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成人教育学论文范文,成人教育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心理表征与语言认知教学

  • 投稿Bin
  • 更新时间2015-09-22
  • 阅读量250次
  • 评分4
  • 21
  • 0

田娟

摘要:语言认知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对语言使用的心理表征的研究。心理表征是对外部信息的内容和形式的处理,其过程可分为心理预设、感知过滤、行动策略和概念形成四个阶段。心理表征与语言认知活动联系密切,在认知活动中,心理表征会影响人们对信息的理解、知识的筛选、认知的结果及策略的形成。结合心理表征研究语言认知活动,能进一步揭示语言的本质、人的心理及认知过程,帮助构建合理语言心理体系,促进语言认知教学。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心理表征;语言认知教学;联系;影响

基金项目:2014年湖南省教育厅课题“基于心理表征的二语词汇习得认知研究”(项目编号:14C0014)

作者简介:田娟,女,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中南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21-0022-03

20世纪5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兴起发展,人们的研究开始从简单模型转向内部机制的性质,对心理表征做了大量研究。认知是语言使用心理过程的基础,从本质上说,心理表征在人脑中的处理过程也是认知的,无论是认知科学还是心理语言学,都对认知心理过程予以高度重视。

一、心理表征的涵义

我们把representation翻译作表征,这个词本身就具有代表、象征的含义,表征用来表达事物,可以理解为一种表示模型,是实物被重新指代的符号或符号集。[1]心理表征可以理解为对所贮存知识的内容和形式的处理,指在理解的过程中学习者用已知概念代表新的概念,通过认知领会和掌握新的概念,从而使其成为已有概念系统的组成部分。心理表征是一种内部表征,是外部信息以个人的心理符号重新表征后,对外部信息在其心理世界中的适合自己心理符号的理解。[2]

从心理学的角度,心理表征是信息在大脑中的储存方式。这种储存方式也就是记忆,记忆在储存各种各样信息的同时,还是意识的引力,信息的积累甚至于意识都是以记忆为基础的。而记忆和理解又是紧密相连相互依赖的,理解基础上的记忆才会更加牢固,同时,记忆量的反复加强积累又能帮助理解。认知语言学中常会使用到心理表征这一概念。[3]在Jackendoff看来,心理表征是融合了语言信息和非语言信息的概念结构。[4]Saeed的看法基本与其一致,认为概念是心理表征的体现。概念可以通过明示定义和其他中介介入获得,即可以通过直接和间接接触客观世界而获得。

二、心理表征的过程

客观外界事物心理表征的过程可以理解为心理预设、感知过滤、行动策略、概念形成四个阶段。

(一)心理预设

个体在首次接触到某概念时,会主观地根据已有经验,条件反射地在心理上预设一个意象,也就是把外部客观符号表征的信息转化为心理内部符号表征信息。例如,在语言学习中,学习者首次接触某个单词,自然会在心理表征中对该单词产生一定意象,帮助其对新单词的理解掌握,以便纳入已有的知识系统。但心理预设在帮助理解的同时,也可能造成误解。个体的差异性特征决定心理表征的心理预设具有明显主体性及独特性,当首次接触的概念与个人的已有经验发生冲突,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新概念预设就有偏差甚至错误的意象,个体的心理预设就会产生负作用。

(二)感知过滤

通过心理预设,学习者对外部客观符号表征会首先产生一定意象,然后在心理表征时,会根据已有经验体系过滤信息,把符合已有经验的信息保留下来,过滤掉与已有经验无关的信息。但由于个体差异性,对外部客观符号表征进行感知过滤的信息也会各有差异。

(三)行动策略

经过心理预设和感知过滤,外部客观符号表征在个体心理上已经有了初步的心理表征,接着个体心理就要归纳分类和加工整理已获表征的信息,根据个体心理表征的理解将之纳入已有的知识系统。这种行动策略在影响知识体系构成的同时,也将影响具体问题的解决。行动策略的选择决定了问题解决情境中的心理表征,影响实质性理解。

(四)概念形成

在行动策略之后,通过已有的经验个体对新知识产生了抽象模糊的内部表征,个体需要把这种抽象模糊的内部表征用语言符号从意识感知中独立出来清晰表达。因此,个体又要运用外部客观符号对概念进行重新表征并纳入知识体系。由于受到情境环境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个体会形成与客观外部表征不相符的概念意象,甚至产生错误理解。

三、心理表征与语言认知活动的联系

从认知语言学来看,语言是一种人类智能活动,是认知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同时,语言的发展又是以认知为基础的,语言是实现认知、促进认知发展的工具。由于人类智能系统及其性质是认知科学的重点研究对象,因此,认知与语言使用密不可分,研究语言使用的心理过程成为语言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5]语言认知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对语言习得和使用的心理过程的研究,语言习得和使用的心理过程是以策略为基础的,从本质上说,语言策略也是认知的。[6]在认知过程中,人们都力图在最少的认知资源基础上去获得最大认知效果,语言学习者为了保证理解的正确性可行性,在信息输入时也总是使用各种认知策略。认知能力是二语能力的基础,学习者自身认知能力的发展则是语言发展的基础。[7]

语言心理是指外部语言信息首先通过中枢系统传播,然后由心智模块加工处理,最后经过大脑神经感知,以一种心理形式储存于大脑。语言心理活动的展开必须在脑环境和脑神经机制共同参与下进行。由于人脑对外界输入的处理,客观世界变成了被感知的,包括了直接经验和抽象理论,也就是说,客观世界的心理表征涵括了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言语行为作为客观世界的一种存在,在人脑的反映方式也是有具体和抽象的。由具体言语使用和其相关语境特征构成的概念结构,体现了具体言语行为的心理表征。

四、心理表征对语言认知教学的影响

在认知活动中,心理表征具有多种功能,它会影响人们对信息的理解,以及知识的筛选、认知的结果和策略的形成,从而也会对教学产生影响。

(一)心理表征对于教学理解至关重要

心理表征对理解至关重要,在语言认知教学活动中,首先是要理解外部材料,理解的过程就是学习者以某种逻辑结构联系材料中的各种信息,用自己的方式重组材料,让个体认为这些材料构成了有意义的整体,这就是语言的表征过程。理解就是知识经过个体重组表征的过程,可以说心理表征意味着知识的理解。无论心理表征以何种方式体现,思维最终都要达到准确理解概念这一目的,并将其纳入个体自身知识体系,在需要解决问题时能自动提取。

(二)心理表征能够影响语言教学内容筛选

心理表征能够筛选过滤信息,习得者对言语进行某种表征之后,就会倾向于过滤筛选后来的新信息,保留与原有表征相关的信息,过滤掉与原有表征无关的信息。外界事物的某些特征被个体表征了之后,个体就会注意并组织与该特征相关的信息,而往往舍弃掉与之无关的信息。这就要求我们在语言认知教学中,留意学生对信息的筛选过滤,多采用与原有表征相关的扩展信息进行教学。

(三)心理表征影响人们的认知教学结果

心理表征是知识结构体系在个体中个性的符号理解,不同个体有不同经验和经历,由于个体自身的差异特性,对于相同概念也可能产生不同的心理表征,如果产生了不同表征,就会出现不同的认知结果。在认知教学中,不同的学生对于同一个语言内容会产生不同的学习结果,教师应注重这种个体差异分析,因材施教。

(四)心理表征影响教学策略的形成

Lovett & Schunn提出了问题解决的四阶段模型(RCCL模型),第一阶段为任务的表征阶段,第二阶段是策略构建阶段,行动的策略由任务表征中的许多特征以各种方式结合在一起产生。在构建行动策略之前,需要对问题进行表征,往往不同的策略产生于问题的不同表征。这就决定了我们在语言认知教学中,要根据表征的策略来选择不同的适用于教学的策略。

五、心理表征在语言认知教学活动中的意义

心理表征是融合了语言信息和非语言信息的概念结构,是外部信息在个人心理世界的重新建构。由于心理表征和语言认知活动密不可分,因此,缺少了心理表征的语言活动认知研究也是不完整的。以心理表征为切入点,对语言认知教学活动的研究,能进一步揭示语言的本质、人的心理及认知过程,帮助人们理解语言教学的规律性,从而构建合理的语言教学心理体系。并且,这一研究对促进语言的学习、改善语言教学的策略及提高教学效率更是具有直接意义。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Minsky,M.A framework for representing knowledge[A].in Winston,P.H.(eds.)The Psychology of Computer Vision[C].New York:McGraw-Hill,1975.

[3]Croft,W.& Cruse,A Cognitive Linguistics[M].Cambridge:CUP,2004.

[4]Jackendoff,Ray.Semantics and Cognition[M].Cambridge:The MIT Press,1983.

[5]王甦,汪安圣.认知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6]刘宇红,王志霞.现实表征心理表征语言表征[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147-150.

[7]赵艳芳.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基础及形成过程[J].外国语,2000(1):29-36.

[责任编辑 盛艳]