课题研究、省市级技能大赛创新大赛等活动,年轻教师迅速成长起来。近三年,学院有8位年轻教师在省级“两课”评比和信息化教学大赛中获奖。
第三,以活动为载体,发挥团队作用,让教师在活动中共同提高。学院发展靠的是一大批优秀教师,而不能指望一两个人。教师的业务成长必须有活动支撑,在团队中比较发展、竞争发展。我们针对省市技能大赛、创新大赛、“两课”评比等活动,分专业组、学科组,形成19个教学活动团队,每周二下午是学院面上的团队活动日,所有成员都要参与相关团队活动,活动围绕周公开课、技能创新大赛项目、“两课”教研、同学科(专业)周教学重难点等展开,每个活动有议题,有讨论,有中心发言人,让每一位教师都有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也有汲取别人优点的机会,让教师在相互学习、相互研讨中共同提升。
3.加大对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
(1)拓宽职业教育选人用人渠道。职业院校的教师难招聘、难培养已成为共识,主要源于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还不高,真正致力于从事教师工作的高素质者,大多选择普通重点中学,从事其他行业特别是选择公务员的比比皆是,加之校企之间人员互通渠道不畅,必然造成职业院校师资选聘上捉襟见肘。地方部门应以区域发展考虑,在人才引进上给予政策倾斜,对外来高级教师提高待遇,对企业大师降低门槛,不一味强调第一学历,一味关注应往届生或教师资格等条件,推广聘任制,加大学校的自主权。如此一来,不仅可以有效减少招聘成本,还能实现“对口”招聘,优化教师结构。
(2)要真正落实校企间的深度合作。深度的校企合作不仅在于人才培养的校企“融合”,还在于各类资源的校企“共用”,其中就包括人力资源。因此,政府要加大教师对企业的“无缝衔接”。第一,完善制度规范,对引进挂职锻炼的企业予以奖励,让企业可以主动对接学校,提高企业“聘请”教师的积极性。对企业接纳教师的,政府可以通过企业上缴的职工培训经费等进行反哺,支持企业的科技研发。第二,坚持“最先进企业进校园”的理念,让教师可以接触最先进的设备,从而让教师能够掌握第一手的设备资料、提升教师的设备操作能力。第三,从政府层面组织专业委员会,明确规定专业委员会的职责,并定期监督专业委员会对专业建设的参与行为,要求专业委员会制定专业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方案等。专业委员会的企业专家要进校、进班,要与专业教师一起融入学生之中,作为学校专业兼职教师,这样既弥补了专业教师数量不足,又提高了学校专业教师层次,同时能够很好地带动该专业其他教师的成长。
(作者单位:淮海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